第一次追星repo(一)
这么大年纪了第一次追星,咳咳。不好意思。这种人人都会有的黑历史,我好像终于为自己创作出来了。
这件事情说来话就长了。
先是10月份就得知美国电影学会要搞个慈善趴替式的首映,一张票500大刀。当时我在群里和社交网站上四处号啕,所有人都是一副不是自己钱包里的钱花着不心疼的笑眯眯样怂恿我去。说实在可能我们这种完全靠自己挣工资的工薪家庭出生的留学生在海外大概普遍有那么点抠门。平时花过了一百刀就要死要活的,总感觉心中的标准物价水平是出国前的国内。这似乎并不是一个好心态。
不管如何,最后系里的萌姑娘Andrea敲打我说她以前在Vegas读书时做过脑残粉去过这种活动,觉得不值。于是我想了想觉得:好吧,系里这帮姑娘跟我一样天天上电影课(虽然我严格说来是学媒体的?anyway我们做的东西都很fancy),并且三观和我很近,她说不值便必然有其理由。于是这500刀我没付。其实现在想想稍有不甘。但是再想想拯救一下我微薄的工资还是有必要的。
这几个月在红皮书干活干得鸡血上头。这种事情都是这样,一有同伴鸡血度就会蹭蹭蹭地往上涨,眼见着已经快回到十年前疯魔中土时的脑残度了。当年在P大校园网内不舍得买国际网关,每次都找代理服务器上电影官网的时候,还没人陪我刷新闻图片和各种消息呢。其实现在真是发达快捷多了。
所以我们一起刷预告片,刷新闻,从新西兰首映开始就处处跟着刷图刷视频,有时候也集体出动喷个人什么的。但随着12月6日的临近,才觉得一切慢慢不真实起来。纽约漫展前在曼哈顿ringers聚会上就和S合计决定去扑红地毯,但真到了12月初,才恍然觉得:啊,我真要做这件心念了十多年的事情了吗?后来我在脸书上写了一段极其煽情但感情真挚的文字,感谢托尔金领我走上比较文学之路。后来也顺手发了微博,但微博限字数,所以煽情度淡了很多。总觉得对于多年托尔金粉如我等,这个冬天的狂欢本就是一次情感上的回归故园,看看陪伴至今的彼此和熟悉的景物,好像我们都从未曾离开。即使有些人对电影颇多恶评,我依然觉得,如果说最初是老托一生最负盛名的魔戒带我入门,那么即使是为了那些一直在为我们造就这个世界的人,我也一定会为霍比特人鼓掌。
所以我画了展板,非常本末倒置地为了能把展板拎到纽约来去办了航空公司的金卡(因为这样就可以免费托运一件行李= =)。然后,在5号教完最后一节课,连着见了五个学生,见了萌萌的老板大人(并谈论了巴以政治和我的博士论文),听了同学的期末报告(我是旁听的诶嘿嘿)之后,回去收拾收拾,就整装出发。
机票买得相当不好。在底特律转机其实问题不大。737的客机一如既往地拥挤也没问题,问题是两次飞机都凄惨兮兮地坐在美国意义上的中等体型胖墩边上,而且有一次是被两个胖墩夹在中间,这就很讨厌了。当然,美国意义上中等体型如何,大家可以心领神会了。所以这一夜就睡了四个小时不到。最后飞机下降的时候纽约风有点大,稍有晕机,结果居然到了从拉瓜迪亚坐上一辆有点烟味的出租车之后才叠加晕车叠加睡眠不足产生反应,一路上两个手腕轮流掐,内关穴一带都快被我掐紫了,才勉强没吐出来。
于是不补觉就出门的原计划只好搁置,到了巫妖那里就闷头睡了一个小时。然后起来收拾,和网上约好的几个夏洛克粉还有S各种联系了一下,确认了各自的行踪,下午一点不到,出门。
纽约相当冷,虽然说在网上就看到了天气预报,但从四季如春的西雅图过来还是很不适应,为了保证能在冷风里待满五六个小时,几乎全副武装,雪地靴加羽绒服,在西雅图一直处于冷宫状态的棉毛裤,还有帽子手套围巾。事后才发现我这个决定有多么英明神武,因为最后连我都冻得四肢麻木,遑论某个同去的穿黑丝的姑娘……
坐车到Columbus Circle,下车就直奔星巴克,一大杯拿铁加一个热三明治,边走边吃,中途谷歌地图了一家美术用品店买了银色记号笔和黑色记号笔,没有买到鼹鼠皮贵皮书,就此作罢。在店里时还听到营业员小哥说五百块一张票太贵什么的,心中窃笑果然同道中人还是不少的哪。
(这玩意给我越写越长了,豆瓣这里不太好保存我还是先发了吧,晚上再把下面的内容发出来。)
这件事情说来话就长了。
先是10月份就得知美国电影学会要搞个慈善趴替式的首映,一张票500大刀。当时我在群里和社交网站上四处号啕,所有人都是一副不是自己钱包里的钱花着不心疼的笑眯眯样怂恿我去。说实在可能我们这种完全靠自己挣工资的工薪家庭出生的留学生在海外大概普遍有那么点抠门。平时花过了一百刀就要死要活的,总感觉心中的标准物价水平是出国前的国内。这似乎并不是一个好心态。
不管如何,最后系里的萌姑娘Andrea敲打我说她以前在Vegas读书时做过脑残粉去过这种活动,觉得不值。于是我想了想觉得:好吧,系里这帮姑娘跟我一样天天上电影课(虽然我严格说来是学媒体的?anyway我们做的东西都很fancy),并且三观和我很近,她说不值便必然有其理由。于是这500刀我没付。其实现在想想稍有不甘。但是再想想拯救一下我微薄的工资还是有必要的。
这几个月在红皮书干活干得鸡血上头。这种事情都是这样,一有同伴鸡血度就会蹭蹭蹭地往上涨,眼见着已经快回到十年前疯魔中土时的脑残度了。当年在P大校园网内不舍得买国际网关,每次都找代理服务器上电影官网的时候,还没人陪我刷新闻图片和各种消息呢。其实现在真是发达快捷多了。
所以我们一起刷预告片,刷新闻,从新西兰首映开始就处处跟着刷图刷视频,有时候也集体出动喷个人什么的。但随着12月6日的临近,才觉得一切慢慢不真实起来。纽约漫展前在曼哈顿ringers聚会上就和S合计决定去扑红地毯,但真到了12月初,才恍然觉得:啊,我真要做这件心念了十多年的事情了吗?后来我在脸书上写了一段极其煽情但感情真挚的文字,感谢托尔金领我走上比较文学之路。后来也顺手发了微博,但微博限字数,所以煽情度淡了很多。总觉得对于多年托尔金粉如我等,这个冬天的狂欢本就是一次情感上的回归故园,看看陪伴至今的彼此和熟悉的景物,好像我们都从未曾离开。即使有些人对电影颇多恶评,我依然觉得,如果说最初是老托一生最负盛名的魔戒带我入门,那么即使是为了那些一直在为我们造就这个世界的人,我也一定会为霍比特人鼓掌。
所以我画了展板,非常本末倒置地为了能把展板拎到纽约来去办了航空公司的金卡(因为这样就可以免费托运一件行李= =)。然后,在5号教完最后一节课,连着见了五个学生,见了萌萌的老板大人(并谈论了巴以政治和我的博士论文),听了同学的期末报告(我是旁听的诶嘿嘿)之后,回去收拾收拾,就整装出发。
机票买得相当不好。在底特律转机其实问题不大。737的客机一如既往地拥挤也没问题,问题是两次飞机都凄惨兮兮地坐在美国意义上的中等体型胖墩边上,而且有一次是被两个胖墩夹在中间,这就很讨厌了。当然,美国意义上中等体型如何,大家可以心领神会了。所以这一夜就睡了四个小时不到。最后飞机下降的时候纽约风有点大,稍有晕机,结果居然到了从拉瓜迪亚坐上一辆有点烟味的出租车之后才叠加晕车叠加睡眠不足产生反应,一路上两个手腕轮流掐,内关穴一带都快被我掐紫了,才勉强没吐出来。
于是不补觉就出门的原计划只好搁置,到了巫妖那里就闷头睡了一个小时。然后起来收拾,和网上约好的几个夏洛克粉还有S各种联系了一下,确认了各自的行踪,下午一点不到,出门。
纽约相当冷,虽然说在网上就看到了天气预报,但从四季如春的西雅图过来还是很不适应,为了保证能在冷风里待满五六个小时,几乎全副武装,雪地靴加羽绒服,在西雅图一直处于冷宫状态的棉毛裤,还有帽子手套围巾。事后才发现我这个决定有多么英明神武,因为最后连我都冻得四肢麻木,遑论某个同去的穿黑丝的姑娘……
坐车到Columbus Circle,下车就直奔星巴克,一大杯拿铁加一个热三明治,边走边吃,中途谷歌地图了一家美术用品店买了银色记号笔和黑色记号笔,没有买到鼹鼠皮贵皮书,就此作罢。在店里时还听到营业员小哥说五百块一张票太贵什么的,心中窃笑果然同道中人还是不少的哪。
(这玩意给我越写越长了,豆瓣这里不太好保存我还是先发了吧,晚上再把下面的内容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