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访谈罗伯特·德尼罗(粗译)
Robert De Niro: In Conversation
By A. O. SCOTT
Published: November 13, 2012
毫无疑问罗伯特·德尼罗是世界上最好的演员之一,他的众多电影深深地影响了我们,在我们青春成长路上留下不可磨灭的足迹,他已然成为时代的图标。“这个小伙儿不仅仅是在演戏,更是融化在空气中了”Pauline Kael在《穷街陋巷》的影评里写到。这并不是说罗伯特·德尼罗抽象,他只是轻而易举地在每个不同的角色中转换——肢体、口音、心理活动,那么多鲜活的人物扑面而来,重建了表演艺术的结构。
有一段时间,罗伯特·德尼罗的身影无处不在,每一部电影都颇具特色,那是录像带租赁业辉煌的年代。记得德尼罗在卡赞的《最后大亨》,在贝托·鲁奇的《1900》,还有《巴西》、《喜剧之王》、《纽约,纽约》,还有,还有,太多了我都不想挑战你听下去的耐心了。
罗伯特·德尼罗的影迷朋友们,聚会时总要谈到Jake Lamotta、 Johhny Boy,尤其是永恒的出租车司机Travis Bickle,对这些银幕形象的迷恋就像嗜毒一样无法自拔,是的,"I'm talking to you"
更年轻的一代,可能对《拜见岳父大人》系列更熟悉,还有德尼罗老当益壮的一系列动作、犯罪片,大部分都非常的优秀。伟大的演员总说自己最好的作品是下一部,我们对德尼罗的经典影片如数家珍,念念不忘,可是他总也没停滞不前,在一项调查中,德尼罗在过去四十多年中,依旧兢兢业业,如少年般热情不褪,拍出了数不胜数的好电影。
罗伯特·德尼罗的最新闹剧《乌云背后的幸福线》由大卫·O·拉塞尔导演,虽已不是巅峰状态,这部电影中由德尼罗饰演的粗线条、风趣的父亲依旧让人期待,他是个费城老鹰队的狂热粉丝,和布兰德利·库珀饰演的儿子之前存在着很深的隔阂。
这个角色提醒我们,德尼罗不仅仅是沉默和冷峻的大师,他还可以是个机灵的喜剧家,一个健谈的人。在记者眼里,德尼罗有时候真是安静的让人无所适从,也不确定该聊哪些话题。在德尼罗开于翠贝卡的咖啡厅中,我们进行了一次采访,他态度很和蔼,很轻松,双手自然地平放在皮椅子的手把上。
上百部的佳作,有没有人研究过德尼罗的表演门道?应该是没有很好的解答,这也不是我想知道的,我的初衷是想知道Travis、Jack、Jonney包括最新的Pat,这些角色是怎么来的?准确的说他们是怎样变成他们的,通过这次访谈,我似乎找到了一丝丝线索,非常地享受。
*****************************************************************************************************************
记者:先说说新片《乌云背后的幸福线》吧,怎么会想拍这部影片?
罗伯特·德尼罗:我很早前就认识大卫,我看过他的一两部电影,很喜欢《斗士》,于是《乌云背后的幸福线》来了,我忘了是先看的书还是剧本,很明显大卫改动蛮多,书很有趣,人物也很有特点,电影中的他们更加出彩。
记者:怎么说?
罗伯特·德尼罗:他更加……在书里他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喜欢整天呆在房间里,他内心很狂热,我饰演的版本完全颠倒了,很狂野。
记者:影片中很有趣的是他的节奏,那种家庭生活的嘈杂。
罗伯特·德尼罗:大卫有非凡的导演风格,他的摄影机在运动,能抓住角色,他会指导你的台词,这一点我并没觉得不妥,拍片的时候随意性很大,你得去适应。大卫他懂得如何操纵那种杂乱,其实我不想胡说八道,这是他的疯狂,只是疯的很可爱。
记者:你最近演很多父亲。
罗伯特·德尼罗:后面就会有祖父的,如果运气好,可能还会有曾祖父呢,只要我还撑得住。
记者:这部电影和《成为弗林》中的父亲有什么区别么?
罗伯特·德尼罗:主题不一样——父亲为某件事后悔,那就是主题,这是大多数父母都会做的事情,假如写的好就会出彩,在影片中表达就会顺畅很多。
记者:对于《乌云背后的幸福线》里的角色,你是怎样抓特点来表达那种后悔呢?
罗伯特·德尼罗:我没想……我估摸着一些事,我前面说过“让我去适应他”,你得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得设身处地,需要下很多功夫做准备。
记者:你和很多导演合作过,对于角色你会有自己的意见么?
罗伯特·德尼罗:我拍电影,是和导演合作,对于即将发生的,我们一定有共同的看法。开拍前,我们会不断讨论角色,该这样还是那样。到拍摄的那天,只需照办就行了。导演找你来是种尊重,你得尊重他们也得尊重自己。
记者:能谈谈风格么?是即兴风格还是大卫·拉塞尔的风格?
罗伯特·德尼罗:我理解大卫,有时候的问题是导演会给你一些愚蠢的指示,你不知道怎么回应,整个频道都连不上。不过,我从来没遇到过这种情况。
记者:那如果你做导演呢?
罗伯特·德尼罗:我总觉得你非常非常……演员干什么都行,就是不能出错。他们得有这种尊重意识,即便错了,没关系,我们可能听取部分意见。你按你的演一遍,按我的演一遍,我们再做决定,或者晚些决定,反正要用最好的一段。有的时候,你做的那一段只会让角色跳脱,我以前就曾这样做过,后来想想这样不好。
记者:你年轻时什么样?还有马丁·斯科赛斯、贝托鲁奇。
罗伯特·德尼罗:我现在老了,更有经验,还好没被合作过的导演抛弃。我是个不太爱珍惜自己的人,这路人皆知。我年轻的时候,会很害羞。贝托鲁奇,他有时候……我觉得他正是欧洲人,有原则。
记者:比如?
罗伯特·德尼罗:《1900》的时候,他先拍“古旧”的部分,我觉得这是个错误……这不可能奏效,没人入戏。在外国拍摄,跟着一个喜欢的导演,只是我干坐着,不知道要干嘛,心想:“我们在哪儿?”我还会问:“我们能把这场戏放在后面么?别一上来就拍这”,只是什么都不顶用,我只有按着他的想法来。
记者:那斯科赛斯呢,你们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合作了。
罗伯特·德尼罗:我当时很想拍《喜剧之王》,马丁却很勉强,拍得时候难免有意见不一,有个关于剧本的故事,你知道么?
记者:什么?
罗伯特·德尼罗:Paul Zimmerman写的剧本,还有一版是Buck Henry负责的。Milos Forman想用Henry的那一稿,我说:“我喜欢原版,也许我们可以找马丁来拍。”我可能错过了什么,可是没关系。
记者:对我来说,《喜剧之王》是最有魅力的也是最吓人的角色之一。在体格上要做很大的变化,不仅仅是增肥那么简单,姿势、身形都得变。你是怎样进入的?
罗伯特·德尼罗:很重要,体格很重要。身体一变,整个人的身份都变了。
记者:《喜剧之王》到目前为止,还是你演过的角色中最迥异的。
罗伯特·德尼罗:说到这,马丁我还有Dick Bruno(服装师),一起去了百老汇,那里有家店,靠近Stage Deli,有很多闪亮的衣服,你在拉斯维加斯也能看到。模特穿着西装,发型什么都弄好了,我们走进去,就开始挑衣服,我还选了个发型。十分完美,我们就是这样开始的。
记者:往回看,我发现这四十年你一直不停的在工作,我很感兴趣,我问过斯科赛斯、布鲁斯·斯普林斯汀、梅丽尔·斯特里普,还有伍迪·艾伦同样的问题:你是怎样持续保持一种新鲜度?
罗伯特·德尼罗:我很享受,我很喜欢。特别是当你变老时,你会发现时间真的不多了。回首往昔,你会说:“过去十五年,我过得太匆忙了。”你不到那儿,根本不会发觉,“天啊,时间飞去哪儿了。”我珍惜每一天每一刻,可是它还是会溜走,现在我更自然地期待下一轮,15年,幸运的话20年,我还是会好好利用它。
记者:你还会做导演么?
罗伯特·德尼罗:我爱导演,我拍《特务风云》(2006年,德尼罗执导的关于CIA建立的影片)的时候,Eric Roth做的编剧,影片很宏大,我们现在做的是电缆式(Cable-type)的,所以很不一样。Cable-type能给你更多的时间深入,不过这不是我预想的,因为我有大故事可以拍成电影,也可以拍成别的更长的,可是我还是想把它变成电影。
记者:和导演第一部戏的时候有什么不同。
罗伯特·德尼罗:更花时间,得找赞助,这样那样,像爬坡一样很费力。我很敬佩马丁,他只管导演就行了,钱有的是人搞定。而我呢,面对我的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你得听,因为他们是财主。这真像打仗,有句话这么说:你得变得像流氓,要打才能有所得。钱到手了,你就可以开始了。
记者:你是怎样看待电影工业?
罗伯特·德尼罗:最明显的变化在动作片、动画片等等,还不错。大片的开始,我想是在《教父1》,还有《大白鲨》,它们踢开了所有乱七八糟的,慢慢地形成了现在的样子。
记者:你觉得独立电影的处境越来越困难了么?
罗伯特·德尼罗:估计你自问自答比较好,在某种程度上是。这事儿很挣扎,你拍到最后,还是得跟制片厂合作,他们管发行,能四面八方地来钱。你好不容易凑钱拍了部电影,最气人的是还得找发行。
记者:做演员和导演有什么不同么?
罗伯特·德尼罗:是联系在一块的,钱紧啊。所以我又要说自己很佩服马丁,他总能争取到独立性。一方面你得保护自己的土地,一方面你不得不妥协,可是谁又能靠妥协生存呢。
记者:70年代,有大量的独立电影。
罗伯特·德尼罗:我不这么看,那时候我们很幸运有钱拍自己的电影,现在的独立电影更多,有更多的机会,只是……
记者:你跟评论界的关系如何,你自己也写影评?
罗伯特·德尼罗:如果你没了那些评论,即便是不友好的,恼人的,那很可怕啊。他们不骂,谁都不会骂了,你拍了一部电影给大家看,包括家人朋友,他们从来都不会说讨厌,因为他们亲近你,他们总会挑好的说,你真正能得到反馈的,还是在评论者身上,尤其是正直的评论家。
记者:你从影评中学到什么?
罗伯特·德尼罗:看过一篇影评,是我跟帕西诺拍的(《正当杀戮》?),大概四年前拍的,我们演两个警察,那评论者就说我肿得像球儿。我笑着说,他们对了。我是故意增肥的,胖警察更加有趣。
记者:你会看过去的作品么?
罗伯特·德尼罗:我经常想看自己过去拍的,一部一部看过来。
记者:像吉恩·哈克曼就说,他讨厌看以前的作品。
罗伯特·德尼罗:我很理解这点,我也这样其实,可是还是要看你挑什么片子看呢。
记者:在拍摄间歇,会看样片么?
罗伯特·德尼罗:有些导演不让演员看,是因为他们得掌控一切。其实看也有好处,你在Monitor上看回放,你就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想做什么,你会做调整。有导演会说:“来看看”,会更加有进步。可是,我也不爱看,我会说:“我相信你的判断,你只管告诉要什么就行了。”,我要是看了,这就没底了。
记者:跟年轻时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罗伯特·德尼罗:没有,我每天看样片,虽然现在少了,我得做复习。你这样做的话会发现,有很多东西可以做得更好。
记者:我发现,你拍过的喜剧比我预想的要多,你可能是个被低估的喜剧演员。《拜见岳父大人》和其他类型中的角色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罗伯特·德尼罗:是不一样,过程不一样。有时候我更愿意演敏感的、细腻的、复杂的、矛盾的角色。
记者:你和本·斯蒂勒好像有特别的化学效应?
罗伯特·德尼罗:是。本很有趣,他会对我的角色做评论,很自然地我们就有互动。
记者:你看电影的机会多么?
罗伯特·德尼罗:我试着,好的电影太多了,看不完。总有人给我推荐,这是必须要看的。
记者:印象深刻的有哪些?
罗伯特·德尼罗:你看过《逃离德黑兰》么?我很想看。
记者:《逃离德黑兰》很好,本·阿弗莱克是个优秀的导演,电影很紧凑,很扣人心弦,很幽默,有点《摇尾狗》的味道。
罗伯特·德尼罗:最近我看了《斗士》,很喜欢。
记者:你从小就是影迷么?
罗伯特·德尼罗:我喜欢经典,蒙哥马利·克里夫特-伊丽莎白·泰勒的《郎心如铁》、卡赞的《伊甸园之东》,詹姆斯·迪恩演的,还有马龙·白兰度的作品。
记者:你是从什么时候想做一名电影演员?
罗伯特·德尼罗:10岁的时候,我每周六去客串,坚持了一年,16岁有点突破,18岁的时候真正开始严肃起来。
记者: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会演戏?
罗伯特·德尼罗:18岁的样子,我在看黑白电视,放肥皂剧还是“每周西部片”,我说这些演员都是靠这活的,可是都不太行,我觉得自己不可能比他们更差。也不是说,我想拍西部片,当我更认真的时候,发现眼前的路还很长。
记者:你能做得更好。
罗伯特·德尼罗:是啊。比我期待的要好。
By A. O. SCOTT
Published: November 13, 2012
毫无疑问罗伯特·德尼罗是世界上最好的演员之一,他的众多电影深深地影响了我们,在我们青春成长路上留下不可磨灭的足迹,他已然成为时代的图标。“这个小伙儿不仅仅是在演戏,更是融化在空气中了”Pauline Kael在《穷街陋巷》的影评里写到。这并不是说罗伯特·德尼罗抽象,他只是轻而易举地在每个不同的角色中转换——肢体、口音、心理活动,那么多鲜活的人物扑面而来,重建了表演艺术的结构。
有一段时间,罗伯特·德尼罗的身影无处不在,每一部电影都颇具特色,那是录像带租赁业辉煌的年代。记得德尼罗在卡赞的《最后大亨》,在贝托·鲁奇的《1900》,还有《巴西》、《喜剧之王》、《纽约,纽约》,还有,还有,太多了我都不想挑战你听下去的耐心了。
罗伯特·德尼罗的影迷朋友们,聚会时总要谈到Jake Lamotta、 Johhny Boy,尤其是永恒的出租车司机Travis Bickle,对这些银幕形象的迷恋就像嗜毒一样无法自拔,是的,"I'm talking to you"
更年轻的一代,可能对《拜见岳父大人》系列更熟悉,还有德尼罗老当益壮的一系列动作、犯罪片,大部分都非常的优秀。伟大的演员总说自己最好的作品是下一部,我们对德尼罗的经典影片如数家珍,念念不忘,可是他总也没停滞不前,在一项调查中,德尼罗在过去四十多年中,依旧兢兢业业,如少年般热情不褪,拍出了数不胜数的好电影。
罗伯特·德尼罗的最新闹剧《乌云背后的幸福线》由大卫·O·拉塞尔导演,虽已不是巅峰状态,这部电影中由德尼罗饰演的粗线条、风趣的父亲依旧让人期待,他是个费城老鹰队的狂热粉丝,和布兰德利·库珀饰演的儿子之前存在着很深的隔阂。
这个角色提醒我们,德尼罗不仅仅是沉默和冷峻的大师,他还可以是个机灵的喜剧家,一个健谈的人。在记者眼里,德尼罗有时候真是安静的让人无所适从,也不确定该聊哪些话题。在德尼罗开于翠贝卡的咖啡厅中,我们进行了一次采访,他态度很和蔼,很轻松,双手自然地平放在皮椅子的手把上。
上百部的佳作,有没有人研究过德尼罗的表演门道?应该是没有很好的解答,这也不是我想知道的,我的初衷是想知道Travis、Jack、Jonney包括最新的Pat,这些角色是怎么来的?准确的说他们是怎样变成他们的,通过这次访谈,我似乎找到了一丝丝线索,非常地享受。
*****************************************************************************************************************
记者:先说说新片《乌云背后的幸福线》吧,怎么会想拍这部影片?
罗伯特·德尼罗:我很早前就认识大卫,我看过他的一两部电影,很喜欢《斗士》,于是《乌云背后的幸福线》来了,我忘了是先看的书还是剧本,很明显大卫改动蛮多,书很有趣,人物也很有特点,电影中的他们更加出彩。
记者:怎么说?
罗伯特·德尼罗:他更加……在书里他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喜欢整天呆在房间里,他内心很狂热,我饰演的版本完全颠倒了,很狂野。
记者:影片中很有趣的是他的节奏,那种家庭生活的嘈杂。
罗伯特·德尼罗:大卫有非凡的导演风格,他的摄影机在运动,能抓住角色,他会指导你的台词,这一点我并没觉得不妥,拍片的时候随意性很大,你得去适应。大卫他懂得如何操纵那种杂乱,其实我不想胡说八道,这是他的疯狂,只是疯的很可爱。
记者:你最近演很多父亲。
罗伯特·德尼罗:后面就会有祖父的,如果运气好,可能还会有曾祖父呢,只要我还撑得住。
记者:这部电影和《成为弗林》中的父亲有什么区别么?
罗伯特·德尼罗:主题不一样——父亲为某件事后悔,那就是主题,这是大多数父母都会做的事情,假如写的好就会出彩,在影片中表达就会顺畅很多。
记者:对于《乌云背后的幸福线》里的角色,你是怎样抓特点来表达那种后悔呢?
罗伯特·德尼罗:我没想……我估摸着一些事,我前面说过“让我去适应他”,你得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得设身处地,需要下很多功夫做准备。
记者:你和很多导演合作过,对于角色你会有自己的意见么?
罗伯特·德尼罗:我拍电影,是和导演合作,对于即将发生的,我们一定有共同的看法。开拍前,我们会不断讨论角色,该这样还是那样。到拍摄的那天,只需照办就行了。导演找你来是种尊重,你得尊重他们也得尊重自己。
记者:能谈谈风格么?是即兴风格还是大卫·拉塞尔的风格?
罗伯特·德尼罗:我理解大卫,有时候的问题是导演会给你一些愚蠢的指示,你不知道怎么回应,整个频道都连不上。不过,我从来没遇到过这种情况。
记者:那如果你做导演呢?
罗伯特·德尼罗:我总觉得你非常非常……演员干什么都行,就是不能出错。他们得有这种尊重意识,即便错了,没关系,我们可能听取部分意见。你按你的演一遍,按我的演一遍,我们再做决定,或者晚些决定,反正要用最好的一段。有的时候,你做的那一段只会让角色跳脱,我以前就曾这样做过,后来想想这样不好。
记者:你年轻时什么样?还有马丁·斯科赛斯、贝托鲁奇。
罗伯特·德尼罗:我现在老了,更有经验,还好没被合作过的导演抛弃。我是个不太爱珍惜自己的人,这路人皆知。我年轻的时候,会很害羞。贝托鲁奇,他有时候……我觉得他正是欧洲人,有原则。
记者:比如?
罗伯特·德尼罗:《1900》的时候,他先拍“古旧”的部分,我觉得这是个错误……这不可能奏效,没人入戏。在外国拍摄,跟着一个喜欢的导演,只是我干坐着,不知道要干嘛,心想:“我们在哪儿?”我还会问:“我们能把这场戏放在后面么?别一上来就拍这”,只是什么都不顶用,我只有按着他的想法来。
记者:那斯科赛斯呢,你们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合作了。
罗伯特·德尼罗:我当时很想拍《喜剧之王》,马丁却很勉强,拍得时候难免有意见不一,有个关于剧本的故事,你知道么?
记者:什么?
罗伯特·德尼罗:Paul Zimmerman写的剧本,还有一版是Buck Henry负责的。Milos Forman想用Henry的那一稿,我说:“我喜欢原版,也许我们可以找马丁来拍。”我可能错过了什么,可是没关系。
记者:对我来说,《喜剧之王》是最有魅力的也是最吓人的角色之一。在体格上要做很大的变化,不仅仅是增肥那么简单,姿势、身形都得变。你是怎样进入的?
罗伯特·德尼罗:很重要,体格很重要。身体一变,整个人的身份都变了。
记者:《喜剧之王》到目前为止,还是你演过的角色中最迥异的。
罗伯特·德尼罗:说到这,马丁我还有Dick Bruno(服装师),一起去了百老汇,那里有家店,靠近Stage Deli,有很多闪亮的衣服,你在拉斯维加斯也能看到。模特穿着西装,发型什么都弄好了,我们走进去,就开始挑衣服,我还选了个发型。十分完美,我们就是这样开始的。
记者:往回看,我发现这四十年你一直不停的在工作,我很感兴趣,我问过斯科赛斯、布鲁斯·斯普林斯汀、梅丽尔·斯特里普,还有伍迪·艾伦同样的问题:你是怎样持续保持一种新鲜度?
罗伯特·德尼罗:我很享受,我很喜欢。特别是当你变老时,你会发现时间真的不多了。回首往昔,你会说:“过去十五年,我过得太匆忙了。”你不到那儿,根本不会发觉,“天啊,时间飞去哪儿了。”我珍惜每一天每一刻,可是它还是会溜走,现在我更自然地期待下一轮,15年,幸运的话20年,我还是会好好利用它。
记者:你还会做导演么?
罗伯特·德尼罗:我爱导演,我拍《特务风云》(2006年,德尼罗执导的关于CIA建立的影片)的时候,Eric Roth做的编剧,影片很宏大,我们现在做的是电缆式(Cable-type)的,所以很不一样。Cable-type能给你更多的时间深入,不过这不是我预想的,因为我有大故事可以拍成电影,也可以拍成别的更长的,可是我还是想把它变成电影。
记者:和导演第一部戏的时候有什么不同。
罗伯特·德尼罗:更花时间,得找赞助,这样那样,像爬坡一样很费力。我很敬佩马丁,他只管导演就行了,钱有的是人搞定。而我呢,面对我的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你得听,因为他们是财主。这真像打仗,有句话这么说:你得变得像流氓,要打才能有所得。钱到手了,你就可以开始了。
记者:你是怎样看待电影工业?
罗伯特·德尼罗:最明显的变化在动作片、动画片等等,还不错。大片的开始,我想是在《教父1》,还有《大白鲨》,它们踢开了所有乱七八糟的,慢慢地形成了现在的样子。
记者:你觉得独立电影的处境越来越困难了么?
罗伯特·德尼罗:估计你自问自答比较好,在某种程度上是。这事儿很挣扎,你拍到最后,还是得跟制片厂合作,他们管发行,能四面八方地来钱。你好不容易凑钱拍了部电影,最气人的是还得找发行。
记者:做演员和导演有什么不同么?
罗伯特·德尼罗:是联系在一块的,钱紧啊。所以我又要说自己很佩服马丁,他总能争取到独立性。一方面你得保护自己的土地,一方面你不得不妥协,可是谁又能靠妥协生存呢。
记者:70年代,有大量的独立电影。
罗伯特·德尼罗:我不这么看,那时候我们很幸运有钱拍自己的电影,现在的独立电影更多,有更多的机会,只是……
记者:你跟评论界的关系如何,你自己也写影评?
罗伯特·德尼罗:如果你没了那些评论,即便是不友好的,恼人的,那很可怕啊。他们不骂,谁都不会骂了,你拍了一部电影给大家看,包括家人朋友,他们从来都不会说讨厌,因为他们亲近你,他们总会挑好的说,你真正能得到反馈的,还是在评论者身上,尤其是正直的评论家。
记者:你从影评中学到什么?
罗伯特·德尼罗:看过一篇影评,是我跟帕西诺拍的(《正当杀戮》?),大概四年前拍的,我们演两个警察,那评论者就说我肿得像球儿。我笑着说,他们对了。我是故意增肥的,胖警察更加有趣。
记者:你会看过去的作品么?
罗伯特·德尼罗:我经常想看自己过去拍的,一部一部看过来。
记者:像吉恩·哈克曼就说,他讨厌看以前的作品。
罗伯特·德尼罗:我很理解这点,我也这样其实,可是还是要看你挑什么片子看呢。
记者:在拍摄间歇,会看样片么?
罗伯特·德尼罗:有些导演不让演员看,是因为他们得掌控一切。其实看也有好处,你在Monitor上看回放,你就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想做什么,你会做调整。有导演会说:“来看看”,会更加有进步。可是,我也不爱看,我会说:“我相信你的判断,你只管告诉要什么就行了。”,我要是看了,这就没底了。
记者:跟年轻时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罗伯特·德尼罗:没有,我每天看样片,虽然现在少了,我得做复习。你这样做的话会发现,有很多东西可以做得更好。
记者:我发现,你拍过的喜剧比我预想的要多,你可能是个被低估的喜剧演员。《拜见岳父大人》和其他类型中的角色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罗伯特·德尼罗:是不一样,过程不一样。有时候我更愿意演敏感的、细腻的、复杂的、矛盾的角色。
记者:你和本·斯蒂勒好像有特别的化学效应?
罗伯特·德尼罗:是。本很有趣,他会对我的角色做评论,很自然地我们就有互动。
记者:你看电影的机会多么?
罗伯特·德尼罗:我试着,好的电影太多了,看不完。总有人给我推荐,这是必须要看的。
记者:印象深刻的有哪些?
罗伯特·德尼罗:你看过《逃离德黑兰》么?我很想看。
记者:《逃离德黑兰》很好,本·阿弗莱克是个优秀的导演,电影很紧凑,很扣人心弦,很幽默,有点《摇尾狗》的味道。
罗伯特·德尼罗:最近我看了《斗士》,很喜欢。
记者:你从小就是影迷么?
罗伯特·德尼罗:我喜欢经典,蒙哥马利·克里夫特-伊丽莎白·泰勒的《郎心如铁》、卡赞的《伊甸园之东》,詹姆斯·迪恩演的,还有马龙·白兰度的作品。
记者:你是从什么时候想做一名电影演员?
罗伯特·德尼罗:10岁的时候,我每周六去客串,坚持了一年,16岁有点突破,18岁的时候真正开始严肃起来。
记者: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会演戏?
罗伯特·德尼罗:18岁的样子,我在看黑白电视,放肥皂剧还是“每周西部片”,我说这些演员都是靠这活的,可是都不太行,我觉得自己不可能比他们更差。也不是说,我想拍西部片,当我更认真的时候,发现眼前的路还很长。
记者:你能做得更好。
罗伯特·德尼罗:是啊。比我期待的要好。
-
Stolos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0-06 00:11:50
-
Anemic Royalty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6-17 01:43:52
-
多妹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2-05 23:46:09
-
胡萝卜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06 18:05:29
-
初、怀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3-18 18:50:35
-
上帝视角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16 11:35:35
-
嘿嘿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05 17:30:20
-
Por Una Cabeza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20 05:45:45
-
日京川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12 19:52:08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6-11-14 13:32:24
-
茶盅盅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24 23:20:04
-
elevenvg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1-25 15:54:16
-
Anonymous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1-24 21:03:09
-
安东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1-23 12:55:45
-
柯嫘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1-23 12:42:21
-
Medik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1-23 12:32:29
-
玛利酥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1-23 10:11:01
-
俊桦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1-23 09:17:29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1-22 23:37:27
-
Finn Wolfhard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1-22 23:32:06
-
Taku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1-22 23:18:39
-
stefanie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1-22 22:30:28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1-22 21:31:58
-
nicolas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1-22 21:27:51
-
surf0525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1-22 21:19:53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1-22 20:41:33
-
晚安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1-22 20:40:47
-
陆百叶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1-22 20:31:13
-
rustic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1-22 20:03:10
-
冰大汉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1-22 20:01:31
-
光的幻景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1-22 19:47:05
-
憨蜜瓜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1-22 19:30:06
-
我爱德尼罗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1-22 19:25:24
-
然而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1-22 19:16:27
-
Mona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1-22 19:11:35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1-22 19:07:46
-
Kirsten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1-22 18:29:41
-
二师兄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1-22 18:21:54
-
左唯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1-22 18:18:45
-
假马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1-22 18:13:18
-
Théo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1-22 18:12:21
-
🌟の🧩🧩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1-22 18:03:32
-
吞火海峡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1-22 17:56:36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1-22 16:5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