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样来到这城市?
我来到你的城市,走过你来时的路。
-----------林夕《好久不见》
你是怎样来到这城市?
或许你一直就在这里,从出生到成长;或许你曾经生活在别处。
那么你是怎么来到的武汉?
是通过母亲的子宫?还是其他交通工具?
在《看不见的城市里》,卡尔维诺讲述了一座这样的城市:到这座城市有两种途径,乘船或骑骆驼。这个城市向陆路和水路来的人展示的是完全不同的风貌。赶骆驼的人看见它,明知是一座城市,却把它想成一条船,而从水路过来的人,明知它是一座城市,却把它看成一头骆驼。
你选择了什么的方式进入武汉的时候,武汉也选择了相应的方式向你展现它的面庞。
如果你通过飞行来到这里,在天空上鸟瞰它时,你会惊异于那些散步在城市里的广阔水域,那些水域像蔓延的树根,纠缠着植入陆地之下。这里曾是古云梦泽的一部分,所以它的水域星罗棋布,整片陆地像浮游在水面上的岛。
如果你沿着长江来到这里的时候,就会容易就看清这个城市的脸,汉水长江,划出三镇;龟山蛇山,锁住大江,晴川历历,芳草凄凄,黄鹤行云,琴台流水。武昌,汉口,汉阳都有各自清晰而独特的天际线。这是曾是东方的芝加哥,水平面和地平线融合在一起,建筑就沿着它铺开,高楼像树干伸向天空。船在江中,城市变得遥远,江水变得虚空,整个城市仿佛在飞行。
浮游之城或是天空之城,哪个才是你的武汉?
2007年的夏天,T258列车把我从燥热的重庆带到了闷热的武汉,十几个小时在车厢里的浸泡,身上还带着烟和泡面的味道,接着跟随人流走出那长长的地下隧道,车站上那大红色的“汉口站”的标牌让我确信已经来到了这里。
与城市的第一次相遇总是会让我印象深刻,去过那么多城市,会很清晰的记得走出这个城市火车站的场景以及感觉。
武汉有很多火车站,人流量最大的汉口火车站,地域风格很强的武昌火车站,正在修建的高技风格的武汉火车站……所以就算你选择了以火车的方式来到这里,也会有很多方式进入这个城市。
而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大智门火车站,这是武汉的第一个火车站,它位于老租界区的京汉大道上,蜗居在高楼大厦之间,并不高大,却十分独特,四个绿色的尖顶直插苍穹,屋顶前的山花上有一只振翅欲飞的苍鹰,这附近是曾经的繁华之地,如今却安静下来,车站铁门紧闭,大厅空无一人,大门旁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大理石标牌像墓志铭一样诉说着它的曾经。
大智门,是汉口清时的城门,那时的汉口是天下四大名镇,人们通过城门进入城里,往来的马帮,驼队沿着城墙踩出了了一条土路。后来修京汉铁路,大智门变成了车站,土路被铁轨覆盖,无数人从这里来到这个城市,这里成为这个城市名副其实的大门。直到20世纪90年代武汉有了新的火车站,大智门车站停用,原有的功能不再,甚至还被改作过 “动力火车”酒吧。如今当初的铁路也不存在了,政府沿着铁轨修筑了京汉大道上,当初的火车变成了如今的汽车。再后来,京汉大道上驾起了轻轨,站在离火车站200米远的车站路上观望,每当有列车经过时,就放佛飞车穿越车站的穹顶,充满了魔幻色彩。
历史像考古的地层断面不停的在这里堆积着,从土路到铁路,从公路到轻轨,我们可以清晰的看见每个时代的烙印,感觉到不同时期的人来到这个城市所留下的足迹。城市总是不断发展的,继承与变化的矛盾是任何时期都存在的,城市空间是历史积淀的结果,具有鲜明的历史延续性。凯文.林奇说:“城市应该具有高度连续的形态,它是由许多各具特色的部分相互清晰连接,城市由此才能被了解,被感知。”
是的,每座城市都有它自己的历史故事,就好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记忆一样。建筑是每个城市历史故事的载体,它随着时间一层一层覆盖,而人的记忆也是一层一层覆盖的,你来到这个城市,记忆覆盖上了浅浅的一层,当你不停地深入它的时候,记忆层次就会越来越丰富,对它的情感也会越来越深。
-----------林夕《好久不见》
![]() |
你是怎样来到这城市?
或许你一直就在这里,从出生到成长;或许你曾经生活在别处。
那么你是怎么来到的武汉?
是通过母亲的子宫?还是其他交通工具?
在《看不见的城市里》,卡尔维诺讲述了一座这样的城市:到这座城市有两种途径,乘船或骑骆驼。这个城市向陆路和水路来的人展示的是完全不同的风貌。赶骆驼的人看见它,明知是一座城市,却把它想成一条船,而从水路过来的人,明知它是一座城市,却把它看成一头骆驼。
你选择了什么的方式进入武汉的时候,武汉也选择了相应的方式向你展现它的面庞。
如果你通过飞行来到这里,在天空上鸟瞰它时,你会惊异于那些散步在城市里的广阔水域,那些水域像蔓延的树根,纠缠着植入陆地之下。这里曾是古云梦泽的一部分,所以它的水域星罗棋布,整片陆地像浮游在水面上的岛。
如果你沿着长江来到这里的时候,就会容易就看清这个城市的脸,汉水长江,划出三镇;龟山蛇山,锁住大江,晴川历历,芳草凄凄,黄鹤行云,琴台流水。武昌,汉口,汉阳都有各自清晰而独特的天际线。这是曾是东方的芝加哥,水平面和地平线融合在一起,建筑就沿着它铺开,高楼像树干伸向天空。船在江中,城市变得遥远,江水变得虚空,整个城市仿佛在飞行。
浮游之城或是天空之城,哪个才是你的武汉?
2007年的夏天,T258列车把我从燥热的重庆带到了闷热的武汉,十几个小时在车厢里的浸泡,身上还带着烟和泡面的味道,接着跟随人流走出那长长的地下隧道,车站上那大红色的“汉口站”的标牌让我确信已经来到了这里。
与城市的第一次相遇总是会让我印象深刻,去过那么多城市,会很清晰的记得走出这个城市火车站的场景以及感觉。
武汉有很多火车站,人流量最大的汉口火车站,地域风格很强的武昌火车站,正在修建的高技风格的武汉火车站……所以就算你选择了以火车的方式来到这里,也会有很多方式进入这个城市。
而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大智门火车站,这是武汉的第一个火车站,它位于老租界区的京汉大道上,蜗居在高楼大厦之间,并不高大,却十分独特,四个绿色的尖顶直插苍穹,屋顶前的山花上有一只振翅欲飞的苍鹰,这附近是曾经的繁华之地,如今却安静下来,车站铁门紧闭,大厅空无一人,大门旁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大理石标牌像墓志铭一样诉说着它的曾经。
大智门,是汉口清时的城门,那时的汉口是天下四大名镇,人们通过城门进入城里,往来的马帮,驼队沿着城墙踩出了了一条土路。后来修京汉铁路,大智门变成了车站,土路被铁轨覆盖,无数人从这里来到这个城市,这里成为这个城市名副其实的大门。直到20世纪90年代武汉有了新的火车站,大智门车站停用,原有的功能不再,甚至还被改作过 “动力火车”酒吧。如今当初的铁路也不存在了,政府沿着铁轨修筑了京汉大道上,当初的火车变成了如今的汽车。再后来,京汉大道上驾起了轻轨,站在离火车站200米远的车站路上观望,每当有列车经过时,就放佛飞车穿越车站的穹顶,充满了魔幻色彩。
历史像考古的地层断面不停的在这里堆积着,从土路到铁路,从公路到轻轨,我们可以清晰的看见每个时代的烙印,感觉到不同时期的人来到这个城市所留下的足迹。城市总是不断发展的,继承与变化的矛盾是任何时期都存在的,城市空间是历史积淀的结果,具有鲜明的历史延续性。凯文.林奇说:“城市应该具有高度连续的形态,它是由许多各具特色的部分相互清晰连接,城市由此才能被了解,被感知。”
是的,每座城市都有它自己的历史故事,就好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记忆一样。建筑是每个城市历史故事的载体,它随着时间一层一层覆盖,而人的记忆也是一层一层覆盖的,你来到这个城市,记忆覆盖上了浅浅的一层,当你不停地深入它的时候,记忆层次就会越来越丰富,对它的情感也会越来越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