噩梦与回忆(旧文回迁)
凌晨被噩梦惊醒,出了一身冷汗。最近总是不断做噩梦,据说梦里的世界和现实是反的,也就以居安思危的理由自我安慰了。可梦什么不好,偏偏梦到刚去日本时勤工俭学的场面,梦哪里不好,偏偏是在京都送晨报的那段经历.不过这噩梦却让我回忆起了那段难忘的日子和难忘的人.
那是在京都左京区鸭川冢本住的时候,找到了一份在岩仓山脚下送晨报的工作。由于那些报纸中有的要靠步行送到半山腰的寺院里去,我必须比别人提前半小时,也就是凌晨2点半起床,3点左右到配送场开始分报(把重于报纸本身2倍以上的彩印广告单夹在每份报纸里),3点半开始正式配送,5种报纸大概230家(间或有随时增减的),整整绕岩仓山麓一周,回来时应该在6点半左右,7点回到住处,稍事休息和梳洗并吃点早餐,8点要赶到学校上课.这就是我忙碌的一个早晨。如此这般,每天披星戴月而出,迎着缓缓升起的朝阳和草叶见晶莹欲滴的露水而归,整整持续了一年,期间共休息12天,因为送晨报每月只有一天的休息日。
我是个习惯熬夜的人,但这段时间却丝毫不敢疏忽,每天晚上如果超过10点半还没睡下便不再敢睡,只能找点事情干坐以待旦,因为人的熟睡期是11点到凌晨3点,这时候躺下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按时起床的.我用了很笨的办法让自己不迟到,便是在两耳边同时放两个闹钟,一个定在2点25,另一个定在2点30,这样5分钟的间隔时间不会让我觉得太突兀,闹钟边上是一大瓶可乐,起床后在黑暗中摸过来喝一口,会让我尽量精神些,没想到这可乐却惹了祸.因为睡的和室塌塌密,所以可乐就在枕头旁,有一次大概白天太过疲倦,睡的很沉,闹钟把我吵睡胡涂了.我下意识的拿过可乐,向自己的枕头倒去(意识混乱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倒了半瓶,枕头和塌塌米尽湿才发现自己的行为有问题,剩下的只能默默对着枕头苦笑了。
夜半的岩仓山鬼气森然,寒风习习,即使是男人刚开始走夜里的山路也会提心吊胆吧,好在后来逐渐习惯了。离山脚比较近的地方有岩仓具视公被幽禁的旧屋敷迹,不知道他当时被软禁在这里的心情会不会有我有些须的仿佛,每次从山上下来时,我都会在旧屋前驻足留恋一下,默默的凝望板门和围墙,在心中与他打个招呼。
由于天生怕骑摩托,所以我只能用特大号的自行车载送报纸,下山还好,上山难如登天,有的寺院和神社的报纸,我只能把车子停下跑步送上去,偶尔也为了锻炼臂力而推上去(这不是和自己过不去吗),其实不然,因为我要领略从山上下来时双手撒开车把耳边风声飕飕的那种快意,虽然只有短短的20几秒钟,但那瞬间我似乎得到了从身到心的解放,飞驰而下时我想:人生最快乐的时光是什么呢,是送晨报时从山上往下撒把飞车的20秒………,想到此处,忍不住下意识的潸然泪下。
骑车送报纸最怕遇到的是突如其来的夜雨,有时山雨骤至无法遮挡,如果运气好出发前拿了防雨布还好,不然就要面对200份报纸泡汤的危险,好在日本的垃圾箱都在固定的场所,我可以去拣比较干净的盛落叶的大型垃圾袋扯开盖上,就这样躲过了几次突发的“劫难”。但即使这样,有时报纸被打湿也在所难免,半湿的报纸塞进窄小的铁制报箱时通常会挤烂,但一年来,只要不是迟送和误送,我没有接到一次报纸烂了的投诉电话,日本人很理性,他们理解在风雨中配送报纸人的苦衷。
送报纸时也不是完全寂寞的,每天都在固定的时间地点和“活物”有所遭遇,说活物是因为不光能遇到送牛奶和其它报社的人打招呼,还有几家是养狗的,有一只大型的狼犬据说是从部队退役下来的,隐蔽在院子的角落,每次我来就从里面猛扑出来,做吃人状,后来熟悉了,也就渐渐成了朋友,无所恐了。但也有始终叫个不停的,据说守户犬通常认为送报人是贼,所以咆哮,人家送完报纸走后,它又以为贼是因为他叫被吓跑的,于是更有满足感,遂至于每天变本加厉的叫个不停。到底是低智商的畜类,每天不成功还坚持不懈的来尝试,天下哪有这样的傻贼呢,呵呵。
让我最难忘的是报馆主人沟浩先生(此人姓沟名浩,很象中国人的名字),50多岁,上唇留着胡须,我印象中在日本接触过的人凡是留胡子的都很和蔼宽厚,不知道这期间是否有必然性。他穿着简朴,甚至有时邋遢,记得一次我送报回来他正要出门,我见他西装的领子居然钩在脖子上,笑了半天。但他确实我见过的日本人中少有的好人,平时关照不必细说,每次报馆聚餐他都要把我拉到身边细聊,举杯后对大伙说“这位是大老远从中国来的,大家平时一定不要忘了多关照他一些”,每次都说,成了习惯。京都是盆地,冬季不能说很冷,但也够瞧的。一次晨起出门不禁暗暗叫苦,我遇到了近畿地区15罕见的大雪,整个山都被雪封了,但报还是要送,每一步都深雪没胫,有的地方甚至积到膝盖。回来后,沟先生看着落汤鸡一样的我在寒风中不断搓手,叹了口气,眼皮垂了下来。他把我叫到屋子里,给我烫了杯热米酒,这时骑摩托送报的诸位已经回去了。我喝着米酒时他跑上楼,一会拿了个信封下来交给我说“拿着吧,这个别人没有,你可要保密”。当时还没到发工资的日子,我估计到是钱一类的东西,不好当面拆开,道谢后自行走了。回来打开一看,见是两万日圆(当时约和人民币1千200元左右),还有张纸条上写着“馬さん、少ないが寒冷手当です、ご苦労さま”(小马,虽然不多,这是寒冷奖金,辛苦了)。錢不能打動一切人,但這種關懷卻令你不得不感動。
由于骑车子送报,难免时间上让一些客户不满,有一次送报时在报箱上见了张字条,原文记不清了,大致是“送报的朋友,您辛苦了,小生原来每天6点必定拿报,不知什么缘故最近几个月延迟到了6点20,由于工作缘故这20分钟对我很重要,以前小生就是因为时间不和缘故辞退了《读卖新闻》,如果时间再有不合,恕小生狂孛无礼,《朝日新闻》我也不打算订阅了”言辞居然用的是文语,冒似谦逊,实际是大提意见。无奈,他的住处正是我送报终点前的第3家,没办法只好拿字条回来与老板商量。沟先生沉默片刻问我“有没有先送的可能”我回答说“除非我把次序倒过来送,这样他就是正数第3家”“你能做到吗?”“我试试,尽量努力”于是第2天起,我开始倒着送,这位先生终于满意了,但这倒着的路线,一直持续到我辞职。
做了个梦,居然写了这么多,我已经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回忆中,如今想起来,一切都那么来之不易,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人把这冗长文章看完,就算是给我自己一个缅怀的私人空间吧……
那是在京都左京区鸭川冢本住的时候,找到了一份在岩仓山脚下送晨报的工作。由于那些报纸中有的要靠步行送到半山腰的寺院里去,我必须比别人提前半小时,也就是凌晨2点半起床,3点左右到配送场开始分报(把重于报纸本身2倍以上的彩印广告单夹在每份报纸里),3点半开始正式配送,5种报纸大概230家(间或有随时增减的),整整绕岩仓山麓一周,回来时应该在6点半左右,7点回到住处,稍事休息和梳洗并吃点早餐,8点要赶到学校上课.这就是我忙碌的一个早晨。如此这般,每天披星戴月而出,迎着缓缓升起的朝阳和草叶见晶莹欲滴的露水而归,整整持续了一年,期间共休息12天,因为送晨报每月只有一天的休息日。
我是个习惯熬夜的人,但这段时间却丝毫不敢疏忽,每天晚上如果超过10点半还没睡下便不再敢睡,只能找点事情干坐以待旦,因为人的熟睡期是11点到凌晨3点,这时候躺下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按时起床的.我用了很笨的办法让自己不迟到,便是在两耳边同时放两个闹钟,一个定在2点25,另一个定在2点30,这样5分钟的间隔时间不会让我觉得太突兀,闹钟边上是一大瓶可乐,起床后在黑暗中摸过来喝一口,会让我尽量精神些,没想到这可乐却惹了祸.因为睡的和室塌塌密,所以可乐就在枕头旁,有一次大概白天太过疲倦,睡的很沉,闹钟把我吵睡胡涂了.我下意识的拿过可乐,向自己的枕头倒去(意识混乱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倒了半瓶,枕头和塌塌米尽湿才发现自己的行为有问题,剩下的只能默默对着枕头苦笑了。
夜半的岩仓山鬼气森然,寒风习习,即使是男人刚开始走夜里的山路也会提心吊胆吧,好在后来逐渐习惯了。离山脚比较近的地方有岩仓具视公被幽禁的旧屋敷迹,不知道他当时被软禁在这里的心情会不会有我有些须的仿佛,每次从山上下来时,我都会在旧屋前驻足留恋一下,默默的凝望板门和围墙,在心中与他打个招呼。
由于天生怕骑摩托,所以我只能用特大号的自行车载送报纸,下山还好,上山难如登天,有的寺院和神社的报纸,我只能把车子停下跑步送上去,偶尔也为了锻炼臂力而推上去(这不是和自己过不去吗),其实不然,因为我要领略从山上下来时双手撒开车把耳边风声飕飕的那种快意,虽然只有短短的20几秒钟,但那瞬间我似乎得到了从身到心的解放,飞驰而下时我想:人生最快乐的时光是什么呢,是送晨报时从山上往下撒把飞车的20秒………,想到此处,忍不住下意识的潸然泪下。
骑车送报纸最怕遇到的是突如其来的夜雨,有时山雨骤至无法遮挡,如果运气好出发前拿了防雨布还好,不然就要面对200份报纸泡汤的危险,好在日本的垃圾箱都在固定的场所,我可以去拣比较干净的盛落叶的大型垃圾袋扯开盖上,就这样躲过了几次突发的“劫难”。但即使这样,有时报纸被打湿也在所难免,半湿的报纸塞进窄小的铁制报箱时通常会挤烂,但一年来,只要不是迟送和误送,我没有接到一次报纸烂了的投诉电话,日本人很理性,他们理解在风雨中配送报纸人的苦衷。
送报纸时也不是完全寂寞的,每天都在固定的时间地点和“活物”有所遭遇,说活物是因为不光能遇到送牛奶和其它报社的人打招呼,还有几家是养狗的,有一只大型的狼犬据说是从部队退役下来的,隐蔽在院子的角落,每次我来就从里面猛扑出来,做吃人状,后来熟悉了,也就渐渐成了朋友,无所恐了。但也有始终叫个不停的,据说守户犬通常认为送报人是贼,所以咆哮,人家送完报纸走后,它又以为贼是因为他叫被吓跑的,于是更有满足感,遂至于每天变本加厉的叫个不停。到底是低智商的畜类,每天不成功还坚持不懈的来尝试,天下哪有这样的傻贼呢,呵呵。
让我最难忘的是报馆主人沟浩先生(此人姓沟名浩,很象中国人的名字),50多岁,上唇留着胡须,我印象中在日本接触过的人凡是留胡子的都很和蔼宽厚,不知道这期间是否有必然性。他穿着简朴,甚至有时邋遢,记得一次我送报回来他正要出门,我见他西装的领子居然钩在脖子上,笑了半天。但他确实我见过的日本人中少有的好人,平时关照不必细说,每次报馆聚餐他都要把我拉到身边细聊,举杯后对大伙说“这位是大老远从中国来的,大家平时一定不要忘了多关照他一些”,每次都说,成了习惯。京都是盆地,冬季不能说很冷,但也够瞧的。一次晨起出门不禁暗暗叫苦,我遇到了近畿地区15罕见的大雪,整个山都被雪封了,但报还是要送,每一步都深雪没胫,有的地方甚至积到膝盖。回来后,沟先生看着落汤鸡一样的我在寒风中不断搓手,叹了口气,眼皮垂了下来。他把我叫到屋子里,给我烫了杯热米酒,这时骑摩托送报的诸位已经回去了。我喝着米酒时他跑上楼,一会拿了个信封下来交给我说“拿着吧,这个别人没有,你可要保密”。当时还没到发工资的日子,我估计到是钱一类的东西,不好当面拆开,道谢后自行走了。回来打开一看,见是两万日圆(当时约和人民币1千200元左右),还有张纸条上写着“馬さん、少ないが寒冷手当です、ご苦労さま”(小马,虽然不多,这是寒冷奖金,辛苦了)。錢不能打動一切人,但這種關懷卻令你不得不感動。
由于骑车子送报,难免时间上让一些客户不满,有一次送报时在报箱上见了张字条,原文记不清了,大致是“送报的朋友,您辛苦了,小生原来每天6点必定拿报,不知什么缘故最近几个月延迟到了6点20,由于工作缘故这20分钟对我很重要,以前小生就是因为时间不和缘故辞退了《读卖新闻》,如果时间再有不合,恕小生狂孛无礼,《朝日新闻》我也不打算订阅了”言辞居然用的是文语,冒似谦逊,实际是大提意见。无奈,他的住处正是我送报终点前的第3家,没办法只好拿字条回来与老板商量。沟先生沉默片刻问我“有没有先送的可能”我回答说“除非我把次序倒过来送,这样他就是正数第3家”“你能做到吗?”“我试试,尽量努力”于是第2天起,我开始倒着送,这位先生终于满意了,但这倒着的路线,一直持续到我辞职。
做了个梦,居然写了这么多,我已经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回忆中,如今想起来,一切都那么来之不易,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人把这冗长文章看完,就算是给我自己一个缅怀的私人空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