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队回避、运动员能否认输、该罚不该罚 怎么罚、抑制强国?
本来不准备为羽毛球的事儿写什么。(都多久不写东西了。)但是为了我这两天为这件事付出的时间精力,我也得把我的态度总结出来。
我现在不谈奥林匹克,不谈举国体制,不谈羽毛球。(我觉得这件事着实和举国体制没那么大关系。)
有一场比赛,以团队形式参加,以团队最终的名次作为团队的体育实力考量。无论是否功利主义,不能否认,名次是比赛最终的衡量标准也是运动员的重要目标。
一、同队回避
关于同队回避,在国际赛事上这是惯例了。在编排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无论是世界大赛,还是编排制度,都明确的写入了同队回避的条款。
“欧冠的“多次抽签制”,8组32队,每组前两名出线,然后进行16强抽签,小组第一对小组第二,同国及同组队回避。”
在象棋比赛中,如果采用瑞士积分编排制(每轮比赛之后,同分相对,如1轮之后,0分对0分,2分对2分),则有明确规则同队尽量回避(同积分段内回避同队)。
二、运动员能否认输?
赛程安排是先小组赛,小组头两名进入淘汰赛。小组赛一共三轮,前两轮都胜了,最后一轮无论输赢都会出现。胜者对自己的队友,败者不会对自己的队友。如果可以选择,你是赢还是输?
那么,在一场比赛运动员能否认输?问这个问题之前,应该说,运动员为什么要赢?为了在这场比赛展现奥林匹克精神?喂,有点假了。如1所说,名次是最终的衡量标准,也是重要目标。所以,赢了可以获得更好的名次。而现在,输赢对个人的名次无影响,对团队的名次能提升。为什么不能输?
双方都想输怎么办?(这情况真少见,赛程制定者必须为此负责。尤其是这么多年的传统项目,在别的国际赛事不断出现消极比赛,也有改进的更公平的赛程却没有用的情况下。)
*世界羽联拟增加抽签杜绝汤尤杯故意输球争议
摘:世界羽联秘书长斯图尔特·博里9月11日表示,他们将引入新的规则,以堵住这个漏洞。“我们不能责怪教练或领队(采用上述战术),毕竟规则就在那儿摆着,他们只是充分利用了这一规则,”他说,“世界羽联及其成员将改变这一情况,我们打算在比赛半程的时候再进行一次抽签,以避免球队通过故意输球的方式获得晋级机会。”此前,从2004年开始实行的规则只有赛前一次抽签。
看到一个友邻说的,很有意思。引用如下:“其实是个很简单的问题:一场比赛的参赛者是有拥有自动认输权呢?当然有了,比赛不正是在自愿前提下的争先规则么。那么如果直接竞争的两方都想认输,怎么办?更简单了——赛前确定一件事,你本场打算赢还是输?一方想赢一方想输,那就一拍即合不用比了。双方都想赢或者双方都想输,那就比,赢的说了算。”via foreverflying
换句话说,现在的积分规则是:赢的积2分,输的不得分。(小组赛中,淘汰赛赢者出现,败者出局,这很公平。)那么能否改成,赢的决定自己还是对方得分?无论如何,赢应该是好事。或者说,规则应该鼓励赢,这样才能让人追求胜利。毕竟,你无法让一个不想赢的人,为了体育精神,全力追求胜利。
做一个假设:如果有一个比赛,输了晋级,赢了出局。你会赢还是输?那这场比赛毫无疑问会变成一场争输的比赛。那舆论会如何?是批评运动员,还是批评规则?
以下两点还是回到事件本身。
三、抑制强国?
有人说,规则为什么这么规定,就是为了抑制强国,让弱国有的玩。不然像乒乓球混双,一直是中国队包揽,最后,就取消了。
你可以抑制,你也已经抑制了。限制参赛队伍,改赛程,不就是为了抑制强队么?
但是,不能用不公平的规则来抑制强队,避免项目取消。同队不回避就是一种不公平的形式对强队的抑制。
四、打的太难看,罚!?
有人说,策略可以,你这打的太难看了吧?所以,无论真假,无论事实上是否是消极比赛,打的好看就ok,打的难看了,观众不满意了。就取消成绩?这个逻辑貌似不太对吧,但是目前事实就是这样。无论从游泳长跑足球篮球来说,他们都有保存实力,没有“尽全力赢得比赛”。只是假的不明显,加上大家心知肚明,心照不宣;也都一直相安无事,或者说:默许。包括同样在本届奥运会上刚刚发生的日本女足和英国自行车。
难道奥运精神是让观众满意,让比赛好看?
如果你要罚,可以。请事先明确。怎么罚?什么程度罚,什么程度不罚?需要有明确的量化的可执行的规定,而不是随心所欲,多重标准。
----END---
我现在不谈奥林匹克,不谈举国体制,不谈羽毛球。(我觉得这件事着实和举国体制没那么大关系。)
有一场比赛,以团队形式参加,以团队最终的名次作为团队的体育实力考量。无论是否功利主义,不能否认,名次是比赛最终的衡量标准也是运动员的重要目标。
一、同队回避
关于同队回避,在国际赛事上这是惯例了。在编排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无论是世界大赛,还是编排制度,都明确的写入了同队回避的条款。
“欧冠的“多次抽签制”,8组32队,每组前两名出线,然后进行16强抽签,小组第一对小组第二,同国及同组队回避。”
在象棋比赛中,如果采用瑞士积分编排制(每轮比赛之后,同分相对,如1轮之后,0分对0分,2分对2分),则有明确规则同队尽量回避(同积分段内回避同队)。
二、运动员能否认输?
赛程安排是先小组赛,小组头两名进入淘汰赛。小组赛一共三轮,前两轮都胜了,最后一轮无论输赢都会出现。胜者对自己的队友,败者不会对自己的队友。如果可以选择,你是赢还是输?
那么,在一场比赛运动员能否认输?问这个问题之前,应该说,运动员为什么要赢?为了在这场比赛展现奥林匹克精神?喂,有点假了。如1所说,名次是最终的衡量标准,也是重要目标。所以,赢了可以获得更好的名次。而现在,输赢对个人的名次无影响,对团队的名次能提升。为什么不能输?
双方都想输怎么办?(这情况真少见,赛程制定者必须为此负责。尤其是这么多年的传统项目,在别的国际赛事不断出现消极比赛,也有改进的更公平的赛程却没有用的情况下。)
*世界羽联拟增加抽签杜绝汤尤杯故意输球争议
摘:世界羽联秘书长斯图尔特·博里9月11日表示,他们将引入新的规则,以堵住这个漏洞。“我们不能责怪教练或领队(采用上述战术),毕竟规则就在那儿摆着,他们只是充分利用了这一规则,”他说,“世界羽联及其成员将改变这一情况,我们打算在比赛半程的时候再进行一次抽签,以避免球队通过故意输球的方式获得晋级机会。”此前,从2004年开始实行的规则只有赛前一次抽签。
看到一个友邻说的,很有意思。引用如下:“其实是个很简单的问题:一场比赛的参赛者是有拥有自动认输权呢?当然有了,比赛不正是在自愿前提下的争先规则么。那么如果直接竞争的两方都想认输,怎么办?更简单了——赛前确定一件事,你本场打算赢还是输?一方想赢一方想输,那就一拍即合不用比了。双方都想赢或者双方都想输,那就比,赢的说了算。”via foreverflying
换句话说,现在的积分规则是:赢的积2分,输的不得分。(小组赛中,淘汰赛赢者出现,败者出局,这很公平。)那么能否改成,赢的决定自己还是对方得分?无论如何,赢应该是好事。或者说,规则应该鼓励赢,这样才能让人追求胜利。毕竟,你无法让一个不想赢的人,为了体育精神,全力追求胜利。
做一个假设:如果有一个比赛,输了晋级,赢了出局。你会赢还是输?那这场比赛毫无疑问会变成一场争输的比赛。那舆论会如何?是批评运动员,还是批评规则?
以下两点还是回到事件本身。
三、抑制强国?
有人说,规则为什么这么规定,就是为了抑制强国,让弱国有的玩。不然像乒乓球混双,一直是中国队包揽,最后,就取消了。
你可以抑制,你也已经抑制了。限制参赛队伍,改赛程,不就是为了抑制强队么?
但是,不能用不公平的规则来抑制强队,避免项目取消。同队不回避就是一种不公平的形式对强队的抑制。
四、打的太难看,罚!?
有人说,策略可以,你这打的太难看了吧?所以,无论真假,无论事实上是否是消极比赛,打的好看就ok,打的难看了,观众不满意了。就取消成绩?这个逻辑貌似不太对吧,但是目前事实就是这样。无论从游泳长跑足球篮球来说,他们都有保存实力,没有“尽全力赢得比赛”。只是假的不明显,加上大家心知肚明,心照不宣;也都一直相安无事,或者说:默许。包括同样在本届奥运会上刚刚发生的日本女足和英国自行车。
难道奥运精神是让观众满意,让比赛好看?
如果你要罚,可以。请事先明确。怎么罚?什么程度罚,什么程度不罚?需要有明确的量化的可执行的规定,而不是随心所欲,多重标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