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哈顿悬日 之五 共用办公室
共用办公室
1,
总之,种种不顺。
另外要走人了,得把那些从学校图书馆里续借了千万次的书统统还掉。我借的书都放在一个办公室里。以前说过我在写论文期间曾和其它一批博士生列名于本校的一个中心,得到的好处之一是一个大家共用的办公室。就是个大屋子。按理说学期一结束我们的项目也结束了,应该交钥匙说拜拜,但文科博士生嘛,脸皮还是厚的,人家也不好意思赶,夏天我们接着用这个办公室。在所有这些博士生中,这段经常来此“办公”的其实剩下4个,我是其中之一,属于好不容易得了个便宜就往死里用的那种。另三位都是女生,一个是留学生犹太学术女,一个来自学术世家,还有一个是祖籍美国南方的体育爱好者。
还是说我。我借书成瘾,纽约地区的图书馆我在论文阶段使用过的就有5家,还不算馆际互借。书借来了其实也不怎么看,到期了觉得没看很负罪,就续借。日积月累,没地放,就都堆在办公室。再加上我过去一年在办公室是长期作战,所以电脑,相机,孩子撕烂的儿童画册,毛笔,墨汁等等全堆进去了。好吧,地球人都知道我极其邋遢。敏感而精干的犹太女后来都受不了我了,她对工作环境的要求高,乃至于不得不帮我擦桌子。幸好那个金发学二代后来居上,也乱拿乱放,要不我估计早混不下去了。
这周30多本哥大东亚图书馆的书再也不能续借了。我没看完,就挑着重要的扫描。这个中心的那个破机器啊,不想提,有时站在那个没窗户的复印小屋扫几百页,按了发送,但就是收不着,不知道那文件现在在哪个次元里呆着呢。
扫的比较有趣的一本是福本和夫的《毛泽东思想の原点》,三一书房1973年第一版(此出版社比较“革命”,没有用天皇年号);我想特别提一下。福本和夫(1894/明27-1983/昭58)是日本现代思想史和日本共运史上的一号人物,我对一衣带水的邻邦本来从无研究,但由于近年来学界重新审视20年代末中国的“革命文学”论争和马克思主义汉语译介,开始发掘福本和夫对后期创造社一干人的影响,我才知道了这位大仙。他对中国的影响其实也不是新发现,但由于福本后来受到第三国际批评,在日共内部也被边缘化,所以当年受他影响在政治上也不是什么光彩事,当事人和研究者后来就略过不表了。可现在不同了,钩沉福本的影响等于去发现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潮中的一些另类面向,当年知识话语构成的国际场域看起来还真是够错综复杂。福本是柯尔施的学生,对德国哲学和一战后阶级意识理论是门清啊,回到日本靠着哲学投稿就成为了日共领袖——因为他引用的马恩原文别人没看过也看不懂。我知道他早期东西就是日文和德文相夹杂的哲学论文——成也这风格,败也这风格——,后来被边缘化后也坐过牢吧可能?二战后是不是去做学问了?总之我只关心他对中国有影响的那一小段。
但这次发现他后来还写了这么多毛泽东论,实在意外,似乎也没听其他人谈起过。随着文革兴起引起日本进步青年的内部激辩,随着中日在文革中后期忽然恢复邦交并形成反苏的默契,日本人对毛泽东思想的兴趣可能在1973年那一时期是比50/60年代有增而无减吧。福本这样一位前理论家在此书探寻毛泽东思想和先秦诸子的关系(上编),又详析毛泽东诗词和书法(下编),感觉是以中日友好人士和拥毛的左翼知识分子双重身份在发言。里面不再有大段的德语哲学引文,而穿插着古代诸子的绣像,革命版画和毛的书法。这着实有点意思。可我不会日语,当时只是因为此书装祯的漂亮和题目的吸引力而借出的。现在还是无法割爱,就扫描吧。
弄了半天结果分辨率有问题,这公家的机器!本来还想弄爱问上共享。
这段真是种种不顺。没那雅兴再扫一遍,腰都酸了。索性回办公室喝茶去。
推门一进屋,结果看见正在上skype的犹太女正在抽泣,一边说西语,一边擦眼泪。——这,这咱们只能“未完待续”,先在此打住。
1,
总之,种种不顺。
另外要走人了,得把那些从学校图书馆里续借了千万次的书统统还掉。我借的书都放在一个办公室里。以前说过我在写论文期间曾和其它一批博士生列名于本校的一个中心,得到的好处之一是一个大家共用的办公室。就是个大屋子。按理说学期一结束我们的项目也结束了,应该交钥匙说拜拜,但文科博士生嘛,脸皮还是厚的,人家也不好意思赶,夏天我们接着用这个办公室。在所有这些博士生中,这段经常来此“办公”的其实剩下4个,我是其中之一,属于好不容易得了个便宜就往死里用的那种。另三位都是女生,一个是留学生犹太学术女,一个来自学术世家,还有一个是祖籍美国南方的体育爱好者。
还是说我。我借书成瘾,纽约地区的图书馆我在论文阶段使用过的就有5家,还不算馆际互借。书借来了其实也不怎么看,到期了觉得没看很负罪,就续借。日积月累,没地放,就都堆在办公室。再加上我过去一年在办公室是长期作战,所以电脑,相机,孩子撕烂的儿童画册,毛笔,墨汁等等全堆进去了。好吧,地球人都知道我极其邋遢。敏感而精干的犹太女后来都受不了我了,她对工作环境的要求高,乃至于不得不帮我擦桌子。幸好那个金发学二代后来居上,也乱拿乱放,要不我估计早混不下去了。
这周30多本哥大东亚图书馆的书再也不能续借了。我没看完,就挑着重要的扫描。这个中心的那个破机器啊,不想提,有时站在那个没窗户的复印小屋扫几百页,按了发送,但就是收不着,不知道那文件现在在哪个次元里呆着呢。
扫的比较有趣的一本是福本和夫的《毛泽东思想の原点》,三一书房1973年第一版(此出版社比较“革命”,没有用天皇年号);我想特别提一下。福本和夫(1894/明27-1983/昭58)是日本现代思想史和日本共运史上的一号人物,我对一衣带水的邻邦本来从无研究,但由于近年来学界重新审视20年代末中国的“革命文学”论争和马克思主义汉语译介,开始发掘福本和夫对后期创造社一干人的影响,我才知道了这位大仙。他对中国的影响其实也不是新发现,但由于福本后来受到第三国际批评,在日共内部也被边缘化,所以当年受他影响在政治上也不是什么光彩事,当事人和研究者后来就略过不表了。可现在不同了,钩沉福本的影响等于去发现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潮中的一些另类面向,当年知识话语构成的国际场域看起来还真是够错综复杂。福本是柯尔施的学生,对德国哲学和一战后阶级意识理论是门清啊,回到日本靠着哲学投稿就成为了日共领袖——因为他引用的马恩原文别人没看过也看不懂。我知道他早期东西就是日文和德文相夹杂的哲学论文——成也这风格,败也这风格——,后来被边缘化后也坐过牢吧可能?二战后是不是去做学问了?总之我只关心他对中国有影响的那一小段。
但这次发现他后来还写了这么多毛泽东论,实在意外,似乎也没听其他人谈起过。随着文革兴起引起日本进步青年的内部激辩,随着中日在文革中后期忽然恢复邦交并形成反苏的默契,日本人对毛泽东思想的兴趣可能在1973年那一时期是比50/60年代有增而无减吧。福本这样一位前理论家在此书探寻毛泽东思想和先秦诸子的关系(上编),又详析毛泽东诗词和书法(下编),感觉是以中日友好人士和拥毛的左翼知识分子双重身份在发言。里面不再有大段的德语哲学引文,而穿插着古代诸子的绣像,革命版画和毛的书法。这着实有点意思。可我不会日语,当时只是因为此书装祯的漂亮和题目的吸引力而借出的。现在还是无法割爱,就扫描吧。
弄了半天结果分辨率有问题,这公家的机器!本来还想弄爱问上共享。
这段真是种种不顺。没那雅兴再扫一遍,腰都酸了。索性回办公室喝茶去。
推门一进屋,结果看见正在上skype的犹太女正在抽泣,一边说西语,一边擦眼泪。——这,这咱们只能“未完待续”,先在此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