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常与日常
近日过得非常健康,早睡早起,白天看书学习,晚上练吉他散步玩耍。早饭午饭,下午喝一杯咖啡,晚上只吃蔬菜,同时注意摄取维生素以及乳酸菌。
一直在看古希腊语,还比较有枯燥的乐趣。虽然循着我这一路走过来,现在处在这种状态还是很可以理解的,但在旁人看来,无非是走入了一条极偏的道路,开口就被问意义,我只好答:无意义,有乐趣。
娘对我的选择并不是很理解,虽然她基本表示支持。大概也是因为我虽然看似平和好沟通,其实非常固执,想的也多,她无法左右。于是她就说某同事的女儿小我一届已在工作挣钱,现在每天早出晚归,也有男朋友了云云。我认识她,也可以想象她现在的生活状况,算是某种平淡而又可喜的日常。娘虽然没有明说,意思大概就是质疑我的选择,显得我相当不孝顺。我说我觉得直接工作真的很好,这是我原来的第一选项。而现在做的选择,算是一个任性之举。人生苦短,还是想要追逐一下乐趣、心之所向,不希望过早被日常吞没。花费上不至于差很多,就当我去念一个翻译硕士呗。我说:“就是要委屈你们被别人说两句了。”娘说别人也是关心,我说不是的。别人没有恶意,只不过说的话不过脑,只过一点点虚荣心之类罢了。
聊完回到房间,觉得平淡的日常实在是太过虚无了,虽然其中的幸福或许也很实在。再看到桌上摊的古希腊语们,它们顿时显得更加虚无,比平淡的日常虚无千万倍,两周以来我一直在学习这一门古老已死的语言、看着两千多年前的文献,突然觉得像个奇迹一样。于是人生整个儿又虚无了,一下子眼泪水就掉了下来。
我不知道我的将来会是如何。我有能力在一定范围内控制它,底线是一个平淡且看似幸福的日常。在这日常之中能否保有我的任性的一席之地,就基本在无常(tyche)的手里了。要看际遇。如果我坚持我的任性,且无常待我不薄,那简直就是一个独特且成功的典范;否则难免沦为话柄、显得古怪荒诞。如果我妥协了、被平庸的日常吞没了,在我自己眼里大概总有点遗憾;在他人眼里无大碍,也就是走过一点弯路的异类。这样说还不精确。既然生而为异类,不管表面似乎如何,他人也都明白我为异类,说到底总是无常待我不薄我就牛X,待我薄了就比较傻X。
别人怎么看有什么关系?我很诚实,有关系。虽然不影响我的价值判断,但是会影响心情。
就像上文那样,就是个心情。后来娘也就没再说什么,她需要抒发,我也觉得说出来很好。我虽然一时觉得日常和枯燥奢侈的浪漫主义都很虚无,还是马上重回两者的怀抱。
但不管是牛X还是傻X,无常将我的命数主宰,总是一件伤感、神秘又美妙的事。
而且不管前路如何,我总是生活在日常中的。
日常经不起仔细推敲,否则会发现它千疮百孔。英格玛伯格曼的电影是一个对此很好的诠释。日常是幸福和苦涩的混合物,它们的比例不一定如何,这个比例就由自己的所为和无常来决定了。我不否认经得起推敲的幸福,虽然这比较罕见。推敲会影响幸福的纯度,总要让它带点苦味,如果不会否认它的存在本身的话。
区分可喜的置身于日常的状态以及被日常吞没的庸碌状态,大概也就在于对日常的推敲度了。洞察得透彻,则更能发现苦涩,同时消灭作为假象的幸福,但也能让真正的幸福更加闪耀(如果它存在的话)。
我总是不断地在磨砺这把洞察日常的手术刀。就算日常要将我吞没,我也可以用这把刀将它劈开。然而劈开后我见到的旁人的脸是何种表情,我自己的心中是何种滋味,大概就在无常的手中了。
一直在看古希腊语,还比较有枯燥的乐趣。虽然循着我这一路走过来,现在处在这种状态还是很可以理解的,但在旁人看来,无非是走入了一条极偏的道路,开口就被问意义,我只好答:无意义,有乐趣。
娘对我的选择并不是很理解,虽然她基本表示支持。大概也是因为我虽然看似平和好沟通,其实非常固执,想的也多,她无法左右。于是她就说某同事的女儿小我一届已在工作挣钱,现在每天早出晚归,也有男朋友了云云。我认识她,也可以想象她现在的生活状况,算是某种平淡而又可喜的日常。娘虽然没有明说,意思大概就是质疑我的选择,显得我相当不孝顺。我说我觉得直接工作真的很好,这是我原来的第一选项。而现在做的选择,算是一个任性之举。人生苦短,还是想要追逐一下乐趣、心之所向,不希望过早被日常吞没。花费上不至于差很多,就当我去念一个翻译硕士呗。我说:“就是要委屈你们被别人说两句了。”娘说别人也是关心,我说不是的。别人没有恶意,只不过说的话不过脑,只过一点点虚荣心之类罢了。
聊完回到房间,觉得平淡的日常实在是太过虚无了,虽然其中的幸福或许也很实在。再看到桌上摊的古希腊语们,它们顿时显得更加虚无,比平淡的日常虚无千万倍,两周以来我一直在学习这一门古老已死的语言、看着两千多年前的文献,突然觉得像个奇迹一样。于是人生整个儿又虚无了,一下子眼泪水就掉了下来。
我不知道我的将来会是如何。我有能力在一定范围内控制它,底线是一个平淡且看似幸福的日常。在这日常之中能否保有我的任性的一席之地,就基本在无常(tyche)的手里了。要看际遇。如果我坚持我的任性,且无常待我不薄,那简直就是一个独特且成功的典范;否则难免沦为话柄、显得古怪荒诞。如果我妥协了、被平庸的日常吞没了,在我自己眼里大概总有点遗憾;在他人眼里无大碍,也就是走过一点弯路的异类。这样说还不精确。既然生而为异类,不管表面似乎如何,他人也都明白我为异类,说到底总是无常待我不薄我就牛X,待我薄了就比较傻X。
别人怎么看有什么关系?我很诚实,有关系。虽然不影响我的价值判断,但是会影响心情。
就像上文那样,就是个心情。后来娘也就没再说什么,她需要抒发,我也觉得说出来很好。我虽然一时觉得日常和枯燥奢侈的浪漫主义都很虚无,还是马上重回两者的怀抱。
但不管是牛X还是傻X,无常将我的命数主宰,总是一件伤感、神秘又美妙的事。
而且不管前路如何,我总是生活在日常中的。
日常经不起仔细推敲,否则会发现它千疮百孔。英格玛伯格曼的电影是一个对此很好的诠释。日常是幸福和苦涩的混合物,它们的比例不一定如何,这个比例就由自己的所为和无常来决定了。我不否认经得起推敲的幸福,虽然这比较罕见。推敲会影响幸福的纯度,总要让它带点苦味,如果不会否认它的存在本身的话。
区分可喜的置身于日常的状态以及被日常吞没的庸碌状态,大概也就在于对日常的推敲度了。洞察得透彻,则更能发现苦涩,同时消灭作为假象的幸福,但也能让真正的幸福更加闪耀(如果它存在的话)。
我总是不断地在磨砺这把洞察日常的手术刀。就算日常要将我吞没,我也可以用这把刀将它劈开。然而劈开后我见到的旁人的脸是何种表情,我自己的心中是何种滋味,大概就在无常的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