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终身难以忘怀的场景
高中,某个中午。和往常一样,我和几个同学一起从学校的后门出去买午饭。学校后门的小巷有很多小吃店,沿街还有很多路边摊和卖盒饭的。每到中午和下午放学,原本冷清的路面都会挤满了人。那天记不得是刚出门还是拎着炒饭回去亦或已经吃完回去,总之在校门口,看见小贩们突然慌乱地四散而去。片刻工夫,路上只剩下学生们,当然沿街店铺生意依旧红火。城管的执法卡车姗姗来迟,几个城管队员从车上下来,蹒跚了几步。
突然,最前面那位一脚将路边的一个“逃亡”中没能带走的煤炉踢倒。
直到他们离开,没有人说过一句话。我不知道为何他要踢倒那个煤炉,二话没说,首先把那个煤炉踢倒。印象中煤炉已经熄了,应该是小贩里走前的最后一次努力。我一直不理解城管和小贩的关系,一边是时而严打,时而走过场;另一边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但这一切在我经历那个场景之后已经不再重要,我看见的是一个普通的城管队员,和我一样的普通人。
----------------------------------------------------------------------------------------------------------------------------------------
还是高中,某天,公交车上。在路口司机转弯,有些急,一位阿姨踩到了身后的大妈。阿姨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连说好几句“对不起”;大妈纯正的南京口音,只是一个劲在数落着那位阿姨。大妈不见停,阿姨恼了,两人开始争吵起来。她们到底在吵些什么,我一点也记不得了,因为当时自己安逸地坐在椅子上,根本没在听。
突然,大妈的一句话深深扎进了我双耳:“一看你就不是南京人。”
是不是南京人和这件事有何相干?南京人就高贵了?还是根本就是在自降身价!在南京话里有一个词叫“外码”,我以为是个极不好的词,甚于那些脏字。民国时候南京已经算是个大城市了,但彼时长江未有大桥,所以下关码头便成了最为繁忙的地方,当时火车“南京站”也正在那里。当然那里也是大量外地民工聚集的地方。现在很多民工的生活条件还很艰苦,当时更不必提了,加上基本上都没接受过任何教育,那是一群受尽歧视的群体,“外码”。可是如今这个词汇依旧被一些人用来称呼南京的外乡人,而且上面的感情色彩不减当年。
----------------------------------------------------------------------------------------------------------------------------------------
这两个场景本都是和我几乎一点不相关的,但不知怎的,我感到这将会是两个我终身难以忘怀的场景。每每想起,心如刀绞,大脑一片空白。一小时前,看完电影,它们突然涌入我的脑海,和以前每次一次都一样,徘徊,游荡。
----------------------------------------------------------------------------------------------------------------------------------------
宅了几天,现在身上只剩下几枚硬币。附近的取款机都停用了,餐馆都不能刷卡。还好超市有POS机,我也偶尔能赶上食堂的饭点。一场暴雨,几天的燥热一扫而光。明天,出去走走吧。
老爸前几日来上海开会,今天刚回家就又打电话问我有没有想好何时回去。可是,我想了半天,我不知道回到南京能做些什么。但在上海,我又能做些什么?
突然,最前面那位一脚将路边的一个“逃亡”中没能带走的煤炉踢倒。
直到他们离开,没有人说过一句话。我不知道为何他要踢倒那个煤炉,二话没说,首先把那个煤炉踢倒。印象中煤炉已经熄了,应该是小贩里走前的最后一次努力。我一直不理解城管和小贩的关系,一边是时而严打,时而走过场;另一边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但这一切在我经历那个场景之后已经不再重要,我看见的是一个普通的城管队员,和我一样的普通人。
----------------------------------------------------------------------------------------------------------------------------------------
还是高中,某天,公交车上。在路口司机转弯,有些急,一位阿姨踩到了身后的大妈。阿姨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连说好几句“对不起”;大妈纯正的南京口音,只是一个劲在数落着那位阿姨。大妈不见停,阿姨恼了,两人开始争吵起来。她们到底在吵些什么,我一点也记不得了,因为当时自己安逸地坐在椅子上,根本没在听。
突然,大妈的一句话深深扎进了我双耳:“一看你就不是南京人。”
是不是南京人和这件事有何相干?南京人就高贵了?还是根本就是在自降身价!在南京话里有一个词叫“外码”,我以为是个极不好的词,甚于那些脏字。民国时候南京已经算是个大城市了,但彼时长江未有大桥,所以下关码头便成了最为繁忙的地方,当时火车“南京站”也正在那里。当然那里也是大量外地民工聚集的地方。现在很多民工的生活条件还很艰苦,当时更不必提了,加上基本上都没接受过任何教育,那是一群受尽歧视的群体,“外码”。可是如今这个词汇依旧被一些人用来称呼南京的外乡人,而且上面的感情色彩不减当年。
----------------------------------------------------------------------------------------------------------------------------------------
这两个场景本都是和我几乎一点不相关的,但不知怎的,我感到这将会是两个我终身难以忘怀的场景。每每想起,心如刀绞,大脑一片空白。一小时前,看完电影,它们突然涌入我的脑海,和以前每次一次都一样,徘徊,游荡。
----------------------------------------------------------------------------------------------------------------------------------------
宅了几天,现在身上只剩下几枚硬币。附近的取款机都停用了,餐馆都不能刷卡。还好超市有POS机,我也偶尔能赶上食堂的饭点。一场暴雨,几天的燥热一扫而光。明天,出去走走吧。
老爸前几日来上海开会,今天刚回家就又打电话问我有没有想好何时回去。可是,我想了半天,我不知道回到南京能做些什么。但在上海,我又能做些什么?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