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昌逝世十五年祭
查看话题 >一一重现——探访[一一]中的拍摄场景,以资纪念大师逝世五周年
对于侯孝贤而言,台北是一头冷血的猛兽,一口一口把背井离乡来到这里的少年们啃得伤痕累累,对于杨德昌而言,台北是他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他电影中的少年们虽然也同样在灯红酒绿中遍体鳞伤,甚至以死为代价也未能与台北和解,但与侯孝贤彻底的反都市化不同,杨德昌对台北的批判却是建基于一种因爱而生的恨。 看杨德昌的电影,就等于看尽了台北的城市变迁,60年代的台北是[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70年代的台北是[海滩的一天]和[指望],80年代是[青梅竹马]和[恐怖分子],而那之后的影像都属于90年代的台北,[一一]中的台北更是站在了新世纪的门槛上。同样的台北,因为角色境遇的不同,在杨德昌的注视下呈现出不同的面相。[一一]中的台北,是一个实现了富裕的现代都市,却仍然拖着一具需要疗伤的躯体,踉跄着前行。

那靡靡世界 坐台北捷运经过基隆河畔的圆山,就会看到山腰上竖着一栋中国古代宫殿式样的高楼,飞檐斗拱,琉璃金瓦,丹朱圆柱,在一片绿树掩映中煞是醒目。初次去台北的时候,酒店的房间正对着圆山,每到夜间,就只见那大楼灯火通明,在黑黝黝的天光下纳尽了世间繁华。那就是圆山大饭店,台湾地区最顶级的饭店,最上层生活的地标,在最简单的客房住一个晚上,也要约一千人民币。[一一]开场段落中NJ小舅子阿弟的婚礼就在这里举行,足可见NJ一家生活的优渥,为杨德昌所热衷描述的台北中产阶级之典型。 圆山饭店的旧址为日治时期日本神宫所在地,国民党退守台湾地区后,于神宫旧址建成台湾大饭店。1952年,以宋美龄为首的当局政要接手大饭店,改名为圆山大饭店,开始进行长达几十年的改建。1973年,由建筑师杨卓成仿北京故宫设计建造的14层高楼落成。圆山大饭店建成后,专为接待各国元首之用,所以过去总是戒备森严,普通民众不得入内,不过而今的圆山饭店已对外开放,不少外地游客甚至将此地作为一个旅游项目。 那日坐捷运从淡水回市区,远远又看到天光下金碧辉煌的圆山饭店,就下决心无论如何都要靠近去看一看。遂在圆山站下了车,搭饭店的接送车上山,沿着山路往上行驶,经过一道长长的汉白玉台阶,一直到饭店门口停下。站在正楼门口,抬头望主楼,那种气派真真让人有渺小之感。走入饭店大门,只见大厅里七彩画梁,各式宫灯,赤色圆柱,红毯铺地,张扬的是红色的堂堂威仪。[一一]中,参加大弟婚礼的宾客就是在这里进进出出,随意行走在这个让我们几乎不敢轻易迈步的地方。你也可以把李安的[饮食男女]翻出来看一下老朱被酒店召唤救场的段落,那镜头跟着老朱扫过的就是圆山饭店的奢华一角。


大厅最里面是一道通往二楼的台阶,同样的红毯,汉白玉栏杆,拐角那宽阔的平台上,电影中洋洋就是在这里被一群女生集体欺侮,而后女孩们一哄而散,留下洋洋一个人落寞的身影。即便你不记得剧情,你也一定记得[一一]那款图案为洋洋黑色背影的著名海报,背景那浓烈的大红色台阶就是这道主楼梯。

走到大厅一侧,那电梯间前就是NJ和初恋女友阿瑞重逢的地方。阿瑞出电梯见到NJ,先是重逢的惊喜,一转身就变成一脸积怨已久的歇斯底里,完全不顾忌洋洋的在场,另有旧友突然出现,又迅速作出亲切寒暄状。三次变脸,世故到触目惊心。而就在那电梯上行的下一站,也就是婚宴的大厅里头,更是在短短一夜间上演了场场闹剧,有阿弟前女友云云的闹场,有阿弟与太太被宾客的捉弄,有婆婆的沉默和不适…… 圆山大饭店是个全然中国传统式的所在,而杨德昌却在这里编排了一场场属于现代都市的荒诞剧,让传统与现代进行了一场血淋淋的拉扯,也拉扯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序幕。 那俗世红尘 影评人黄志辉说:“[青梅竹马]意在探讨城市在现代化过程中新旧两股力量的角力或互动,东区和迪化街也就成为新旧两方的象征代表。……而[恐怖份子]、[独立时代]、[麻将],到最新的[一一],谈的都是当下的台北中产阶层,场景的选取当然是相应地以中产阶级的品味为依归。”于是我们在[一一]中,看到了各式咖啡连锁店、高档写字楼、华纳威秀影城等中产汇聚的场所,而NJ家所在的“罗曼罗兰艺术广场”作为电影的主要场景,更是那一个个中产灵魂安身立命的所在。 NJ家位于台北东南的辛亥路一段95号,属于大安文教区,台湾大学和台湾师范大学就在NJ家的不远处,附近的仁爱路、信义路、复兴南路、敦化南路在在都是文化氛围浓郁、高级住宅林立的街道。来到罗曼罗兰艺术广场前,十数年过去,与电影中相比并没有什么变化。这栋银灰色金属质感强烈的现代高楼,为台湾地区第一栋27层的超高层住宅,远可望阳明山、观音山,近可观台湾大学校园、大安森林公园,矗立在路边的扎眼度不亚于圆山饭店,大楼铁将军把门,守卫森严。想来房价定然不菲,非台北的社会精英入住不得。 杨德昌从小就崇拜建筑设计师贝聿铭,还曾申请入读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建筑系,[一一]中的NJ原本设定的职业就是建筑师,因为杨德昌觉得建筑师是一个“介乎于人文与科技之间的职业”,所以杨也总能在自己的电影中把建筑结构和戏剧关系结合得出神入化。就像这NJ的家,仅此一栋大楼,就已把NJ家的光鲜与疏离统摄于身,NJ在这里生息,敏敏在这里上山,婆婆在这里离世,洋洋在这里拍照,婷婷在这里遇到胖子,而胖子就在我所站立的地方,把刀捅向了那个他以为与女友有染的人,在这个看似和睦的家庭中,各人都在发生着自己的事,却又对其他亲人发生的事一无所知。


婷婷与胖子的开始,就在罗曼罗兰艺术广场往前不远的辛亥路、温州街交界处,那座立交桥下行人车辆熙来攘往,耳听得桥上更是车来车往,想起电影中婷婷每每从家中往楼下张望,桥上总是永无休止的车水马龙,密密塞满了城市的上空。而婷婷与胖子就在这立交桥下,第一次见面,第一次牵手,第一次亲吻,胖子对婷婷说:“没有一朵云,没有一棵树,是不美丽的,所以人也应该是这样子。”但他最后仍然在立交桥下用单车载起了莉莉,留给婷婷一段莫名开始又迅速结束的初恋。


就如同侯孝贤、陈坤厚等其他台湾新电影旗手一样,杨德昌电影中出现的场景往往都是实际存在的,显示出的地域格局也与现实基本一致,就像NJ家和那座立交桥的位置关系,就像沿着立交桥前行转到新生南路三段,步行不到一分钟,就会看到洋洋就读的“龙安国民小学”,挂着“优质八十载,卓越龙安人”的霸气条幅。小学的前面不远处,就是电影中洋洋趁午休时间,溜出学校去洗照片而穿越的天桥。电影中的龙安小学,不是[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打打杀杀的校园,却有小小的告密,小小的爱人,小小的仗势欺人,在这个稍稍渗透有社会习性的小小校园,也难怪洋洋会说:“我也老了。”



这就是台北为[一一]所提供的都市空间和剧情平台之一斑,有影评人说:“一部电影只有把空间的呈现和叙事的组织叠合起来,这样构成的‘场面调度’才能够完成戏剧任务和深一层次的思辨,也只有这样的方式才能将不同人物的桥段精密咬合成为一体。”杨德昌在[一一]中就完成了这样的叠合,在呈现出台北都市的繁华、坚硬、疏离中,注视着与NJ一家人差不多的都市众生,注视他们看似云淡风轻却入髓入骨的伤痛,注视他们在日复一日的作息中疲惫地老去。 “以后当然也可能走出台北,因为我每次都想做以前没做过的事。”杨德昌曾说过这样的话,而他在道尽了对台北的爱恨之后,终于在[追风]中去了开封,却不想倒在了半路之上。但反过来想想,这对于台北也许是件幸事,因为这样,他就不曾离开。

-
Fake_4111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05-03 20:05:49
-
蘇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06-29 20:22:51
-
贺今朝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06-29 17:48:48
-
异形金丝雀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06-29 12:37:33
-
🌋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06-29 11:50:55
-
喝午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06-29 10:36:02
-
Alice yang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06-29 09:52:48
-
Alic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06-29 08:08:13
-
Ech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06-29 04:22:37
-
镜外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06-29 03:25:58
-
aifi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0-30 20:58:55
-
gsqx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3-15 23:16:55
-
人生体验家米鹿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11-30 12:33:18
-
慎独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8-25 12:05:12
-
JSandra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4-03-29 23:31:20
-
一一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4-01-19 21:56:07
-
贾非岛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4-01-19 06:44:16
-
aifi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10-06 06:49:39
-
CAOYANG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1-03 21:22:49
-
凯文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8-31 14:52:48
-
费小丑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7-10 09:03:20
-
良吉吉Be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7-10 06:50:01
-
沈见君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7-10 05:54:50
-
王得佛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7-10 01:03:10
-
王得佛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7-10 01:02:52
-
王得佛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7-10 01:01:16
-
满宇轩·Paris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7-10 00:2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