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小语种专业的愁与苦——以阿拉伯语为例,谈语言的进化与发展及其它
![]() |
大学专业的浩瀚大花园中,有一批奇葩——非通用语专业即小语种专业。7月份,高考过后,有的高中生或许将阴差阳错、懵懂无知地进入这批专业苦学四年,也有的大学生即将毕业于此专业,踏入社会,开始职业生涯。
以阿拉伯语为例,用自己的经验和体悟谈一谈小语种专业的愁与苦,顺便谈谈对语言的发展、进化以及学习小语种出路的浅薄见解。
一、学习阿拉伯语的愁与苦
阿拉伯语的最大问题是“标准语、普通话”和“方言、土语”的问题。国内院校阿拉伯语专业教的和学的都只能是官方语,普通阿拉伯民众是讲土语,拿官方语去跟讲土语的老百姓交流,当然是非常困难的。有时候,中国人在阿拉伯国家讲“标准语”,反而被当地没怎么受过教育的人笑话为学究式的迂腐。
究其原因,这跟阿拉伯世界文化及教育水平整体落后有关。方言是大部分语种都存在的现象,但和“普通话”的运用是两码事。汉语也有差距很大的方言,但受过教育中国人基本都能讲标准、统一的普通话,天南海北的人交流起来方便,没有障碍。“普通话”的规范及推广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阿拉伯世界就做的很差,阿拉伯百姓文化知识水平低,阿拉伯学者们的产出也低,导致阿语“普通话”没有生命力,也少有人将其当做母语,因此国内搞阿语的人辛苦。
除了文化、教育外,阿拉伯世界总体落后、守旧,近代在科技、商业、文化方面鲜有发展创新。相应,阿拉伯语作为一门伴随古兰经诞生的语言,在语言学和词汇学方面也缺乏发展进化,追赶不上时代发展得步伐,宗教性强,未能充分实现语言现代化。
阿语不少的语法、词法过于复杂麻烦,表达不够简洁准确,全然没有必要。英语用简单短语就能表达清楚的意思,换作是阿语就很费劲儿,啰里啰嗦还不确定到底是不是这样讲,做翻译的就倒霉。
以上原因导致阿语对现代科学技术、国际政治、哲学思潮等专业问题论述力比较差。阅读阿语原文,难以获得前沿信息与知识,难以交流和传播最新的观念和资讯,从而学习借鉴先进文明。
学习阿语的“投入产出比”太低,学其他语言,几个月后或许就能做简单对话,但学阿语还在认字母,阿语不好学,更不好用,就算学了四年毕业后,效果可能也很不理想。
二、浅谈语言的发展与进化
当然,阿语的问题也存在于许多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使用的小语种中。“菲律宾人的母语作为生活语言依然被保留着,但它却无法被用来论述国际政治、哲学等专业问题。因为在他们的母语中,根本不存在这些词汇。所以,不会讲英语的菲律宾人就无法从事脑力劳动类的工作。其他的旧殖民地国家,大多也是如此。”(摘自内田树《日本边境论》)
英语简洁、准确,逻辑性强,实用性强。现代英语统一、标准,母语和非母语使用者交流沟通顺畅。英语占据了语言进化图谱顶端位置之一。英语世界通行,这与美国等西方英语国家各方面的实力及强势先进的文明息息相关、相辅相成,不必赘述。
语言是人思想的载体,是人智慧的反映,好的语言能表达人细腻、复杂的感情,能准确地描述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意识理念。
所以,语言也需要发展,需要与时俱进,需要对其它文明有吸收、借鉴和内化。
以希伯来语的复活为例。“希伯来语为以色列国语,曾是古代犹太人的语言,是旧约《圣经》的语言……公元前4世纪,罗马帝国统治时期,希伯来语已成为日常生活不使用的经典死文字……当代希伯来语一定要突出简明、实用的特点,使成千上万的移民容易学习和掌握,这也是耶胡达复活希伯来语成功的根本所在。希伯来语出版和文学由于新生代作家和读者群的出现而得以繁荣,直至今日,希伯来语已经成为一种丰富、充满活力的活语言,词汇已经由圣经时代的8000词汇发展到今天的12万词汇。”(摘自张和清《以色列文化》)
以日语的现代化为例。“对于日本人来说,翻译欧美语言中的词汇,其实就是体味原文的语义然后用两个汉字加以替换……他所做的其实不是把欧美词汇翻译成日本语,而是翻译成汉语。只不过是用一种外语来替换另一种外语……因为日本语具有的二重构造(汉字、假名),所以这是可以实现的。”(摘自内田树《日本边境论》)
“日文所具有的一种吸收消化功能,即通过汉字这种表意图形的重新组合来实现对外来词汇的本土化,从而解决本土语言表达边界的问 题。除此之外,日文语言的本土化过程,尤其在近一百年,还表现在用片假名对外来词汇的直接音译。据统计,主要来自英文的外来语在今天仍以每年1000个以上的速度融入日本语。而当代年轻人在社交网络等新兴媒体上使用英文化日文的比例也在大幅增长……汉字的整合再造功能和片假名的直接拿来功能相结合,使日文具有强大的语言包容和扩张力,从而具有广泛且不断延伸的表达网络……深受中华文化福泽的日本文化所具有的内化吸收能力使 它能够自行更新和发展,而不需要完全依赖和借助英文来填补语言的空白。”(摘自walterliu同学博客)
简略谈学习小语种专业的出路
人各有志,个人意见只能作为对他者的参考。
学习小语种是进窄门,走苦路。就算有些年就业率高,但不少岗位层次低,职业发展面狭窄。择业时特别要对外派对象国的风险和现实有清醒认识,谨慎选择。大学期间死抱小语种残肢是很不明智的,没有危机意识更是危险,今后就可能面临一条路走到黑的窘境。近了小语种的门,对小语种不感兴趣、没有感情,又不学其它,不求上进,混混噩噩混日子相当对不起青春。
同时,小语种未必不是一个高层次好舞台,上了台,戏能不能出彩,还是要看自己的功力。许多学小语种的人,将来可能不怎么用本专业了,但也发展得很好,例子很多,不一一举出。
当然,有的出路是父母给铺的,有的出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无论学了什么都要把未来的路走宽、走亮。小语种尤其如此。加油,好运。
-
张潮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8-22 13:06:29
-
天啦噜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17 19:21:50
-
Emily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17 16:17:43
-
لوتس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15 13:03:40
-
say thanks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21 20:34:39
-
M. W.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28 23:07:34
-
放大不失真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27 19:55:00
-
海碧芭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12 14:51:59
-
洋芋蛋蛋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7-28 02:59:33
-
紫气东来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1-14 17:38:36
-
leylalee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5-16 23:4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