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自嘲,成长
北京今天好像一下子进入夏天一样,阳光灼得我一路都想把自己身上的衣服扒了。
头一次去朝阳公园,没想过会是跟我的客户、line manager、line manager的大学同学、同事一起去…放风筝。
奔去跟组织汇合的路上,路痴的我似乎受到了眷顾,一路撞见各种各样的handsome guys,好多令我眼馋的,我相信应该都是直男,只是我一心找路,没心思没勇气搭讪。倒是每每见到couples的时候,心底总有个声音在说:“要是此刻身边有个臂膀可以挽一下,有个肩膀可以把头靠,那该多好~”
跟组织晃悠到7点左右,拖着步子也要奔去Le Quai,跟蒙蒙童鞋叙叙旧。
好久不见,他还是这么年轻,依然是板寸头,身上没有肥肉,连胸上原本的肌肉都木有了。而且,还是那样穿着素色的衣服,很清爽。笑容温柔可爱。还是那么小幽默,依然督促我减肥。跟我一样爱好看美女,尤其是长腿美女。
饭后和蒙蒙逛到一家店旁,往前就是出口,转左后直走就是单向街书店。
我立刻想起了那次“制造偶遇”的糗事,来了兴致,跟蒙蒙非说不可。
这件所谓的“糗事”男主角就在我的友邻里,不知道他会不会点开我这篇日记去看,anyway,我还是想说,因为对我来说还算是件挺landmark or milestone的。这样的比喻估计只有我自己能感受到吧,哈哈。
记得那次他很早就告诉我,李海鹏会在那个周六下午在单向街书店举行《晚来寂静》的读者见面会,我说我看我的那个HKU SPACE学院的课程介绍会什么时候结束,如果赶得来就过去一趟。
其实我早就跟自己说一定要去。Not because I wanna see 李海鹏,but because I just wanna see you.
我会调侃说“制造偶遇”,其实我当时是真的想再次见到他。Don't know exactly why,就是瞬间的荷尔蒙作用,应该那会儿还不是多巴胺,反正我是一向美式思维和作风,不兜圈子。反正当初也是我先人肉他,先搭讪他的。非典型摩羯,活泼奔放,明骚,懂浪漫,集“女铁人”与“小女人”于一身。
因为向来“懂浪漫”,才会觉得以下要说的那次“偶遇”事件很糗。
记得就是在那个转角,我站在那里,内心挣扎了许久。
当时是我已经从单向街书店走了出来,因为里面实在人太多了,虽然不是6、7月,但还真跟盛夏没啥区别。在里面,我一心想要见到他,一直没见到他,见到他的时候,他总是前后都有人,很忙乎的样子,在北京如此文艺范儿的书店里,突然高声say个Hi这样的事情我还是不好意思做出来。在他走过身边的时候拦住他么?But what I should say to him then? Just "Hello" again?反正没想好,于是待在里面很焦躁。离见面会开始的时间越来越近,我翻什么书都抑制不了肾上腺素在不断上升。
听着楼上的李海鹏在讲话,想着我想见的他还在楼上stand by,我已经翻书翻到实在憋得难受,于是便装出要找书的样子,找周耀辉的《突然十年便过去》找半天没找着,才知道已售空,于是退而求其次,抓了本伊维塔·泽鲁巴维尔的《房间里的大象》去结账。想着头一次这么装逼地在这么文艺范儿的书店买书,就算搭讪不成,也不要有遗憾,于是就屁颠屁颠找店长帮我盖了书店名字的章,然后又遗憾又不死心地离开书店,去其他商店闲逛,让自己降降温。
大概过了差不多50分钟吧,我的脚又不听使唤地踱回到那个上文提到的转角。
我探头偷瞄,发现他在跟另外一个汉子坐在书店门外旁边聊天,心想:“咦!这回他身边人不多,就那么个汉子嘛,我可以无视,干我想干的。哈哈哈~”
可是想跟做真是两回事,尤其在搭讪这个事情上,并且还是我搭讪男生。我犹犹豫豫半天,在那个转角纠结我该过去跟他说些什么,how should I say hi, start the conversation and keep the ball rolling。
当时我在那转角犹豫了N久,从我身旁进出的人零星算起也不下5、6个,可我还是没想到我该怎么走过去,and走过去跟人家说些什么,同时害怕他会又起来走回去书店里看现场。
最后应该是冲动让我迈开了脚步,憋不住的我当其时还装作淡定,闲庭信步地走到他跟前,居然对那与他迎面而坐的汉子视而不见,光就跟我想见的他say Hi,然后没有寒暄几句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人家递上自己的名片,然后装作“俺还有事先走了”的样子,匆匆get myself out of there。
“Oh, no,你居然还递名片,哈哈哈哈哈哈……”蒙蒙童鞋笑我。
“是啊!!!我就是没想好该要说什么跟干什么嘛……”我又囧又羞。不过今晚在事发地点提起,虽然只是第一次提起,但心里面很平静,很坦然,还觉得自己很糗很傻很好笑。
我说:“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我可以这么坦然地看待跟调侃以前的这件糗事。”我边走边说,目光漫无目的地扫过眼前熙攘的人群。
“因为你成长了呀~”蒙蒙童鞋很快接道。
“哦?是吗?这也算?”说实在,我认同我成长了的这个事实,但是没想过这也会体现在我对过去的这些跟感情沾点边的事情所持的态度跟心态这里面。
我何时开始对自己过去纠结过的情愫这么大方坦然了?这样的心态转变也算是成长的一种?
今晚我觉得是。
成长应该不单单只是表现为为人更加圆融,处事更加得体,工作上更有competence,学识更丰富,思想更有深度,人格更健全……
成长,还应该是体现为内心情感的沉淀。
这种沉淀会让我认为我的快乐取决于我自己。不是必须因为有谁我才会快乐,不是因为没有谁在身边我便该会沮丧。而是这个“谁”能在我已有的快乐上再添一分,有“谁”,锦上添花。“谁”的存在与陪伴,是我拥有快乐与祥和心境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此刻凭感性认为,拥有这种心态,我才能把握自己的情绪与情感,不大喜大悲,才会有清晰的头脑与适合做决定的状态,聆听自己内心的诉求,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去争取什么。更能分辨芝麻与西瓜,面包和水仙花。更果断。更清楚知道什么才是“平衡”。
本命年闹剧可能会有点多,相比浮躁地involve其中,我更希望自己能够以一个旁观者的心态与高度去围观发生在自己身上与周边的事与情,be proactive and make something happen, and meanwhile, 对某些不能以非黑即白的标准判定的事情,just let it be and let go.
P.S.:男主,I met you on July 30, 2011 and I think of it as an amazing day. :)
头一次去朝阳公园,没想过会是跟我的客户、line manager、line manager的大学同学、同事一起去…放风筝。
奔去跟组织汇合的路上,路痴的我似乎受到了眷顾,一路撞见各种各样的handsome guys,好多令我眼馋的,我相信应该都是直男,只是我一心找路,没心思没勇气搭讪。倒是每每见到couples的时候,心底总有个声音在说:“要是此刻身边有个臂膀可以挽一下,有个肩膀可以把头靠,那该多好~”
跟组织晃悠到7点左右,拖着步子也要奔去Le Quai,跟蒙蒙童鞋叙叙旧。
好久不见,他还是这么年轻,依然是板寸头,身上没有肥肉,连胸上原本的肌肉都木有了。而且,还是那样穿着素色的衣服,很清爽。笑容温柔可爱。还是那么小幽默,依然督促我减肥。跟我一样爱好看美女,尤其是长腿美女。
饭后和蒙蒙逛到一家店旁,往前就是出口,转左后直走就是单向街书店。
我立刻想起了那次“制造偶遇”的糗事,来了兴致,跟蒙蒙非说不可。
这件所谓的“糗事”男主角就在我的友邻里,不知道他会不会点开我这篇日记去看,anyway,我还是想说,因为对我来说还算是件挺landmark or milestone的。这样的比喻估计只有我自己能感受到吧,哈哈。
记得那次他很早就告诉我,李海鹏会在那个周六下午在单向街书店举行《晚来寂静》的读者见面会,我说我看我的那个HKU SPACE学院的课程介绍会什么时候结束,如果赶得来就过去一趟。
其实我早就跟自己说一定要去。Not because I wanna see 李海鹏,but because I just wanna see you.
我会调侃说“制造偶遇”,其实我当时是真的想再次见到他。Don't know exactly why,就是瞬间的荷尔蒙作用,应该那会儿还不是多巴胺,反正我是一向美式思维和作风,不兜圈子。反正当初也是我先人肉他,先搭讪他的。非典型摩羯,活泼奔放,明骚,懂浪漫,集“女铁人”与“小女人”于一身。
因为向来“懂浪漫”,才会觉得以下要说的那次“偶遇”事件很糗。
记得就是在那个转角,我站在那里,内心挣扎了许久。
当时是我已经从单向街书店走了出来,因为里面实在人太多了,虽然不是6、7月,但还真跟盛夏没啥区别。在里面,我一心想要见到他,一直没见到他,见到他的时候,他总是前后都有人,很忙乎的样子,在北京如此文艺范儿的书店里,突然高声say个Hi这样的事情我还是不好意思做出来。在他走过身边的时候拦住他么?But what I should say to him then? Just "Hello" again?反正没想好,于是待在里面很焦躁。离见面会开始的时间越来越近,我翻什么书都抑制不了肾上腺素在不断上升。
听着楼上的李海鹏在讲话,想着我想见的他还在楼上stand by,我已经翻书翻到实在憋得难受,于是便装出要找书的样子,找周耀辉的《突然十年便过去》找半天没找着,才知道已售空,于是退而求其次,抓了本伊维塔·泽鲁巴维尔的《房间里的大象》去结账。想着头一次这么装逼地在这么文艺范儿的书店买书,就算搭讪不成,也不要有遗憾,于是就屁颠屁颠找店长帮我盖了书店名字的章,然后又遗憾又不死心地离开书店,去其他商店闲逛,让自己降降温。
大概过了差不多50分钟吧,我的脚又不听使唤地踱回到那个上文提到的转角。
我探头偷瞄,发现他在跟另外一个汉子坐在书店门外旁边聊天,心想:“咦!这回他身边人不多,就那么个汉子嘛,我可以无视,干我想干的。哈哈哈~”
可是想跟做真是两回事,尤其在搭讪这个事情上,并且还是我搭讪男生。我犹犹豫豫半天,在那个转角纠结我该过去跟他说些什么,how should I say hi, start the conversation and keep the ball rolling。
当时我在那转角犹豫了N久,从我身旁进出的人零星算起也不下5、6个,可我还是没想到我该怎么走过去,and走过去跟人家说些什么,同时害怕他会又起来走回去书店里看现场。
最后应该是冲动让我迈开了脚步,憋不住的我当其时还装作淡定,闲庭信步地走到他跟前,居然对那与他迎面而坐的汉子视而不见,光就跟我想见的他say Hi,然后没有寒暄几句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人家递上自己的名片,然后装作“俺还有事先走了”的样子,匆匆get myself out of there。
“Oh, no,你居然还递名片,哈哈哈哈哈哈……”蒙蒙童鞋笑我。
“是啊!!!我就是没想好该要说什么跟干什么嘛……”我又囧又羞。不过今晚在事发地点提起,虽然只是第一次提起,但心里面很平静,很坦然,还觉得自己很糗很傻很好笑。
我说:“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我可以这么坦然地看待跟调侃以前的这件糗事。”我边走边说,目光漫无目的地扫过眼前熙攘的人群。
“因为你成长了呀~”蒙蒙童鞋很快接道。
“哦?是吗?这也算?”说实在,我认同我成长了的这个事实,但是没想过这也会体现在我对过去的这些跟感情沾点边的事情所持的态度跟心态这里面。
我何时开始对自己过去纠结过的情愫这么大方坦然了?这样的心态转变也算是成长的一种?
今晚我觉得是。
成长应该不单单只是表现为为人更加圆融,处事更加得体,工作上更有competence,学识更丰富,思想更有深度,人格更健全……
成长,还应该是体现为内心情感的沉淀。
这种沉淀会让我认为我的快乐取决于我自己。不是必须因为有谁我才会快乐,不是因为没有谁在身边我便该会沮丧。而是这个“谁”能在我已有的快乐上再添一分,有“谁”,锦上添花。“谁”的存在与陪伴,是我拥有快乐与祥和心境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此刻凭感性认为,拥有这种心态,我才能把握自己的情绪与情感,不大喜大悲,才会有清晰的头脑与适合做决定的状态,聆听自己内心的诉求,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去争取什么。更能分辨芝麻与西瓜,面包和水仙花。更果断。更清楚知道什么才是“平衡”。
本命年闹剧可能会有点多,相比浮躁地involve其中,我更希望自己能够以一个旁观者的心态与高度去围观发生在自己身上与周边的事与情,be proactive and make something happen, and meanwhile, 对某些不能以非黑即白的标准判定的事情,just let it be and let go.
P.S.:男主,I met you on July 30, 2011 and I think of it as an amazing day. :)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