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修语录
奥修语录(自己看奥修的书摘抄的,两年前的事了。)
所以,对我来说,是努力引导到不努力,是行为引导到无行为,是头脑引导到静心;是这个物质世界引导到开悟。
一切创造力都来自这种宁静,这是充满生机的宁静。所以每当我说"宁静",我指的不是墓地里的寂静,不是人去楼空的寂静。不,我是指一颗种子的宁静、一个母亲的子宫的宁静、地下树根的宁静。它蕴藏着巨大的隐藏的潜力,不久它就会显出来的。
行动还在那里,但已经没有行动者了,没有做的人了。这就是探索;这就是追求。
不过,这两大传统恰恰是辩证的关系。在我看来,它们并不对立,它们是辩证的关系,可以综合。那种综合,我称之为通过努力而达到无努力:通过山科亚而达到瑜伽,通过瑜伽而达到山科亚——即通过有为而达到无为。
你必须做很多事,但是记住,所有这一切有为都只是为了达到一个什么也不做状态。
做任何的活动,一直做到它的极限,要么疯狂,要么静心。
你必须变得更有意识,所以第一件事就是不管你在做什么,都要变得更有意识,我对你做事的内容没有兴趣,但对你做事的意识有兴趣。你要更有意识地去做它。
海洋中的一朵浪花对海洋能有什么样的态度呢?一片草叶对地球、月亮、太阳、星星又能有什么样的态度呢?所有的态度都是自我中心的,所有的态度都是愚蠢的。
当你对生命有了某种态度,你将错过生命本身。生命是广袤无垠的,无法被任何态度所容纳,用某一个定义来界定生命那是不可能的。的确,你的态度可能涵盖了生命的某个方面,但这也仅仅是一个方面,头脑的倾向往往将一个方面看成全部,当某一方面被看作全部时,你便失去了与生命的联系。
我们所有的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态度,这是我们的痛苦。我们所有的人只是站某一个立场来看待事物。因此,我们的生命变得贫乏,因为,每一个方面最多也只能是一个层面,而生命是多层面的,你必须变得更流动、更善变、更易融化、更易吸取;你不要成为一个观察者,没有什么事情需要解决!
不要将生命看作是一个问题,它是一个极其美丽的奥秘。去喝它,它是清醇的的酒!成为一个喝生命之酒的醉汉!
你会跌倒许多次,然后再站起来,因为跌倒再站起来是培养力量的机会,也是整合自己的机会。
不过别忘了,我不是在向你保证从此以后你都不会出错,那个声音常会带你走错路,因为要找对门,你必须先经历错误的门;事情本来就是这样,就算无意间给你碰上对的门,你也会认不出来。所以记住,到了最终的裁判时,你所花费的努力不会被浪费掉一丝一毫,所有的努力都是达到你成长高峰的助因。
所以要怎么办呢?唯一的可能是让一个人有意识,直到他自己能决定要如何回应变动的生命。
如果没有奥秘,生命的整个意味就被摧毁了,生命的整个美就被摧毁了。那不可知就是美,就是意味,就是渴望,就是目标。因为那不可知,生命才意味着某些事情。当一切事物都是可知的,那么一切事物都是平淡无味的,你会极其厌倦、厌烦。那不可知就是秘密,它就是生命本身。
我一直关心的是提问者,那个问问题的人,他怎么样才能被帮助?
对于我来说,每一件事都只是一个设计,没有很严肃的事,它只是一个设计。
当我们用"灵魂"这个词时,我们是在指完全的活生生。要完全的活生生,但不是和某个别人在一起,而是和自己在一起;要没有外在原因地完全活生生。海洋不在那儿,而你能变成海洋般的;天空不在那儿,而你要变成整个太空;爱人不在那儿,而你只是爱,没有别的。
但是暂时地,我能给你这个灵魂的定义:成为完全地有意识、完全地活生生、完全地喜乐,不被任何东西束缚。
假设现在佛陀出现了,没有人会尊敬他,因为它不会办学校或盖医院,他会又只是坐在菩提树下,只是静静地坐着。他不是都不做事——他的存在散播着悸动,只不过这些悸动是很细微的,他坐在他的菩提树下就转化了全世界,但你得在同一个频道才看得出这些悸动,你必须成长。
我说:「不必担心,我不会再回来,所以我才没问过你,结束了——我不享受这个课!我会找其它我可以享受的学科去上,因为如果我不享受的话,我就不会修这门课,那是种煎熬,也是种暴力。」
当你是温暖、流动的时候,当你是融化的时候,你在爱、喜悦、舞蹈、开心当中的时候,你就在你的中心,完全视你而定。只要不断去做那些你真正喜爱并且享受的事,当你不享受的时候就停下来,找寻其它你会享受的事情做,一定有你会享受的事,我还没遇过有人不能享受任何事情的。
每当你享受着某件事时,你跟自已是在一起的,你也跟整个宇宙在一起。
因为你的中心就是一切的中心。
生命是爱的另一个名字,而爱正是对美的细腻体察。
你不需为年老担忧,人们将你当成老人家看待是件再美也不过的事,因为那代表你已真正超脱了,你活过了一切,现在你成熟了,你没有放弃任何东西,你只是通过了每个经验,你在经验中成长,不用一再重复经历同样的事,这就是超越。
成熟是去知道你内在有个东西是不死的,知道你内在有个东西会超越死亡——那就是静心。
过去、未来和现在是相对的;它取决于你的高度和你的位置。
头脑就象一个小孩。如果你注意,它就哭。如果你注意,它就产生问题。如果你注意,它就继续再继续,没完没了。如果你不注意,突然间,小孩明白妈妈不在了,小孩渐渐地明白妈妈已经走了,然后他就会停止。当头脑停止的时候,你是立刻的,你直接面对真实。这样就没有媒介在中间、没有人给它染色。这样感知就是清晰的、纯净的──你就在永恒里。
你从来不能真正地、真实地生气。你也不能真实地爱。当你是全然的时候,你真实地做每一件事情,无论结果是什么,你从来不想结果。
如果你全然地生活,不管结果怎么样,它总是好的。不管怎么样!它总是好的。而如果你过一种片断的生活,不管结果怎么样,它总是坏的。
真实的生活从两头燃烧。它是一团火焰──永远被危险包围着,永远被死亡包围着。当死亡包围着你、危险包围着你的时候,只有在这种环境中,生命才会达到它的顶峰。
爱不是一种关系,爱是一种心境状态,它是一个人人格的主要成份。
纯粹的爱唯有在不搀杂条件的时候才能够存在,有条件的爱并不是爱。
你们都应该以这种方式来计算你们的年龄,这是计算好的标准。如果爱和静心尚未在你里面诞生,到目前为止,你生命是无效的,你尚未出生,但是从来不会晚到你不能开始尝试,我们都应该为一个更高的生活而努力,就这一点来说,永远不会太晚。
不要问路,只要问说如何变得更流动,不要问目标,目标并不是固定在某一个地方。不论你走到那里,你都要跳着舞走过去。你将会到达大海,它一定会发生。它曾经发生在小河流,它也发生在大河流,它们都到达了。一条小河流,你无法想象说这么小的一条河流怎么能够达到大海,但是它将会到达。
你越是想要到达,你就越会被陷住,因为你会变得越害怕,那个害怕错过目标的心情会抓住你,那个害怕没有达到的心理会使你变残缺,那个害怕走错的心情会使你瘫痪。如果没有目标,就没有恐惧。
你甚至不能等待它的发生,因为即使那个等待也会变成一种内在的努力,你在暗中期待……
成道只能够在你没有抱怨的时候发生,当你不要去到任何地方,当你完全没有欲望、没有谴责、没有判断,成道才能够发生,你只是带着全然的接受而存在。就在这个片刻就有成道。
想用分别的头脑来寻求宇宙的头脑是最大的错误。
当你定出一个目标,你是在做什么?是谁定出那个目标的?那个目标是由头脑定出来的,然后头脑会找出一个方式来达到它。头脑会发明一些技巧和方法,然后你就按照那些方法来做。你到底在干什么?你是在遵循你的头脑,你是在绕圈子。
头脑一直推销给你一些未来的概念,但是它无法提供你真实的东西,因为未来从来不会来临,当它来临,它一定必须是现在,那个提供是在现在,而推销员所谈论的是未来。那个提供是在现在,而头脑却以希望、作梦、和想象来思考。
智慧不是过去的收藏品;智慧是持续更新的生命经验。
你会喜欢这种人。如果某人帮助你的自我,你就准备要以帮助他的自我来作为交易。
「一次」这句话必须被记住,让它深深地穿透你,因为事情能够以两种方式来做:渐渐地,或是一次完成。如果渐渐地做,你将永远都做不了,因为如果你渐渐地做,它们就会逗留在那里。
:「如果你了解,它总是立即的,如果你不了解,它总是会延缓。」
但是有一些答案必须在你成长之后才能够给予,而问题在于:当你成长,那些答案就不需要给你,因为当你成长,你自己就已经了解了。
对这个无因的「一」要怎么做呢?只有一件事能够做,那就是:在你里面找出某种无因的东西。在你里面找出某种「一」的东西,那么你就是走在正确的途径上。
这就是信任。不要靠你自己来作判断,将每一件事都交给生命,不论它是什么……不欲求、不要求,不论生命引导你到那里,你就跟到那里,因为你一要求,你就知道说将会有相反的结果。
。「当你能够跟生命深深地吻合,怀疑和不相信就消失了,这个鞋子的合脚就是信任。有一种信心会升起,它不是一种相信,有一种信心会升起,它不需要神来相信。那就是为什么佛教徒不谈论神,佛教真的是达到了宗教最深的核心,像僧璨这样的人是非常稀有的。他们的了解是很完美的、很全然的,整体已经进入了他们的了解。他们不需要一个神,因为他们说「为什么要有一个神?只有存在难道不够吗?为什么要将它拟人化?任何你所做出来的都会像你,它将会是你的投射,所以,所有的神都是投射。」
所以问题并不是说你要怎么做,问题在于要如何去看。问题不在于要改变你的个性,问题不在于要变得更好、变得更神圣、或是变得比较不是一个罪人,不!那不是问题之所在。问题在于:如何不用头脑而能够看,如何不要选择而能够看,问题跟作为和行动无关,问题跟觉知的品质有关。
记住,生命不会遵循你的方式,你必须遵循生命的方式。
你携带着你的整个过去,一层又一层地,每一样东西都在那里,那就是为什么有时候你会退回去。
为什么要携带着这么多的重担?因为你从来没有真正接受任何东西。听着:如果你接受一切,它将永远不会成为一个重担,那么你就不会携带着创伤。你接受了那个现象,你不需要从它携带什么东西,你已经脱离了它。透过接受,你就脱离了它,而透过半无助的接受,你还是会携带着它。
「如此」意味着用一个全然欢迎的心来接受,而不是在无助当中接受。
在这个「如此」的世界,既没有自己,也没有不是自己。
深入内在,然后问,那么你将会感觉到:你所有的痛苦都存在,因为你去支持它们。如果没有你的支持,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存在。因为你给了它能量,所以它才存在,如果你不给它能量,那么它就无法存在。
记住,所有负向的感情都需要能量,它们会使你精疲力竭,而所有正向的感情和正向的态度都是能量的发电机,它们会创造出更多的能量,它们从来不会使你变得精疲力竭。
在碰触了终极高度之后,要在这个世界再度成为普通人,那需要很大的勇气。
我们都是交互连结的、整个存在是交互连结的。
查拉图斯特拉是说:「我充满了喜悦、平静。现在,我需要有人来接受它,我已经太多负担了。我必须分享它,否则,甚至喜乐都会变得太沉重。」如果不分享,甚至喜乐都能够变成痛苦。
但是唯一的安全与安稳就是了解你自己,因为那样的话甚至连死亡都是无能为力的。它无法摧毁你。
唯一真实的是灵魂的自由,它能够变成一只老鹰,而无惧的飞入未知与不可知之处。
眼睛是非常有象征性的。它们是你身体的一部份,但是它们也是你的灵魂之窗。当你的灵魂变得宁静、和平、喜悦时,你的眼睛就有一种深度、清澈、纯洁、天真。它们变得如此透明,以致于你能够看到一个人的灵魂。
要爱上神是非常容易的,要爱上人类是非常困难的。爱上神不用花什么代价,爱上人类需要很大的领悟。
爱需要活生生的别人。但是那样的话你就必须学习爱的艺术。
「甚至最有智慧的人也不过是一群人而已——他不是只是一个声音而已,他是很多的声音,就像市场上的声音一样,它们互相在抵触着,而其中是没有和谐、没有一致的。」
人类不应该在他所在之处停下来。他有更多成长的可能性,他还没有走到街道的末端——在前方还有很长的旅程。我想要把这句话改成:新人类是大地的意义所在。让你的意志说:新人类将是大地的意义所在。
什么是新人类?——那是一个放弃过去加在他身上的制约的人、放弃所有借来的知识的人、寻找自己的真理的人、寻找自己本质的人。他的宗教是属于个人的
你只是一颗种子。
新人类将是花朵。
记住,当同样的话出自于不同人的嘴巴时,它就有不同的价值。当一个无知的人讲话时,他也许讲的是相同的话,但是那些话是空洞的:它们没有任何的价值。
轻蔑自己就是你能够体验的最伟大的经验。只有那些超越人性的人,才是已经轻蔑过他身上每件东西的人。
只有一个穷人才会因为中了乐透而快乐。
如果你的慈悲、怜悯只不过是一种舒适的想法,你就应该轻视它。
在内心深处,不论你有多么的聪明狡猾,你都会察觉到你的美德是假的、你的宗教是一种形式、你的道德是社会的礼仪、你的诚实只是一种表面。
任何不属于群众昏沉的人、任何要超越它的人,都会被群众谴责为疯子。但是这种疯狂是清理的唯一方式。
真正慈悲的人、有爱的人是准备溶解自己,好让伟大事物出现的人。他想要成为让玫瑰生长的肥料。
在对几百万人讲过话之后,我越来越清楚我是在对着墙壁讲话:没有人在注意听。顶多只有一些人在听,但是他们之中大部份都充满了自己的偏见、充满了未经证明的想法,他们有如此多的信仰,在存在之中却没有任何的基础,所以不论你对他们说什么,那些东西都会迷失在一大群的信仰、概念、宗教、哲学之中。
若要倾听,一个人就需要成为宁静的、就需要处在当下、就需要把头脑的垃圾放一边——要为你正在倾听的话铺路。
世界上的每个人都自豪于他的文化。但是你们的文化是什么?查拉图斯特拉是对的:「他们称它为文化,那使得他们与牧羊人有所区别。」它算不了什么,它只是人类自我的一种发明。你们也许讲着不同的语言,你们也许穿着各种不同的衣服,你们也许制造着各种不同的建筑,你们也许有着各种不同的音乐——但是没什么好自豪的:甚至连那些在沙漠中流浪的游牧民族,都有他们自己的文化,而他们也像任何人一样的自豪。
每个文化都有它自豪之处,但是每个文化都只不过是种特定的、由群众发展出的生活风格,而且每个文化都会摧毁个人。它强迫每个人与其它人相似,强迫每个人有同样的信仰系统、同样的神、同样的庙宇、同样的神圣经典、同样的道德、同样的礼仪、同样的礼貌——它降低了个人的独特性。它使个人成为一个齿轮。所以不论文化是什么,它都是对个人的谋杀,它是谋杀个人的不同方式。那没什么好自豪的。
爱必须被学习,它是一种艺术。
一个相信别人的人,是一个害怕相信自己的人。
如果你无法相信自己,你就无法相信任何人,你只能欺骗别人。
派坦加利说你没有办法抛弃思考,除非思考已经很完美,不需要再对它做什么,然后你就可以抛弃它、忘掉它。
如果你无法看到那个好的,如果你无法看到生命的光明面,你怎么能够看到神?
唯有当从一开始就有一个目标,那个推理才能够达到结论。如果你朝着一个方向走,你就可以达到某一个地方;如果你朝着每一个方向走--有时候向南,有时候向东,有时候向西--那么你是在浪费你的能量。
一个具有正向思考的人会抛弃所有那些不属于他自己的思想。
一个思考的人不会外借,他会喜欢拥有他自己新鲜的思想。如果你是正向的,如果你看着真、善。美。和花朵,如果你变得甚至能够在最暗的黑夜里看到白天已经在接近,你将会变得能够思考。
思考是一种能力,但思想不是,思想可以从别人那里学来,但是思考永远无法如此,思考必须你自已去学习。
每一个人都必须去找寻和找到他自己的宗教,那是一个探险,最大的探险。你进入那个未知的
但是每一个人都必须找到他自已的庙宇,唯有如此,它才是活的。
你的整个存在都必须涉入,它是一个承诺。人们来到我这里,他们说:「我们爱你。任何你所说的都很好,但是我们不想要成为门徒,因为我们不想承诺。」然而除非你承诺、涉入,否则你无法成长,因为不承诺的话就不会有关系,那么在你我之间会有话语,而不是一个关系,那么我对你来讲或许是一个老师,但不是一个师父,那么你或许是一个学生,但不是一个门徒。
喜乐就是当你很全然地处于你所在的地方,焦虑就是当你只是一部分处于你所在的地方
聪明的人从来不想要承诺,但有任何生命是不需要承诺的吗?然而聪明的人认为承诺是一种枷锁,但有任何自由是没有枷锁的吗?首先你必须进入一个关系,唯有如此,你才能够超越它。首先你必须有很深的承诺,深度对深度,心对心,唯有如此,你才能够超越它,没有其它的方式。
当主体和客体两者都一起在意识里,那是世界上最难的事。
永远不要刻意集中精神在任何事上面,倒是要很深入地倾听,很全然地倾听,然后那个集中精神就会自己出现。
一个有智慧、有了解的人是不选择的,他就只是感觉,他只是将他的觉知放在每一个地方,然后就按照那个觉知的光去行动,不论他去到哪里都是对的。
那个「对」不属于事情,它属于你,属于那个行动者。
他们都是不同种类的花--不可比较的。
一个真正谦虚的人并不会觉知到他自己的谦虚。一个真正谦虚的人就只是谦虚,他不会觉得自已是谦虚的,一个真正谦虚的人从来不会自已宣称:「我是谦虚的。」因为所有的宣称都属于自我。
你可以走过派坦加利的门,然而你不应该爱上那个困难,而是必须爱上那个洞见--派坦加利投放在求道之路上的光。你必须爱上那个道上之光,而不是道上的困难,那是错误的理由。
头脑会将比较带进来,它会说:「你比较漂亮。」你难道不能只是说「你很美」吗?为什么要加进比较?
如果你决定要再等一些时候,很美;如果你决定要立刻跳、那也很美。对我而言,每一件事都很美、很棒,我没有选择,我毫无保留地给你所有的选择。如果你说:「我想要等一些时候。」我会说:「很好!我祝福你,你就等一些时候。」如果你说:「我已经准备好,我想要跳。」我会说:「跳!带着我的祝福。」
信任使你变得越来越敞开。当然,当你敞开的时候,有很多事就会变得可能。
信任是一种炼金术、它不仅蜕变你,它还为你蜕变了整个世界。
真理需要全部的你,即使百分之九十九都不行,刚好百分之百的你是需要的,而头脑只是百分之一,你可以不要用头脑而生活,动物没有用头脑在生活,树木也没有用头脑在生活。在存在里,头脑并不是一项必要的东西,你不要它也可以很容易地生活。事实上,你不要用头脑生活可以比你用头脑生活来得更容易,因为头脑会创造出无数复杂的事情。头脑并不是绝对必要的,自然知道它,它是一个多余的奢侈。如果你没有足够的食物,身体知道食物应该跑到哪里,它会停止将它给头脑。
爱一直都会觉得:「任何我所做的都比我应该做的来得少。」而责任呢?责任一直都觉得:「我所做的已经超过所需要的。」责任变成严肃的,而爱是真诚的。
你赌下去,或许会赢,或许不会赢。不赢的可能性一直都存在,因为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它并不是像它所看起来的那么简单。但是如果你继续赌下去,有一天它一定会发生。
如果你错过一次,不要觉得沮丧,因为即使是一个佛也必须错过很多次。
如果你错过,只要站起来再赌。在某一个时刻,以某种未知的方式,整个存在都会来帮助你。在某一个时刻,以某种未知的方式,你会刚好在那个门打开的正当时刻击中目标,但是你必须击很多次,你必须继续射出你的意识之箭,不要去管那个结果。它非常暗,而且那个目标是不固定的,它继续在改变。所以你必须继续在黑暗中射出你的箭。你将会错过很多次,我先告诉你,这样你才不会觉得沮丧。每一个人都错过很多次,事情就是这样,但是如果你一直一直继续下去,不气馁,事情将会发生。它一直都在发生,那就是为什么无限的耐心是需要的。
如果你成长,渐渐地,来自别人的意见变成幼稚的,你不会去管它们,他们所说的话是没有意义的。并不是别人所说的话携带着意义,而是你,本然的你才是意义。别人说漂亮是没有用的,如果你真的漂亮,那才是重点,别人说什么是无关的。本然的你,真实的你,才是「个人」。
一个生命已经变成游戏的人不会担心明天,因为他只存在于今天。
树木会担心花朵是否开出吗?
一个人应该爱,强烈地爱、充分地爱,而不要担心明天。如果存在今天是那么喜乐,你要信任,明天存在将会更美、更喜乐.当你的信任成长,存在对你将会变得越来越大方,有更多的爱将会降临到你身上,有更多喜悦和狂喜的花朵将会洒在你身上。
如果你有意识地爱,那么爱可以是永恒的,因为带着意识,一切都是永恒的。带着无意识,一切都是短暂的。
如果你能有意识地爱,不是一个生理把戏的牺牲品,不是一个自然的牺牲品,而是一个有意识的爱,那么你就不在爱之中下坠,你在爱之中上升。爱本身成了一种凝聚力,而不是分裂,于是爱本身成了觉知。于是在关系中你变得越来越觉知。你关心另一个人,但是你不利用另一个人。你关心、分享,但是你不占有。你解放另一个人,通过另一个人的解放你解放了你自己。你们成了终极的旅程中的两个伴侣。你们相互帮助,因为有危险的陷阶;道路漫长,旅程无垠。能和某个人分享每一份苦恼,分享每一份痛苦,分享每一次受难,分享每一份极乐,分享每一个宁静的片刻是很棒的;你能和他交流,你能对他说你所发生的,你能依赖他,不论你发生了什么,他都将帮助你,你能依赖他,不论你在什么样的境遇中——好的或坏的,愤怒的或幸福的,悲伤的或极乐的。你不用对你所爱的人隐藏什么,你可以保持开放的和容易受伤的。无论是什么情况,爱是无条件的;它不依赖条件。
你爱一个人,但它不是一个依恋。你爱一个人,你关心,你分享你们的存在,你给予一切,但它不是一个依恋——这是相当相当超然的。当有了超然的爱,再也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这是最美丽的花开。爱而超然:它意味着它包含了两个极点。它是自相矛盾的——因为你可以没有爱而超然,或者你可以没有超然而爱。那是容易的,选择一个极端,一个极点。要同时选择两个极点——超然和爱——它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你是警醒的。做着该做的事,但保持着警醒,你是超然的。于是你可以生活在这个世界里而不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于是你可以在这个世界里,而世界不在你里面。
上帝是存在的绝对干燥状态。
每一个片刻都是宝贵的,不要把它浪费在昏睡中。
你必须为它努力。半心半意的努力不会有用。你必须完全沸腾:一百度一样的热,然后蒸发就开始了。
无为也是一种需要深入的努力,因为你必须达到无为的境界。
他们所经历的所有叫做宁静的就是无噪声,但是宁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现象,它是全然肯定的,它是存在的,它不是空的,它是你洋溢着以前从未听到过的一种音乐,带着你不熟知的芬芳,带着只能被内眼所见的光芒。
它不是你所占有的某样东西,而是你被它占有,那就是它的伟大,甚至你并不在那儿,因为你的出现将也是一种干扰。
静心意味着:在单独中感到喜悦。当一个人已能做到这一点,当他不再依赖任何人、任何情况、任何条件,那么这个人就是真正地活着。因为这是人自己的,不论早上或晚上,白天或黑夜,年轻或年老,健康或生病,它都存在着。甚至,在生命中或在死亡里也都会存在着,因为它不是某种在你之外发生的事情。它是从你内部喷涌出来的东西,它就是你的本性,它就是自性。
他不再属于大众的心理,他将不再迷信,他再不可能被剥削,他再也不可能像牛一样被牵着走,他不可能被命令,再被支配,他将按照自己的光生活,他将按照他自己的内在生活,他的生命将非常美丽,非常完整,但是,那是社会所恐惧的。>
完整的人就会成为个体,而社会要你成为没有个体的,代之以个体,社会教你一种个性(personality),「个性」这个词必须被理解,它是来自词根「persona」,——persona意思是一个面具,社会给你一个虚假的你是谁的概念,它只是给你了一只玩具,而你的一生都不断地依赖着这只玩具。
静心会帮助你,使你自己的直觉能力成长,它会使你清晰地知道,什么会使你圆满,什么会帮助你开花,无论它是什么,每个个体都将是不同的——那就是「个体」这词的意思:每个人是独一无二的,去寻求和找寻你的唯一性,这是一种极大的振奋,一次极大的冒险。
要记住一件事——自我总是对某种困难的事情感兴趣,因为当某种事情是困难的,那么就会有挑战,如果你能克服那个困难,那么你的自我就会感到满足。自我从来不被任何简单的事所吸引——从不!如果你想给你的自我一个挑战,那么就将某样事情设计得困难些;如果某件事情是简单的,那就没有吸引力,因为即使你能克服它,自我也不会有满足。首先,没有什么事要克服:事情是那么简单。自我要求困难——有某些障碍要去跨越,有某些高峰要去征服,高峰越难征服,你的自我也就感觉越舒服。
因为这些技巧是这样的简单,它们对你的头脑不会有任何吸引力。要记住,那个能吸引自我的事不可能帮助你的心灵成长。
你应该找一个有助于静心的地方,比如,坐在一棵树下会有帮助,不要坐在电影院门前或去火车站坐在站台上,走向自然,走向山脉,走向树木,走向还在流动着、震动着、脉动着、流向四处的「道」之河流。树木是处于不断的静心中,寂静、无意识就是它的静心,我不是说你要成为一棵树,你必须成佛!但是佛陀与树有一个共同点:他和树一样绿,和树一样充满生命的琼浆,和树一样在庆祝;当然有一个不同,佛陀是有意识的,树是无意识的;树是无意识地在道中,佛陀是有意识地在道中,而那是有很大区别的,是天壤之别。
一旦你真正地在你本性中生根,那么任何事都没什么两样
你必须让自己渐渐地知道某些事情,知识并非总是好的,它必须根据你的吸收能力的成长来慢慢地展开自身。
我以你的疯狂开始,不以静坐的姿势开始,我允许你的疯狂,如果你发疯地跳舞,与之相反的就会在你里面发生,从一个疯狂的舞蹈开始,你便开始觉知你内在一个宁静点;从静坐开始,你便开始觉知疯狂。相对的极总是觉知的点。
所以,对我来说,是努力引导到不努力,是行为引导到无行为,是头脑引导到静心;是这个物质世界引导到开悟。
一切创造力都来自这种宁静,这是充满生机的宁静。所以每当我说"宁静",我指的不是墓地里的寂静,不是人去楼空的寂静。不,我是指一颗种子的宁静、一个母亲的子宫的宁静、地下树根的宁静。它蕴藏着巨大的隐藏的潜力,不久它就会显出来的。
行动还在那里,但已经没有行动者了,没有做的人了。这就是探索;这就是追求。
不过,这两大传统恰恰是辩证的关系。在我看来,它们并不对立,它们是辩证的关系,可以综合。那种综合,我称之为通过努力而达到无努力:通过山科亚而达到瑜伽,通过瑜伽而达到山科亚——即通过有为而达到无为。
你必须做很多事,但是记住,所有这一切有为都只是为了达到一个什么也不做状态。
做任何的活动,一直做到它的极限,要么疯狂,要么静心。
你必须变得更有意识,所以第一件事就是不管你在做什么,都要变得更有意识,我对你做事的内容没有兴趣,但对你做事的意识有兴趣。你要更有意识地去做它。
海洋中的一朵浪花对海洋能有什么样的态度呢?一片草叶对地球、月亮、太阳、星星又能有什么样的态度呢?所有的态度都是自我中心的,所有的态度都是愚蠢的。
当你对生命有了某种态度,你将错过生命本身。生命是广袤无垠的,无法被任何态度所容纳,用某一个定义来界定生命那是不可能的。的确,你的态度可能涵盖了生命的某个方面,但这也仅仅是一个方面,头脑的倾向往往将一个方面看成全部,当某一方面被看作全部时,你便失去了与生命的联系。
我们所有的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态度,这是我们的痛苦。我们所有的人只是站某一个立场来看待事物。因此,我们的生命变得贫乏,因为,每一个方面最多也只能是一个层面,而生命是多层面的,你必须变得更流动、更善变、更易融化、更易吸取;你不要成为一个观察者,没有什么事情需要解决!
不要将生命看作是一个问题,它是一个极其美丽的奥秘。去喝它,它是清醇的的酒!成为一个喝生命之酒的醉汉!
你会跌倒许多次,然后再站起来,因为跌倒再站起来是培养力量的机会,也是整合自己的机会。
不过别忘了,我不是在向你保证从此以后你都不会出错,那个声音常会带你走错路,因为要找对门,你必须先经历错误的门;事情本来就是这样,就算无意间给你碰上对的门,你也会认不出来。所以记住,到了最终的裁判时,你所花费的努力不会被浪费掉一丝一毫,所有的努力都是达到你成长高峰的助因。
所以要怎么办呢?唯一的可能是让一个人有意识,直到他自己能决定要如何回应变动的生命。
如果没有奥秘,生命的整个意味就被摧毁了,生命的整个美就被摧毁了。那不可知就是美,就是意味,就是渴望,就是目标。因为那不可知,生命才意味着某些事情。当一切事物都是可知的,那么一切事物都是平淡无味的,你会极其厌倦、厌烦。那不可知就是秘密,它就是生命本身。
我一直关心的是提问者,那个问问题的人,他怎么样才能被帮助?
对于我来说,每一件事都只是一个设计,没有很严肃的事,它只是一个设计。
当我们用"灵魂"这个词时,我们是在指完全的活生生。要完全的活生生,但不是和某个别人在一起,而是和自己在一起;要没有外在原因地完全活生生。海洋不在那儿,而你能变成海洋般的;天空不在那儿,而你要变成整个太空;爱人不在那儿,而你只是爱,没有别的。
但是暂时地,我能给你这个灵魂的定义:成为完全地有意识、完全地活生生、完全地喜乐,不被任何东西束缚。
假设现在佛陀出现了,没有人会尊敬他,因为它不会办学校或盖医院,他会又只是坐在菩提树下,只是静静地坐着。他不是都不做事——他的存在散播着悸动,只不过这些悸动是很细微的,他坐在他的菩提树下就转化了全世界,但你得在同一个频道才看得出这些悸动,你必须成长。
我说:「不必担心,我不会再回来,所以我才没问过你,结束了——我不享受这个课!我会找其它我可以享受的学科去上,因为如果我不享受的话,我就不会修这门课,那是种煎熬,也是种暴力。」
当你是温暖、流动的时候,当你是融化的时候,你在爱、喜悦、舞蹈、开心当中的时候,你就在你的中心,完全视你而定。只要不断去做那些你真正喜爱并且享受的事,当你不享受的时候就停下来,找寻其它你会享受的事情做,一定有你会享受的事,我还没遇过有人不能享受任何事情的。
每当你享受着某件事时,你跟自已是在一起的,你也跟整个宇宙在一起。
因为你的中心就是一切的中心。
生命是爱的另一个名字,而爱正是对美的细腻体察。
你不需为年老担忧,人们将你当成老人家看待是件再美也不过的事,因为那代表你已真正超脱了,你活过了一切,现在你成熟了,你没有放弃任何东西,你只是通过了每个经验,你在经验中成长,不用一再重复经历同样的事,这就是超越。
成熟是去知道你内在有个东西是不死的,知道你内在有个东西会超越死亡——那就是静心。
过去、未来和现在是相对的;它取决于你的高度和你的位置。
头脑就象一个小孩。如果你注意,它就哭。如果你注意,它就产生问题。如果你注意,它就继续再继续,没完没了。如果你不注意,突然间,小孩明白妈妈不在了,小孩渐渐地明白妈妈已经走了,然后他就会停止。当头脑停止的时候,你是立刻的,你直接面对真实。这样就没有媒介在中间、没有人给它染色。这样感知就是清晰的、纯净的──你就在永恒里。
你从来不能真正地、真实地生气。你也不能真实地爱。当你是全然的时候,你真实地做每一件事情,无论结果是什么,你从来不想结果。
如果你全然地生活,不管结果怎么样,它总是好的。不管怎么样!它总是好的。而如果你过一种片断的生活,不管结果怎么样,它总是坏的。
真实的生活从两头燃烧。它是一团火焰──永远被危险包围着,永远被死亡包围着。当死亡包围着你、危险包围着你的时候,只有在这种环境中,生命才会达到它的顶峰。
爱不是一种关系,爱是一种心境状态,它是一个人人格的主要成份。
纯粹的爱唯有在不搀杂条件的时候才能够存在,有条件的爱并不是爱。
你们都应该以这种方式来计算你们的年龄,这是计算好的标准。如果爱和静心尚未在你里面诞生,到目前为止,你生命是无效的,你尚未出生,但是从来不会晚到你不能开始尝试,我们都应该为一个更高的生活而努力,就这一点来说,永远不会太晚。
不要问路,只要问说如何变得更流动,不要问目标,目标并不是固定在某一个地方。不论你走到那里,你都要跳着舞走过去。你将会到达大海,它一定会发生。它曾经发生在小河流,它也发生在大河流,它们都到达了。一条小河流,你无法想象说这么小的一条河流怎么能够达到大海,但是它将会到达。
你越是想要到达,你就越会被陷住,因为你会变得越害怕,那个害怕错过目标的心情会抓住你,那个害怕没有达到的心理会使你变残缺,那个害怕走错的心情会使你瘫痪。如果没有目标,就没有恐惧。
你甚至不能等待它的发生,因为即使那个等待也会变成一种内在的努力,你在暗中期待……
成道只能够在你没有抱怨的时候发生,当你不要去到任何地方,当你完全没有欲望、没有谴责、没有判断,成道才能够发生,你只是带着全然的接受而存在。就在这个片刻就有成道。
想用分别的头脑来寻求宇宙的头脑是最大的错误。
当你定出一个目标,你是在做什么?是谁定出那个目标的?那个目标是由头脑定出来的,然后头脑会找出一个方式来达到它。头脑会发明一些技巧和方法,然后你就按照那些方法来做。你到底在干什么?你是在遵循你的头脑,你是在绕圈子。
头脑一直推销给你一些未来的概念,但是它无法提供你真实的东西,因为未来从来不会来临,当它来临,它一定必须是现在,那个提供是在现在,而推销员所谈论的是未来。那个提供是在现在,而头脑却以希望、作梦、和想象来思考。
智慧不是过去的收藏品;智慧是持续更新的生命经验。
你会喜欢这种人。如果某人帮助你的自我,你就准备要以帮助他的自我来作为交易。
「一次」这句话必须被记住,让它深深地穿透你,因为事情能够以两种方式来做:渐渐地,或是一次完成。如果渐渐地做,你将永远都做不了,因为如果你渐渐地做,它们就会逗留在那里。
:「如果你了解,它总是立即的,如果你不了解,它总是会延缓。」
但是有一些答案必须在你成长之后才能够给予,而问题在于:当你成长,那些答案就不需要给你,因为当你成长,你自己就已经了解了。
对这个无因的「一」要怎么做呢?只有一件事能够做,那就是:在你里面找出某种无因的东西。在你里面找出某种「一」的东西,那么你就是走在正确的途径上。
这就是信任。不要靠你自己来作判断,将每一件事都交给生命,不论它是什么……不欲求、不要求,不论生命引导你到那里,你就跟到那里,因为你一要求,你就知道说将会有相反的结果。
。「当你能够跟生命深深地吻合,怀疑和不相信就消失了,这个鞋子的合脚就是信任。有一种信心会升起,它不是一种相信,有一种信心会升起,它不需要神来相信。那就是为什么佛教徒不谈论神,佛教真的是达到了宗教最深的核心,像僧璨这样的人是非常稀有的。他们的了解是很完美的、很全然的,整体已经进入了他们的了解。他们不需要一个神,因为他们说「为什么要有一个神?只有存在难道不够吗?为什么要将它拟人化?任何你所做出来的都会像你,它将会是你的投射,所以,所有的神都是投射。」
所以问题并不是说你要怎么做,问题在于要如何去看。问题不在于要改变你的个性,问题不在于要变得更好、变得更神圣、或是变得比较不是一个罪人,不!那不是问题之所在。问题在于:如何不用头脑而能够看,如何不要选择而能够看,问题跟作为和行动无关,问题跟觉知的品质有关。
记住,生命不会遵循你的方式,你必须遵循生命的方式。
你携带着你的整个过去,一层又一层地,每一样东西都在那里,那就是为什么有时候你会退回去。
为什么要携带着这么多的重担?因为你从来没有真正接受任何东西。听着:如果你接受一切,它将永远不会成为一个重担,那么你就不会携带着创伤。你接受了那个现象,你不需要从它携带什么东西,你已经脱离了它。透过接受,你就脱离了它,而透过半无助的接受,你还是会携带着它。
「如此」意味着用一个全然欢迎的心来接受,而不是在无助当中接受。
在这个「如此」的世界,既没有自己,也没有不是自己。
深入内在,然后问,那么你将会感觉到:你所有的痛苦都存在,因为你去支持它们。如果没有你的支持,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存在。因为你给了它能量,所以它才存在,如果你不给它能量,那么它就无法存在。
记住,所有负向的感情都需要能量,它们会使你精疲力竭,而所有正向的感情和正向的态度都是能量的发电机,它们会创造出更多的能量,它们从来不会使你变得精疲力竭。
在碰触了终极高度之后,要在这个世界再度成为普通人,那需要很大的勇气。
我们都是交互连结的、整个存在是交互连结的。
查拉图斯特拉是说:「我充满了喜悦、平静。现在,我需要有人来接受它,我已经太多负担了。我必须分享它,否则,甚至喜乐都会变得太沉重。」如果不分享,甚至喜乐都能够变成痛苦。
但是唯一的安全与安稳就是了解你自己,因为那样的话甚至连死亡都是无能为力的。它无法摧毁你。
唯一真实的是灵魂的自由,它能够变成一只老鹰,而无惧的飞入未知与不可知之处。
眼睛是非常有象征性的。它们是你身体的一部份,但是它们也是你的灵魂之窗。当你的灵魂变得宁静、和平、喜悦时,你的眼睛就有一种深度、清澈、纯洁、天真。它们变得如此透明,以致于你能够看到一个人的灵魂。
要爱上神是非常容易的,要爱上人类是非常困难的。爱上神不用花什么代价,爱上人类需要很大的领悟。
爱需要活生生的别人。但是那样的话你就必须学习爱的艺术。
「甚至最有智慧的人也不过是一群人而已——他不是只是一个声音而已,他是很多的声音,就像市场上的声音一样,它们互相在抵触着,而其中是没有和谐、没有一致的。」
人类不应该在他所在之处停下来。他有更多成长的可能性,他还没有走到街道的末端——在前方还有很长的旅程。我想要把这句话改成:新人类是大地的意义所在。让你的意志说:新人类将是大地的意义所在。
什么是新人类?——那是一个放弃过去加在他身上的制约的人、放弃所有借来的知识的人、寻找自己的真理的人、寻找自己本质的人。他的宗教是属于个人的
你只是一颗种子。
新人类将是花朵。
记住,当同样的话出自于不同人的嘴巴时,它就有不同的价值。当一个无知的人讲话时,他也许讲的是相同的话,但是那些话是空洞的:它们没有任何的价值。
轻蔑自己就是你能够体验的最伟大的经验。只有那些超越人性的人,才是已经轻蔑过他身上每件东西的人。
只有一个穷人才会因为中了乐透而快乐。
如果你的慈悲、怜悯只不过是一种舒适的想法,你就应该轻视它。
在内心深处,不论你有多么的聪明狡猾,你都会察觉到你的美德是假的、你的宗教是一种形式、你的道德是社会的礼仪、你的诚实只是一种表面。
任何不属于群众昏沉的人、任何要超越它的人,都会被群众谴责为疯子。但是这种疯狂是清理的唯一方式。
真正慈悲的人、有爱的人是准备溶解自己,好让伟大事物出现的人。他想要成为让玫瑰生长的肥料。
在对几百万人讲过话之后,我越来越清楚我是在对着墙壁讲话:没有人在注意听。顶多只有一些人在听,但是他们之中大部份都充满了自己的偏见、充满了未经证明的想法,他们有如此多的信仰,在存在之中却没有任何的基础,所以不论你对他们说什么,那些东西都会迷失在一大群的信仰、概念、宗教、哲学之中。
若要倾听,一个人就需要成为宁静的、就需要处在当下、就需要把头脑的垃圾放一边——要为你正在倾听的话铺路。
世界上的每个人都自豪于他的文化。但是你们的文化是什么?查拉图斯特拉是对的:「他们称它为文化,那使得他们与牧羊人有所区别。」它算不了什么,它只是人类自我的一种发明。你们也许讲着不同的语言,你们也许穿着各种不同的衣服,你们也许制造着各种不同的建筑,你们也许有着各种不同的音乐——但是没什么好自豪的:甚至连那些在沙漠中流浪的游牧民族,都有他们自己的文化,而他们也像任何人一样的自豪。
每个文化都有它自豪之处,但是每个文化都只不过是种特定的、由群众发展出的生活风格,而且每个文化都会摧毁个人。它强迫每个人与其它人相似,强迫每个人有同样的信仰系统、同样的神、同样的庙宇、同样的神圣经典、同样的道德、同样的礼仪、同样的礼貌——它降低了个人的独特性。它使个人成为一个齿轮。所以不论文化是什么,它都是对个人的谋杀,它是谋杀个人的不同方式。那没什么好自豪的。
爱必须被学习,它是一种艺术。
一个相信别人的人,是一个害怕相信自己的人。
如果你无法相信自己,你就无法相信任何人,你只能欺骗别人。
派坦加利说你没有办法抛弃思考,除非思考已经很完美,不需要再对它做什么,然后你就可以抛弃它、忘掉它。
如果你无法看到那个好的,如果你无法看到生命的光明面,你怎么能够看到神?
唯有当从一开始就有一个目标,那个推理才能够达到结论。如果你朝着一个方向走,你就可以达到某一个地方;如果你朝着每一个方向走--有时候向南,有时候向东,有时候向西--那么你是在浪费你的能量。
一个具有正向思考的人会抛弃所有那些不属于他自己的思想。
一个思考的人不会外借,他会喜欢拥有他自己新鲜的思想。如果你是正向的,如果你看着真、善。美。和花朵,如果你变得甚至能够在最暗的黑夜里看到白天已经在接近,你将会变得能够思考。
思考是一种能力,但思想不是,思想可以从别人那里学来,但是思考永远无法如此,思考必须你自已去学习。
每一个人都必须去找寻和找到他自己的宗教,那是一个探险,最大的探险。你进入那个未知的
但是每一个人都必须找到他自已的庙宇,唯有如此,它才是活的。
你的整个存在都必须涉入,它是一个承诺。人们来到我这里,他们说:「我们爱你。任何你所说的都很好,但是我们不想要成为门徒,因为我们不想承诺。」然而除非你承诺、涉入,否则你无法成长,因为不承诺的话就不会有关系,那么在你我之间会有话语,而不是一个关系,那么我对你来讲或许是一个老师,但不是一个师父,那么你或许是一个学生,但不是一个门徒。
喜乐就是当你很全然地处于你所在的地方,焦虑就是当你只是一部分处于你所在的地方
聪明的人从来不想要承诺,但有任何生命是不需要承诺的吗?然而聪明的人认为承诺是一种枷锁,但有任何自由是没有枷锁的吗?首先你必须进入一个关系,唯有如此,你才能够超越它。首先你必须有很深的承诺,深度对深度,心对心,唯有如此,你才能够超越它,没有其它的方式。
当主体和客体两者都一起在意识里,那是世界上最难的事。
永远不要刻意集中精神在任何事上面,倒是要很深入地倾听,很全然地倾听,然后那个集中精神就会自己出现。
一个有智慧、有了解的人是不选择的,他就只是感觉,他只是将他的觉知放在每一个地方,然后就按照那个觉知的光去行动,不论他去到哪里都是对的。
那个「对」不属于事情,它属于你,属于那个行动者。
他们都是不同种类的花--不可比较的。
一个真正谦虚的人并不会觉知到他自己的谦虚。一个真正谦虚的人就只是谦虚,他不会觉得自已是谦虚的,一个真正谦虚的人从来不会自已宣称:「我是谦虚的。」因为所有的宣称都属于自我。
你可以走过派坦加利的门,然而你不应该爱上那个困难,而是必须爱上那个洞见--派坦加利投放在求道之路上的光。你必须爱上那个道上之光,而不是道上的困难,那是错误的理由。
头脑会将比较带进来,它会说:「你比较漂亮。」你难道不能只是说「你很美」吗?为什么要加进比较?
如果你决定要再等一些时候,很美;如果你决定要立刻跳、那也很美。对我而言,每一件事都很美、很棒,我没有选择,我毫无保留地给你所有的选择。如果你说:「我想要等一些时候。」我会说:「很好!我祝福你,你就等一些时候。」如果你说:「我已经准备好,我想要跳。」我会说:「跳!带着我的祝福。」
信任使你变得越来越敞开。当然,当你敞开的时候,有很多事就会变得可能。
信任是一种炼金术、它不仅蜕变你,它还为你蜕变了整个世界。
真理需要全部的你,即使百分之九十九都不行,刚好百分之百的你是需要的,而头脑只是百分之一,你可以不要用头脑而生活,动物没有用头脑在生活,树木也没有用头脑在生活。在存在里,头脑并不是一项必要的东西,你不要它也可以很容易地生活。事实上,你不要用头脑生活可以比你用头脑生活来得更容易,因为头脑会创造出无数复杂的事情。头脑并不是绝对必要的,自然知道它,它是一个多余的奢侈。如果你没有足够的食物,身体知道食物应该跑到哪里,它会停止将它给头脑。
爱一直都会觉得:「任何我所做的都比我应该做的来得少。」而责任呢?责任一直都觉得:「我所做的已经超过所需要的。」责任变成严肃的,而爱是真诚的。
你赌下去,或许会赢,或许不会赢。不赢的可能性一直都存在,因为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它并不是像它所看起来的那么简单。但是如果你继续赌下去,有一天它一定会发生。
如果你错过一次,不要觉得沮丧,因为即使是一个佛也必须错过很多次。
如果你错过,只要站起来再赌。在某一个时刻,以某种未知的方式,整个存在都会来帮助你。在某一个时刻,以某种未知的方式,你会刚好在那个门打开的正当时刻击中目标,但是你必须击很多次,你必须继续射出你的意识之箭,不要去管那个结果。它非常暗,而且那个目标是不固定的,它继续在改变。所以你必须继续在黑暗中射出你的箭。你将会错过很多次,我先告诉你,这样你才不会觉得沮丧。每一个人都错过很多次,事情就是这样,但是如果你一直一直继续下去,不气馁,事情将会发生。它一直都在发生,那就是为什么无限的耐心是需要的。
如果你成长,渐渐地,来自别人的意见变成幼稚的,你不会去管它们,他们所说的话是没有意义的。并不是别人所说的话携带着意义,而是你,本然的你才是意义。别人说漂亮是没有用的,如果你真的漂亮,那才是重点,别人说什么是无关的。本然的你,真实的你,才是「个人」。
一个生命已经变成游戏的人不会担心明天,因为他只存在于今天。
树木会担心花朵是否开出吗?
一个人应该爱,强烈地爱、充分地爱,而不要担心明天。如果存在今天是那么喜乐,你要信任,明天存在将会更美、更喜乐.当你的信任成长,存在对你将会变得越来越大方,有更多的爱将会降临到你身上,有更多喜悦和狂喜的花朵将会洒在你身上。
如果你有意识地爱,那么爱可以是永恒的,因为带着意识,一切都是永恒的。带着无意识,一切都是短暂的。
如果你能有意识地爱,不是一个生理把戏的牺牲品,不是一个自然的牺牲品,而是一个有意识的爱,那么你就不在爱之中下坠,你在爱之中上升。爱本身成了一种凝聚力,而不是分裂,于是爱本身成了觉知。于是在关系中你变得越来越觉知。你关心另一个人,但是你不利用另一个人。你关心、分享,但是你不占有。你解放另一个人,通过另一个人的解放你解放了你自己。你们成了终极的旅程中的两个伴侣。你们相互帮助,因为有危险的陷阶;道路漫长,旅程无垠。能和某个人分享每一份苦恼,分享每一份痛苦,分享每一次受难,分享每一份极乐,分享每一个宁静的片刻是很棒的;你能和他交流,你能对他说你所发生的,你能依赖他,不论你发生了什么,他都将帮助你,你能依赖他,不论你在什么样的境遇中——好的或坏的,愤怒的或幸福的,悲伤的或极乐的。你不用对你所爱的人隐藏什么,你可以保持开放的和容易受伤的。无论是什么情况,爱是无条件的;它不依赖条件。
你爱一个人,但它不是一个依恋。你爱一个人,你关心,你分享你们的存在,你给予一切,但它不是一个依恋——这是相当相当超然的。当有了超然的爱,再也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这是最美丽的花开。爱而超然:它意味着它包含了两个极点。它是自相矛盾的——因为你可以没有爱而超然,或者你可以没有超然而爱。那是容易的,选择一个极端,一个极点。要同时选择两个极点——超然和爱——它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你是警醒的。做着该做的事,但保持着警醒,你是超然的。于是你可以生活在这个世界里而不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于是你可以在这个世界里,而世界不在你里面。
上帝是存在的绝对干燥状态。
每一个片刻都是宝贵的,不要把它浪费在昏睡中。
你必须为它努力。半心半意的努力不会有用。你必须完全沸腾:一百度一样的热,然后蒸发就开始了。
无为也是一种需要深入的努力,因为你必须达到无为的境界。
他们所经历的所有叫做宁静的就是无噪声,但是宁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现象,它是全然肯定的,它是存在的,它不是空的,它是你洋溢着以前从未听到过的一种音乐,带着你不熟知的芬芳,带着只能被内眼所见的光芒。
它不是你所占有的某样东西,而是你被它占有,那就是它的伟大,甚至你并不在那儿,因为你的出现将也是一种干扰。
静心意味着:在单独中感到喜悦。当一个人已能做到这一点,当他不再依赖任何人、任何情况、任何条件,那么这个人就是真正地活着。因为这是人自己的,不论早上或晚上,白天或黑夜,年轻或年老,健康或生病,它都存在着。甚至,在生命中或在死亡里也都会存在着,因为它不是某种在你之外发生的事情。它是从你内部喷涌出来的东西,它就是你的本性,它就是自性。
他不再属于大众的心理,他将不再迷信,他再不可能被剥削,他再也不可能像牛一样被牵着走,他不可能被命令,再被支配,他将按照自己的光生活,他将按照他自己的内在生活,他的生命将非常美丽,非常完整,但是,那是社会所恐惧的。>
完整的人就会成为个体,而社会要你成为没有个体的,代之以个体,社会教你一种个性(personality),「个性」这个词必须被理解,它是来自词根「persona」,——persona意思是一个面具,社会给你一个虚假的你是谁的概念,它只是给你了一只玩具,而你的一生都不断地依赖着这只玩具。
静心会帮助你,使你自己的直觉能力成长,它会使你清晰地知道,什么会使你圆满,什么会帮助你开花,无论它是什么,每个个体都将是不同的——那就是「个体」这词的意思:每个人是独一无二的,去寻求和找寻你的唯一性,这是一种极大的振奋,一次极大的冒险。
要记住一件事——自我总是对某种困难的事情感兴趣,因为当某种事情是困难的,那么就会有挑战,如果你能克服那个困难,那么你的自我就会感到满足。自我从来不被任何简单的事所吸引——从不!如果你想给你的自我一个挑战,那么就将某样事情设计得困难些;如果某件事情是简单的,那就没有吸引力,因为即使你能克服它,自我也不会有满足。首先,没有什么事要克服:事情是那么简单。自我要求困难——有某些障碍要去跨越,有某些高峰要去征服,高峰越难征服,你的自我也就感觉越舒服。
因为这些技巧是这样的简单,它们对你的头脑不会有任何吸引力。要记住,那个能吸引自我的事不可能帮助你的心灵成长。
你应该找一个有助于静心的地方,比如,坐在一棵树下会有帮助,不要坐在电影院门前或去火车站坐在站台上,走向自然,走向山脉,走向树木,走向还在流动着、震动着、脉动着、流向四处的「道」之河流。树木是处于不断的静心中,寂静、无意识就是它的静心,我不是说你要成为一棵树,你必须成佛!但是佛陀与树有一个共同点:他和树一样绿,和树一样充满生命的琼浆,和树一样在庆祝;当然有一个不同,佛陀是有意识的,树是无意识的;树是无意识地在道中,佛陀是有意识地在道中,而那是有很大区别的,是天壤之别。
一旦你真正地在你本性中生根,那么任何事都没什么两样
你必须让自己渐渐地知道某些事情,知识并非总是好的,它必须根据你的吸收能力的成长来慢慢地展开自身。
我以你的疯狂开始,不以静坐的姿势开始,我允许你的疯狂,如果你发疯地跳舞,与之相反的就会在你里面发生,从一个疯狂的舞蹈开始,你便开始觉知你内在一个宁静点;从静坐开始,你便开始觉知疯狂。相对的极总是觉知的点。
-
Amandama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14 03:33:43
-
young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16 02:20:14
-
山野老猫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18 17:28:36
-
GZG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5-08 14:40:23
-
健 赞了这篇日记 2016-12-06 18:48:57
-
道恩wa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25 21:12:25
-
REAT-DATI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2-13 12:49:29
-
素以安然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0-05 12:05:31
-
棉袄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6-22 09:47:01
-
撕皮儿。小尸妹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6-20 09:29:14
-
Da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5-02 12:23:00
-
苏小陌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4-27 17:38:06
-
KiyoTakahashi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4-09 17:18:21
-
雨果 赞了这篇日记 2014-12-04 22:17:36
-
Inn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4-11-22 15:30:02
-
C 赞了这篇日记 2014-11-05 10:00:16
-
i-m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9-30 11:46:01
-
壹吧顏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9-19 14:03:22
-
Aparrow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8-30 15:33:33
-
风烬间炙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8-14 23:00:28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8-10 20:25:19
-
灵五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7-26 17:41:21
-
family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14 04:34:56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01 13:54:25
-
二之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5 15:14:36
-
mulan_flow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8 17:05:46
-
RichBerry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05 17:31:19
-
一林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04 14:15:30
-
如林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2-24 16:57:56
-
prince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2-21 22:07:03
-
non-attachment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2-16 14:09:52
-
流景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1-10 16:29:19
-
leababy 赞了这篇日记 2013-12-28 09:54:20
-
親愛精誠 赞了这篇日记 2013-12-26 13:39:20
-
疯人媛 赞了这篇日记 2013-11-14 14:57:48
-
ane 赞了这篇日记 2013-11-14 00:53:38
-
love&peace 赞了这篇日记 2013-10-25 10:50:30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3-10-13 13:37:02
-
次郎 赞了这篇日记 2013-10-12 10:00:58
-
衛宮切嗣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9-11 22:53:25
-
朵朵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9-10 15:23:44
-
芦笋甘蓝🫒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31 19:09:24
-
童话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26 10:05:31
-
定位小神兔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01 15:10:09
-
一wei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7-13 14:55:44
-
丽塔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7-03 16:39:21
-
谦谦圆圈圈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7-02 15:35:14
-
等等你吧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6-21 15:32:38
-
何河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6-20 23:32:34
-
洛未央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6-20 22:08:07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6-16 14:15:45
-
遲燕堂主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6-12 19:33:49
-
杨巅峰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5-31 23:39:08
-
王晗_MW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5-28 23:38:34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5-14 22:04:46
-
果子的花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5-13 16:39:22
-
(●′ω`●)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29 17:18:07
-
云 信手拈来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26 18:14:57
-
几道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25 10:09:37
-
重新发现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24 12:25:37
-
细菌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16 13:13:00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14 23:19:40
-
人潮行者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2-30 18:37:18
-
玻璃的温度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2-23 23:03:15
-
神龙大侠面豆腐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1-14 22:35:57
-
茶茶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8-07 17:45:42
-
凡夫俗子磨叽桑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08 09:4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