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世界疯了,还是我疯了?
看完诺伊梅尔的《尼金斯基》,这是最好的概括,而我也想这么问自己?每每可以对艺术如此投入和近乎偏执。
想分享一下我对《尼金斯基》舞剧的理解和想法。
《尼金斯基》是从瑞士萨福莱塔旅馆中尼金斯基人生最后一次演出开始的。演出开始前没有拉下传统的幕布,一个洁白的舞台呈现在观众面前,舞台中央仅一把椅子,而顶上圆形吊灯投射出的一个圈将这个位子与一切割离,后方整齐地摆着一排椅子,再后面是楼梯与房间。角落处钢琴师自顾自弹奏着肖邦。这时舞台泛起人声,人们从楼梯走向舞台,从低声交流到高声争论并慢慢落座。诺伊梅尔对这个场景的设置别出心裁,第一次观看有些惊讶。首先,演出前和开演后仿佛没有明显区分,这出戏就这么毫无预兆地开始了,因为当时大剧院连灯都没暗。而舞剧中的交谈声也算是另类的,我看过的传统舞剧,演员总是用身体表演,与声音从来无关。但是这些设置,让舞剧的表现更加自然,仿佛将那个1919年发生的事情拉近到我们身边,看似不经意的一切,很好地勾勒出20世纪初的沙龙气质。
这时发疯的尼金斯基,一个人走出房间,默默来到舞台中央的椅子边,脱去身上的累赘,开始舞蹈。充满力量感的舞蹈很快征服了台上观众,鼓掌叫好不断。但是,别急,这只是尼金斯基的一面。他被称为“上帝的小丑”,这不,演绎小丑信手拈来,圆圆的眼睛,左右摇摆的身体,让大家静默的俏皮手势,笑果连连,我却觉得悲哀,台上的尼金斯基依然风华绝代,却患有疯病,这将是自己与倾注一生热情的舞蹈生涯最后告别,台上嬉笑的观众又有谁能了解他的悲哀?擅长彼得鲁什卡的尼金斯基,原来是生活中的他。
突然,布景变换,肖邦琴声渐止,科萨科夫《天方夜谭》中表现怒海狂涛,风起云涌的那段音乐席卷而来,仿佛带领观众时空穿越,回到了尼金斯基曾经的世界。尼金斯基又看到疯哥哥在地上打滚,被家人抱走。也看到,自己在舞台上的巅峰时刻,在《仙女们》中出演诗人,或化身午夜梦回的玫瑰花精,《天方夜谭》中的金奴则是福金为他度身打造。而他和老板佳吉列夫的恋情也令人印象深刻。他们的关系犹如现实版《天方夜谭》中苏丹和王妃,一方面佳吉列夫如苏丹般对他呵护备至,一掷千金;另一方面,佳吉列夫又限制他个人自由,使他完全成为附属品。然而1913年,俄罗斯芭蕾舞团南美巡演,佳吉列夫因迷信不能乘船,未陪在尼金斯基身边,故让尼金斯基有机会在船上邂逅未来的妻子罗茉拉。很快,他俩在布宜诺斯艾里斯秘密结婚。佳吉列夫惊闻婚讯便仿佛《天方夜谭》遭到王妃背叛的苏丹,受到深深伤害,暴跳如雷却无法挽回,随即将男友从舞团除名。而诺伊梅尔此处音乐的运用一箭双雕,既重现了尼金斯基出神入化的金奴表演,又以此暗喻尼金斯基、佳吉列夫、罗茉拉三人的感情纠葛。
Thiago Bordin在剧中饰演的金奴炫目到让人移不开眼,若不是望远镜,我真的被“她”的装扮以及“她”妖娆的气质误导了。在“她”粗糙艳俗的眉眼下,是千娇百媚的笑容,十指莲花蛊惑人心,还有款款扭动的细软腰肢,雌雄莫辩的气质把握精确。淫乱后宫之罪就非他担当得起! 而尼金斯基这货,生来不就是颠倒乾坤的么!
诺伊梅尔处理尼金斯基在邮轮上与未来妻子相遇并坠入爱河的一段,也让人拍案叫绝。让尼金斯基和罗茉拉跳双人舞表达爱情是普通编舞者的常规思路,而大师过人之处是在此加入《牧神午后》中的牧神形象,通过一个具象(尼金斯基)一个意象(牧神)来强调并深化尼金斯基的心理活动。要知道,《牧神午后》本来就是尼金斯基惊世骇俗的舞蹈作品,它的前卫、另类一度遭到口诛笔伐,但它也最具个人代表性。第二,《牧神午后》的情节与现实中两人船上邂逅既相似又不同,可以看成有意思的对照,牧神单恋仙女,却只能用仙女遗落的纱巾自慰;尼金斯基与罗茉拉彼此爱慕,最终在罗茉拉披肩中缱绻,牧神—尼金斯基,仙女—罗茉拉,纱巾—披肩,这些对应不言自明。另外,《牧神午后》的编舞简单反而提升了表演空间,可以想象,1912年,尼金斯基在自己的舞台上必定气场十足,才能使这个半神半兽的角色成为话题,传为经典。三人中,Bordin同学以牧神身份又出现了,激动!只是双手摆放腰前横着踱来踱去,就存在感十足。当然他对披肩的迷恋以及和Anna、Otto一起“滚床单”都太有戏了。(我相信,一些在场不明真相的观众肯定以为是3P了。)综上所述,《牧神午后》,这个有关爱欲的故事,用在此处如此妥帖。
于是尼金斯基和罗茉拉没心没肺地结婚了,这下佳吉列夫严重内伤了,心中的愤懑狂怒该如何找到宣泄出口?诺伊梅尔又思考了,这种暴烈情感该如何传达给观众?光跳舞当然远远不够,大师又棋高一着:舞台上摆放若干木板,阴沉的佳吉列夫从木板后走过,木板一块一块随之倒下,配之刺耳突兀又不规则的倒地声,每每总能吓人一跳,让观众的心不由提到了最高,既害怕声音到来,又希望早点结束。双方内心的折磨煎熬可见一斑。
上半场有处灯光也同样精妙。记得佳吉列夫获悉背叛时,舞台转为红色,群舞疯狂炽烈,莫非真爱如血么?要赞美的是接下来的黄色灯光,不是亮黄,而是古董所特有的老旧的黄色,让舞台上的一切突然失去了鲜亮,定格成一张泛黄的照片,象征着尼金斯基褪了色的记忆,但是这时记忆再次远去,灯光又恢复亮色,一切又有了生气,台下观众随着灯光、音乐从尼金斯基的过去回到了现在——1919年瑞士萨福莱塔旅馆的公开演出现场。
上半场果断结束。
(鉴于上半场看过两遍,记忆相对深刻,只一遍的下半场肯定漏了很多,各种不明白,消化不良,最后甚至发现尼金斯基妈妈和妹妹的角色都被我搞混了)
下半场舞台布景始终有两个圈,但到现在也不知其代表何意?尼金斯基是囿于圈内或始终被排除在圈外的异类?
与下半场相比,上半场那些背叛情事简直小菜一碟。下半场始终充斥黑暗、狂躁,无边无际。诺伊梅尔应该想告诉大家尼金斯基为什么会疯?疯子的世界中到底是怎么样?
因为家族史遗传,因为所演角色的性格分裂,因为《牧神午后》《春之祭》的编舞不为大众接受,更因为佳吉列夫的放弃和罗茉拉的出轨,尼金斯基终于崩溃,脑海中分裂出无数个自我:悲凄忧伤的木偶,沉湎情欲的牧神,命比草贱的金奴,沦为幻影的花仙……用无数个自我将自己的世界塞满,再也容不下其他。
《尼金斯基》传记电影中曾经有过一幕描述尼金斯基近乎癫狂地带领舞者排演《春之祭》的场景,舞者无法自抑的身体颤抖以及尼金斯基愤怒抓狂的叫嚣配合《春之祭》纷乱强音,整个场景陷入狂热失控。诺伊梅尔将此幕移植了过来,一样站在椅子上,一样吼叫数拍,就这样,此处没有任何高难度舞蹈动作的尼金斯基却让扮演者Otto Bubenicek挥汗如雨,他的投入令人动容,必须要说,第一排近距离看疯子戏真的有些受不住。
下半场无数个尼金斯基出现在舞台上时的效果也非常震撼,仿佛诺伊梅尔解剖了疯子的思想,让观众能清晰窥探到他的内心世界!众多巧妙的构想,让人怀疑诺大师该不会也有病吧?因为只有疯子才能那么了解这些疯狂的想法。
Otto,生于波兰,和尼金斯基一样拥有波兰血统。第一次看见Otto出现在台上,就觉得是尼金斯基的样子——长相并不出挑。而当他在观众前扮演小丑时,天真烂漫却看得人暗暗心酸。当他面对征服者佳吉列夫时,内心柔弱敏感的一面溢于言表。当他遇到未来妻子时,一把黑扇和飘忽的眼神又透露出他女子气的一面。还有他精神崩溃后的狂躁无助。舞台上,Otto竭尽全力靠近,严格精确地解构尼金斯基的内心,犹如“舞神”灵魂附体。
佳吉列夫扮演者Carsten Jung也很出彩,特别是和Otto的双人舞,饱含深情,太感动了,我觉得在舞台上他们是真正深爱着对方的,爱情和性别无关!!而遭背叛后内心阴鸷让人多么不寒而栗。
也因坐在第一排,能非常清楚地看到每个舞者的投入表演,不分主演或者群舞,这就是诺伊梅尔和汉堡舞团最厉害的地方吧。
若你能耐心看完如此长篇,大概也疯忒了。。。。
想分享一下我对《尼金斯基》舞剧的理解和想法。
《尼金斯基》是从瑞士萨福莱塔旅馆中尼金斯基人生最后一次演出开始的。演出开始前没有拉下传统的幕布,一个洁白的舞台呈现在观众面前,舞台中央仅一把椅子,而顶上圆形吊灯投射出的一个圈将这个位子与一切割离,后方整齐地摆着一排椅子,再后面是楼梯与房间。角落处钢琴师自顾自弹奏着肖邦。这时舞台泛起人声,人们从楼梯走向舞台,从低声交流到高声争论并慢慢落座。诺伊梅尔对这个场景的设置别出心裁,第一次观看有些惊讶。首先,演出前和开演后仿佛没有明显区分,这出戏就这么毫无预兆地开始了,因为当时大剧院连灯都没暗。而舞剧中的交谈声也算是另类的,我看过的传统舞剧,演员总是用身体表演,与声音从来无关。但是这些设置,让舞剧的表现更加自然,仿佛将那个1919年发生的事情拉近到我们身边,看似不经意的一切,很好地勾勒出20世纪初的沙龙气质。
![]() |
上半场舞台 |
这时发疯的尼金斯基,一个人走出房间,默默来到舞台中央的椅子边,脱去身上的累赘,开始舞蹈。充满力量感的舞蹈很快征服了台上观众,鼓掌叫好不断。但是,别急,这只是尼金斯基的一面。他被称为“上帝的小丑”,这不,演绎小丑信手拈来,圆圆的眼睛,左右摇摆的身体,让大家静默的俏皮手势,笑果连连,我却觉得悲哀,台上的尼金斯基依然风华绝代,却患有疯病,这将是自己与倾注一生热情的舞蹈生涯最后告别,台上嬉笑的观众又有谁能了解他的悲哀?擅长彼得鲁什卡的尼金斯基,原来是生活中的他。
突然,布景变换,肖邦琴声渐止,科萨科夫《天方夜谭》中表现怒海狂涛,风起云涌的那段音乐席卷而来,仿佛带领观众时空穿越,回到了尼金斯基曾经的世界。尼金斯基又看到疯哥哥在地上打滚,被家人抱走。也看到,自己在舞台上的巅峰时刻,在《仙女们》中出演诗人,或化身午夜梦回的玫瑰花精,《天方夜谭》中的金奴则是福金为他度身打造。而他和老板佳吉列夫的恋情也令人印象深刻。他们的关系犹如现实版《天方夜谭》中苏丹和王妃,一方面佳吉列夫如苏丹般对他呵护备至,一掷千金;另一方面,佳吉列夫又限制他个人自由,使他完全成为附属品。然而1913年,俄罗斯芭蕾舞团南美巡演,佳吉列夫因迷信不能乘船,未陪在尼金斯基身边,故让尼金斯基有机会在船上邂逅未来的妻子罗茉拉。很快,他俩在布宜诺斯艾里斯秘密结婚。佳吉列夫惊闻婚讯便仿佛《天方夜谭》遭到王妃背叛的苏丹,受到深深伤害,暴跳如雷却无法挽回,随即将男友从舞团除名。而诺伊梅尔此处音乐的运用一箭双雕,既重现了尼金斯基出神入化的金奴表演,又以此暗喻尼金斯基、佳吉列夫、罗茉拉三人的感情纠葛。
Thiago Bordin在剧中饰演的金奴炫目到让人移不开眼,若不是望远镜,我真的被“她”的装扮以及“她”妖娆的气质误导了。在“她”粗糙艳俗的眉眼下,是千娇百媚的笑容,十指莲花蛊惑人心,还有款款扭动的细软腰肢,雌雄莫辩的气质把握精确。淫乱后宫之罪就非他担当得起! 而尼金斯基这货,生来不就是颠倒乾坤的么!
诺伊梅尔处理尼金斯基在邮轮上与未来妻子相遇并坠入爱河的一段,也让人拍案叫绝。让尼金斯基和罗茉拉跳双人舞表达爱情是普通编舞者的常规思路,而大师过人之处是在此加入《牧神午后》中的牧神形象,通过一个具象(尼金斯基)一个意象(牧神)来强调并深化尼金斯基的心理活动。要知道,《牧神午后》本来就是尼金斯基惊世骇俗的舞蹈作品,它的前卫、另类一度遭到口诛笔伐,但它也最具个人代表性。第二,《牧神午后》的情节与现实中两人船上邂逅既相似又不同,可以看成有意思的对照,牧神单恋仙女,却只能用仙女遗落的纱巾自慰;尼金斯基与罗茉拉彼此爱慕,最终在罗茉拉披肩中缱绻,牧神—尼金斯基,仙女—罗茉拉,纱巾—披肩,这些对应不言自明。另外,《牧神午后》的编舞简单反而提升了表演空间,可以想象,1912年,尼金斯基在自己的舞台上必定气场十足,才能使这个半神半兽的角色成为话题,传为经典。三人中,Bordin同学以牧神身份又出现了,激动!只是双手摆放腰前横着踱来踱去,就存在感十足。当然他对披肩的迷恋以及和Anna、Otto一起“滚床单”都太有戏了。(我相信,一些在场不明真相的观众肯定以为是3P了。)综上所述,《牧神午后》,这个有关爱欲的故事,用在此处如此妥帖。
于是尼金斯基和罗茉拉没心没肺地结婚了,这下佳吉列夫严重内伤了,心中的愤懑狂怒该如何找到宣泄出口?诺伊梅尔又思考了,这种暴烈情感该如何传达给观众?光跳舞当然远远不够,大师又棋高一着:舞台上摆放若干木板,阴沉的佳吉列夫从木板后走过,木板一块一块随之倒下,配之刺耳突兀又不规则的倒地声,每每总能吓人一跳,让观众的心不由提到了最高,既害怕声音到来,又希望早点结束。双方内心的折磨煎熬可见一斑。
上半场有处灯光也同样精妙。记得佳吉列夫获悉背叛时,舞台转为红色,群舞疯狂炽烈,莫非真爱如血么?要赞美的是接下来的黄色灯光,不是亮黄,而是古董所特有的老旧的黄色,让舞台上的一切突然失去了鲜亮,定格成一张泛黄的照片,象征着尼金斯基褪了色的记忆,但是这时记忆再次远去,灯光又恢复亮色,一切又有了生气,台下观众随着灯光、音乐从尼金斯基的过去回到了现在——1919年瑞士萨福莱塔旅馆的公开演出现场。
上半场果断结束。
(鉴于上半场看过两遍,记忆相对深刻,只一遍的下半场肯定漏了很多,各种不明白,消化不良,最后甚至发现尼金斯基妈妈和妹妹的角色都被我搞混了)
下半场舞台布景始终有两个圈,但到现在也不知其代表何意?尼金斯基是囿于圈内或始终被排除在圈外的异类?
与下半场相比,上半场那些背叛情事简直小菜一碟。下半场始终充斥黑暗、狂躁,无边无际。诺伊梅尔应该想告诉大家尼金斯基为什么会疯?疯子的世界中到底是怎么样?
因为家族史遗传,因为所演角色的性格分裂,因为《牧神午后》《春之祭》的编舞不为大众接受,更因为佳吉列夫的放弃和罗茉拉的出轨,尼金斯基终于崩溃,脑海中分裂出无数个自我:悲凄忧伤的木偶,沉湎情欲的牧神,命比草贱的金奴,沦为幻影的花仙……用无数个自我将自己的世界塞满,再也容不下其他。
《尼金斯基》传记电影中曾经有过一幕描述尼金斯基近乎癫狂地带领舞者排演《春之祭》的场景,舞者无法自抑的身体颤抖以及尼金斯基愤怒抓狂的叫嚣配合《春之祭》纷乱强音,整个场景陷入狂热失控。诺伊梅尔将此幕移植了过来,一样站在椅子上,一样吼叫数拍,就这样,此处没有任何高难度舞蹈动作的尼金斯基却让扮演者Otto Bubenicek挥汗如雨,他的投入令人动容,必须要说,第一排近距离看疯子戏真的有些受不住。
下半场无数个尼金斯基出现在舞台上时的效果也非常震撼,仿佛诺伊梅尔解剖了疯子的思想,让观众能清晰窥探到他的内心世界!众多巧妙的构想,让人怀疑诺大师该不会也有病吧?因为只有疯子才能那么了解这些疯狂的想法。
Otto,生于波兰,和尼金斯基一样拥有波兰血统。第一次看见Otto出现在台上,就觉得是尼金斯基的样子——长相并不出挑。而当他在观众前扮演小丑时,天真烂漫却看得人暗暗心酸。当他面对征服者佳吉列夫时,内心柔弱敏感的一面溢于言表。当他遇到未来妻子时,一把黑扇和飘忽的眼神又透露出他女子气的一面。还有他精神崩溃后的狂躁无助。舞台上,Otto竭尽全力靠近,严格精确地解构尼金斯基的内心,犹如“舞神”灵魂附体。
佳吉列夫扮演者Carsten Jung也很出彩,特别是和Otto的双人舞,饱含深情,太感动了,我觉得在舞台上他们是真正深爱着对方的,爱情和性别无关!!而遭背叛后内心阴鸷让人多么不寒而栗。
也因坐在第一排,能非常清楚地看到每个舞者的投入表演,不分主演或者群舞,这就是诺伊梅尔和汉堡舞团最厉害的地方吧。
若你能耐心看完如此长篇,大概也疯忒了。。。。
![]() |
诺伊梅尔谢幕 |
-
fay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2-22 08:28:31
-
从前名号很二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2-21 01:14:03
-
阿~阿袁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2-20 21:03:12
-
巧宜思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2-20 16:04:47
-
神经病的主人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2-20 16:00:24
-
Rica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2-20 12:13:31
-
呼~哈!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2-20 00:20:04
-
妙语连珠小花匠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2-18 23:04:54
-
🐴波傑克BoJack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2-18 17:16:42
-
神山樹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2-18 03:16:36
-
who's aliyy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2-17 23:26:56
-
瑞克劳斯🍍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2-17 18:54:38
-
椰子鸡不是鸡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2-17 18:40:58
-
度吉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2-17 15:55:21
-
可乐小姐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2-17 14:47:55
-
周司令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2-17 14:04:21
-
青山翠色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2-17 01:29:32
-
淡島百景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2-16 22:27:27
-
soda42#51818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2-16 22:11:42
-
Yui 子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2-16 22:09:42
-
维她命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2-16 20:43:32
-
迪云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2-14 03:18:21
-
迪云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2-14 03:18:01
-
M記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2-13 23:24:17
-
Edelirium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2-13 23: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