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的n部曲,之一: 偷自行车的人
今天早上下楼,发现锁在门口栏杆上的自行车不见了,地下只剩下一条被剪断的链锁。我当时忍不住就召唤了一声玛丽的邻居,看来真是高估了这个社区的治安状况,这可是我到目前为止买过的最贵最豪华的帝王级单车啊,尼玛!嗯,好吧,其实,这辆帝王级单车,一共花了我大概125美刀,跟玩越野的老美老欧那些动辄大几千刀的豪车相比, 连人家一个脚蹬子都换不了。车本身只有60刀,是target里最便宜的型号,但是加上20块的车锁,10块的头盔,10块的气筒,再加上25块换了个软和的车座,这些加起来就比车本身还贵了。
当初买这车,一来是因为从农村进了城,觉得停车费太贵开不起车了。再者看到波士顿满大街都是体形健美的文艺青年,骑着单车的在堵到爆的汽车队伍旁边潇洒自由穿梭,我公寓离单位也不远,就琢磨着也风骚一把,骑车上下班,街上看见PP的金发妹子也可以吹个口哨什么的。没想到的是悲催地买错了车型,觉得宽胎的山地车结实点,没想到蹬起来实在是比窄轮胎的公路车费劲太多。常常发生的情况是我把变速齿轮扳到最高速,使出吃奶的力气使劲蹬,还是要看着大长腿的妹子们蹬着公路车,面带笑容,谈笑间轻轻松松绝尘而去。此情此景,简直比逃学威龙II里周星星警官的遭遇还要凄惨。每当此刻,我那悲催的的心里啊,真是拔凉拔凉的。
上班的路上下坡很多,我只骑了大概3,4个月,就感觉两个膝盖老伤的地方有反应了,三张奔四的单车,跟十七岁的单车,那真是不一样的。加上天气也冷了,时不时下雪,我就干脆出血买了parking permit,开车上班了。没想到,稍不留神,我这帝王级的单车,今天居然葬送在美国毛贼之手。
其实,回想起来,我骑过的每一俩车,最后都逃不过一个被偷的杯具结局。我第一辆自行车,本来是我妈的,26的绿色飞鸽,我骑车就是用它学的,学会后就归了我,我妈另买了一辆。飞鸽虽然在我家年头不短,又饱经我的摔打折磨,但是稍微一收拾依旧外形闪亮,可以骑得飞快----那年头的自行车质量真是没得说。上大学的时候,我妈把她的新车给了我,这辆飞鸽留在了家里,结果3年后在我家楼下被偷。新车的命运也没好到哪里,我把它火车托运到了北京,可自己却没骑上。因为我叔跟我说,我要去上的那个学校,丢自行车是出了名的,我新来乍到骑辆新车,怕是用不了多久,不如先骑我叔那辆旧点的车。我心疼新车,当然同意。不过后来,我婶的弟弟到人大来读研,暂时没车,新车就先借他骑去了,结果,不出一个月,丢了,看来人大偷车贼跟敝校一样猛啊!
回头说我叔那辆旧车,这车外形破了点,当时漆就已经掉得出了庞克纹身的效果,虽说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但是骨架零件都还马马虎虎。开学前的晚上,我就骑着这纹身车,从我叔家出来,穿过未知的迷茫黑夜,骑向了那个传说中到处都是草地,吉他,白衣少女和偷车贼的校园。庞克纹身果然威武,久负盛名的敝校偷车贼也有几分敬畏,四年多没敢动它。虽然没有统计证明,四年没丢过车估计已经接近敝校的纪录。但是每当跟宿舍那家伙炫耀我这个纪录,他们总是流露一种笑而不语的奇怪表情. 而且他们有事要借车的时候也从来不借我的,还贱兮兮地说难度太高骑不了。靠,这帮不识货的家伙。
终于有一天,下楼之后发现纹身车不见了,我简直不敢相信:现在的偷车贼还有没有点职业尊严了?生活压力是有这么大了吗??愤怒之余,日子还得过,园内不可一日无车啊。穷学生,买不起新车,于是琢磨着买辆二手的。宿舍一个北京的同学James就带我逛了一趟缸瓦市。(岔题一下,James同学可是很牛的哦,我现在的说明档就是他的口头禅)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这个地方是当年北京有名的黑车市场。具体过程跟在中关村买盗版光盘差不了多少,街面上一切正常,但是有很多抱孩子的大妈之类人等,貌似游戏里的NPC,永远在那附近在随机行走。你走过去,点“对话”,对方就回答:“要自行车吗,要就跟我来。”然后领着你曲里拐弯转几条胡同去“看货”,然后再侃价。James同学陪着我,通过这套缸瓦市ISO1998标准流程,花100块钱买了辆车。当时也知道这种车肯定来路不正,只是人穷志短马瘦毛长,真要一辆接一辆买新车喂偷车的,当学生的实在顶不住啊。
这辆车我骑了两年,研究生一年级的时候终于也难逃毒手,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了。接着当时的女朋友送了一辆新车给我,感动之余,为确保安全我花巨资买了两把二十斤沉的大锁,一前一后配齐。饶是这样,没过两个星期,就在系馆楼下被偷了。发现车被偷那一瞬间我简直五雷轰顶三观崩溃,开始怀疑人生。从此知道,跟法力无边的偷车一族搞对抗是没有前途的,唯一的出路只能是低调,低调,再低调。于是从学校旁边的修车铺花高价买了一辆巨破的车,终于安全撑到我出国前夕----但临走前还是在车棚里被人卸走一个前轮,估计剩下的部分也就归了信托这帮跟偷车的也差不了多少的家伙了。
回首骑车坎坷路,满眼都是泪啊,没想到,躲到美国也躲不开偷车贼,还要给他们继续贡献120美刀。不过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在国内上过大学的人,以上这些事估计都不陌生。算起来我平均每两年才丢一辆,已经算不错了。本科同学里面一年丢一辆的不算新鲜。最夸张的是我一研究生师妹,出去中关村买东西,一回头车就没了,无奈走回学校,路上在一修车铺就看见了她那车,正挂着牌在那儿卖呢。老实胆小的师妹也没敢声张,花了100块钱又把车买回来了。就半个小时的功夫,又给国家创造了100块钱的GDP。
去年回国,顺便回学校转了一下,新楼不少,物是人非。不变的只有宿舍楼和教学楼下面那一片片明晃晃的自行车海,不禁感慨万千,拍照留念。不知道月黑风高之夜,是不是还有偷自行车的人,在这里埋头苦干,孜孜不倦地创造另类GDP,给国家保护8大业做贡献?
当初买这车,一来是因为从农村进了城,觉得停车费太贵开不起车了。再者看到波士顿满大街都是体形健美的文艺青年,骑着单车的在堵到爆的汽车队伍旁边潇洒自由穿梭,我公寓离单位也不远,就琢磨着也风骚一把,骑车上下班,街上看见PP的金发妹子也可以吹个口哨什么的。没想到的是悲催地买错了车型,觉得宽胎的山地车结实点,没想到蹬起来实在是比窄轮胎的公路车费劲太多。常常发生的情况是我把变速齿轮扳到最高速,使出吃奶的力气使劲蹬,还是要看着大长腿的妹子们蹬着公路车,面带笑容,谈笑间轻轻松松绝尘而去。此情此景,简直比逃学威龙II里周星星警官的遭遇还要凄惨。每当此刻,我那悲催的的心里啊,真是拔凉拔凉的。
上班的路上下坡很多,我只骑了大概3,4个月,就感觉两个膝盖老伤的地方有反应了,三张奔四的单车,跟十七岁的单车,那真是不一样的。加上天气也冷了,时不时下雪,我就干脆出血买了parking permit,开车上班了。没想到,稍不留神,我这帝王级的单车,今天居然葬送在美国毛贼之手。
其实,回想起来,我骑过的每一俩车,最后都逃不过一个被偷的杯具结局。我第一辆自行车,本来是我妈的,26的绿色飞鸽,我骑车就是用它学的,学会后就归了我,我妈另买了一辆。飞鸽虽然在我家年头不短,又饱经我的摔打折磨,但是稍微一收拾依旧外形闪亮,可以骑得飞快----那年头的自行车质量真是没得说。上大学的时候,我妈把她的新车给了我,这辆飞鸽留在了家里,结果3年后在我家楼下被偷。新车的命运也没好到哪里,我把它火车托运到了北京,可自己却没骑上。因为我叔跟我说,我要去上的那个学校,丢自行车是出了名的,我新来乍到骑辆新车,怕是用不了多久,不如先骑我叔那辆旧点的车。我心疼新车,当然同意。不过后来,我婶的弟弟到人大来读研,暂时没车,新车就先借他骑去了,结果,不出一个月,丢了,看来人大偷车贼跟敝校一样猛啊!
回头说我叔那辆旧车,这车外形破了点,当时漆就已经掉得出了庞克纹身的效果,虽说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但是骨架零件都还马马虎虎。开学前的晚上,我就骑着这纹身车,从我叔家出来,穿过未知的迷茫黑夜,骑向了那个传说中到处都是草地,吉他,白衣少女和偷车贼的校园。庞克纹身果然威武,久负盛名的敝校偷车贼也有几分敬畏,四年多没敢动它。虽然没有统计证明,四年没丢过车估计已经接近敝校的纪录。但是每当跟宿舍那家伙炫耀我这个纪录,他们总是流露一种笑而不语的奇怪表情. 而且他们有事要借车的时候也从来不借我的,还贱兮兮地说难度太高骑不了。靠,这帮不识货的家伙。
终于有一天,下楼之后发现纹身车不见了,我简直不敢相信:现在的偷车贼还有没有点职业尊严了?生活压力是有这么大了吗??愤怒之余,日子还得过,园内不可一日无车啊。穷学生,买不起新车,于是琢磨着买辆二手的。宿舍一个北京的同学James就带我逛了一趟缸瓦市。(岔题一下,James同学可是很牛的哦,我现在的说明档就是他的口头禅)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这个地方是当年北京有名的黑车市场。具体过程跟在中关村买盗版光盘差不了多少,街面上一切正常,但是有很多抱孩子的大妈之类人等,貌似游戏里的NPC,永远在那附近在随机行走。你走过去,点“对话”,对方就回答:“要自行车吗,要就跟我来。”然后领着你曲里拐弯转几条胡同去“看货”,然后再侃价。James同学陪着我,通过这套缸瓦市ISO1998标准流程,花100块钱买了辆车。当时也知道这种车肯定来路不正,只是人穷志短马瘦毛长,真要一辆接一辆买新车喂偷车的,当学生的实在顶不住啊。
这辆车我骑了两年,研究生一年级的时候终于也难逃毒手,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了。接着当时的女朋友送了一辆新车给我,感动之余,为确保安全我花巨资买了两把二十斤沉的大锁,一前一后配齐。饶是这样,没过两个星期,就在系馆楼下被偷了。发现车被偷那一瞬间我简直五雷轰顶三观崩溃,开始怀疑人生。从此知道,跟法力无边的偷车一族搞对抗是没有前途的,唯一的出路只能是低调,低调,再低调。于是从学校旁边的修车铺花高价买了一辆巨破的车,终于安全撑到我出国前夕----但临走前还是在车棚里被人卸走一个前轮,估计剩下的部分也就归了信托这帮跟偷车的也差不了多少的家伙了。
回首骑车坎坷路,满眼都是泪啊,没想到,躲到美国也躲不开偷车贼,还要给他们继续贡献120美刀。不过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在国内上过大学的人,以上这些事估计都不陌生。算起来我平均每两年才丢一辆,已经算不错了。本科同学里面一年丢一辆的不算新鲜。最夸张的是我一研究生师妹,出去中关村买东西,一回头车就没了,无奈走回学校,路上在一修车铺就看见了她那车,正挂着牌在那儿卖呢。老实胆小的师妹也没敢声张,花了100块钱又把车买回来了。就半个小时的功夫,又给国家创造了100块钱的GDP。
去年回国,顺便回学校转了一下,新楼不少,物是人非。不变的只有宿舍楼和教学楼下面那一片片明晃晃的自行车海,不禁感慨万千,拍照留念。不知道月黑风高之夜,是不是还有偷自行车的人,在这里埋头苦干,孜孜不倦地创造另类GDP,给国家保护8大业做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