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夫斯的剧作But It Still Goes On
![]() |
Jonathan Cape, London, 1930. |
But It Still Goes On是格雷夫斯的一部剧作,按照Jonathan Cape的意思,是要以Goodbye to All That的黑暗、讽刺基调写就,它原本是作为一部要在舞台上公演的剧目委托给格雷夫斯的,但最后并没有演出。格雷夫斯接下这项委托时,正处于他一生中最艰难的时期:1929年,情人Laura Riding服药跳楼,跌伤骨盆和脊椎,他和妻子Nancy离婚,自传Goodbye to All That出版,和许多朋友吵架,在英国社交圈名誉破坏,负债,之后与Laura远走马约卡。这种各方面“崩溃”的状态在But It Still Goes On里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但这部剧本身还是很复杂的,并不像当时舆论批评的那样,纯粹是愤世嫉俗、报复性的,用格雷夫斯的说法,是将“或多或少密切关涉到他自身的真实事件和情况进行了谨慎重组”,并借主人公Dick Tompion传达出格雷夫斯自己的观点:即英国社会内部的腐朽在战前已经开始,而战争不应被作为如今世道的替罪羊。真正的悲剧不是战争本身而是“一切照旧”。一言蔽之,愚蠢的是人们生活的状态仿佛一切从未发生。
The extraordinary thing to me,David,is:that it's finished and ended and over,but it still goes on...like the watch in the pocket of a dead man.
Dick对Casselis所说的这句话作为主调在全剧多次回旋。
几个主要角色间的关系异常混乱:David Casselis是Dick Tompion的老战友,是个同性恋,爱着Dick,却试图通过与Dick妹妹Dorothy的婚姻来使自己返回正道。Charlotte Arden也是个同性恋,曾试图引诱Casselis与她相爱,现在却爱上了Dorothy,但却决定要嫁给Dick,出于与Casselis相同的理由。Dick起初同意(虽然勉强),但在发现婚姻不可能圆满时拒绝了她。为了报复,Charlotte嫁给了Dick的父亲,她讨厌的Cecil Tompion。Tompion娶她则部分因为想羞辱儿子。当Cecil Tompion的情妇Elizabetta知道他的婚约之后,她试图射杀他——尽管她自己也曾试图引诱Dick,并与Dick和Cecil Tompion文学上的共同对手Pritchard保持着私通关系。五个月后,当Dorothy发现她丈夫David喜欢男人,她枪杀了他。仍怀恨在心并怀有身孕的Charlotte自杀,但在死之前故意“揭露”孩子的真正父亲是Dick。在Dick羞辱了父亲之后,Tompion开枪自杀。Dick告诉警察Tompion承认是他杀了Casselis(为了保护女儿的名誉)。最终信守宗教和道德的Dorothy摆脱了谋杀嫌疑,承担起了抚养父亲之子的责任。
Casselis确实很大一部分以萨松为原型,而Dick显然是格雷夫斯的代言人。这部剧里传达了很多他对战争的看法,对战争后遗症后和战后社会,对同性恋……我觉得可能可以这样理解,这是比自传更坦白的半自传,部分因为是他在生活各方面崩溃的期间写就(作品中不可能不反映这种状态),部分因为它的戏剧表现形式,作者可以以虚构性为借口。当格雷夫斯质问萨松的自传体也不尽真实时,萨松就是以“我写的不是自传,而是小说”来反驳他的。尽管如此,初稿到达委托人之手时还是被警告了:这种对同性恋的并非公正不倚的处理,很有可能损及他自身名誉。
-
Frank Ga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2-11 21:30:06
-
Outremer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2-11 21:30:05
-
eastvirginia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2-11 21: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