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对手、尊重规则
对于豆瓣上的深度版聊不抱太大的希望,只是希望大家讨论聊天的时候能有以下共识:
1、 多讨论观点、少诋毁人物:网络讨论比现实讨论的自由度大,但是争论常常因为双方的心胸狭窄和焦点聚集使得自由度骤减。一些很好的论题最后往往被沦为作者品德、学历之间的比较。仿佛诋毁对方的道德、人品,对方所说的话便失去了正当性、合理性。相反,只要一个人的形象伟大、有人格魅力,此人的话必定则可信。稍微读过历史或是近代史的朋友知道这种泛道德化的讨论是多么荒谬。具体问题应该具体分析,反驳对方观点也不代表诋毁对方人格。
2、 多拿证据说理、少拿主义压人:争论有交锋、观点有区别正是好好思考和反思的机会,“争吵”是为了输赢,“争论”是为了真理。论证的过程可大致分为前提假设、推理、结论。如果对方的论证有瑕疵,可以指出哪个环节有问题,是前提假设与事实不符、还是推理逻辑有误、亦或是结论跳跃过大。反驳之后,可提出自己的主张,并以事实证据作为支持,这是较为说服人的论证过程。证据越多,说服能力越强。网友常常喜欢拿书本上的主义和教条来反驳,反驳之后不拿证据支持的主张便开始嘲笑对方的水平。成功反驳对方并不代表自己的主张就正确。读书交流原本只为扩充视野、加深认识。自认读过不少书便高高在上、在证据面前不肯承认自己的浅见、争论中难以说服人便诋毁对方都属浅薄之举。真理面前读书人应是谦卑的。
写给“朋友们的读书空间”的话。
1、 多讨论观点、少诋毁人物:网络讨论比现实讨论的自由度大,但是争论常常因为双方的心胸狭窄和焦点聚集使得自由度骤减。一些很好的论题最后往往被沦为作者品德、学历之间的比较。仿佛诋毁对方的道德、人品,对方所说的话便失去了正当性、合理性。相反,只要一个人的形象伟大、有人格魅力,此人的话必定则可信。稍微读过历史或是近代史的朋友知道这种泛道德化的讨论是多么荒谬。具体问题应该具体分析,反驳对方观点也不代表诋毁对方人格。
2、 多拿证据说理、少拿主义压人:争论有交锋、观点有区别正是好好思考和反思的机会,“争吵”是为了输赢,“争论”是为了真理。论证的过程可大致分为前提假设、推理、结论。如果对方的论证有瑕疵,可以指出哪个环节有问题,是前提假设与事实不符、还是推理逻辑有误、亦或是结论跳跃过大。反驳之后,可提出自己的主张,并以事实证据作为支持,这是较为说服人的论证过程。证据越多,说服能力越强。网友常常喜欢拿书本上的主义和教条来反驳,反驳之后不拿证据支持的主张便开始嘲笑对方的水平。成功反驳对方并不代表自己的主张就正确。读书交流原本只为扩充视野、加深认识。自认读过不少书便高高在上、在证据面前不肯承认自己的浅见、争论中难以说服人便诋毁对方都属浅薄之举。真理面前读书人应是谦卑的。
写给“朋友们的读书空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