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日习俗以及逝去的时光
旧文,彼时不甚会写字。
昨夜知,泪。贴出悼念之。
以及木心老先生的一句诗:每次你来了,我都有大难不死之感。
江南的风俗,棺材,衾衣整套殓葬的物件,在人活着的时就备得齐齐全全,称之为“寿材”“寿衣”。似乎是含有祝愿长命的意思。我祖母在世之日,每年黄梅时节,她出房下楼,亲自到天井里来晾寿衣,不许俗人接触,怕上不了天。我们小孩子看到那京戏中的捺金绣花的缎褂锦氅,觉得十分耀目有趣。祖母拍拍掸掸这些寿衣,其实是洁净无尘光鲜无霉的,那是全副“死”的服装道具,有搁头的方枕,有搁脚的凹枕,有厚底的靴,薄布的袜。“衾”,本指殓尸之被,江南人是泛指了,便分内衾,外衾,盖衾,罩衾,款式奇异,不僧不道,不朝不野,一色绣满了以莲花为主的繁缛图案。
那许多有钱而无知的人们,把人的诞生,结婚,死亡,都弄成一个个花团锦簇的梦。当我在渐知人事的漫长过程中,观这些“生”“婚”“死”的奢侈造作,即使一时说不明白,心里却日益清楚这不是幸乐,慰藉,乃是徒然枉然的铺陈。
------ 木心
看木心的散文,是那种旧日时光的味道,有些熟悉,又很遥远,像从前点着的昏黄灯光把人的心都带去了从前。
且不看他的结尾是对这种礼仪风俗的不满,不过在我却觉得那一套套旧规矩在日益现代化简便化的当今却显出味道来了。
说起我的祖母,我亲切地呼她为“阿太”,阿太去世也两三年了,她走时的场景却历历在目,永远记得她生前住的房间虽然现在已从不去,那是我一放假会去的地方,也是从小玩乐的地方。小时候,也的确在她的衣箱中看到那一包用布裹好的衣物,至今也记得那绚丽的颜色,奇异的美,又让人有些怖吓不安,因为那实在远离现世。那绣着各色图案的绸缎锦衣,做工倒是精细,也有白色的内衾(一见到白色的确带有“丧”的味道了),厚底靴,八角帽•••
后来知晓那是“寿衣”,便不敢去碰也不多看了。
不过那时候阿太的房间对我却是个异常亲切的地方,因为她总是很慈祥和我说着陈年旧事我却满是兴趣的听,她也不会约束我玩。她的房里都是用的旧旧的家具,旧的床不过却很舒适,旧的暗色五斗橱,退皮的藤椅,木质圆桌,竹凳子·····喜欢翻着她的抽屉“寻宝”,翻出过圆形方孔的钱币,几张粮票,很多织毛线的针,旧旧的残缺的麻将牌,小时候遗留在那的玩具,旧照片·····
老人去世使小辈冷清了许多,想着往年过年我们都是首先去给阿太----老祖宗拜年,问候她的身体,分得压岁钱,拿糖吃便高高兴兴玩开了·····自她走后,那房间,我小时候的乐园便再未踏入半步了·····
每次爸爸买好吃的东西总叫我送去,有时是夏夜,彼时还有满天繁星却依旧黑似水,很害怕的走回家,她总是倚在门口和我说着话,一声虽高过一声,仍是一声渐远一声,
那是因为她担心我害怕。
至今仍然执着喜欢盛夏初夏,想起那时候清浅的快乐,不知何者为愁,在她房中帐子里拿着娃娃玩一整个下厌倦,那时候的岁月呀,仿佛南瓜的温暖颜色。
以及夏至的时候,包苋菜馄饨,那种淡淡的红色。
渐渐,人影模糊,岁月都只剩下颜色。
木心老先生的文字大概是古中国敦厚含蓄的墨蓝色,又带西方文明的鲜活。是明黄色的古朴,也是墨绿色的苍翠。
月满深庭恰水满深庭,也无太多话,人散后的悲凉藏掖在心底。
就像 有一种古老的花纹,古老的颜色在现代再也寻不见。
昨夜知,泪。贴出悼念之。
以及木心老先生的一句诗:每次你来了,我都有大难不死之感。
江南的风俗,棺材,衾衣整套殓葬的物件,在人活着的时就备得齐齐全全,称之为“寿材”“寿衣”。似乎是含有祝愿长命的意思。我祖母在世之日,每年黄梅时节,她出房下楼,亲自到天井里来晾寿衣,不许俗人接触,怕上不了天。我们小孩子看到那京戏中的捺金绣花的缎褂锦氅,觉得十分耀目有趣。祖母拍拍掸掸这些寿衣,其实是洁净无尘光鲜无霉的,那是全副“死”的服装道具,有搁头的方枕,有搁脚的凹枕,有厚底的靴,薄布的袜。“衾”,本指殓尸之被,江南人是泛指了,便分内衾,外衾,盖衾,罩衾,款式奇异,不僧不道,不朝不野,一色绣满了以莲花为主的繁缛图案。
那许多有钱而无知的人们,把人的诞生,结婚,死亡,都弄成一个个花团锦簇的梦。当我在渐知人事的漫长过程中,观这些“生”“婚”“死”的奢侈造作,即使一时说不明白,心里却日益清楚这不是幸乐,慰藉,乃是徒然枉然的铺陈。
------ 木心
看木心的散文,是那种旧日时光的味道,有些熟悉,又很遥远,像从前点着的昏黄灯光把人的心都带去了从前。
且不看他的结尾是对这种礼仪风俗的不满,不过在我却觉得那一套套旧规矩在日益现代化简便化的当今却显出味道来了。
说起我的祖母,我亲切地呼她为“阿太”,阿太去世也两三年了,她走时的场景却历历在目,永远记得她生前住的房间虽然现在已从不去,那是我一放假会去的地方,也是从小玩乐的地方。小时候,也的确在她的衣箱中看到那一包用布裹好的衣物,至今也记得那绚丽的颜色,奇异的美,又让人有些怖吓不安,因为那实在远离现世。那绣着各色图案的绸缎锦衣,做工倒是精细,也有白色的内衾(一见到白色的确带有“丧”的味道了),厚底靴,八角帽•••
后来知晓那是“寿衣”,便不敢去碰也不多看了。
不过那时候阿太的房间对我却是个异常亲切的地方,因为她总是很慈祥和我说着陈年旧事我却满是兴趣的听,她也不会约束我玩。她的房里都是用的旧旧的家具,旧的床不过却很舒适,旧的暗色五斗橱,退皮的藤椅,木质圆桌,竹凳子·····喜欢翻着她的抽屉“寻宝”,翻出过圆形方孔的钱币,几张粮票,很多织毛线的针,旧旧的残缺的麻将牌,小时候遗留在那的玩具,旧照片·····
老人去世使小辈冷清了许多,想着往年过年我们都是首先去给阿太----老祖宗拜年,问候她的身体,分得压岁钱,拿糖吃便高高兴兴玩开了·····自她走后,那房间,我小时候的乐园便再未踏入半步了·····
每次爸爸买好吃的东西总叫我送去,有时是夏夜,彼时还有满天繁星却依旧黑似水,很害怕的走回家,她总是倚在门口和我说着话,一声虽高过一声,仍是一声渐远一声,
那是因为她担心我害怕。
至今仍然执着喜欢盛夏初夏,想起那时候清浅的快乐,不知何者为愁,在她房中帐子里拿着娃娃玩一整个下厌倦,那时候的岁月呀,仿佛南瓜的温暖颜色。
以及夏至的时候,包苋菜馄饨,那种淡淡的红色。
渐渐,人影模糊,岁月都只剩下颜色。
木心老先生的文字大概是古中国敦厚含蓄的墨蓝色,又带西方文明的鲜活。是明黄色的古朴,也是墨绿色的苍翠。
月满深庭恰水满深庭,也无太多话,人散后的悲凉藏掖在心底。
就像 有一种古老的花纹,古老的颜色在现代再也寻不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