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幸福的旅途(四)
最近有几个触发点,让我想重新梳理一下以下问题。
有人觉得我比较不容易被催眠(我指的不是技术上的催眠,是抽象的催眠)。我想了想,这其实也算不上好事情,只是成长的路径不同而已。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成长路径,比如我至少能举出两种不同的方向:一类人是原先信的东西太多,听信家长、社会、导师下的定义太多了,形成了固定的模式,所以需要拆墙。另一类是信得东西太少,连自己也不信,连不信都不信,这样的确不容易被催眠,但是成长的路径可能反倒是需要建立起一些东西。
所有人学习的过程都是类似这样的:信息来了必须得经过主体的消化吸收,按照主体的逻辑梳理,纳入主体的信息系统,在使用时才能提取。但是我的筛选机制好像格外严格,信息系统的门前有一群保安和检疫人员,能进入“确定”那个抽屉的东西极少,大部分东西至多进入“悬而未决”。
昨天说到对成功的定义,我说成长的路总的来说是没有止境的,所以对我来说没有成功。后来别人认为,既然成功就是达到目标,那么成功就是成长路上的一个个台阶。其实这样说我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若没有他人指出,我就只看到了没有止境的那一面。
我已经走过了一个个台阶,积累了一个个成功,但是我却没有看见它们,因为我的眼睛一直盯着那没有尽头的路。这样确实不容易陷入固步自封,但是总不给自己正反馈很容易造成的结果是一种虚无和无力的感觉。我把自己变成了一个西西弗斯,完成着永无止境的工作,那么这项工作的意义就很容易遭到自己的质疑。拖延的一部分原因在这里,既然尽善尽美是无止境的,我永远都达不到,不由的就总是想放弃。
在这个比喻中,开头所说的第一类人需要的可能是不要满足于自己所在的台阶,抬起头看看前面的路,打破已有的,前进。而第二类人需要的可能是不要只看没有尽头的路,偶尔也低头看看脚下,自己踩的大地是多么踏实,这样就有些安全感了,自我评价也会提高。
如果对世界的认识是个甜甜圈,我的甜甜圈最内核的“确定性”的部分或许有点儿小,而“确定”与“未知”之间“悬而未决”的部分又是无限扩大的。内核的小倒不用和别人比,而是和中间无限扩大的部分对比出来的,这是一种不协调。我老觉得自己能掌控,能抓住的东西几乎没有,就拼命的用信息的碎片来填充,但是信息来了之后经过筛选,大部分都进不了“确定”,而都被归在“悬而未决”的一圈,于是“悬而未决”的直径就更大的,直径更大接触到的“未知”就更多了,就更加的恐惧,再去拼命地抓取信息……
与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的是,有的人可能像蜗牛,成长就是随着身体长大壳也不断长大。拆墙,把墙建的远一点,墙限制成长了,再拆墙,把墙建得再远一点,但墙内的世界是你的世界,这个疆土是不断扩张的。
而我是一只蛞蝓,我根本就没有壳。(如果你不知道蛞蝓长啥样就不要百度了)但讽刺的是,蛞蝓实际上等于是把墙建在了自己的身上:除我之外便是不知道意味着什么的虚无。如果什么人要到我的世界来,那么我的世界在哪里呢?你不可能成为我自己的一部分,可是除了我自己之外,都是不确定性的部分,我该把你放在哪里呢?
要破掉的点:信息进不了“确定”的圈原因是什么?蛞蝓的进化之路是什么?
这么说很虚,但是我想不出更合适的表述方式:无限扩大就是画地为牢,建墙就是拆墙。
有人觉得我比较不容易被催眠(我指的不是技术上的催眠,是抽象的催眠)。我想了想,这其实也算不上好事情,只是成长的路径不同而已。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成长路径,比如我至少能举出两种不同的方向:一类人是原先信的东西太多,听信家长、社会、导师下的定义太多了,形成了固定的模式,所以需要拆墙。另一类是信得东西太少,连自己也不信,连不信都不信,这样的确不容易被催眠,但是成长的路径可能反倒是需要建立起一些东西。
所有人学习的过程都是类似这样的:信息来了必须得经过主体的消化吸收,按照主体的逻辑梳理,纳入主体的信息系统,在使用时才能提取。但是我的筛选机制好像格外严格,信息系统的门前有一群保安和检疫人员,能进入“确定”那个抽屉的东西极少,大部分东西至多进入“悬而未决”。
昨天说到对成功的定义,我说成长的路总的来说是没有止境的,所以对我来说没有成功。后来别人认为,既然成功就是达到目标,那么成功就是成长路上的一个个台阶。其实这样说我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若没有他人指出,我就只看到了没有止境的那一面。
我已经走过了一个个台阶,积累了一个个成功,但是我却没有看见它们,因为我的眼睛一直盯着那没有尽头的路。这样确实不容易陷入固步自封,但是总不给自己正反馈很容易造成的结果是一种虚无和无力的感觉。我把自己变成了一个西西弗斯,完成着永无止境的工作,那么这项工作的意义就很容易遭到自己的质疑。拖延的一部分原因在这里,既然尽善尽美是无止境的,我永远都达不到,不由的就总是想放弃。
在这个比喻中,开头所说的第一类人需要的可能是不要满足于自己所在的台阶,抬起头看看前面的路,打破已有的,前进。而第二类人需要的可能是不要只看没有尽头的路,偶尔也低头看看脚下,自己踩的大地是多么踏实,这样就有些安全感了,自我评价也会提高。
如果对世界的认识是个甜甜圈,我的甜甜圈最内核的“确定性”的部分或许有点儿小,而“确定”与“未知”之间“悬而未决”的部分又是无限扩大的。内核的小倒不用和别人比,而是和中间无限扩大的部分对比出来的,这是一种不协调。我老觉得自己能掌控,能抓住的东西几乎没有,就拼命的用信息的碎片来填充,但是信息来了之后经过筛选,大部分都进不了“确定”,而都被归在“悬而未决”的一圈,于是“悬而未决”的直径就更大的,直径更大接触到的“未知”就更多了,就更加的恐惧,再去拼命地抓取信息……
与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的是,有的人可能像蜗牛,成长就是随着身体长大壳也不断长大。拆墙,把墙建的远一点,墙限制成长了,再拆墙,把墙建得再远一点,但墙内的世界是你的世界,这个疆土是不断扩张的。
而我是一只蛞蝓,我根本就没有壳。(如果你不知道蛞蝓长啥样就不要百度了)但讽刺的是,蛞蝓实际上等于是把墙建在了自己的身上:除我之外便是不知道意味着什么的虚无。如果什么人要到我的世界来,那么我的世界在哪里呢?你不可能成为我自己的一部分,可是除了我自己之外,都是不确定性的部分,我该把你放在哪里呢?
要破掉的点:信息进不了“确定”的圈原因是什么?蛞蝓的进化之路是什么?
这么说很虚,但是我想不出更合适的表述方式:无限扩大就是画地为牢,建墙就是拆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