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坛公园淘书记
12月3日,早起5点半起床,洗漱完毕,6点从寝室出发,黑夜依旧,路灯朦胧,在湿漉漉的空气中慢慢踱步至学校南门,在南门一行人集合完毕共同步行至公交车站乘车。运气很好,刚到公交车站就碰上在第一辆951发车。一行人在公交车上等待清晨的到来。
1小时左右来到天津站,坐7点55的京津城际来到北京。很幸运,北京的冬天昨日还是飘舞的雪花,今天转眼是温暖的密阳。寒冷依旧,我们却马不停蹄。
地铁4号线捣地铁2号线,在雍和宫站下,然后走向地坛公园。上次来地坛是08年的国庆,秋日甜蜜的爱情同样值得纪念,几年过去,甜蜜变少,感慨变多,不过并不影响淘书的心情。在地坛公园的入口买下5元的门票进门准备作战。
书区很多,人也不少,音乐很乱,温度很低,肚子也很饿。不过,有书可选是件能够忘记各种不适的事儿。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背着包,一点点地在每一家的书店找寻自己所需,感谢佳人兄,提箱共选书。
成果如下:
《外国新闻史概况》新华出版社 1982年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学院的藏书。将近100万字的书,虽然出版年限不太好,不过大致很值。
《修正主义的鼻祖——伯恩斯坦》,彭树智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虽然是一本一边倒批判的书,不过从某个角度了解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变态有很好的参照。
《世界近代史》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多人合著。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藏书。冲着中央社会主义图书馆藏书的印章买着找乐,也暗爽不已。
《我的诺曼底》长江文艺出版社,唐师曾著。唐老鸭这本老书品像很棒,如新书一般。作为大二在图书馆借着看的启蒙读物,用来补书架真心合适。
《爱欲与文明》上译1982年版,阿尔都塞著,黄勇 薛民译,北京大学图书馆藏书。
《荒漠·甘泉》山东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谢选骏著。冲着谢选骏这个人去的,大家应该都知道河殇吧。不了解的百度下这个人吧。
《经济思想流派》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惠特克著,徐宗士译。属于10元3本最后补1本的书,大致的分类其实还算详尽,当科普读物。
《经历 韬奋》三联1958年版。邹韬奋的文集。算是有学术价值。
《外国文学发展简史》四川民族出版社1986年版。属于10元3本凑数的书。
《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问题》世界知识出版社1962年版。1962年的美国经济报告有木有!1块钱1本买来收藏很值。
《Словарь большевистских》全俄语的精装书,布尔什维克字典,5元买来装逼用的。
《七种武器》珠海出版社,古龙著。古龙小说,其实大约只值1元。
《德尼罗传记》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巴克斯特著,贾惊涛译。很显然是要送给@孙元辰 的。
《领袖们》知识出版社1983年版,尼克松著,刘湖等人译。美国前总统写的一些政要的书目,值得一读。
《我们三》三联书店2003年版,杨绛著。书品很好,新书一般。
《弥漫的传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杜骏飞著。所谓传播学,不解释,不服气图书馆有。
《未来的冲击》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年版,托夫勒著。未来学的著作,小册子,据说这个版本的翻译更棒。
《第三次浪潮》三联书店1984年版,托夫勒著。同上。这本书在80年代中期再版了很多次,以至于我和佳人兄买了两本,结果发现两本的大小不一样,原来是我的这本版次更靠后。
《传播学》中国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沙莲香著。在网上看见过很多次有人求这本书,虽然写得狗屁,还是很默默地买下准备转手升值,真是龌蹉。
《普利策传》新华出版社1989年版,斯旺伯格著,陆志宝译。大二下看过比这更厚的,不过想想1989年4月出版的书,还是挺有纪念意义的。
《问题》合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一个论文合辑,三个版块的主持人——周宪、蒋原伦和金元浦都是老熟人,买着挺舒心。
《面对新世纪的海外华文媒体》香港中国新闻出版社。又是一个论文集,是一个关于海外华文媒体的论文集子,看着港币120的标价,果果地5块买下。
《物性论》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卢克莱修著,方书春译。中国人民大学藏书。这本书虽然封皮有些脏,但是绝对对得起里头的内容和人大图书馆藏书的章。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三联书店1996年版,马克思韦伯著,于晓译。冲着马克思韦伯和三联的名号,这本小册子也很值得买。而且和@刘学浩 买重了,很是欣慰。
《新闻中的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精要》中信出版社2005年版,彼得·肯尼迪著 高传胜等译。不买本中信的书总觉得对不起它们各种畅销的主流包装,不过之后知道刘学浩5元弄到手的《李普曼传》真心各种郁闷。
《新闻作品选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刘明华 张征著。不解释了,1块钱,买着当草稿纸吧。
收获大体颇丰,大约25、6本书,花费约130元左右。加上来回车费110元,各种内心舒畅。
淘书的大半天把随行的人们都冻得半死不活。单独行动的我和佳人兄还不了解情况,一天都处在饥寒交迫之中。好在各种挖掘完毕之后,找到一家好伦哥狠狠地享受了一顿自助餐,各种难忘。
感慨如下:
北京毕竟是中国的政治中心,虽然空气很差,高富帅太扎眼,各种消费贵,但是美女多,活动多,好吃的地方也多。
虽然有kindle在手,但是在书摊发现一本书的意外的快乐要远远强于百度谷歌电驴出一本电子书的快乐。看纸质书籍的那种存在感和用kindle看电子书的安全感其实真是各有特点。今天在书堆看见一本书的前一位读者的读书笔记时间是1991年1月29日,遥想当那个人在那个时候留下自己对知识的感情之时,我在那个时候从世间诞生,而人和人之间的传承和缘分的纽带是通过泛黄的纸张传承,这是件多么令人感动的事情。
如上,珍惜任何的知识,怀旧和复古并不是倒退,而是一种对纯真和真挚的追溯和发展。珍惜各种阅读的日子。快乐和充实、追逐真理和了解世界才是阅读的本质,不是那些肮脏的功利的物质和现实的目的。
1小时左右来到天津站,坐7点55的京津城际来到北京。很幸运,北京的冬天昨日还是飘舞的雪花,今天转眼是温暖的密阳。寒冷依旧,我们却马不停蹄。
地铁4号线捣地铁2号线,在雍和宫站下,然后走向地坛公园。上次来地坛是08年的国庆,秋日甜蜜的爱情同样值得纪念,几年过去,甜蜜变少,感慨变多,不过并不影响淘书的心情。在地坛公园的入口买下5元的门票进门准备作战。
书区很多,人也不少,音乐很乱,温度很低,肚子也很饿。不过,有书可选是件能够忘记各种不适的事儿。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背着包,一点点地在每一家的书店找寻自己所需,感谢佳人兄,提箱共选书。
成果如下:
《外国新闻史概况》新华出版社 1982年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学院的藏书。将近100万字的书,虽然出版年限不太好,不过大致很值。
《修正主义的鼻祖——伯恩斯坦》,彭树智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虽然是一本一边倒批判的书,不过从某个角度了解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变态有很好的参照。
《世界近代史》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多人合著。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藏书。冲着中央社会主义图书馆藏书的印章买着找乐,也暗爽不已。
《我的诺曼底》长江文艺出版社,唐师曾著。唐老鸭这本老书品像很棒,如新书一般。作为大二在图书馆借着看的启蒙读物,用来补书架真心合适。
《爱欲与文明》上译1982年版,阿尔都塞著,黄勇 薛民译,北京大学图书馆藏书。
《荒漠·甘泉》山东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谢选骏著。冲着谢选骏这个人去的,大家应该都知道河殇吧。不了解的百度下这个人吧。
《经济思想流派》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惠特克著,徐宗士译。属于10元3本最后补1本的书,大致的分类其实还算详尽,当科普读物。
《经历 韬奋》三联1958年版。邹韬奋的文集。算是有学术价值。
《外国文学发展简史》四川民族出版社1986年版。属于10元3本凑数的书。
《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问题》世界知识出版社1962年版。1962年的美国经济报告有木有!1块钱1本买来收藏很值。
《Словарь большевистских》全俄语的精装书,布尔什维克字典,5元买来装逼用的。
《七种武器》珠海出版社,古龙著。古龙小说,其实大约只值1元。
《德尼罗传记》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巴克斯特著,贾惊涛译。很显然是要送给@孙元辰 的。
《领袖们》知识出版社1983年版,尼克松著,刘湖等人译。美国前总统写的一些政要的书目,值得一读。
《我们三》三联书店2003年版,杨绛著。书品很好,新书一般。
《弥漫的传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杜骏飞著。所谓传播学,不解释,不服气图书馆有。
《未来的冲击》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年版,托夫勒著。未来学的著作,小册子,据说这个版本的翻译更棒。
《第三次浪潮》三联书店1984年版,托夫勒著。同上。这本书在80年代中期再版了很多次,以至于我和佳人兄买了两本,结果发现两本的大小不一样,原来是我的这本版次更靠后。
《传播学》中国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沙莲香著。在网上看见过很多次有人求这本书,虽然写得狗屁,还是很默默地买下准备转手升值,真是龌蹉。
《普利策传》新华出版社1989年版,斯旺伯格著,陆志宝译。大二下看过比这更厚的,不过想想1989年4月出版的书,还是挺有纪念意义的。
《问题》合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一个论文合辑,三个版块的主持人——周宪、蒋原伦和金元浦都是老熟人,买着挺舒心。
《面对新世纪的海外华文媒体》香港中国新闻出版社。又是一个论文集,是一个关于海外华文媒体的论文集子,看着港币120的标价,果果地5块买下。
《物性论》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卢克莱修著,方书春译。中国人民大学藏书。这本书虽然封皮有些脏,但是绝对对得起里头的内容和人大图书馆藏书的章。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三联书店1996年版,马克思韦伯著,于晓译。冲着马克思韦伯和三联的名号,这本小册子也很值得买。而且和@刘学浩 买重了,很是欣慰。
《新闻中的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精要》中信出版社2005年版,彼得·肯尼迪著 高传胜等译。不买本中信的书总觉得对不起它们各种畅销的主流包装,不过之后知道刘学浩5元弄到手的《李普曼传》真心各种郁闷。
《新闻作品选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刘明华 张征著。不解释了,1块钱,买着当草稿纸吧。
收获大体颇丰,大约25、6本书,花费约130元左右。加上来回车费110元,各种内心舒畅。
淘书的大半天把随行的人们都冻得半死不活。单独行动的我和佳人兄还不了解情况,一天都处在饥寒交迫之中。好在各种挖掘完毕之后,找到一家好伦哥狠狠地享受了一顿自助餐,各种难忘。
感慨如下:
北京毕竟是中国的政治中心,虽然空气很差,高富帅太扎眼,各种消费贵,但是美女多,活动多,好吃的地方也多。
虽然有kindle在手,但是在书摊发现一本书的意外的快乐要远远强于百度谷歌电驴出一本电子书的快乐。看纸质书籍的那种存在感和用kindle看电子书的安全感其实真是各有特点。今天在书堆看见一本书的前一位读者的读书笔记时间是1991年1月29日,遥想当那个人在那个时候留下自己对知识的感情之时,我在那个时候从世间诞生,而人和人之间的传承和缘分的纽带是通过泛黄的纸张传承,这是件多么令人感动的事情。
如上,珍惜任何的知识,怀旧和复古并不是倒退,而是一种对纯真和真挚的追溯和发展。珍惜各种阅读的日子。快乐和充实、追逐真理和了解世界才是阅读的本质,不是那些肮脏的功利的物质和现实的目的。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