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不过是个伪命题
今天在豆瓣上注意到两篇文章,一篇是童年经历与婚姻关系,另外一篇是情商高的人比智商高的人可怕多了。
中午看到第一篇的时候马上意识到它是一篇难见的好文,在广播中推荐过,之后晚上下班后又细读一遍,可是我发现并没有几个人喜欢那篇文章;而后者一看就是篇伪文,伪文通常看着有用,实则无用,读它完全是浪费时间,最多能寻个心理安慰。(为了不冤枉一篇好文,我特意读了第二遍,d读完后仍旧认为这篇在一天之内推荐过千的文章并没有任何价值,它像是在说“太阳从东边升起之类”的废话而已)
把这两篇文章拿出来做对比,是因为它们之间有着某种联系,甚至可以用前一篇文章的理论来解读后者:在前一篇文章中,它把成年人的人格分成以下几种:依恋性人格、孤独性人格、回避型性格、追求性人格、古板的人格、顺从性人格、强迫性竞争型人格、巧妙的妥协型人格等。
对追求行人格的描述是这样的:他们总是力图取悦对方,伺候对方,为对方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生怕与对方产生矛盾或不高兴,因为他们怕对方离开自己,所以总是设法安排各种共同的事情:出外郊游、看电影、逛街、上餐厅、运动等等。他们总是压抑自己的需要,将对方放在首要的位置。他们不像依恋型人格那样总是在抱怨生气,他们是“贤妻良母”或“五好丈夫”,很少抱怨生气,总是努力抑制自己的不快,习惯于看着别人的眼色,生怕对方不高兴。——这是对婚姻中的追求型人格描述,套用在社交上,就是通常被称为“情商”高的那种人。
社交上受欢迎的人,他们最大的特点是“放低自己”,总是把别人放在首位,先满足别人的需求,真正的关心别人,这一切的基础是:他们是真心那样做。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做到这点,一些励志书籍,会告诉你如何提高情商,会告诉你很多技巧,告诉你如何操作。那些技巧看似有效,实则无用。
原因是,当你通过书中的技巧去关心别人时,你不是真心的,你仍旧想的是自己,仍旧是把自己放在首位的。你可以暂时压抑自己的欲求去满足别人,但是一旦你的行为不能得到对方及时的回报,你就会受挫,于是放弃继续践行书中的原则。
你可能会认为自己没有成功是因为没有坚持书中的那些原则,但实际上,你的性格决定你根本就无法把它落实。因为那些教授给你的技巧、行事法则跟你的本性相违背,实践那些原则会使你感到痛苦,所以你才无法坚持把它实践下去。
再者,你的出发点根本就是错的。你如此狂妄以至于不知道:有些事情是学不来的。你如果想提高情商,最要紧的是先学会如何真正的关心别人的能力,而不是假借一些技巧来制造那样的假象。要提高情商,你最需要生活在一个友善的环境之中,你需要一个真正懂得如何关心别人的朋友来影响你,你首先要尝试敞开心扉,尝试去真正的关心别人……而不是按照书中的那些方法去操作。否则,即便你把那些方法掌握的炉火纯青,你仍旧无法赢得他人的信任,因为你的本质不适合。
中午看到第一篇的时候马上意识到它是一篇难见的好文,在广播中推荐过,之后晚上下班后又细读一遍,可是我发现并没有几个人喜欢那篇文章;而后者一看就是篇伪文,伪文通常看着有用,实则无用,读它完全是浪费时间,最多能寻个心理安慰。(为了不冤枉一篇好文,我特意读了第二遍,d读完后仍旧认为这篇在一天之内推荐过千的文章并没有任何价值,它像是在说“太阳从东边升起之类”的废话而已)
把这两篇文章拿出来做对比,是因为它们之间有着某种联系,甚至可以用前一篇文章的理论来解读后者:在前一篇文章中,它把成年人的人格分成以下几种:依恋性人格、孤独性人格、回避型性格、追求性人格、古板的人格、顺从性人格、强迫性竞争型人格、巧妙的妥协型人格等。
对追求行人格的描述是这样的:他们总是力图取悦对方,伺候对方,为对方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生怕与对方产生矛盾或不高兴,因为他们怕对方离开自己,所以总是设法安排各种共同的事情:出外郊游、看电影、逛街、上餐厅、运动等等。他们总是压抑自己的需要,将对方放在首要的位置。他们不像依恋型人格那样总是在抱怨生气,他们是“贤妻良母”或“五好丈夫”,很少抱怨生气,总是努力抑制自己的不快,习惯于看着别人的眼色,生怕对方不高兴。——这是对婚姻中的追求型人格描述,套用在社交上,就是通常被称为“情商”高的那种人。
社交上受欢迎的人,他们最大的特点是“放低自己”,总是把别人放在首位,先满足别人的需求,真正的关心别人,这一切的基础是:他们是真心那样做。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做到这点,一些励志书籍,会告诉你如何提高情商,会告诉你很多技巧,告诉你如何操作。那些技巧看似有效,实则无用。
原因是,当你通过书中的技巧去关心别人时,你不是真心的,你仍旧想的是自己,仍旧是把自己放在首位的。你可以暂时压抑自己的欲求去满足别人,但是一旦你的行为不能得到对方及时的回报,你就会受挫,于是放弃继续践行书中的原则。
你可能会认为自己没有成功是因为没有坚持书中的那些原则,但实际上,你的性格决定你根本就无法把它落实。因为那些教授给你的技巧、行事法则跟你的本性相违背,实践那些原则会使你感到痛苦,所以你才无法坚持把它实践下去。
再者,你的出发点根本就是错的。你如此狂妄以至于不知道:有些事情是学不来的。你如果想提高情商,最要紧的是先学会如何真正的关心别人的能力,而不是假借一些技巧来制造那样的假象。要提高情商,你最需要生活在一个友善的环境之中,你需要一个真正懂得如何关心别人的朋友来影响你,你首先要尝试敞开心扉,尝试去真正的关心别人……而不是按照书中的那些方法去操作。否则,即便你把那些方法掌握的炉火纯青,你仍旧无法赢得他人的信任,因为你的本质不适合。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372篇内容 · 109.9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334.2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1340篇内容 · 154.7万次浏览
- 哪个瞬间你发现自己被琐碎地爱着?165篇内容 · 66.7万次浏览
- 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192篇内容 · 78.0万次浏览
- 聊聊让你印象深刻的路人40篇内容 · 2.1万次浏览
- 汶川地震17周年1.0万+篇内容 · 22.5万次浏览
- 当我和母亲谈起女性主义73篇内容 · 23.7万次浏览
对~看了很多关于如何提高社交技巧的书籍,也试着去按着这些方法做,到头来发现还不如真心实意地对人来得简单有用。
无知的人以为自己什么都能够通过掌握技巧来达成目标,但技巧只能暂时发挥作用,早晚会暴露出本质的; 人们因为无知而变得自大,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又因为自大而变得更加的无知,瞧不起他人; 无知的人不知道自己无知,所以他们能自信的生活着,不思进取,嘲笑一切,不要跟无知的人探讨什么,他们首先会高高在上的蔑视你。 当然,他也会想,你确实懂一些东西,但那根本没什么了不起
自然出自真心实意的行为才是难得可贵的,
不过根据行为改变态度这个心理原理,有些最初的术,装着装着,也多少变成发自内心的了,而且装一时很容易,但是装十年,二十年,还是很难得的
@leadenmouse 人跟人之前的差别是与生俱来的,任何人都是优缺点并存。如果一个人不具备高情商,他的性格之中自然存在另外的优点。他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来达到目标,那将更符合他的本性。可以去锻炼情商,即便做到,也是在绕弯。
人们总是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就想自己也拥有,那是人性的贪婪。为何不发挥自己本性呢。学习掌握他人的优点没错,但很可能不适合自己。
其实,究其原因,仍旧是不了解自己。不了解期间的本质而已
学其表面,而不洞察其内核原理,就像是学武功只学动作造型而不学口诀一样,有形无心,走不了多远
明白你说的,最好follow your heart, 不要刻意为之
我目前生活工作体会,如果一个人真的能够真性情流露,反而可以获得周遭大部分人的认同,再说跟所有人都关系很好,这基本不太现实,道不同,不相为谋的事件多了
@Can.
是的,但是对很多人来说,敞开心扉的困难太大了
@leadenmouse 现在人越来越个性越来越独立,这是趋势。人际关系会变得更加复杂。我喜欢简单的人际关系,虽然社交能力对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未必所有的人都需去追求它
「内容不可见」
嗯,看卡耐基的也是这种感觉,对人要发自内心的真诚~
「内容不可见」
赞同, 另外第二篇文章走红还有个原因——大家对混得不错的人的推崇心理; 推荐《窥探术》,其中把人按开放性、责任感、外向性、宜人性、神经质这五种人格划分也分析得不错。
「内容不可见」
天道酬勤,人道酬诚。
作者你在这篇文章中好像只是刻意的提到人对其他环境的适应,而没说到情商中个人对自己情绪和性格的塑造。情商这个东西的产生,可能有点“市场化”的感觉,但个人感觉情商绝不是所谓的压抑自己的需要而去满足别人,这是病态的,不健康不持久的方式,心理能量也是守恒的,过度的委屈自己真正的需要这样的生活一定有天会出事。 情商真正的价值个人感觉在于对于自身精神的修炼,习惯的培养,自我情绪的掌控,坚韧等等一些品质。 如果一个人只知道去寻找自我,这样的人也一定不适合社会,人是社会性和独立性的统一体,除非当隐者什么那不算··· 情商我个人感觉现在有点被夸大了,就像一个“噱头”,完全功利的去追逐只能是表面上改变···但是要说它是个伪命题,是否有些绝对了
「内容不可见」
「内容不可见」
解释一下,我推崇第一篇文章是因为它解释了我长期以来的一个疑问,使很多原本看似不合理的行为成为合理的。
当然,一个人“过度的委屈自己而迎合他人去生活”这种状态是不合理的。但有没有想过这句话的前提立场,这句是是经由别人来说的,而不是当事人那么说,因为当事人根本就不那么想,他们的本性是把别人放在自己的位置之前。
因为他们是“低姿态的”,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是“放下自我”的。
我这篇文章强调的是,有些人,有很多人,大部分的人是自我中心的,他们不会把别人置于自己之前。当他们那么做的时候,也是因为出于利益权衡后的结果。
当然,这样的人也能获得社交上的成功。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做到——我强调的是这点。
当一个人不善社交的人去锻炼社交能力的时候,他是想通过社交来帮助自己,这是一种非常合理的想法。
鉴于此,他在关心别人的时候,不是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他会有目的的选择去结识一些人,并预期这些人在未来能带给他某种回报。他不会把自己的时间精力花费在那些不能帮自己的人身上,但是他们不会得罪任何人。
我自然知道,很多人通过通过刻意的训练,能够提升自己的社交技能,进而完成上述的的目标。但他们的付出与收获之间的博弈,可能是付出的更多,得到的更少。如果他们把相同的时间花在做别的事情上,他们可能会得到更多。
从长远看,随着各种制度逐渐完善,成为后者会是更好的选择。
被把别人当傻逼,是不是这个理
「内容不可见」
「内容不可见」
我我是个不太深入了解情商这个事情的人。但是也知道情商是个词而已,不能构成一个命题。再则,人际能力并不是情商的全部。认识自我,有效控制情绪都是情商的组成部分。人际交往能力也不意味着不真心比如同理心这种东西,恰恰是你关注了别人才会有的。一些处理情绪的方法,从长远看绝对是有好处的,如果能够正确审视和处理负面情绪,就会少一些严重到如抑郁症的病人了。个人认为,楼主的观点误导成分太大。
你如果想提高情商,最要紧的是先学会如何真正的关心别人的能力,而不是假借一些技巧来制造那样的假象。
同意,先要爱自己,让自己内心强大了,不那么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才会有足够的心胸去接纳和宽容别人。
同意情商伪概念,第一篇也没什么好。两篇都没有触动
关于第一篇文章,我认为它好,原因是它解释了很长时间以来我心里的疑问,读完之后让我觉得豁然开朗。这篇文章需要一定的心理学基础才能有所共鸣。
即使是 做自己 ,也要 有识 别自己 与他人 情绪的 能力, 管理自 己与他 人情绪的 能力。 而这, 就是情 商。到 不一 定是屈从。
「内容不可见」
「内容不可见」
好文。对大多数人而言,寻找技巧阶段也是必经阶段,这段时间也是不可避免的。
简单做自己,认真对别人
第一篇文多少有点把个人存在某些性格弱点的责任推到父母身上,但实际上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会影响其性格养成,而周围环境所倡导的价值取向影响也会很大。目前的社会意识其实就很容易让人产生内心冲突进而觉得矛盾,比如又想竞争又想与所有人交好,性格上的问题不能完全在童年找到对应。 我觉得人是可以自救的,那些所谓性格上人格上的缺陷都是可以通过一些办法来修补的,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所谓“情商”的养成过程。人在不断的自救中纠正自己的“错误”——比如你所说的追求型总在不断委屈自己讨好外人——让自己能逐渐消除自己内心里对于人际关系的焦虑,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外人,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就已经算是提高了情商了。其实在我看来追求型也不算是情商高,这种人之所以被认为是情商高只是在我们的文化里大家的下意识地把情商高与人脉广划上等号。但后者是前者的一个可能结果,却不能直接得出“这人情商真高”的结论。 之所以大家都这么看重情商这个话题,还是因为每个人都想“成功”,而“情商”基于我们的文化就很容易被扭曲成一个带点厚黑学意味的概念。于是这个话题就变得很不讨喜了。 啊咧我好啰嗦….
LS你说的不错,但是很多人根本就意识不到这点,真正懂得的人是不许要看这篇文章的。
我发现回复此贴的人一般对这个问题有着自己的见解,至少会懂一些其中的内容。但是如果没有去实践其内容的人,他们最多只是空谈而已,跟这种人没法再详细的解释,因为他们总是说已经理解了你的内容(因为他们读过相关的书),但是实质上他们没有理解(他们没实践所以不知道实践的难处)。他们会想当然的怎样怎样,跟他们争论没有意义。
再有一种就是,根本就不知道本文在说什么,所以能对它妄加指责,想当然的去批评。或者有些只是想证明自己的学识,对真正的内容并不关心。
人们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东西要么盲目崇拜,要么随意践踏。
m
「内容不可见」
ls,也不能说是好事吧,毕竟这么个话题下也会养很多只能误人子弟的废柴,很多年轻人会被误导,因为急功近利而扭曲了自己,终归不是个好事。
「内容不可见」
自己是否急功近利也要自己有那个能力才能自我诊断嘛。我不是说他们急功近利不是好事(虽然这也确实不是好事),而是针对你说的这个主题带动两个行业的“好事”,觉得有的小孩会因为这个主题下很多渣书在尚不能判断书的好坏时全盘接受了一些不好的观点,然后就苦逼了。毕竟你看,大多数人都是急功近利的,包括那些攒书的人,不然那些神马气功大师成功学怎么能这么红。
我同意Mr.Virginity的观点
「内容不可见」
你的态度还蛮粗生粗养的嘛
「内容不可见」
「内容不可见」
「内容不可见」
「内容不可见」
「内容不可见」
「内容不可见」
「内容不可见」
「内容不可见」
「内容不可见」
「内容不可见」
「内容不可见」
「内容不可见」
「内容不可见」
「内容不可见」
「内容不可见」
「内容不可见」
「内容不可见」
「内容不可见」
「内容不可见」
「内容不可见」
「内容不可见」
「内容不可见」
「内容不可见」https://www.douban.com/people/tiamat/miniblog/471433629/
「内容不可见」
「内容不可见」
干吗都爱跟文字较劲
「内容不可见」
「内容不可见」
提高情商的技巧,用了自然就能提高,但是也仅仅是小幅度的而已。因此你会觉得没有太多实用性。但是情商的确好用就是。
「内容不可见」
「内容不可见」
「内容不可见」
「内容不可见」
「内容不可见」
「内容不可见」
社交上受欢迎的人,他们最大的特点是“放低自己”,总是把别人放在首位,先满足别人的需求,真正的关心别人,这一切的基础是:他们是真心那样做。
那么没办法判断自己是真心对别人好还是为了自己怎么办。很多时候不容易分辨。毕竟人并不是做得到完全了解自己的生物。你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无意间受了那些说法的影响而去做一些事。
M
当我们长大,越来越多的事情,如果不是去有意识的追求,就不会进步。可能我们小时候学走路迈出第一步,是一种懵懂一种多数人不需要有意识就能做到的事情。但是步入社会以后,面对的越来越多的事情,需要有意识的追求。
否定有意识的追求,就否定了人的觉知性,人不仅能感受外界,而且能“觉知”自己的感受、思想和意图,并且决定自己的注意力。你不利用这个功能的话,一切凭天性无意识,就是愚痴不明吧。
现在还有很多人,认为社交能力是天分和天性的事,而不是人为锻炼和努力的事。那是不是得祈祷每个人都生在一个注重社交、在社交方面有好的影响的家庭,或者有很多机遇去锻炼的一种生活里,只有那种人才可以有社交能力?
所谓家庭影响、机遇遭遇,那是无意识的培养和锻炼。如果缺乏无意识的培养锻炼,就得有意识锻炼呗。
有很多意识、知识,是通过学习来进入自己的意识,也进入自己的内心的。一件事不以为其正确、值得、有意义,那么,很大程度上忽视,并不掌握。但反之,如果输入了值得去做的这种意识,输出相应的行为,人就这样塑造了自己,成为那种人。
@全开宝贝 你说的内容我都能理解,但我并不认为多数人能够做到。
举例来说:如果按照你的思路,只要你去努力,就能够学好数学和英语——没有问题吧,但是在现实中你能做到这点么?再比如:只要你努力坚持,你就能在每天早上5点起床,这个思路还是对的。但是你能做到么?
——这些话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退一步说,假使你能够做到我上面说的两个例子,你会认为世间大部分人都能做到么?我不相信
说是一回事,懂得是一回事,做到又是一回事。许多人说的时候豪言壮语,但做起来就没那么好了
人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我修炼来让自己的人格变得更圆满一些。
「内容不可见」https://www.douban.com/note/188036346/https://www.douban.com/note/190992884/
情商当然不是伪命题
「内容不可见」
这篇文章写了这么久之后,我认为“情商”是属于因人而异的。想要提高自己的情商,必须经常锻炼——付出的是机会成本,在同样的时间内,人也可以去做别的事情。
对我来说,提高“情商”太难,还不如去做别的事情。我从来不对人掩饰自己的情绪,有话直说,遇到不喜欢的人也从不隐藏自己的感情。这种性格,我改变不了。与其花费时间去锻炼自己的情商,我不如去做别的事情。
有人可能会认为上述行为是不成熟的表现。但我还是认为,如果一个人可以面对自己厌恶的人笑脸相迎,他出卖的是自己的灵魂。一旦得势,就会变本加厉的报复,容易心理扭曲
每个人都有一些与生俱来的优点。有些人待人热情、富观察力、善于人际,这些人就是“情商”高的人,这是他们的天赋。
如果你没有那种天赋,你也不必为此怨言,因为你定然具备自己的天赋,只不过它不是“情商”。这个时候你可以选择刻意的锻炼来提高自己的情商,或者发现自己的天赋,即发挥自己的优势。
拿“情商”来对比,就是拿自己的短处来比较他人的长处,同事弃自己的优点于不顾。当然,有的人提升情商容易,有的人难,如果非要去做,也会有所收获
我也同意,应该把重点放在自己的优点上,增强自己的优点,以弥补自己的缺点。 但是有一点我也不太坚定:一个你不擅长的东西,是不是就不该投入巨大的精力来对待呢? 干货在我今天推荐的一篇关于情商的书评中:情商大概包括几个:认识自己的情绪,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体认他人的情绪,有效地引导他人的情绪,自我激励与人际关系。情商是多么实实在在的命题啊。
高“情商”或许是好的,但是现在试图去提高情商的人,大部分存有功利的目的,这不是我所能够认同的,因此在内心里会排斥这个概念。那些天生情商高的人,他们是真的关心别人,与那些通过学习技巧来功利的对他人好是完全不同的,比起前者,后者更像是骗子。——或许偏激点,但真的不好说,所以这个问题,不想细谈,要展开的话,又有很多内容可以添加进来。
不想谈情商,但是不能否认它的存在。事实上,情商这个概念还要好些。如果你读过《冷读术》以及《奸的好人》(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540367/)系列,就会掌握更好的办法去“控制别人”。
尤其是《奸的好人》那5本书,是完全能够毁灭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类书。读完这套书,你会发现人的各种感情都是某种机制,只要懂得如何触发机制,就能控制他人的感情。于是“爱情”也可以成为操纵的对象。
对于亲情、爱情,进化论也有很多解释,它们会打破你关于人类任何美好的幻想,代之以冷冰冰的科学理论。有时它们的确是很残酷的东西。
情商大概包括几个:认识自己的情绪,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体认他人的情绪,有效地引导他人的情绪,自我激励与人际关系。情商是多么实实在在的命题啊。
不觉得有多实在啊,这些主题基本上任何一本自我成长的书都会涉及。
而且,这几个根本属于不同的能力,硬绑在同一个概念之下真的没什么意义,反而不如分开来看更好,更有利于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来提高。
至于《奸的好人》有一定的催眠能力,对价值观脆弱的人来说,读之确有颠覆的可能。但其实里面干货很少,但如果细心去读,由言外之意而掌握其催眠套路,应该是有一定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