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11月11日
现象学还原在于“悬搁”各种进入到现象之中的意向性,而对意向性本身来进行沉思。
存在论的还原之路:对于各种具体的知识,物理学、生物学,都是关于对象的知识,亦即满足于自身的实证性,而对于这些真理与主体的关联问题则未加以考虑。“为了达到充分的科学性,需要探讨各种主体性的结构性行为,这种探究并不是继续研究分子生物学或者固体物理学,而是从这样的科学进入一种新的反思性的姿态,也就是现象学的姿态。”这样看来,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即使这种意义上的现象学啊。
可不可以这么说,由各种属性所限制“杨旭”属于自然哲学范畴,处于各种现身情态的“我”属于生存现象学范畴,而以现象学还原视角进行思考的“淇小奥”则属于先验现象学范畴
2011年11月11日,独自在家读现象学的书。在过去的无数多个独自的日子里,很多时候便是如此沉浸在思考之中。倘若没有那些孤独,也不会有如今的我,当然,自己本身或许具有某种倾向,某种对于形而上的渴求,某种对于文字中美的敏感,长期的孤独只不过提供了一种环境来实现自我罢了。所以孤独并不能绝对地去成就一个人,世界上不是还有孑然一身的然后充满饥渴地寻求同类关怀,也有因为害怕孤独而不断切换同类以排遣独自一人所产生的难受的感觉嘛。
我想,如果自己对于世界感到的一丝坚固的感觉的话(而不是徘徊在年少时候虚无的彷徨之中),大概就是通过孤独及其所创造这些因素来获得的吧。哪怕以后混不下去,被老板炒掉,大不了回国躲到安稳的小城市,继续读我的书——只不过换一个地方罢了。
存在论的还原之路:对于各种具体的知识,物理学、生物学,都是关于对象的知识,亦即满足于自身的实证性,而对于这些真理与主体的关联问题则未加以考虑。“为了达到充分的科学性,需要探讨各种主体性的结构性行为,这种探究并不是继续研究分子生物学或者固体物理学,而是从这样的科学进入一种新的反思性的姿态,也就是现象学的姿态。”这样看来,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即使这种意义上的现象学啊。
可不可以这么说,由各种属性所限制“杨旭”属于自然哲学范畴,处于各种现身情态的“我”属于生存现象学范畴,而以现象学还原视角进行思考的“淇小奥”则属于先验现象学范畴
2011年11月11日,独自在家读现象学的书。在过去的无数多个独自的日子里,很多时候便是如此沉浸在思考之中。倘若没有那些孤独,也不会有如今的我,当然,自己本身或许具有某种倾向,某种对于形而上的渴求,某种对于文字中美的敏感,长期的孤独只不过提供了一种环境来实现自我罢了。所以孤独并不能绝对地去成就一个人,世界上不是还有孑然一身的然后充满饥渴地寻求同类关怀,也有因为害怕孤独而不断切换同类以排遣独自一人所产生的难受的感觉嘛。
我想,如果自己对于世界感到的一丝坚固的感觉的话(而不是徘徊在年少时候虚无的彷徨之中),大概就是通过孤独及其所创造这些因素来获得的吧。哪怕以后混不下去,被老板炒掉,大不了回国躲到安稳的小城市,继续读我的书——只不过换一个地方罢了。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