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由高中到大学(真心话)
回顾由高中到大学
总觉得走过毫无压力的初中,到最辛苦的高中生活,相比来说,大学要自由和自主得多。作为不是从小画画而在高2暑假才开始的普通高中理科生,高中朝九晚五生活始终是印象中最深刻的地方,但是大学的第一年又是我成长得最快的一年。所以,将这些记忆深刻的片段记录下来。
高中卷子:题海
当时,理科生最多的就是卷子,一周一大叠。最噩梦的地方就是学校油印室:巨大的机器对着白花花的卷子吞吞吐吐,有条不紊,然后发出满足的打嗝声。然后就是我们整个柜子的卷子…想丢都丢不掉,化学老头会很自然的说把3周前的某一份卷子拿出来,我们讲讲A卷的某一题…如果你不细心做好每个学科每周的分类,就会立马手忙脚乱!等你终于找到正确的卷子,你会发现化学老头已经讲过了重点,准备要拿出下一份卷子…如果幸运像遇到元旦可以放假2天,寄宿生就要整理行李回家,当然包括一大堆的卷子。大家把要搬动的书本从抽屉,柜子里拿出来,全部堆放在地板上,课本,参考书,练习册,试卷, 我们把这些东西叠在一起,垒起来的高度直冲我的腰际!竟然有一丝丝的高兴和成就感!
高中课堂:紧凑
学期末最后俩个月。话说我那心爱的语文课,除了背孔子孟子,是可以用来补眠,写物理作业。但,仍要惦念每天的英语听写;数学微积分的函数图象飞快地单调递增,单调递减;探究化学反应原理用到的无比重要的勒夏特列原理,竟然因为拖堂时间已经超过下课一半而仍旧没有讲完,变成了,回家自己看吧。
高中生活:充实
段长和各学科组长都密切地,神勇地,威猛地注视着我们日常中的一切…孜孜不倦。
一天的贰拾肆个小时,充实有序,杂乱无章。就像一开始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总是变浑浊,继续通入又变澄清,再通入再浑浊,再澄清…就像Vitas的嘶叫声…
我觉得自己简直就是悬浊液里的微小颗粒;简直就是命悬一线的单摆小球,被生硬地插上N条受理分析箭头!就算是是辛苦和提不起力气的一段时间,也不会忘记每节下午2点到3点的物理课上浓浓的速溶咖啡的味道;不会忘记课间操全年级近1000个人在大草场上跳集体兔子舞;晚自习下课后迅速收拾好东西挤挤食堂抢夜宵…这样温馨和努力的小片段。
高三画室:压力是动力。
高三在画室是进大学前成长最多的一年。印象最深的是画室的校长和我们说“全画室一共有300个人,6个月后大家参加同一场考试,如果你不突出,这届毕业,也许老师会认不全你们谁是谁。从学校那么单纯的考试排名落到画室一下子不能接受就在6个月后迫在眉睫决定人生的考试。顿时,压力从头浇到尾…就像所有努力参加高考的考生一样,我并没有多传奇的经历,压力来自家长来自周围很多人来自自己,所以把压力变成动力,找到目标,然后努力。
大学:是展台不是天堂
其实自从高考结束后,就像一直在湍急的河流中突然上岸,毫无压力!所以,刚到上海的时候变得完全没有准备,一个人一个新的城市。就像没有预习后直接参加了考试,有点措手不及的去磕磕碰碰适应上海浑浊的空气和拥挤嘈杂的街道……
等自己清醒过来,才发现大学就是没有枷锁的地方,如果你放低自己的底线,把觉得可以把可有可无的教条扔开,那可以过得无法无天。但是,如果是这样,4年后回首的时候,我知道自己会后悔,所以:大学是一个新的环境,你的所有过去对它来说都是一张白纸,这是你最好的重新塑造自己形象的时候,改掉以前的缺点,以全新的形象出现,完全地从在这里开始。
我在一篇文章上看到这样的话:别以为进了大学就是天堂。确实,我们现在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了,是不是应该想一想学什么?不光是书本知识,还有生活的点点滴滴,学会怎么从无到有,慢慢成长为一个可以主宰自己的社会入门者,为自己学习。在大学生活中,认识到的,往往要比单纯而简单的高中生活复杂得多得多。所以,不论是个人得努力和团队合作,都是绝对要放在心上去规划的。知道大一下学期期末开始划分专业课的时候,很多人突然发现原来是按照第一年的成绩排名,而自己却又的确是忽略了当时看似无所谓的课程,怀着60分万岁的心态走进考场,没有选择上心仪的第一志愿,才开始后悔。明明白白的排名和分数昭告天下: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很多人在看到结果不满意后会挣扎说着:这个不公平,那个也不公平。但是,我们都知道,你的不公平对别人是公平的,这是辨证法。没有什么是绝对公平的,存在既合理。有时间去抱怨还如想想怎么不让这样的状态再次出现,这是爸爸常和我说话。大多数情况下:运气比起积累显得绝对脆弱。
大一一年,我平均每天会往家里打两个电话(本来就是比较恋家的人),因为很多事情是当局者迷,自己完全陷在情绪里面冷静不下来的时候,感谢爸爸妈妈,你们的话真的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虽然这其中也有很多的争吵和偏离轨迹,但是,就像大多数父母一样,你们想好了多种可能等待我自己摸索尝试,然后找到最合适的一条,做我坚强的后盾,义无反顾的支持我。我想说,在一个新的环境里面学习,不是只有老师才是“老师”,你的生活,周围的实物和所有接触到的人都是活生生教材,必要的时候,作为“过来人”的父母会有很多很多忠告要告诉我们。当自己找不到办法的时候,也许没有人可以直接告诉你该怎么解决,但是,“过来人”永远可以提醒你,冷静下来。
大学里时间比较充裕,如果没有计划很容易荒废过去。做好大致的人生规划和发展目标,是爸爸妈妈一直努力想让我自己解决的事情,虽然我现在还在一头雾水,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可是,我敢说,每一项我力所能及可以去争取的成果,我都没有放弃。争取奖学金争取加入团学联成为部长争取参加志愿者的机会争取参加比赛…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爸爸总说,排好顺序。所以,心里一直默默的有把尺子,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紧随其后…
刚接触到具体专业的大2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希望自己可以细致了解这个专业和方向后完成自己的规划,做到是个有准备的人,认认真真对待自己想要去争取的每一件事情。不会因为突如其来的运气,手忙脚乱,错失良机。机会只会给有准备的人。
总觉得走过毫无压力的初中,到最辛苦的高中生活,相比来说,大学要自由和自主得多。作为不是从小画画而在高2暑假才开始的普通高中理科生,高中朝九晚五生活始终是印象中最深刻的地方,但是大学的第一年又是我成长得最快的一年。所以,将这些记忆深刻的片段记录下来。
高中卷子:题海
当时,理科生最多的就是卷子,一周一大叠。最噩梦的地方就是学校油印室:巨大的机器对着白花花的卷子吞吞吐吐,有条不紊,然后发出满足的打嗝声。然后就是我们整个柜子的卷子…想丢都丢不掉,化学老头会很自然的说把3周前的某一份卷子拿出来,我们讲讲A卷的某一题…如果你不细心做好每个学科每周的分类,就会立马手忙脚乱!等你终于找到正确的卷子,你会发现化学老头已经讲过了重点,准备要拿出下一份卷子…如果幸运像遇到元旦可以放假2天,寄宿生就要整理行李回家,当然包括一大堆的卷子。大家把要搬动的书本从抽屉,柜子里拿出来,全部堆放在地板上,课本,参考书,练习册,试卷, 我们把这些东西叠在一起,垒起来的高度直冲我的腰际!竟然有一丝丝的高兴和成就感!
高中课堂:紧凑
学期末最后俩个月。话说我那心爱的语文课,除了背孔子孟子,是可以用来补眠,写物理作业。但,仍要惦念每天的英语听写;数学微积分的函数图象飞快地单调递增,单调递减;探究化学反应原理用到的无比重要的勒夏特列原理,竟然因为拖堂时间已经超过下课一半而仍旧没有讲完,变成了,回家自己看吧。
高中生活:充实
段长和各学科组长都密切地,神勇地,威猛地注视着我们日常中的一切…孜孜不倦。
一天的贰拾肆个小时,充实有序,杂乱无章。就像一开始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总是变浑浊,继续通入又变澄清,再通入再浑浊,再澄清…就像Vitas的嘶叫声…
我觉得自己简直就是悬浊液里的微小颗粒;简直就是命悬一线的单摆小球,被生硬地插上N条受理分析箭头!就算是是辛苦和提不起力气的一段时间,也不会忘记每节下午2点到3点的物理课上浓浓的速溶咖啡的味道;不会忘记课间操全年级近1000个人在大草场上跳集体兔子舞;晚自习下课后迅速收拾好东西挤挤食堂抢夜宵…这样温馨和努力的小片段。
高三画室:压力是动力。
高三在画室是进大学前成长最多的一年。印象最深的是画室的校长和我们说“全画室一共有300个人,6个月后大家参加同一场考试,如果你不突出,这届毕业,也许老师会认不全你们谁是谁。从学校那么单纯的考试排名落到画室一下子不能接受就在6个月后迫在眉睫决定人生的考试。顿时,压力从头浇到尾…就像所有努力参加高考的考生一样,我并没有多传奇的经历,压力来自家长来自周围很多人来自自己,所以把压力变成动力,找到目标,然后努力。
大学:是展台不是天堂
其实自从高考结束后,就像一直在湍急的河流中突然上岸,毫无压力!所以,刚到上海的时候变得完全没有准备,一个人一个新的城市。就像没有预习后直接参加了考试,有点措手不及的去磕磕碰碰适应上海浑浊的空气和拥挤嘈杂的街道……
等自己清醒过来,才发现大学就是没有枷锁的地方,如果你放低自己的底线,把觉得可以把可有可无的教条扔开,那可以过得无法无天。但是,如果是这样,4年后回首的时候,我知道自己会后悔,所以:大学是一个新的环境,你的所有过去对它来说都是一张白纸,这是你最好的重新塑造自己形象的时候,改掉以前的缺点,以全新的形象出现,完全地从在这里开始。
我在一篇文章上看到这样的话:别以为进了大学就是天堂。确实,我们现在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了,是不是应该想一想学什么?不光是书本知识,还有生活的点点滴滴,学会怎么从无到有,慢慢成长为一个可以主宰自己的社会入门者,为自己学习。在大学生活中,认识到的,往往要比单纯而简单的高中生活复杂得多得多。所以,不论是个人得努力和团队合作,都是绝对要放在心上去规划的。知道大一下学期期末开始划分专业课的时候,很多人突然发现原来是按照第一年的成绩排名,而自己却又的确是忽略了当时看似无所谓的课程,怀着60分万岁的心态走进考场,没有选择上心仪的第一志愿,才开始后悔。明明白白的排名和分数昭告天下: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很多人在看到结果不满意后会挣扎说着:这个不公平,那个也不公平。但是,我们都知道,你的不公平对别人是公平的,这是辨证法。没有什么是绝对公平的,存在既合理。有时间去抱怨还如想想怎么不让这样的状态再次出现,这是爸爸常和我说话。大多数情况下:运气比起积累显得绝对脆弱。
大一一年,我平均每天会往家里打两个电话(本来就是比较恋家的人),因为很多事情是当局者迷,自己完全陷在情绪里面冷静不下来的时候,感谢爸爸妈妈,你们的话真的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虽然这其中也有很多的争吵和偏离轨迹,但是,就像大多数父母一样,你们想好了多种可能等待我自己摸索尝试,然后找到最合适的一条,做我坚强的后盾,义无反顾的支持我。我想说,在一个新的环境里面学习,不是只有老师才是“老师”,你的生活,周围的实物和所有接触到的人都是活生生教材,必要的时候,作为“过来人”的父母会有很多很多忠告要告诉我们。当自己找不到办法的时候,也许没有人可以直接告诉你该怎么解决,但是,“过来人”永远可以提醒你,冷静下来。
大学里时间比较充裕,如果没有计划很容易荒废过去。做好大致的人生规划和发展目标,是爸爸妈妈一直努力想让我自己解决的事情,虽然我现在还在一头雾水,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可是,我敢说,每一项我力所能及可以去争取的成果,我都没有放弃。争取奖学金争取加入团学联成为部长争取参加志愿者的机会争取参加比赛…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爸爸总说,排好顺序。所以,心里一直默默的有把尺子,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紧随其后…
刚接触到具体专业的大2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希望自己可以细致了解这个专业和方向后完成自己的规划,做到是个有准备的人,认认真真对待自己想要去争取的每一件事情。不会因为突如其来的运气,手忙脚乱,错失良机。机会只会给有准备的人。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