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抄】《凯尔特的薄暮》
人所听到、看到的事情,均为生命之线,倘能小心将之从混乱的记忆线轴上拉出,谁都可以用它来任意编织自己想要的信仰之袍。——《自序》
奈何一个人随着年龄增长,梦想便不复轻盈;他开始用双手掂量生活,更看中果实而非花朵——或许这并非什么重大损失。——《再版自序》
除了用象征和事件来表达情绪,文学还能是什么?——第5页
这一切都存在,都是真的,人间,只是我们脚下的一片尘土而已。——第5页
它们的乐感狂野,仿佛狂风从苇丛间刮过;我觉得它们反映的正是凯尔特的悲伤心灵,以及凯尔特人对人间并不存在的无尽事物的苦苦追寻。——第12页
农人中的幻视者是如此,贵族中的决斗者是如此,所有不安分的爱尔兰神话传说也都是如此——第18页
在大城市,我们生活在自己的小团体里,只能窥到世界的一部分。在小镇或村庄里,却没有什么小团体;人不够多。所以,在小地方,你必然能领略整个世界。——第19页
沉默寡言的村里人则亘古不变;不管我们如何大发宏论,对他们来说,铁铲抓在手中的感觉从古到今都还是一个样,好年成和坏年成一如既往轮流出现。——第19页
我们的脚步总愿意在美曾经悲哀地生活过的土地上徘徊,好让我们意识到它们并不属于尘世。——第35页
万能者有三种礼物可以给予——诗歌、舞蹈和道理。这就是为什么古时候一个没文化的山里人会比现在受过教育的人举止更得体、更有学问的缘故,他们的天资直接来自上帝——第47页
美貌从来就不可能给任何人带来幸运。它是一种值得骄傲,亦应当恐惧的东西。——第48页
而魔幻和玄妙之事,万万不能和恶或者善扯到一块,否则便会顿时失去像呼吸一般重要的自由。——第62页
聪明人也相信,那些或者由于自己的追求而得到特殊本领,或者一出生便由老天赋予特殊本领,能够窥视进秘密居所的人,就能看到这些黑暗力量——第62页
也许,他尽管是个流浪儿,却找到了崇高真理的百合和绝世之美的玫瑰,把她们召唤到身边。——第87页
比起所有理论,我更喜欢听到象牙之门在铰链上转动的声音,也相信只有穿过撒满玫瑰的门槛的人,方能窥到远方牛角之门的幽幽光亮。——第93页
她那种举世无双的美貌,正是布莱克所谓的从青春一直到老年都风华不减的美,这种美如今已从艺术中淡出,因为我们谓之为进步的那股颓废风潮,已经用俗艳的美把它取而代之。——第94页
我经常相信,自然界充斥着我们看不到的人,其中固然不乏一些丑陋或古怪者、邪恶或愚蠢者,但它们大多数都拥有我们从未领略过的超凡之美。当我们在优美、静谧的地方漫步时,这些美丽的人离我们不过咫尺。——第107页
美一定是我们一出生便陷进的大网的出口,否则它便不复为美。——第107页
但愿死亡把我们与一切传奇相连——第108页
没有哪个人的灵魂会和别人的相像,因此上帝对每个灵魂的爱都是无限的,因为别人的灵魂不可能代替你的来满足上帝的需要。——第120页
人类的一个大麻烦,在于我们无法拥有说一不二的情感。敌人身上总有点让我们喜欢的地方,我们的爱人则总会有让我们讨厌之处。正是这种纠结不清的情感催我们变老,让我们皱起眉头,把眼睛周围的纹路日益加深。要使我们能够像仙人一样全心全意地爱或者恨,我们也许就能像它们那样长生不老了。——第136页
不少被精力旺盛的自然之子看成胆小鬼的人,其实只是长了一副相对于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来说过于精致的神经的人罢了。——第155页
住在种植着玉米和罂粟的远方山谷里的人,没准个个无忧无虑,光惦记着照拂在脸上的温暖阳光和树篱下仁慈的阴影;而航行在暴风雨和黑暗中的人,却会不停地思考。——第177页
确实,有时候这些世界显得如此接近,以至于我们在尘世上的财产看起来无非是另一个世界投下的影子罢了。——第182页
所有过于饥饿地追求美好新奇之物的人,都会失去心灵的平静和原先的外表,变得奇形怪状、毫无特色。——第183页
据说,在我们现在的世界中,美的便不再智慧,智的便不再美丽,我们最美好的时光也难免渗透着一股粗粝之气,或者掺杂了一丝悲伤回忆的刺痛,而小提琴的乐声将永远地哀悼这一切。据说,只有生活在黄金年代的人能够死去时,我们才可能快乐起来,因为那些哀悼之声从此才会消退。可是,唉,唉!他们注定要继续悲歌,我们则注定要继续哭泣,直到永恒之门幽幽敞开。——第191页
我觉得,智慧、力量和美每每光临那些在活着的每一天里都不断死去的人,尽管他们的死与莎士比亚所说的并非一回事。——第210页
民间艺术实际上是思想中最古老的贵族,它拒绝短暂易逝、微不足道的东西,也不接纳仅仅是小聪明和俗艳之物,更拒绝粗俗和虚伪;它搜集了一代代人最质朴、最深刻的思想,所以,它堪称所有伟大艺术的发源地。——第242页
在一个驱逐了想象的传统的社会中,只有很少人——成百万人中的三四千人而已——受益于其性格或者环境,再加上必不可少的艰辛努力,才得以理解那些想象的事物,然而,“想象就是人类本身”。——第242页
W.B.叶芝:《凯尔特的薄暮》,殷杲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3月版。
奈何一个人随着年龄增长,梦想便不复轻盈;他开始用双手掂量生活,更看中果实而非花朵——或许这并非什么重大损失。——《再版自序》
除了用象征和事件来表达情绪,文学还能是什么?——第5页
这一切都存在,都是真的,人间,只是我们脚下的一片尘土而已。——第5页
它们的乐感狂野,仿佛狂风从苇丛间刮过;我觉得它们反映的正是凯尔特的悲伤心灵,以及凯尔特人对人间并不存在的无尽事物的苦苦追寻。——第12页
农人中的幻视者是如此,贵族中的决斗者是如此,所有不安分的爱尔兰神话传说也都是如此——第18页
在大城市,我们生活在自己的小团体里,只能窥到世界的一部分。在小镇或村庄里,却没有什么小团体;人不够多。所以,在小地方,你必然能领略整个世界。——第19页
沉默寡言的村里人则亘古不变;不管我们如何大发宏论,对他们来说,铁铲抓在手中的感觉从古到今都还是一个样,好年成和坏年成一如既往轮流出现。——第19页
我们的脚步总愿意在美曾经悲哀地生活过的土地上徘徊,好让我们意识到它们并不属于尘世。——第35页
万能者有三种礼物可以给予——诗歌、舞蹈和道理。这就是为什么古时候一个没文化的山里人会比现在受过教育的人举止更得体、更有学问的缘故,他们的天资直接来自上帝——第47页
美貌从来就不可能给任何人带来幸运。它是一种值得骄傲,亦应当恐惧的东西。——第48页
而魔幻和玄妙之事,万万不能和恶或者善扯到一块,否则便会顿时失去像呼吸一般重要的自由。——第62页
聪明人也相信,那些或者由于自己的追求而得到特殊本领,或者一出生便由老天赋予特殊本领,能够窥视进秘密居所的人,就能看到这些黑暗力量——第62页
也许,他尽管是个流浪儿,却找到了崇高真理的百合和绝世之美的玫瑰,把她们召唤到身边。——第87页
比起所有理论,我更喜欢听到象牙之门在铰链上转动的声音,也相信只有穿过撒满玫瑰的门槛的人,方能窥到远方牛角之门的幽幽光亮。——第93页
她那种举世无双的美貌,正是布莱克所谓的从青春一直到老年都风华不减的美,这种美如今已从艺术中淡出,因为我们谓之为进步的那股颓废风潮,已经用俗艳的美把它取而代之。——第94页
我经常相信,自然界充斥着我们看不到的人,其中固然不乏一些丑陋或古怪者、邪恶或愚蠢者,但它们大多数都拥有我们从未领略过的超凡之美。当我们在优美、静谧的地方漫步时,这些美丽的人离我们不过咫尺。——第107页
美一定是我们一出生便陷进的大网的出口,否则它便不复为美。——第107页
但愿死亡把我们与一切传奇相连——第108页
没有哪个人的灵魂会和别人的相像,因此上帝对每个灵魂的爱都是无限的,因为别人的灵魂不可能代替你的来满足上帝的需要。——第120页
人类的一个大麻烦,在于我们无法拥有说一不二的情感。敌人身上总有点让我们喜欢的地方,我们的爱人则总会有让我们讨厌之处。正是这种纠结不清的情感催我们变老,让我们皱起眉头,把眼睛周围的纹路日益加深。要使我们能够像仙人一样全心全意地爱或者恨,我们也许就能像它们那样长生不老了。——第136页
不少被精力旺盛的自然之子看成胆小鬼的人,其实只是长了一副相对于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来说过于精致的神经的人罢了。——第155页
住在种植着玉米和罂粟的远方山谷里的人,没准个个无忧无虑,光惦记着照拂在脸上的温暖阳光和树篱下仁慈的阴影;而航行在暴风雨和黑暗中的人,却会不停地思考。——第177页
确实,有时候这些世界显得如此接近,以至于我们在尘世上的财产看起来无非是另一个世界投下的影子罢了。——第182页
所有过于饥饿地追求美好新奇之物的人,都会失去心灵的平静和原先的外表,变得奇形怪状、毫无特色。——第183页
据说,在我们现在的世界中,美的便不再智慧,智的便不再美丽,我们最美好的时光也难免渗透着一股粗粝之气,或者掺杂了一丝悲伤回忆的刺痛,而小提琴的乐声将永远地哀悼这一切。据说,只有生活在黄金年代的人能够死去时,我们才可能快乐起来,因为那些哀悼之声从此才会消退。可是,唉,唉!他们注定要继续悲歌,我们则注定要继续哭泣,直到永恒之门幽幽敞开。——第191页
我觉得,智慧、力量和美每每光临那些在活着的每一天里都不断死去的人,尽管他们的死与莎士比亚所说的并非一回事。——第210页
民间艺术实际上是思想中最古老的贵族,它拒绝短暂易逝、微不足道的东西,也不接纳仅仅是小聪明和俗艳之物,更拒绝粗俗和虚伪;它搜集了一代代人最质朴、最深刻的思想,所以,它堪称所有伟大艺术的发源地。——第242页
在一个驱逐了想象的传统的社会中,只有很少人——成百万人中的三四千人而已——受益于其性格或者环境,再加上必不可少的艰辛努力,才得以理解那些想象的事物,然而,“想象就是人类本身”。——第242页
![]() |
W.B.叶芝:《凯尔特的薄暮》,殷杲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3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