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桥
村子前后有两条河,前河早年没有拦水的坝子,梅雨季节,或者一场暴雨,下游就遭殃,九十年代初经常看见隔壁村拖儿带女地整家迁居,提着包袱和孩子,拎着衣物和饭缸,赤脚或穿着塑料胶鞋走在雨水中央,待水势缓和一些,他们再回来。当年村里流传一个近似荒诞剧一般的段子,说有一晚发旱水(顾名思义,就是此地没有下雨,但彼地下雨,或说不定哪里开闸放水,河里湍急的水流便滚滚而下),一家人正在睡觉,突然水从门缝溜进来,河水漫过床沿,直逼人的嘴唇鼻孔,熟睡的家人才醒,接着就是哭啊,喊啊,没人分得清这是梦还是真,只管抢稻子,收衣物,什么浸泡在水中的桌椅板凳,哪里还顾得着。98年洪水,村里大片农田被淹,后门一开,并不湍急的水流就在院子里不急不慢地散步,前门一看,茫茫一片,兔子没地方藏,见人的裤衩也往里躲。守株待兔,那时候真不是笑话,村里就有好几例,人走在路上,突然迎面向你腿上撞来一只主动上门的野味。当时我家还住在村东头,东面地势稍低,能看见前后河水连成一片的壮观景象,白花花的水流,倒也不起伏跌宕,但就是目之所及,只看到水。
在村里通电的第二年,前河上架了座桥,原先简陋的石板桥上窄得不能并排通过两个人,我第一次走,脚下是颤颤巍巍,不平整的石板,脚一踩上,在重力作用下,另一头便有些翘起,随着脚底板的抬起,石板会均匀地敲打着石磙垒叠的桥墩,桥下是让人头晕的流水。走到半途我害怕得要命,向前不敢挪步,向后不敢转身,于是干脆不走了,蹲下来,撒泼大哭,直到父亲走过来像捡稻穗一样把我拎走才算完事。这件事也成了我终身的耻辱,后来觉得自己恐高,眩晕可能都与那次经历有关。
滚水丘是在新桥下,就是用钢筋混凝土浇铸的一个高出河床的水坝,下呈斜坡式,用以减少流水自上而下的冲击力,再在平整的混凝土上筑桥墩,铺桥面。当年下巴佬,没见过什么世面,觉得这十米来长的桥体就是了不起的宏伟项目了,觉得它就是水泥菩萨,至少下游的人不再需要动辄搬家。清澈的河水有时漫过桥下连成一片的水泥地基,它们常年浸泡水中,石头上便布满滑脚的青苔,走在上面要是不小心打滑摔跤,屁股与粗糙的沙子石头对对碰,刮伤,破皮就在所难免。有趣的是,当年上初中,我们到学校来回大概要步行近三个小时,夏天下午放学,经过桥便忍不住把书包往地下一扔,脱掉满身汗津津的衣服,跳入水中。更有人常常走在水泥墩子下,在青苔上摔跤是经常不过的,不过孩子大多胆大,喜欢冒险,人往往是越大越谨小慎微,还有人顺势从斜坡上往水下冲,没跑两步滑倒,被斜坡上凸起的小石子刮花背也不足为奇,像被女人的指甲挠破皮的印迹。女学生们走路稍慢,沿着小路缓缓来迟,经过大桥时,她们不言不语,径直往前走,那种对我们视而不见的“傲慢”模样,常常让光着身子的我们大为光火。
早先桥面两边有水泥砌出的栏杆,但总有人车技不大好,栏杆有些被撞飞,有些水泥脱落,露出里边弯弯曲曲,又锈迹斑斑的钢筋,有些干脆缺胳膊少腿地断了一截。有一年放学回家,赶巧坐上了村里人从集上办事回程的拖拉机,车上坐了十几个人,一个伙伴坐在车帮边沿,上桥时没注意,翘起的二郎腿还在不时得摆动,突然伸出的脚被桥边栏杆卡住,人便被从车上甩在桥面,好在伤得并不重,更所幸的是没有从四五米高的桥面摔下,只是脚骨断裂,不好的是,以后村里人开车便不愿意载学生,说我们腿脚不老实。
至于村后的那条河,桥架设的比较早,是在我出生之后,记事之前,前年被大水冲垮过,后来补修了一次,可惜并不长久,去年夏天又垮了。村里人也都心知肚明,凑上去的份子钱并不少,豆腐渣工程却无处不在。老桥墩不是浇铸的,是水泥砖块结构,砌得结结实实,常年被水冲刷,上面并没有松动,夏天放牛游泳时,我们会顺着桥墩的砖块缝隙往桥面上爬,脚紧紧地攫住大拇指般大小的砖块缺口,水淋淋的三角裤正往河里滴水,爬得汗流浃背就再跳下河冲凉,谁爬不上便可能会在同伴中受到鄙视,有时候从桥面往下跳的时候不得要领,入水的瞬间没憋住气,河水便从鼻孔倒灌到嘴巴,呛得人面红耳赤,直打喷嚏,但依然乐此不疲,一遍遍从上往下跳,有时候跳下的瞬间会捏住鼻子,到水底再把手放开,反正也没规矩,不存在犯规,你只需要证明敢从四米多高的桥上跳下来即可入伙。
游泳自然少不了,比赛扎猛子,我现在记得依然清晰的是,当年我扎不好,往水里一蹲,上身和头看不见了,屁股却露了出来,还有腿在水面上直踢踏,我甚至能从水底听到旁边人的笑声。后来我自创了个投机取巧的办法,就是干脆弓起腰,缩到河床底,身体前倾,用两只脚向后蹬泥,然后再借助双手向后划水,这招很灵,速度又快又狠,缺点是在水里憋不长,深水处,脚底板还没触到泥巴,可能就喘不过气来了。
我最初学游泳的那天,是在炎热的午后,大伙伴们带着小喽罗,到河里纳凉,那会我很小,大概六七岁的样子,随便一个坑就能把我给淹了。我开始不以为意,初生牛犊,脱了衣服就往水里蹦,没想到正好跳到一个牛游泳时,睡过的地方,大坑,身子直往水底沉,水漫脖子时,心想完了,难道第一次下水就要命送黄泉?灌了几口水,手脚瞎比划,一上一下时,便含含糊糊地哇哇乱叫。这招在人多的时候,当然管用,后来我看水有些怕,但总禁不住同伴下水嬉闹的诱惑,扎个猛子还能摸鱼,这么看游泳实在益处多多,我便回家训练,先在脸盆盛满水,把头伸进去,连憋气功,父亲看不惯,干脆把我带下河去洗澡,他拉我到深水处,手把我托住,让我四肢比划,突然有一天,他把下托的手一抽,神奇的是,我居然浮了起来!当然,父亲教会我游泳之后,没少被母亲骂过。
后来我才知道,这一生便充满了把手抽开的过程。对于放手的人有失去的危险,被放手的人才有收获的可能。
在村里通电的第二年,前河上架了座桥,原先简陋的石板桥上窄得不能并排通过两个人,我第一次走,脚下是颤颤巍巍,不平整的石板,脚一踩上,在重力作用下,另一头便有些翘起,随着脚底板的抬起,石板会均匀地敲打着石磙垒叠的桥墩,桥下是让人头晕的流水。走到半途我害怕得要命,向前不敢挪步,向后不敢转身,于是干脆不走了,蹲下来,撒泼大哭,直到父亲走过来像捡稻穗一样把我拎走才算完事。这件事也成了我终身的耻辱,后来觉得自己恐高,眩晕可能都与那次经历有关。
滚水丘是在新桥下,就是用钢筋混凝土浇铸的一个高出河床的水坝,下呈斜坡式,用以减少流水自上而下的冲击力,再在平整的混凝土上筑桥墩,铺桥面。当年下巴佬,没见过什么世面,觉得这十米来长的桥体就是了不起的宏伟项目了,觉得它就是水泥菩萨,至少下游的人不再需要动辄搬家。清澈的河水有时漫过桥下连成一片的水泥地基,它们常年浸泡水中,石头上便布满滑脚的青苔,走在上面要是不小心打滑摔跤,屁股与粗糙的沙子石头对对碰,刮伤,破皮就在所难免。有趣的是,当年上初中,我们到学校来回大概要步行近三个小时,夏天下午放学,经过桥便忍不住把书包往地下一扔,脱掉满身汗津津的衣服,跳入水中。更有人常常走在水泥墩子下,在青苔上摔跤是经常不过的,不过孩子大多胆大,喜欢冒险,人往往是越大越谨小慎微,还有人顺势从斜坡上往水下冲,没跑两步滑倒,被斜坡上凸起的小石子刮花背也不足为奇,像被女人的指甲挠破皮的印迹。女学生们走路稍慢,沿着小路缓缓来迟,经过大桥时,她们不言不语,径直往前走,那种对我们视而不见的“傲慢”模样,常常让光着身子的我们大为光火。
早先桥面两边有水泥砌出的栏杆,但总有人车技不大好,栏杆有些被撞飞,有些水泥脱落,露出里边弯弯曲曲,又锈迹斑斑的钢筋,有些干脆缺胳膊少腿地断了一截。有一年放学回家,赶巧坐上了村里人从集上办事回程的拖拉机,车上坐了十几个人,一个伙伴坐在车帮边沿,上桥时没注意,翘起的二郎腿还在不时得摆动,突然伸出的脚被桥边栏杆卡住,人便被从车上甩在桥面,好在伤得并不重,更所幸的是没有从四五米高的桥面摔下,只是脚骨断裂,不好的是,以后村里人开车便不愿意载学生,说我们腿脚不老实。
至于村后的那条河,桥架设的比较早,是在我出生之后,记事之前,前年被大水冲垮过,后来补修了一次,可惜并不长久,去年夏天又垮了。村里人也都心知肚明,凑上去的份子钱并不少,豆腐渣工程却无处不在。老桥墩不是浇铸的,是水泥砖块结构,砌得结结实实,常年被水冲刷,上面并没有松动,夏天放牛游泳时,我们会顺着桥墩的砖块缝隙往桥面上爬,脚紧紧地攫住大拇指般大小的砖块缺口,水淋淋的三角裤正往河里滴水,爬得汗流浃背就再跳下河冲凉,谁爬不上便可能会在同伴中受到鄙视,有时候从桥面往下跳的时候不得要领,入水的瞬间没憋住气,河水便从鼻孔倒灌到嘴巴,呛得人面红耳赤,直打喷嚏,但依然乐此不疲,一遍遍从上往下跳,有时候跳下的瞬间会捏住鼻子,到水底再把手放开,反正也没规矩,不存在犯规,你只需要证明敢从四米多高的桥上跳下来即可入伙。
游泳自然少不了,比赛扎猛子,我现在记得依然清晰的是,当年我扎不好,往水里一蹲,上身和头看不见了,屁股却露了出来,还有腿在水面上直踢踏,我甚至能从水底听到旁边人的笑声。后来我自创了个投机取巧的办法,就是干脆弓起腰,缩到河床底,身体前倾,用两只脚向后蹬泥,然后再借助双手向后划水,这招很灵,速度又快又狠,缺点是在水里憋不长,深水处,脚底板还没触到泥巴,可能就喘不过气来了。
我最初学游泳的那天,是在炎热的午后,大伙伴们带着小喽罗,到河里纳凉,那会我很小,大概六七岁的样子,随便一个坑就能把我给淹了。我开始不以为意,初生牛犊,脱了衣服就往水里蹦,没想到正好跳到一个牛游泳时,睡过的地方,大坑,身子直往水底沉,水漫脖子时,心想完了,难道第一次下水就要命送黄泉?灌了几口水,手脚瞎比划,一上一下时,便含含糊糊地哇哇乱叫。这招在人多的时候,当然管用,后来我看水有些怕,但总禁不住同伴下水嬉闹的诱惑,扎个猛子还能摸鱼,这么看游泳实在益处多多,我便回家训练,先在脸盆盛满水,把头伸进去,连憋气功,父亲看不惯,干脆把我带下河去洗澡,他拉我到深水处,手把我托住,让我四肢比划,突然有一天,他把下托的手一抽,神奇的是,我居然浮了起来!当然,父亲教会我游泳之后,没少被母亲骂过。
后来我才知道,这一生便充满了把手抽开的过程。对于放手的人有失去的危险,被放手的人才有收获的可能。
-
老郑卖茶🌈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08-05 16:1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