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下这回去的欧洲

容我先发一张 2010年冬天在马尔代夫时候拍的照片 虽然在去马尔代夫之前去过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 但是必须是感谢马尔代夫 让我有了比较深的出国游的感受 我才不停地提醒自己一定要抓住机会多出去看看 今年六月去了欧洲几个地方 在意大利、梵蒂冈 在瑞士 在法国 首先我这回是跟团去的,我之前也说过我的一个认识,就是:想省事就不要怕花钱,跟团就跟最好最贵的团,一个好的导游顶上一百张旅游之前做的research,要么你就自己走,能有个当地的朋友带路是最幸福的,不然就好好做旅行的知识储备,路线规划等等,没有什么省钱又不辛苦的事情(以上言论主要针对跨境游,国内游另谈)。 我这回的这个团让我很满意,基本上可以跟去台湾的那个团媲美,团员们都有素养,也不是揣着钱出来光看的,个人跟团游的经验就是只要是比较优秀的导游,你让他赚到一点好处了,他一定会给你更多的好处:更热情更详细的解说更主动的服务更多的提醒等等等等,老导游最好,精明又实诚,人又好相处,不过是人生故事还是旅游故事都是一箩筐。有时候我不是很懂那些对“团”嗤之以鼻的人,到了外地,自然有可能受人欺负,怎么宁愿被当地人欺负也觉得是体验生活,而不是相信能有职业素养的导游呢? 我们的导游王文彪先生,我们的司机意大利人Chillo先生(负责意大利和瑞士)和法国的司机Joseph先生都是很棒的人,感谢你们让我的第一次欧洲之行如此开心。 分开说吧 按时间顺序

罗马 刚到罗马的时候还是很恍惚的,从香港直飞罗马,夜宿机上,国泰航空不错,这里也推荐一记。走出罗马的机场没有任何违和感,觉得轻松又兴奋,城市旧旧的,一开始真说不出就好看还是单纯的旧旧的==||| 旅游车很豪华,出场不到三个月的奔驰旅游车,非常舒适,司机Chillo很友好,罗马人,会说英语,最支持的球队是拉齐奥(后面我有机会跟他聊一下Klose 羞),第二支持AC米兰(稍后到了米兰时,司机立功了),整个罗马的旅游观光感很强,世界各地的游客都很多,但是据说“六月初还不算是多人的季节,六月尾到九月,你都没别想找到站的地方”优秀导游彪哥在古罗马斗兽场语重心长的说——他有个口头禅:“我到罗马也不算很多次,这次是两百三十九次吧(其他热门旅游点同样格式造句,次数略有参差...)”所以也给想游欧洲的朋友提个醒,十月和十一月是最好的旅游季节。 罗马的美真的是慢慢看慢慢欣赏的,小街小巷慢慢看越有有情调,古罗马斗兽场没有太大感觉的原因可能是看了太多相关的电影,实际上到了后发现没有影片中的壮阔,身临其境时没有任何激昂的斗志什么的,可能因人而异,只是很能感觉到人兽斗的这种真实的凄凉...不好意思

梵蒂冈 我一直都觉得梵蒂冈很酷,一个围栏之隔就是另一个国家,我们到达的时候正好梵蒂冈的主教在圣彼得大教堂演讲布教,老头子非常可爱,鼻子尖尖红红的,过多的历史典故我也不赘述了,关于这个酷国家,我去了之后更觉得酷,梵蒂冈真正的国家居民居住的地方要穿过圣彼得大教堂,且梵蒂冈里面的人领你进去,你才能进,啧啧,太酷。

对翡冷翠是期待最大的,大概是初中的时候看徐志摩看太多,当身处在翡冷翠古城里的时候,心里觉得很激动,来这里要做很多很多功课,我想我还是远远不够的,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在这里是有原因的,在米开朗琪罗广场上俯瞰翡冷翠的时候,第一次觉得历史与文艺气息的力量。——在我日常的生活中,历史对我来说是特别没感觉的一个东西,请参考我所居住的城市氛围,还有文艺常常被解读为一种很浅显矫揉的一个气质——偏偏我还常常和持有这种思想的人一般见识。文艺其实包含了非常多非常多有力量的东西,这可能是我比较深的一个感受,哎,还是说不清。

威尼斯也很棒,但还是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神化,威尼斯上大大小小的咖啡馆特别写意,同时也有一种比较浓的小商业气息,推荐要是去的话早上早点去,我们是早上八点就到达威尼斯了,还很安静写意,坐小船时也比较清闲,在我们吃完午饭要离开威里斯的时候,小船多的在窄窄的水道里“打架”。顺便一提,在威尼斯吃到了墨鱼面和披萨,非常非常棒,墨鱼面吃的嘴黑的很好笑。

米兰米兰,米兰大教堂真的是很震撼的地方,我觉得,欧洲的教堂都有一个蛮普遍的特点,就是庄严肃穆但是很亲切。可以是“与神沟通的地方”。偌大的壮丽的教堂就身处在繁华的购物中心旁边或者市中心,即使再有盛名也很少圈一块地弄成“米兰大教堂”公园,让你走个十分走才看见,之后再瑞士,法国等的有名建筑更是这样,都是那么的庄严肃穆但平易近人。

这是瑞士的第一站,照例在中心区里逛了逛,很朴实的地方,可能自己也渐渐适应了欧洲的方式,看到居民的窗户阳台上满是美丽的花,随处有供人和动物饮水的地方(绝对不是一个龙头那么简单,都充满着设计,大多数是宗教性的装饰)。这里的商店早上十点钟开门,十点以前连咖啡馆都很少开,已经习惯了这边的咖啡馆文化,喝一喝咖啡,走一走路,听导游四周围介绍,感觉非常惬意。

琉森号称瑞士最可爱的小城市,我是有点觉得凡是被叫了这样名号的地方都会有点过度旅游商业化得,琉森确实可爱,城市里有着广阔的湖确实很让人心动,还有美丽的山峦,很多当地人或旅行者会去玩降落伞,整个天空飘着许许多多的降落伞,感觉很有宫崎骏动画的意味。在这里住的晚上,酒店的顶楼在开party,去看了一眼,被惊吓了回房间睡了。第二天用早餐的时候也在顶楼,可以看到整个琉森,却是蛮可爱的蛮经典的瑞士小城市。

少女峰,阿莱奇冰川,彻底的征服了我。之前租车自由行川藏时也去过海螺沟冰川,于是本身对阿莱奇冰川没有特别大的幻想,但是,允许我说一句,阿莱奇冰川比海螺沟更加震撼我,后来与导游讨论,很可能是海螺沟的管理开发不如少女峰和阿莱奇,少女峰的这一景点,首先坐着小火车从因特拉根上来,就是非常明显的体会到初中课本上地理知识“垂直地貌”——是这样说吗?从春天的山脚到积雪的山上,除了可以观赏雪景,近距离观赏少女峰,白朗峰等,还有冰山隧道,冰雕展,冬天的时候还可以参与更多的滑雪项目,非常非常迷人。这是我在瑞士最享受的一个景点,而关于穿衣有点tips,就是上面风景太美了使我一开始没想到的,随着小火车上山,我一路添加衣物,一点造型都没有别说美感了,本来以为不会拍照的,结果穿着红色的冲锋衣也使劲拍照了,有心的人还是可以精心准备一下风衣之类的,这样拍照留念才不会辜负这雪山上的美~

据说OCT-east的开发就和英特拉根有着极大的关联,OCT的老总们来到了这里,觉得太美了,就把因特拉根搬回了OCT-east。所以当然,真正的英特拉根当然要甩OCT-east几条街。英特拉根坐落在两个湖之间,所以名字才是interlaken。春夏的欧洲日落的晚,在湖边散步非常棒,回酒店的路上可以喝上几杯,very nice。

波恩是瑞士的首都其实估计会比较少人知道,这个城市是临时加进去的,参观了熊公园和玫瑰花园,bern就是命名于熊,而玫瑰花园真是美醉了,美的实在说不出来了,就是童话。

在日内瓦主要的活动在那有名的苏日内瓦湖边,标志性的四百米喷泉,还有不远处的联合国欧洲总部和红十字会。在这里得到的一个听起来可能还蛮白瞎的启示,就是你真的不知道你能做到怎样的程度为钱为生存确实是实在的,但你绝对料不到自己某种“情操”“理想”何日爆发出来,像毛姆“月亮与六便士”“刀锋”或者其他我没有拜读过的书籍,它们很多时候都在提醒我们相信自己作为人类中某一种的伟大

人人爱巴黎 下午从日内瓦出发坐TGV高速列车到巴黎里昂火车站 在车上读书 书里的人也在乘坐TGV去巴黎 晚上的巴黎九点的时候都没有天黑,入住市中心的pullman,第二天便去了凡尔赛,上了铁塔,拿破仑教堂,香榭丽舍,另一天又去罗浮宫,凯旋门,船游塞纳河,在老佛爷和巴黎春天逛了一下午到八点商场打烊 去地铁站吹风 很可惜没有去到拉雪兹公墓以及去找海明威的咖啡馆。 -------------------------------------------------------------------------------------------------- 能想到的是以上这些,还有一些心里面的感受得写出来记下来 1 身体特重要 你是不是以自己的身体自豪 长期以来我都觉得肉肉的挺好的,看起来温顺,也不容易遭妒,进入新环境看起来没有什么威胁力反而一切都比较顺利。可是真的喜欢自己的身体吗?身体的各项机能状态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呢?在阿尔卑斯山上,看到很多精神的外国老人爬山,牵着狗,抱着小孩,在米兰在巴黎,街道就是居民的秀场。我羡慕这种自己对自己的身体有自信的感觉。而我一直在逃避一种竞争,逃避把自己的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可能实际上是在逃避一种健全人的竞争,以一种弱得姿态获取些好处。这倒不是很不齿的事情,只是这种姿态只能让我愈发的不自信和不喜欢的自己的身体,发展到自己向自己博同情的状态,其实很不堪。所以,必须调整好身体的状态,不要再逃避问题。 2 到底是可沟通还是不可沟通 我一直抱着任何人都是不可沟通的状态,没有人能真正懂你,因此有时我在现实中对具体的一个个人显得太冷漠,有时已经执念到懒得去表达而自我封闭。害怕被误解,害怕被有些人自以为了解——事实上这种人很多,每个人都可能是某种程度上的这种人。可是因为这种怕而不去表达确实是“因噎忘食”。我确实不相信“可沟通”我确实奉承着“每个人都是孤岛”。但沟通其实可以作为一种工具,the tool is only as powerful as its user. 不去表达是错误的,也许我表达的不好,也许我是注定被人误解的命,但是画地为牢,扼杀自己机会真是特别蠢的。 3 读书!读书!行走!行走! 书读的多容易迂,路走得多容易野。但一定要读书一定要行路。四月份辞掉花旗准备去城大读书,一直有着一种混乱的情绪,这回走了一趟远方,稍微清晰一些。我从没想过自己要继续读书读下去,自我了解不是做学问的人,但是却是喜欢看世界的。这个选择不一定是对的,但是既然我现在放弃了工作,选择了去读书,我就要对的起我的选择。辞掉花旗的原因也很瞎,欢迎大家指正,我觉得这份工作中的自己很像机器人,甚至还不如机器人智能,无非像是“金融行业流水线”女工。这么说可能有点刻薄,我也不知道以后如果再工作是不是也是继续做“女工”。或许我又有其他的感触, ------------------------------------------------------------------ 共勉吧!抓住机会多读书(事实上是多学习)多行走 转一句话来自万恶的微博“旅行的借口可以找一百个,比如护照不好用啊、签证太难啊、英语不好啊、语言不通啊、学业为重啊、水土不服啊、没有旅伴啊、工作太忙啊、家人不放心啊、恋人反对啊、安全没保障啊、最近手紧啊、体力不支啊……旅行的借口只有一个:走!” Best Wishes to ALL! ps 图片均原创请勿擅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