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绀弩《对镜检讨》编后记
聂绀弩《对镜检讨》编后记
薛原
《对镜检讨》是聂绀弩作品选集。
黄埔军校二期毕业的聂绀弩,其人其文都有着独一无二的传奇色彩,尤其是他的《散宜生诗》更是珍贵难得。一则轶事读后至今难忘:大意是他的诗集出版后,有人看到其诗集的序言出自胡乔木之手,很是羡慕,来问他何以能请动胡某动笔,结果聂公勃然大怒,说:就是因为有了胡的序,一本好端端的诗集给糟蹋了。
在牛汉的口述回忆录《我仍在苦苦跋涉》里,提到聂公诗集出版时的情景:《聂绀弩诗集》由胡乔木主动作序。一天聂公夫人打电话给牛汉,让他赶紧到他们家去,聂夫人说:“不好了,大祸临头了。”牛汉匆匆赶到聂家,只见聂公仰面朝天躺床上,抽烟,头都不转过来,说:“胡乔木作序,对我的诗全看了,这就坏了,他知道我内心想什么了。”聂公举例说,抗日战争前夕,胡是由雪峰派人护送到延安去的。“左联”时期雪峰是“文委”书记,胡乔木是干事。50年代初,胡向雪峰要了三四本以前出的杂文集,选出几篇送给了毛主席,后来,毛让政治局传阅。雪峰的“右派”是由中央作出的决定。聂公认为胡看了自己的诗并主动写序,迟早会处理他。
后来的结果是,并没人来“处理”聂先生,但有几首诗在出版时被撤了下来,当然是因为种种原因。这些删掉的旧体诗后来也都收入了再版的集子中,这在1992年版的《聂绀弩诗全编》(学林出版社)中不难看出。更不用说2009年推出的由侯井天详细注释的全三册《聂绀弩旧体诗全编注解集评》了。
聂绀弩自述序其写旧体诗经历云,是自1959年在北大荒农场据“上级指示”开始的,尤其是晚年更以旧体诗抒发情怀。关于胡乔木给他的诗集作序事,当时他得知胡乔木因为聂的诗好,要去看望他时,他于1982年6月8日回信给胡:“纶音霄降,非想所及,人情所荣,我何能外?恶诗臆造,不堪寓目,竟遭青赏,自是异数。至云欲觅暇下顾,闻之甚骇,岂中有非所宜言,欲加面戒乎?然近来脑力大减,不奈思索,知所止矣。”从他当时给友人的书信中,可以看到一个狷介但又智慧的真实的人。
1976年底,聂绀弩几经周折,终于出狱,回到北京后,同夫人去理发馆,见到镜中的自己,写下了一组诗《对镜》,题记:“出狱初,同周婆上理发馆,览镜大骇,不识镜中为谁。亦不识周婆何以未如叶生之妻,弃箕帚而遁也。仓卒成诗若干首,此其忆得者。”其之一曰:“人有至忧心郁结,身经百炼意舒平。十年睽隔先生面,千里重逢异物惊。最是风云龙虎日,不胜天地古今情。手提肝胆轮囷血,互对宵窗望到明。”开头的两句:“人有至忧心郁结,身经百炼意舒平。”几乎可以看作聂绀弩晚年文字的“起点”。
《对镜检讨》的编选正是基于对聂绀弩其人其文独一无二的传奇色彩的认识,主要编选了他中年以后的自述,这种自述更多是他在1950年代的政治运动中所写下的检讨和交代等,以呈现在特定时代里聂绀弩的生存和对自己的回顾。其次是他在晚年对自己文学活动的回忆,再者也选取了他晚年旧体诗中写给自己和夫人及写朋友(胡风和冯雪峰)的少量有代表性的作品。以期呈现聂绀弩一生的文学活动和人生故事。尽管已经有了十卷本的《聂绀弩全集》和《聂绀弩杂文》《聂绀驽散文》等作品全集和体裁不同的选集,本书的目的在于提供以聂绀弩“自述”为角度的全面反映其一生文学活动的选本,以使读者一册在手,走入由其独特人生和作品构筑的世界。
《对镜检讨》共分三辑,其一:主要是聂绀弩的文学和早年回忆,譬如《我与杂文》《编第一个日报副刊》《读〈在酒楼上〉的时候》等,再就是关于他早年生活和青年时代的朋友的回忆,如《在西安》《记康泽》《记周颖》等。主要是展现1949年10月1日前作为“左翼”文人的聂绀弩的生活与写作。他的《天安门》一文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日的真实而生动的写照,在一万余字的篇幅中,聂绀弩饱含激情地描绘了开国大典当天在天安门广场所见到的一切,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呼。其二:主要是聂绀弩在1950年代的思想检讨和历史交代,在组织面前,聂绀弩一次次做了详尽的个人历史交代和补充以及再补充,也对自己的思想做了检讨和再检讨,也提供了在他任职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时与上级和下级交往,如与冯雪峰等人的交往等。其三:为聂绀弩1976年底从监狱出来恢复自由及晚年写下的旧体诗,如《赠周婆》(二首)《六十》《七十》《八十》等,及《胡风八十》《挽雪峰》和《雪峰十年祭》。之所以选择这些有代表性的旧体诗,是因为如果没有这些旧体诗,就无法反映晚年聂绀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生活。
在本书的编选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师友的帮助,尤其是侯井天先生给予了热心的帮助,而聂绀弩先生的后人方瞳兄更是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在此谨致以诚挚的谢意。
2010年5月于青岛
(《对镜检讨》,聂绀弩著,薛原编,青岛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
薛原
《对镜检讨》是聂绀弩作品选集。
黄埔军校二期毕业的聂绀弩,其人其文都有着独一无二的传奇色彩,尤其是他的《散宜生诗》更是珍贵难得。一则轶事读后至今难忘:大意是他的诗集出版后,有人看到其诗集的序言出自胡乔木之手,很是羡慕,来问他何以能请动胡某动笔,结果聂公勃然大怒,说:就是因为有了胡的序,一本好端端的诗集给糟蹋了。
在牛汉的口述回忆录《我仍在苦苦跋涉》里,提到聂公诗集出版时的情景:《聂绀弩诗集》由胡乔木主动作序。一天聂公夫人打电话给牛汉,让他赶紧到他们家去,聂夫人说:“不好了,大祸临头了。”牛汉匆匆赶到聂家,只见聂公仰面朝天躺床上,抽烟,头都不转过来,说:“胡乔木作序,对我的诗全看了,这就坏了,他知道我内心想什么了。”聂公举例说,抗日战争前夕,胡是由雪峰派人护送到延安去的。“左联”时期雪峰是“文委”书记,胡乔木是干事。50年代初,胡向雪峰要了三四本以前出的杂文集,选出几篇送给了毛主席,后来,毛让政治局传阅。雪峰的“右派”是由中央作出的决定。聂公认为胡看了自己的诗并主动写序,迟早会处理他。
后来的结果是,并没人来“处理”聂先生,但有几首诗在出版时被撤了下来,当然是因为种种原因。这些删掉的旧体诗后来也都收入了再版的集子中,这在1992年版的《聂绀弩诗全编》(学林出版社)中不难看出。更不用说2009年推出的由侯井天详细注释的全三册《聂绀弩旧体诗全编注解集评》了。
聂绀弩自述序其写旧体诗经历云,是自1959年在北大荒农场据“上级指示”开始的,尤其是晚年更以旧体诗抒发情怀。关于胡乔木给他的诗集作序事,当时他得知胡乔木因为聂的诗好,要去看望他时,他于1982年6月8日回信给胡:“纶音霄降,非想所及,人情所荣,我何能外?恶诗臆造,不堪寓目,竟遭青赏,自是异数。至云欲觅暇下顾,闻之甚骇,岂中有非所宜言,欲加面戒乎?然近来脑力大减,不奈思索,知所止矣。”从他当时给友人的书信中,可以看到一个狷介但又智慧的真实的人。
1976年底,聂绀弩几经周折,终于出狱,回到北京后,同夫人去理发馆,见到镜中的自己,写下了一组诗《对镜》,题记:“出狱初,同周婆上理发馆,览镜大骇,不识镜中为谁。亦不识周婆何以未如叶生之妻,弃箕帚而遁也。仓卒成诗若干首,此其忆得者。”其之一曰:“人有至忧心郁结,身经百炼意舒平。十年睽隔先生面,千里重逢异物惊。最是风云龙虎日,不胜天地古今情。手提肝胆轮囷血,互对宵窗望到明。”开头的两句:“人有至忧心郁结,身经百炼意舒平。”几乎可以看作聂绀弩晚年文字的“起点”。
《对镜检讨》的编选正是基于对聂绀弩其人其文独一无二的传奇色彩的认识,主要编选了他中年以后的自述,这种自述更多是他在1950年代的政治运动中所写下的检讨和交代等,以呈现在特定时代里聂绀弩的生存和对自己的回顾。其次是他在晚年对自己文学活动的回忆,再者也选取了他晚年旧体诗中写给自己和夫人及写朋友(胡风和冯雪峰)的少量有代表性的作品。以期呈现聂绀弩一生的文学活动和人生故事。尽管已经有了十卷本的《聂绀弩全集》和《聂绀弩杂文》《聂绀驽散文》等作品全集和体裁不同的选集,本书的目的在于提供以聂绀弩“自述”为角度的全面反映其一生文学活动的选本,以使读者一册在手,走入由其独特人生和作品构筑的世界。
《对镜检讨》共分三辑,其一:主要是聂绀弩的文学和早年回忆,譬如《我与杂文》《编第一个日报副刊》《读〈在酒楼上〉的时候》等,再就是关于他早年生活和青年时代的朋友的回忆,如《在西安》《记康泽》《记周颖》等。主要是展现1949年10月1日前作为“左翼”文人的聂绀弩的生活与写作。他的《天安门》一文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日的真实而生动的写照,在一万余字的篇幅中,聂绀弩饱含激情地描绘了开国大典当天在天安门广场所见到的一切,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呼。其二:主要是聂绀弩在1950年代的思想检讨和历史交代,在组织面前,聂绀弩一次次做了详尽的个人历史交代和补充以及再补充,也对自己的思想做了检讨和再检讨,也提供了在他任职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时与上级和下级交往,如与冯雪峰等人的交往等。其三:为聂绀弩1976年底从监狱出来恢复自由及晚年写下的旧体诗,如《赠周婆》(二首)《六十》《七十》《八十》等,及《胡风八十》《挽雪峰》和《雪峰十年祭》。之所以选择这些有代表性的旧体诗,是因为如果没有这些旧体诗,就无法反映晚年聂绀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生活。
在本书的编选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师友的帮助,尤其是侯井天先生给予了热心的帮助,而聂绀弩先生的后人方瞳兄更是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在此谨致以诚挚的谢意。
2010年5月于青岛
(《对镜检讨》,聂绀弩著,薛原编,青岛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