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片子,烂一片
接连看了几部号称票房过亿的大片,有些还是特意去影院感受那种“大片气氛”的,可是从影院出来,心头就好像堵了一团“烂麻”,不掏出来实在不痛快。
就说最近看的《战国》和《关云长》吧。《战国》撷取的是孙庞斗智的故事,其中包含了“田忌赛马”、“围魏救赵”、“马陵道之战”这些著名的桥段。主角就是孙红雷演的孙膑。最大的问题就是出在这个孙膑身上。一个天才的军事家、战略家却被塑造成了一个弱智、一个花痴,除了“夕儿的眼睛真漂亮”以外,连句完整的话都说不清;眼神僵直,爱的是在泥潭里打滚。孙红雷就是用人物的装疯卖傻来搔观众的胳肢窝。你说他有个性、有特点、大智若愚,都没有错。可是把一个本应是智慧的化身“化”成了一个白痴,毫无可爱可敬之处,究竟是编导的“神来之笔”还是一大败笔呢?再说《关云长》。关羽在国人的心目里是一尊神,他的身上集中了几乎是人的全部美德。但是编导花了大力气渲染的却是他的“不乱美色”,为此杜撰出一个叫“绮兰”的美女,美女既是刘备未过门的新妾,又是关云长的“初恋情人”。编导设置了这样一段三角关系后就大做“文章”了。他们让关将军与美女朝夕相伴,他们让曹操送上“催情酒”欲使关将军乱性;他们还让美女因为“情人”的无情而充满幽怨……除了那些毫无新意的打斗场面,能抓观众眼球的就是这些暧昧的东西了。如果说从前的《英雄》、《无极》还在宣扬一些空洞或似是而非的所谓“哲理”,那么你都不知道现在的编导究竟想告诉观众点什么了。难怪我查阅了著名的“豆瓣网”,对这些大片是骂声一片!
片子烂,不仅是“骗”了观众的银子(一本正经坐进影院,一张票就是一只老母鸡呀),而且是“烂”了一大片。首先是“烂”了电影艺术本身。不说电影的教化作用,在建设精神文明中的重要作用,即使最基本的“无害”的底线也被突破了。这些烂片几乎无一不是在迎合、放大、渲染着我们这个社会浮躁、虚假、“欲望至上”的低级趣味。我们排斥从前的“假大空”,但是我们还是希望在银幕上看到能投射人间真善美的形象,至少看到和我们一样,有着许多弱点、许多不如意但是仍然执着地生活着的小人物,那些充满着人间烟火味的凡夫俗子。我们的记忆里,谁没有珍藏几部感动了我们一辈子的电影呀?可是现在还找得到能让我们感动得热泪满眶的国产电影了吗?
电影,这个曾经高雅无比的艺术殿堂,那栋梁也开始“烂”了。为了资本,艺术家可以低下高傲的头颅。据说是万科的老总想捧红饰演《战国》里“夕儿”的景甜,编导就把孙膑往弱智里整,以来衬托她的色艺俱佳、忠义千秋。难怪一代英才竟然是那样猥琐!中国电影走的是“大腕路线”,孙红雷的片酬是1200万,碧野老师告诉我,饰演关云长的甄子丹是1700万,而“曹操”姜文则是个“保密数”。你想想,一部电影用在追求艺术至善至美上面,还能有几多“成本”呢!
电影院里倒是笑声不断。可是我感到的却是惘然。年轻人的历史知识本来就不多,电影是他们重要的知识源。如果他们是通过这些烂片来了解我们五千年的文明史,岂不是最大的悲剧。这些片子不负责任,信口开河,胡编、乱造、恶搞,戏说加“谎说”,把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历史人物黑白颠倒,糟蹋得不成样子。老实说,除了那个“四大发明”,年轻人本来就有点“民族虚无主义”,看了这种烂片,你说他们还“自豪”得起来吗?
电影是社会的风向标。电影能达到的高度也反映了这个社会道德观、价值观、风尚观能够达到的高度。我曾经在《南方周末》上看到过电影编导谈他们的苦衷。一是不敢反映现实,拿不准尺度(那尺度也越来越紧了),稍一过就被审查机关勒令“喝茶”,无法向投资方交代,所以大家的目光都投向了“死人不会说话”的历史或名著;二是巨大压力下的年轻人上影院,就是来“傻乐傻笑”,来忘却“高房价”“高物价”等等的,所以笑点低得我们无法理解,所以越戏说,越恶搞,大伙儿就越乐,“没有艺术”不是问题,艺术才是灾难:三呢——是我说的,一个没有价值观的社会,电影去宣传真善美,那是多么苍白乏力。我们所谓的主旋律电影,那几部献礼片,不过是让无数明星露个脸秀一下罢了;能准确、真实地反映史实吗?我怀疑。
烂片子,烂一片。网上看看,买张碟片,把“傻笑”变成“真乐”;否则,不如买只老母鸡,补补身体。
就说最近看的《战国》和《关云长》吧。《战国》撷取的是孙庞斗智的故事,其中包含了“田忌赛马”、“围魏救赵”、“马陵道之战”这些著名的桥段。主角就是孙红雷演的孙膑。最大的问题就是出在这个孙膑身上。一个天才的军事家、战略家却被塑造成了一个弱智、一个花痴,除了“夕儿的眼睛真漂亮”以外,连句完整的话都说不清;眼神僵直,爱的是在泥潭里打滚。孙红雷就是用人物的装疯卖傻来搔观众的胳肢窝。你说他有个性、有特点、大智若愚,都没有错。可是把一个本应是智慧的化身“化”成了一个白痴,毫无可爱可敬之处,究竟是编导的“神来之笔”还是一大败笔呢?再说《关云长》。关羽在国人的心目里是一尊神,他的身上集中了几乎是人的全部美德。但是编导花了大力气渲染的却是他的“不乱美色”,为此杜撰出一个叫“绮兰”的美女,美女既是刘备未过门的新妾,又是关云长的“初恋情人”。编导设置了这样一段三角关系后就大做“文章”了。他们让关将军与美女朝夕相伴,他们让曹操送上“催情酒”欲使关将军乱性;他们还让美女因为“情人”的无情而充满幽怨……除了那些毫无新意的打斗场面,能抓观众眼球的就是这些暧昧的东西了。如果说从前的《英雄》、《无极》还在宣扬一些空洞或似是而非的所谓“哲理”,那么你都不知道现在的编导究竟想告诉观众点什么了。难怪我查阅了著名的“豆瓣网”,对这些大片是骂声一片!
片子烂,不仅是“骗”了观众的银子(一本正经坐进影院,一张票就是一只老母鸡呀),而且是“烂”了一大片。首先是“烂”了电影艺术本身。不说电影的教化作用,在建设精神文明中的重要作用,即使最基本的“无害”的底线也被突破了。这些烂片几乎无一不是在迎合、放大、渲染着我们这个社会浮躁、虚假、“欲望至上”的低级趣味。我们排斥从前的“假大空”,但是我们还是希望在银幕上看到能投射人间真善美的形象,至少看到和我们一样,有着许多弱点、许多不如意但是仍然执着地生活着的小人物,那些充满着人间烟火味的凡夫俗子。我们的记忆里,谁没有珍藏几部感动了我们一辈子的电影呀?可是现在还找得到能让我们感动得热泪满眶的国产电影了吗?
电影,这个曾经高雅无比的艺术殿堂,那栋梁也开始“烂”了。为了资本,艺术家可以低下高傲的头颅。据说是万科的老总想捧红饰演《战国》里“夕儿”的景甜,编导就把孙膑往弱智里整,以来衬托她的色艺俱佳、忠义千秋。难怪一代英才竟然是那样猥琐!中国电影走的是“大腕路线”,孙红雷的片酬是1200万,碧野老师告诉我,饰演关云长的甄子丹是1700万,而“曹操”姜文则是个“保密数”。你想想,一部电影用在追求艺术至善至美上面,还能有几多“成本”呢!
电影院里倒是笑声不断。可是我感到的却是惘然。年轻人的历史知识本来就不多,电影是他们重要的知识源。如果他们是通过这些烂片来了解我们五千年的文明史,岂不是最大的悲剧。这些片子不负责任,信口开河,胡编、乱造、恶搞,戏说加“谎说”,把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历史人物黑白颠倒,糟蹋得不成样子。老实说,除了那个“四大发明”,年轻人本来就有点“民族虚无主义”,看了这种烂片,你说他们还“自豪”得起来吗?
电影是社会的风向标。电影能达到的高度也反映了这个社会道德观、价值观、风尚观能够达到的高度。我曾经在《南方周末》上看到过电影编导谈他们的苦衷。一是不敢反映现实,拿不准尺度(那尺度也越来越紧了),稍一过就被审查机关勒令“喝茶”,无法向投资方交代,所以大家的目光都投向了“死人不会说话”的历史或名著;二是巨大压力下的年轻人上影院,就是来“傻乐傻笑”,来忘却“高房价”“高物价”等等的,所以笑点低得我们无法理解,所以越戏说,越恶搞,大伙儿就越乐,“没有艺术”不是问题,艺术才是灾难:三呢——是我说的,一个没有价值观的社会,电影去宣传真善美,那是多么苍白乏力。我们所谓的主旋律电影,那几部献礼片,不过是让无数明星露个脸秀一下罢了;能准确、真实地反映史实吗?我怀疑。
烂片子,烂一片。网上看看,买张碟片,把“傻笑”变成“真乐”;否则,不如买只老母鸡,补补身体。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
shouzhong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一日三“惊” (1人喜欢)
- 银发经济“银”几许
- 不做“多情人” (7人喜欢)
- 在“通”与“痛”之间 (7人喜欢)
- 不敢“任性”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