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感动我的四重奏 by 管風琴
感动我的四重奏2011-02-14 10:35:42我借来一些关于Guarneri四重奏组的书和资料,喜欢得要死。不管是音乐,还是“音乐-人”,感到都有了新的认识。跟我想的一样,他们也把自己的关系用婚姻来比喻,但不断强调“比婚姻难多了”,因为婚姻毕竟只有两个人。而这四个家伙,在成长的过程中也在摸索相处之道:他们只要不排练,不旅行演出,尽量不凑在一起,也就是说,能少碰头尽量少碰头。尽管如此,他们在一起的时间,还是比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多。有一本采访他们的书,说到一些业余爱好者,他们的野心、水平,以及和专业的竞争--当然,这个词有点严重了,他们不是真竞争,而只是抓紧机会学习,因为不服气,会努力给专业人士挑错--这绝不是坏事,认真的业余爱好者,才知道专业人士好在哪里。书的作者说,这些业余爱好者是多么快乐呀!他们不吵架,多数时候是享受。事实确实这样,但作者也暗含一点居高临下的怜悯--毕竟业余选手和专业还是差得太远了,尤其四重奏,我简直想像不出,业余人士怎么搞--当然,一般也是水平不俗的准专业、前专业人士。你想,专业四重奏团简直是把命用来死死地雕琢、磨合,多年如此,其中甘苦,不是业余人士能想像的。有一本书很好,叫做The Art of Quartet Playing, 也是他们的访谈,但其中有清晰的谱例,讲解他们在这里是怎么努力,强调什么东西,怎样达成合作的效果,对我极有帮助。合作这件事,从“人际关系”的角度来说,这四个家伙,四个杰出的演奏家,在音乐上互相竞争、合作、保持个性和纪律之间走钢丝,好比平常你我说句什么话,都立刻有人反对,然后你得调整,寻求大家更能接受的做法,然后大家还是反对,然后他们建议什么,你又不爱听--这是每个家庭里都出现的情况--如果人人都是杠头。音乐上的头疼,本来就如此,谁也说服不了谁,“我们曾经为一个音符生气得几乎互相撕扯头发。”某位老师说。还有位老师坚持要演奏某作品,一直不被许可,只好哀叹等着去天堂去拉。“人”之外,合作还有很多技术性的东西,比如交换眼神、手势,某些段落谁带领一下,另一位怎么融进去,两人是互相模仿,还是突出差别。音乐家无不爱突出差别--这对他们来说完全是动物本能,但当采访者说,“谈谈你们的个性吧。”立刻就有老师说,“这么一谈,我们就离解散不远了。”拉中提的老师叫做Tree。 话说这位树老师,有趣的言论很多,回头我记录下。现在刚看到一段,让我有点小感动,有感于四把琴之间合作的敏感和复杂:树老师谈到贝多芬 Op18之一时这样说:The gesture should always beat one with the spirit of the music, whatever it may be. For example, when a movement starts lyrically, thepreparatory beat should often seem more a continuation than a beginning. Sometimes the opposite is appropriate. I recall hearing a Koussevitzky concert when he began Tchaikovsky's Fourth Symphony by flinging his arms out of nowhere withoutany sort of preparation; the effect was electrifying.自己练过琴的人,才会因这种“准备和不准备”的区分和记载深为激动。音乐的微妙(不仅是作品的,还是演奏者和音乐一种physical & psychological的互动)和多种感官功能之敲骨吸髓,让人长叹。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
Schutzmann
(Frankfurt (am Main), Germany)
Licht und Schatten. „Liebe ist kein Zufall.“ Die Zeit ist eine ...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