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少年生活 随笔
送走了春节,恍然有种洗尽铅华的感觉,年30晚上,一大家子的亲戚欢聚一堂,老规矩年度晚宴还是订在峨眉酒家,顶层包间,两大桌子小20口人,众人皆落座,举杯欢庆春节到来,在姥爷大喝一声:春节快乐~开动吧,我们推杯问盏的开始了新年晚餐。
因为此文接下来的内容涉及到部分家庭成员,所以我简单介绍下我们这个庞大的家庭成员。
姥爷:(90多了,原公安部就职)
二舅(梨园行的,是谭元寿的贴身助理,负责服装,绑头等)
三舅(童年时代和部队大院孩子混,参加过联动,现即将退休)
小姨(继承姥爷的衣钵,继续奋斗在安全局,从事保卫国家安全事业)
当然除了以上在家里比较响当当人物,还有他们各自的亲眷,儿子,媳妇,最有意思的是我的侄女,都已经上小学了,记得他们还是依依呀呀,“说都不会话”的时候,看见亲戚朋友,同楼门的邻居都大大方方的叫人儿,异常热络,现在可好了,大姑娘了,见着熟人比见着生人还羞涩腼腆,饭桌上也不见动筷子,不言声了,后来发现啊,是他们没high起来呢~大人们也是惯着宠着孩子,看着小孩的脸色行事,都一个个的上赶着给她们压岁钱,也没换来句:谢谢您的话。是这个时代变化快,还是家长们已经无暇对子女进行教育了?要说这帮00‘后出生的小孩更不是玩意,吃的比我们精,玩的比我们好,連读的课本都比我们内会先进,全是首师大的教材,德智体美劳不仅是素质教育更是对社会人格的培养。
并不是把自己家谱晒出来招摇过市,而是我认为家庭背景,环境,对个体的人格发展,性格,性情有着决定性因素,当我出生下来睁眼那一刻就已经躺在楼房了,我不是个胡同出身的北京孩子。我妈妈打小是住在府右街15号,四合院出生长大的,跟着几个哥哥东跑西颠的,其中上边提到的三舅是我妈妈的第三个哥哥,赶上文化大革命内会,他和部队大院的孩子混在一块,参加联动,现在身上还有人命呢。偶尔我会翻阅我妈妈保留的相册,当我看见她学生时代照片,那不羁的表情,脑袋两边扎的刷子,我打趣的说:你就是个活脱的圈子。
而我爸是个假不指,自视清高的知识分子,虽然不是中央美院毕业的,但正经是师范范儿,毕业留校任教,这辈子就把自己搁象牙塔里,不闻窗外事,但是对我的教育从不马虎,尤其是训我的时候字字珠玑。印象最深的就是从小嘱咐我对大人称呼“您”,姑娘家家的绝不能把腿翘起来,抬起来,要坐有坐样。按说我有个当老师的爸爸应该是个备受老师喜爱,学习成绩特好的孩子吧,那您就猜错了,小学我就开始写检查,经常留校。到了中学,得了个穿奇装异服的骂名,班主任拐弯抹角的点我,弄的我特别不好意思,恍范儿了,好像自己范了天大的错误,给人民群众带来不良影响,站在社会对立面了。老师们整天就是演全职上帝,这话真没错,他们忌讳“犯上作乱”,喜爱照本宣科 ,压制学生任何发散性的思考。
春节期间看了王朔《我是你爸爸》《看上去很美》和他在媒体出现的各种访谈,和王朔不乏有些共同之处,说话硬气 有底气,这不光是家庭背景所带来的优越感,更是我们自己敢于讲真话,不向恶势力谄媚,不用千方百计满足讨好公众要求,引用王朔内句:一辈子不老实,一辈子说瞎话了,老了一定要敞开一把
因为此文接下来的内容涉及到部分家庭成员,所以我简单介绍下我们这个庞大的家庭成员。
姥爷:(90多了,原公安部就职)
二舅(梨园行的,是谭元寿的贴身助理,负责服装,绑头等)
三舅(童年时代和部队大院孩子混,参加过联动,现即将退休)
小姨(继承姥爷的衣钵,继续奋斗在安全局,从事保卫国家安全事业)
当然除了以上在家里比较响当当人物,还有他们各自的亲眷,儿子,媳妇,最有意思的是我的侄女,都已经上小学了,记得他们还是依依呀呀,“说都不会话”的时候,看见亲戚朋友,同楼门的邻居都大大方方的叫人儿,异常热络,现在可好了,大姑娘了,见着熟人比见着生人还羞涩腼腆,饭桌上也不见动筷子,不言声了,后来发现啊,是他们没high起来呢~大人们也是惯着宠着孩子,看着小孩的脸色行事,都一个个的上赶着给她们压岁钱,也没换来句:谢谢您的话。是这个时代变化快,还是家长们已经无暇对子女进行教育了?要说这帮00‘后出生的小孩更不是玩意,吃的比我们精,玩的比我们好,連读的课本都比我们内会先进,全是首师大的教材,德智体美劳不仅是素质教育更是对社会人格的培养。
并不是把自己家谱晒出来招摇过市,而是我认为家庭背景,环境,对个体的人格发展,性格,性情有着决定性因素,当我出生下来睁眼那一刻就已经躺在楼房了,我不是个胡同出身的北京孩子。我妈妈打小是住在府右街15号,四合院出生长大的,跟着几个哥哥东跑西颠的,其中上边提到的三舅是我妈妈的第三个哥哥,赶上文化大革命内会,他和部队大院的孩子混在一块,参加联动,现在身上还有人命呢。偶尔我会翻阅我妈妈保留的相册,当我看见她学生时代照片,那不羁的表情,脑袋两边扎的刷子,我打趣的说:你就是个活脱的圈子。
而我爸是个假不指,自视清高的知识分子,虽然不是中央美院毕业的,但正经是师范范儿,毕业留校任教,这辈子就把自己搁象牙塔里,不闻窗外事,但是对我的教育从不马虎,尤其是训我的时候字字珠玑。印象最深的就是从小嘱咐我对大人称呼“您”,姑娘家家的绝不能把腿翘起来,抬起来,要坐有坐样。按说我有个当老师的爸爸应该是个备受老师喜爱,学习成绩特好的孩子吧,那您就猜错了,小学我就开始写检查,经常留校。到了中学,得了个穿奇装异服的骂名,班主任拐弯抹角的点我,弄的我特别不好意思,恍范儿了,好像自己范了天大的错误,给人民群众带来不良影响,站在社会对立面了。老师们整天就是演全职上帝,这话真没错,他们忌讳“犯上作乱”,喜爱照本宣科 ,压制学生任何发散性的思考。
春节期间看了王朔《我是你爸爸》《看上去很美》和他在媒体出现的各种访谈,和王朔不乏有些共同之处,说话硬气 有底气,这不光是家庭背景所带来的优越感,更是我们自己敢于讲真话,不向恶势力谄媚,不用千方百计满足讨好公众要求,引用王朔内句:一辈子不老实,一辈子说瞎话了,老了一定要敞开一把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