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音乐剧社百老汇英语音乐剧《I love you》
6月24日晚上7时30分,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多功能厅将隆重推出北大音乐剧社08毕业大戏——“I Love You, You're Perfect, Now Change”
整部音乐剧由18个短剧组成,用最生活化的方式探讨了爱情、婚姻等人生主题,在引人发笑的同时更发人深省。该剧被称作百老汇最幽默最浪漫的爱情音乐剧。1996年8月,该剧在纽约上演曾引起轰动。12年来,它在超过400个城市上演超过4000场,演出收入超过1亿美元。
2007年,北京大学音乐剧社首次推出毕业大戏——Avenue Q(可爱大道),受到了广泛赞誉。此次,是音乐剧社第二次推出毕业大戏,由刘阳、朱砂、沈力、张美阳四位校园巨星联袂出演,更值得期待。
演员介绍:
刘阳,北京大学艺术系研究生,北京大学合唱团团长,音乐学方向唯一研究生。曾参与音乐剧《屋顶上的提琴手》主演,导演音乐剧作品《AvenuQ》并主演。
朱砂,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北京大学合唱团成员。曾主演北大版音乐剧《Rent》中Marueen。
张美阳,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生,北京大学合唱团成员。曾在北京大学举办个人独唱演唱会。
沈力,北京大学中文系04级本科生,北京大学合唱团员,曾参加中央电视台《梦想中国》并名列前茅。
本剧也是这些同学的毕业大戏,因此也具有特别的意义。我们会尽我们所能为您呈现原汁原味的百老汇风格,用轻松俏皮来演绎人间爱情故事。欢迎观看~
订票方式:
校外观众请到中国音乐剧爱音客论坛:http://bbs.chinamusical.net/viewthread.php?tid=19109&extra=&page=1订票,票价免费。但由于此次演出,资金缺口比较大,现在由我们学生自己承担,所以因此现场会设捐款箱,希望大家能够积极踊跃的支持北京大学音乐剧社。对于给予支持的朋友,我们会免费赠送精美场刊以示感谢!
6月24日18点30分至19点整现场发票,发完为止,票数有限,可能只有50张,所以请希望观看的各位观众,提早到场。
剧情介绍:
I Love You, You're Perfect, Now Change
資料:
製作人: James Hammerstein, Bernie Kukoff, Jonathan Pollard
作曲、聲樂編排、編曲: Jimmy Roberts
作詞、編劇: Joe DiPietro
導演: Joel Bishoff
簡介:
無疑,一九九六年是美國音樂劇界極大變化的一年。先後一共有四個外百老匯奇蹟就在這一年之內發生:"吉屋出租"奪得佩歷沙獎、"踢踏春秋"改革了舞蹈的最新動向、"哥連斯最後冒險"引出了作曲家Adam Guettel、還有"你咪理,我愛你,死未"成為新一代長青外百老匯音樂諷刺劇。這套音樂劇跟前三套相較內容要輕鬆得多,但看完之後,那股窩心的感覺是沒有相異的。此劇所探討的問題跟很多很多音樂劇都是一樣:愛。然而跟其他音樂劇不一樣的是,它是從其他角度去看愛這一個字,不管是初戀、熱戀、暗戀、黃昏之戀、結婚、失戀、婚後的生活、作為家長,每一個階段都作了些既抵死又溫馨的注腳。此劇在外百老匯上演十年的時候,一直上演的劇院外的那條街道還特意為此改了個特別長的名字:"I Love You, You're Prefect, Now Change Street"哩。
一直以來這套搞笑溫情但劇情卻沒有連系的諷刺劇都深受大眾歡迎,首演的卡士有: Jennifer Simard、Robert Roznowski、Melissa Weil和Danny Burstein。沒錯,只有四個。再順便造訴你,這套音樂劇的樂器原則上只有三個:鋼琴、小提琴、低音。如此計算的話,不計後台工作人員,此劇只須要七名表演者便足夠了。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此劇在世界各地都非常容易搬上舞台,加上輕鬆音樂和切中要害的歌詞,迅即成為世界知名的音樂劇。即使在香港,也已經是三度演出了(雖然其實都是由同一個劇團演出),這裡的譯名也是取其中文譯名的。在2007年,此劇更以國語由中國遷到美國外百老匯演出,是首部在美國外百老匯上演的以國語演出的音樂劇,可以說是對中國人特別有意義。
故事:
第一幕
四位演員唱出人類被創造,開始了男女之間糾纏不清的關係。("Prologue")過了好多年了,一眾年青男女正準備約會,("Canatata for a First Date")其中一對都是書呆子,二人都希望自己能更受異姓歡迎。("A Stud and a Babe")場景一換,在一間餐廳裡,兩個女人不得不跟新見面的男伴說謊,("Single Man Drought")她們退場後兩個男人還沾沾自喜以為自己有魅力呢。("Why? 'Cause I'm a Guy!")另一邊廂,打扮得入型入格的一個男人卻被女朋友拉去看文藝片,卻發現自己原來眼淺得很。("Tear Jerk")一位少女唱出初戀的歌,("I Will be Loved Tonight")鏡頭一轉一對夫婦得知兒子跟女友和平分手強忍怒氣祝福二人。("Hey There, Single Guy/Gal")突然來一段廣告:做愛得不到滿足?XX律師樓幫到你!("Satisfaction Guaranteed")胡鬧過後又回到等待暗戀的人的電話的女子,("He Called Me")以及被証婚人嚇的幾乎要逃的新婚夫婦。("Wedding Vows")
第二幕
一對新人去渡蜜月, ("Cantata Reprise #2")但一個伴娘卻決定終身不娶 - 原因就是因為她當太多次伴娘,看清了世情。("Always a Bridesmaid")一位父親帶著甜蜜的暗嘆過去沒有兒子的日子不再,("The Baby Song")而另一對有兒女的夫婦則為婚後性生活出盡奇謀。("Marriage Tango")另一位父親則在駕車中找到了樂趣,("On the Highway of Love")而四位演員人又唱出了對等待情人的苦悶。("Waiting Trio")終於演員們都步入中年和老年了,一位男人唱出了老夫老妻的愛,("Shouldn't I be Less in Love with You?")一位寡婦道出了自己的寂寞,而在一個葬禮上,遺孀卻在其中一個憑弔的老人裡找到了浪漫。("I Can Live with That")終於全劇四位演員再次上台,要為此劇作結。("Epilogue")愛情嘛...其實就是去愛一個人、找到一個完美的人,然後改變他。("I Love You, You're Perfect, Now Change")
推薦曲目:
Single Man Drought: 女聲合唱,唱出了女姓為求嫁出的不擇手段。
Tear Jerk: 男女合唱,表現了男人死要面子又肯表達真實情感的曲目。
I Will be Loved Tonight: 女聲獨唱,小品式的音樂,適合拿出來獨立演唱。
Hey There, Single Guy/Gal: 男女合唱,唱出了家長對子女的無奈。
The Baby Song: 男聲獨唱,唱出子女對父母的影響。
On the Highway of Love: 男聲獨唱,全劇編曲技表演得最透徹的曲目。
Shouldn't I be Less in Love with You?: 男聲獨唱,溫馨而讓人感動的曲子。
I Love You, You're Perfect, Now Change: 大合唱,為全劇作結的曲目。
整部音乐剧由18个短剧组成,用最生活化的方式探讨了爱情、婚姻等人生主题,在引人发笑的同时更发人深省。该剧被称作百老汇最幽默最浪漫的爱情音乐剧。1996年8月,该剧在纽约上演曾引起轰动。12年来,它在超过400个城市上演超过4000场,演出收入超过1亿美元。
2007年,北京大学音乐剧社首次推出毕业大戏——Avenue Q(可爱大道),受到了广泛赞誉。此次,是音乐剧社第二次推出毕业大戏,由刘阳、朱砂、沈力、张美阳四位校园巨星联袂出演,更值得期待。
演员介绍:
刘阳,北京大学艺术系研究生,北京大学合唱团团长,音乐学方向唯一研究生。曾参与音乐剧《屋顶上的提琴手》主演,导演音乐剧作品《AvenuQ》并主演。
朱砂,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北京大学合唱团成员。曾主演北大版音乐剧《Rent》中Marueen。
张美阳,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生,北京大学合唱团成员。曾在北京大学举办个人独唱演唱会。
沈力,北京大学中文系04级本科生,北京大学合唱团员,曾参加中央电视台《梦想中国》并名列前茅。
本剧也是这些同学的毕业大戏,因此也具有特别的意义。我们会尽我们所能为您呈现原汁原味的百老汇风格,用轻松俏皮来演绎人间爱情故事。欢迎观看~
订票方式:
校外观众请到中国音乐剧爱音客论坛:http://bbs.chinamusical.net/viewthread.php?tid=19109&extra=&page=1订票,票价免费。但由于此次演出,资金缺口比较大,现在由我们学生自己承担,所以因此现场会设捐款箱,希望大家能够积极踊跃的支持北京大学音乐剧社。对于给予支持的朋友,我们会免费赠送精美场刊以示感谢!
6月24日18点30分至19点整现场发票,发完为止,票数有限,可能只有50张,所以请希望观看的各位观众,提早到场。
剧情介绍:
I Love You, You're Perfect, Now Change
資料:
製作人: James Hammerstein, Bernie Kukoff, Jonathan Pollard
作曲、聲樂編排、編曲: Jimmy Roberts
作詞、編劇: Joe DiPietro
導演: Joel Bishoff
簡介:
無疑,一九九六年是美國音樂劇界極大變化的一年。先後一共有四個外百老匯奇蹟就在這一年之內發生:"吉屋出租"奪得佩歷沙獎、"踢踏春秋"改革了舞蹈的最新動向、"哥連斯最後冒險"引出了作曲家Adam Guettel、還有"你咪理,我愛你,死未"成為新一代長青外百老匯音樂諷刺劇。這套音樂劇跟前三套相較內容要輕鬆得多,但看完之後,那股窩心的感覺是沒有相異的。此劇所探討的問題跟很多很多音樂劇都是一樣:愛。然而跟其他音樂劇不一樣的是,它是從其他角度去看愛這一個字,不管是初戀、熱戀、暗戀、黃昏之戀、結婚、失戀、婚後的生活、作為家長,每一個階段都作了些既抵死又溫馨的注腳。此劇在外百老匯上演十年的時候,一直上演的劇院外的那條街道還特意為此改了個特別長的名字:"I Love You, You're Prefect, Now Change Street"哩。
一直以來這套搞笑溫情但劇情卻沒有連系的諷刺劇都深受大眾歡迎,首演的卡士有: Jennifer Simard、Robert Roznowski、Melissa Weil和Danny Burstein。沒錯,只有四個。再順便造訴你,這套音樂劇的樂器原則上只有三個:鋼琴、小提琴、低音。如此計算的話,不計後台工作人員,此劇只須要七名表演者便足夠了。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此劇在世界各地都非常容易搬上舞台,加上輕鬆音樂和切中要害的歌詞,迅即成為世界知名的音樂劇。即使在香港,也已經是三度演出了(雖然其實都是由同一個劇團演出),這裡的譯名也是取其中文譯名的。在2007年,此劇更以國語由中國遷到美國外百老匯演出,是首部在美國外百老匯上演的以國語演出的音樂劇,可以說是對中國人特別有意義。
故事:
第一幕
四位演員唱出人類被創造,開始了男女之間糾纏不清的關係。("Prologue")過了好多年了,一眾年青男女正準備約會,("Canatata for a First Date")其中一對都是書呆子,二人都希望自己能更受異姓歡迎。("A Stud and a Babe")場景一換,在一間餐廳裡,兩個女人不得不跟新見面的男伴說謊,("Single Man Drought")她們退場後兩個男人還沾沾自喜以為自己有魅力呢。("Why? 'Cause I'm a Guy!")另一邊廂,打扮得入型入格的一個男人卻被女朋友拉去看文藝片,卻發現自己原來眼淺得很。("Tear Jerk")一位少女唱出初戀的歌,("I Will be Loved Tonight")鏡頭一轉一對夫婦得知兒子跟女友和平分手強忍怒氣祝福二人。("Hey There, Single Guy/Gal")突然來一段廣告:做愛得不到滿足?XX律師樓幫到你!("Satisfaction Guaranteed")胡鬧過後又回到等待暗戀的人的電話的女子,("He Called Me")以及被証婚人嚇的幾乎要逃的新婚夫婦。("Wedding Vows")
第二幕
一對新人去渡蜜月, ("Cantata Reprise #2")但一個伴娘卻決定終身不娶 - 原因就是因為她當太多次伴娘,看清了世情。("Always a Bridesmaid")一位父親帶著甜蜜的暗嘆過去沒有兒子的日子不再,("The Baby Song")而另一對有兒女的夫婦則為婚後性生活出盡奇謀。("Marriage Tango")另一位父親則在駕車中找到了樂趣,("On the Highway of Love")而四位演員人又唱出了對等待情人的苦悶。("Waiting Trio")終於演員們都步入中年和老年了,一位男人唱出了老夫老妻的愛,("Shouldn't I be Less in Love with You?")一位寡婦道出了自己的寂寞,而在一個葬禮上,遺孀卻在其中一個憑弔的老人裡找到了浪漫。("I Can Live with That")終於全劇四位演員再次上台,要為此劇作結。("Epilogue")愛情嘛...其實就是去愛一個人、找到一個完美的人,然後改變他。("I Love You, You're Perfect, Now Change")
推薦曲目:
Single Man Drought: 女聲合唱,唱出了女姓為求嫁出的不擇手段。
Tear Jerk: 男女合唱,表現了男人死要面子又肯表達真實情感的曲目。
I Will be Loved Tonight: 女聲獨唱,小品式的音樂,適合拿出來獨立演唱。
Hey There, Single Guy/Gal: 男女合唱,唱出了家長對子女的無奈。
The Baby Song: 男聲獨唱,唱出子女對父母的影響。
On the Highway of Love: 男聲獨唱,全劇編曲技表演得最透徹的曲目。
Shouldn't I be Less in Love with You?: 男聲獨唱,溫馨而讓人感動的曲子。
I Love You, You're Perfect, Now Change: 大合唱,為全劇作結的曲目。
-
伞保护协会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08-06-16 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