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有意思的对比(5/27)
一:
在校园的食堂经常可以发现情侣在一起吃饭,这没多大惊奇,都21世纪了嘛。不过,仔细看看想想还是有很多好玩的地方的。在吃饭前,女生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守在已经占好的餐桌前,把两人的书包放好,又随手弄弄头发打发时间;而男生总是排队打菜的那个,当然点什么菜一般都是女生决定,饭菜到手后急忙往领地赶,把最好的献给等了许久的sweetheart,两人一起分享。
但是同样是21世纪,在中国的大部分地方,结婚了之后,丈夫就乖乖地等着吃饭,在吃饭前,可以看看报纸上上网打发时间;而女人一般都是去菜场买菜,在家里做菜,然后把菜饭端到餐桌前,当然,一般吃什么都是由丈夫决定的。
顺序调过来了。
唯一不同的是,结婚前,女生很少有说男生打的菜不好吃的;结婚后,可以经常听见男人说女人做菜不好吃的。所以,男生为了听好话,女生为了享受不做饭菜的权利,统统把婚期延后了。
二:
我个人是不看韩剧的,但是关于那些俗烂不堪的剧情还是懂一点的。大概就是说一个家境很好的女孩子与一个家境不是很好的女孩子爱上了同一个家境很好很优秀人又长得很帅的男孩子。有钱的女孩子老使心计来陷害没钱的女孩子,但这个没钱的女孩子很善良,一直都宽容大度做纯真状,某一个时刻,她的良苦用心被那个男孩子全部知道了,于是男孩子疯狂地爱上了女孩子,这个时候,那个善良的女孩子已经患上了绝症……最多再来个四角恋,爸爸妈妈等等关系再加进来,大概就是这些了。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倒是没有见过多少有钱家的女孩子特别有心计的,倒是经常看到一些家境不好的女孩子,穷养大的女孩子,为了一点点小利益而争抢不休,为了一点好处而出卖自己的灵魂,由于以前没有得到过,那种想得到的欲望太过强烈了,世界的聒噪都由她们而起。与穷养大的女孩子相比,富养大的女孩子一般都很温柔,很有教养,很细心、懂体贴人,没有太强烈的功利心,处事也很平淡,跟她们在一起很舒服。
可能,银幕背后的人都是有点同情弱者的心理,银幕前面的观众也喜欢,但它不一定是事实。
三:
我看欧美的电影看得比较多,也很喜欢chick-flick,开心浪漫的像我这个年纪的谁不喜欢呢。这几天一直都在看,同时,前几天把行为经济学给扫了一遍,配合着电影也随之提出不少爱情理论。
在电影里,虽然说一见钟情的不少,更多的是开始两个人是死对头,或者根本就没有想法在一起,我称之为“第一感觉就不对”的那种,后来经过N种的巧遇也好,拌嘴也好,冲动也好,理解也好,走在一起了,哦耶,皆大欢喜,让观众都觉得:像他们也能走在一起,我就更有可能遇到我的prince charming了,于是开心得不得了。
但在现实生活中,第一感觉真的真的很重要,人是直觉动物,女人尤其是。如果你对一个人的第一感觉不搭,你要小心了,他有99%的可能不是你的Mr.right,不可能最终陪你走到一起的。因为你可以从第一次见面就可以知道这个人的60%,如果感觉不好,就果断地放掉吧。就像衣服挂在橱窗,如果你第一眼感觉就不好,相信你真正穿上去的感觉也不会太好,但世界上的男人如此多,也就像衣服,适合的人太多,你总会找到你的那一款,不必在一件衣服上掉死。可能你会说,我可能就是那1%,拜托,姐姐们不要再相信什么Exception了,我们都是Rule!血淋淋的前车之鉴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不能再无视之了。
我的理论,嗯,这个太长了,关于“免费试用期”的,等到系统性地研究行为经济学的时候再补充。
四:
我虽然没读过多少书,但几句话还是知道的:巧言令色鲜矣仁。孔夫子对于说话说的好的人的品德总是不放心,认为他们是诡辩专业户。所以,中国人一直都木纳地很。于是我们想当然地认为,大学里面的教授讲课讲得不好,是因为孔夫子说过“巧言令色鲜矣仁”,如果他们真说话说得那么好,就不“仁”了,教授们当然要是仁的咯,所以就原谅他们不“巧言令色”吧。
我想说的是,我遇到的大学里面的教授,有点“仁”的基本上说话水平都很高。倒是那种胸无点墨的人说起话来一是狗屁不能,逻辑错误一大堆;要不就是那种半天闷不出一个字的教授,效率比我做梦还要低,于是,我就想,其实现在的人并不是比孔老先生那个时候会说了,而是会说的人一般心中是有愿景的,是有知识的,老子说了,口乃心之门户,你的心有多大,你的言语就有多么宽广,你的声音就能影响多少人。
所以,至于那些真正什么也说不清楚的所谓“叫兽”们,我建议把他们从校园里清除掉。
我知道,所有的这一切言论都有点后现代主义了,whatever~
在校园的食堂经常可以发现情侣在一起吃饭,这没多大惊奇,都21世纪了嘛。不过,仔细看看想想还是有很多好玩的地方的。在吃饭前,女生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守在已经占好的餐桌前,把两人的书包放好,又随手弄弄头发打发时间;而男生总是排队打菜的那个,当然点什么菜一般都是女生决定,饭菜到手后急忙往领地赶,把最好的献给等了许久的sweetheart,两人一起分享。
但是同样是21世纪,在中国的大部分地方,结婚了之后,丈夫就乖乖地等着吃饭,在吃饭前,可以看看报纸上上网打发时间;而女人一般都是去菜场买菜,在家里做菜,然后把菜饭端到餐桌前,当然,一般吃什么都是由丈夫决定的。
顺序调过来了。
唯一不同的是,结婚前,女生很少有说男生打的菜不好吃的;结婚后,可以经常听见男人说女人做菜不好吃的。所以,男生为了听好话,女生为了享受不做饭菜的权利,统统把婚期延后了。
二:
我个人是不看韩剧的,但是关于那些俗烂不堪的剧情还是懂一点的。大概就是说一个家境很好的女孩子与一个家境不是很好的女孩子爱上了同一个家境很好很优秀人又长得很帅的男孩子。有钱的女孩子老使心计来陷害没钱的女孩子,但这个没钱的女孩子很善良,一直都宽容大度做纯真状,某一个时刻,她的良苦用心被那个男孩子全部知道了,于是男孩子疯狂地爱上了女孩子,这个时候,那个善良的女孩子已经患上了绝症……最多再来个四角恋,爸爸妈妈等等关系再加进来,大概就是这些了。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倒是没有见过多少有钱家的女孩子特别有心计的,倒是经常看到一些家境不好的女孩子,穷养大的女孩子,为了一点点小利益而争抢不休,为了一点好处而出卖自己的灵魂,由于以前没有得到过,那种想得到的欲望太过强烈了,世界的聒噪都由她们而起。与穷养大的女孩子相比,富养大的女孩子一般都很温柔,很有教养,很细心、懂体贴人,没有太强烈的功利心,处事也很平淡,跟她们在一起很舒服。
可能,银幕背后的人都是有点同情弱者的心理,银幕前面的观众也喜欢,但它不一定是事实。
三:
我看欧美的电影看得比较多,也很喜欢chick-flick,开心浪漫的像我这个年纪的谁不喜欢呢。这几天一直都在看,同时,前几天把行为经济学给扫了一遍,配合着电影也随之提出不少爱情理论。
在电影里,虽然说一见钟情的不少,更多的是开始两个人是死对头,或者根本就没有想法在一起,我称之为“第一感觉就不对”的那种,后来经过N种的巧遇也好,拌嘴也好,冲动也好,理解也好,走在一起了,哦耶,皆大欢喜,让观众都觉得:像他们也能走在一起,我就更有可能遇到我的prince charming了,于是开心得不得了。
但在现实生活中,第一感觉真的真的很重要,人是直觉动物,女人尤其是。如果你对一个人的第一感觉不搭,你要小心了,他有99%的可能不是你的Mr.right,不可能最终陪你走到一起的。因为你可以从第一次见面就可以知道这个人的60%,如果感觉不好,就果断地放掉吧。就像衣服挂在橱窗,如果你第一眼感觉就不好,相信你真正穿上去的感觉也不会太好,但世界上的男人如此多,也就像衣服,适合的人太多,你总会找到你的那一款,不必在一件衣服上掉死。可能你会说,我可能就是那1%,拜托,姐姐们不要再相信什么Exception了,我们都是Rule!血淋淋的前车之鉴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不能再无视之了。
我的理论,嗯,这个太长了,关于“免费试用期”的,等到系统性地研究行为经济学的时候再补充。
四:
我虽然没读过多少书,但几句话还是知道的:巧言令色鲜矣仁。孔夫子对于说话说的好的人的品德总是不放心,认为他们是诡辩专业户。所以,中国人一直都木纳地很。于是我们想当然地认为,大学里面的教授讲课讲得不好,是因为孔夫子说过“巧言令色鲜矣仁”,如果他们真说话说得那么好,就不“仁”了,教授们当然要是仁的咯,所以就原谅他们不“巧言令色”吧。
我想说的是,我遇到的大学里面的教授,有点“仁”的基本上说话水平都很高。倒是那种胸无点墨的人说起话来一是狗屁不能,逻辑错误一大堆;要不就是那种半天闷不出一个字的教授,效率比我做梦还要低,于是,我就想,其实现在的人并不是比孔老先生那个时候会说了,而是会说的人一般心中是有愿景的,是有知识的,老子说了,口乃心之门户,你的心有多大,你的言语就有多么宽广,你的声音就能影响多少人。
所以,至于那些真正什么也说不清楚的所谓“叫兽”们,我建议把他们从校园里清除掉。
我知道,所有的这一切言论都有点后现代主义了,whatever~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