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你真的懂进化论?

鼬

来自:
2008-06-02 10:22:37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Mr. G.

    Mr. G. (搞it的) 2008-06-02 14:49:11

    谢谢楼主,非常棒的文章!

  • 鼬

    楼主 2008-10-24 06:14:05

    UP

  • [已注销]

    [已注销] 2008-10-24 08:54:12

    [内容不可见]

  • 旖旎♫♪♬

    旖旎♫♪♬ (用舍由时 行藏在我) 组长 2008-10-24 14:24:07

    导言:前一阵子,我窜访欧洲,特意去了趟《新科学家》杂志(New Scientist)的伦敦总部,拜访了几个老朋友。他们告诉我,《新科学家》杂志的东家,Reed Elsevier今年决定把旗下的实体杂志通通卖掉,要价12亿英镑!换算成人民币的话接近200亿啊!所有这些被插草标的杂志中,《新科学家》是最重要的那根,可见这个杂志有多么值钱。当然,这笔交易说明即使在欧洲,实体杂志也正在走下坡路。 《新科学家》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科学新闻类杂志。这是一本周刊,每期都会把上周全球科学界发生的所有值得报道的大事通通报道一遍,信息量很大。和国内媒体(包括《三联》)不一样的是,他们拿到的都是第一手信息。那么,人家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请看他们的阅览室(这还仅仅是一部分): 书架上摆满了我所能想到的所有正规科学期刊,难怪他们的记者能够得到第一手资料,然后迅速地翻译成普通老百姓所能理解的语言。 《新科学家》的专题水平起伏较大,有的文章很无聊,但好的时候就非常好。比如上周那期,封面故事居然是关于进化论的。我拿了一本坐飞机时看,一看才发现,人家写的就是牛比啊!这样一个看似老掉牙的选题,能做出这样的新意来,同时又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启蒙价值,真的不容易。 这篇文章的杂志版列出了人们对进化论的最常见的8个错误,逐一加以解释。而他们的网站上对这个话题又加以扩展,一共列出了24个错误观点和误解,连我都获益匪浅,非常值得感兴趣的朋友好好读读。 既然我写不出这么好的文章,那我就编译给大家看。文章内容很多,我有空就写一段,今天先写第一段: 1,Everything is an adaptation We tend to assume that all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s and animals are adaptations that have arisen through natural selection. Many are neither adaptations nor the result of selection at all. 一,有人问:既然进化论是唯一正确的理论,那么生物体的任何一部分都应该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喽?错!事实上,生物体的很多组成部分都不是大自然选出来的。 最近有个科学家研究了一个诡异的问题:为什么大多数人下班后喜欢围坐在电视机前,边吃饭边看电视?他得出的结论是:电视就相当于史前时代的篝火,多年艰苦的生活让原始人养成了围坐在篝火边吃饭的习惯,这样做既可以防野兽,又可以吃上热乎饭,多适应环境啊! 别笑!说你呢!这个例子很好地说明,有些人总喜欢凡事都往进化论上靠,认为进化论可以解释人类的所有习性,这个想法不但是可笑地,也是错误地!比如,男人为什么长乳头?它们显然没什么用,纯属脱裤子放屁。其实呢,男人长俩乳头不费事,也就多消耗1两高梁,所以男人的乳头对男人的生存没有什么影响。因此,男人没必要进化出和女人不同的一套发育机制来,共用一套机制反而更省事,只要记得在青春期的时候关掉开关就行了。 再举个例子:你肯定注意到了,人的嗅觉能力是非常不同的。陈晓卿能辨别200种香油的产地,我就不能。这是不是说明陈晓卿进化得比我好?哼哼,先别高兴得太早。事实上,很多决定嗅觉的基因变异都属于随机变异,因为嗅觉对于人类的生存并不是那么地重要。你看,我写不了美食,照样活得不错。 还有一种情况,某个基因对物种的生存非常有用,但它同时也能产生一定的副作用,于是该物种为了保留这个重要的功能,就不得不承担一定的风险。比如,男同性恋基因很可能会让拥有它的女人的繁殖力更强,这一条显然有优势,但它一旦跑到男人的染色体上,就对遗传不利了。只不过这一劣势被优势所抵消了。换句话说,男同性恋很可能只是进化的一个副产品而已。类似的例子还能举出很多,比如,某些对老年人不好的基因之所以被保留下来,是因为它们对年轻人有很大的好处。对于人类的繁殖来说,老年人是没什么价值的,别骂我心狠,这是一个事实。60岁还很能干的老头毕竟是少数。 甚至还有这种情况,某个平庸的,甚至有些小害处的基因正好坐落在一个很强的基因附近,这个平庸基因便能搭便车,跟着那个强基因一起被保留了下来。 好了,现在让我们来试着运用刚学到的知识,分析下面一个例子:鸵鸟的翅膀为什么还没被进化掉呢?原来,鸵鸟的祖先是会飞的,翅膀当然有用。可后来它们累了,决定不再飞行。但是自然选择作用于这些“懒鸵鸟”的时间还不够长,或者说,自然选择的压力还不够大,它们保留一对没用的翅膀,仍然活得不错。怎么样,这个解释合理吗? 下面举两个实用的例子吧:第一,人为什么有盲肠?去年有人提出了一个假说,认为盲肠是有益细菌的基地。但是,这只是一个假说而已,主流的意见认为,盲肠确实对人弊大于利,人之所以还留着它,完全是因为人的历史还不够长,盲肠还没来得及被选择掉。第二,人为什么长智齿?人的牙齿数量比大多数哺乳动物要少,因为人的牙床较小,这是为了给大脑腾地方。脑袋大的人肯定比多长俩牙的人更牛比吧(当然吃货们肯定有不同意见)?可是,人这么做的代价就是那些原本应该长出来的牙被抑止住了,但这种抑止功能并不完善,有时候这些牙(就是智齿)还要拼命往外长,其结果就很糟糕了。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说明一个问题:进化不是完美的。很多时候进化并不能解释一切。所以,老六,你给我听好了:别没事总琢磨终极问题,还不赶紧去办《读库》,别浪费时间了。很多所谓的终极问题都是没有意义的,它们属于大自然的小错误,没有研究的价值。

  • 旖旎♫♪♬

    旖旎♫♪♬ (用舍由时 行藏在我) 组长 2008-10-24 14:24:27

    二,不少人跟我说过,进化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现代人无法亲眼观察这一过程,因此进化论是无法被证伪的。错!并不是只有亲眼看见才能证伪进化论,任何一个合格的理论体系,都应该能够做出一些推断和预言,而这些推断或者预言都应该是能够被证伪的。事实上,自150年前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以来,有无数考古发现和科学实验都具有证伪进化论的潜力,但它们都没能做到这一点。 据说现在还有人对“什么是科学”有争议。依我看,科学最核心的一条定义就是:科学是可以被证伪的。换个更通俗的说法就是:任何科学体系都必须敞开大门,给对手提供攻击的条件。 拿进化论做例子。曾经有个名叫J.R.S. Haldane的生物学家在被问到如何证伪进化论时,说了下面一句著名的话:“前寒武纪的化石兔子!”他的意思是说,进化理论预言:所有出土的生物化石都是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高级的。比如,多细胞生物应该出现在单细胞生物之后,有颌纲的鱼类应该出现在无颌纲鱼类之后……等等等等。只要你在前寒武纪的地层里挖出一块兔子的化石,你就可以大声宣布进化论是错的!而生物学家则必须老老实实低头认错。 可直到现在,任何人都没能挖出一块化石,能够做到这一点。 也许你会说,化石多难挖啊?也许那个价值连城的证据至今还埋在土里呢!那么好,生物学家又提供了另一枚炮弹:如果谁能发现一只哺乳动物和鸟类的杂合体,比如一只长着羽毛的兔子,那进化论就必须认错。 这并不是一个不合理的要求,因为动物界的杂合体其实是很多的,比如一种食蚁兽就是哺乳动物和爬行类的杂合体,考古学家还找到过鸟类和爬行动物的杂合体化石,但却从来没人发现过鸟和哺乳动物之间的杂合体,为什么呢?原来,进化论推断,哺乳动物和鸟类是分别从两支不同的爬行类动物种群开始进化的,它们从最原初的祖先开始就已经分道扬镳,所以它们之间不可能有杂合体出现。 可是,没有理由阻止一个“生命设计家”设计出会哺乳的鸵鸟,或者有羽毛的兔子,对不对? 假设生命都是设计出来的,这个无所不能的设计师会为不同的生物设计出不同的机制对吧?可是,遗传学证明,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只在最低等的细菌和病毒体内有少数几个微小的差异),采用同样的基本代谢模式。很多看似很不一样的生物体之间的遗传特征竟然可以非常相似,比如人和黑猩猩的基因组之间的差距只有2%!这是为什么呢?难道生命的设计师竟然可以这么懒吗? 他/她不但懒,而且很不上心!你知道吗,人体基因组内的大部分DNA都是没用的,科学名词叫做“垃圾DNA”。这个现象用进化论很容易解释,但你能想象一个设计师会这么设计吗? 如果生命是设计出来的,用来适应某个生态环境,那么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当环境改变时,这种生物便无法适应,因为谁也没有看到设计师晚上偷偷过来改图纸吧?可是,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多生物被环境改变的例子。比如著名的英国黑蛾子白蛾子实验,比如生活在城市和乡村的鸟类已经逐渐演变成两个不同的种群,比如一些好吃的鱼类体型逐渐变小(渔民喜欢吃大鱼),比如非洲羚羊的角也在逐渐变小,等等等等,都间接验证了进化论的正确。 19世纪时,曾经有个名叫 William Thomson的物理学家提出一个理论,对进化论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他计算了地球的年龄,说地球只有3000万年的历史。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达尔文不相信地球有足够的时间进化出那么多复杂的生物来。可是,后来更严密的实验证实,地球已经活了45亿年,甚至比达尔文想象的还要古老,地球上的生物有充足的时间慢慢进化。 “可证伪性”是一块试金石。如果我们用这块石头考察一下神创论,答案就很清楚了。神创论的关键人物是那个无所不在,无所不能,虚无飘渺的“神”,他是万能的,在他的辞典里没有“不合理”,“做不到”这样的词汇,所以“神”是根本无法被证伪的。 所以我说,宗教只能作为信仰而存在,它不是一个禁得起考验的理论体系。 顺便提一句中医,你好好想想,中医是否符合这个“能够被证伪”的基本要求呢?中医有没有给大家提供证伪的条件呢?(请参考方舟子的文章《中医之争的实质和中医的出路》)

  • 旖旎♫♪♬

    旖旎♫♪♬ (用舍由时 行藏在我) 组长 2008-10-24 14:24:52

    看到上面这张图,任何人都会立刻知道,这是做出来的,自然界不会出现一只随身携带机关枪的松鼠,即使这样做会对松鼠的生存带来天大的好处,这是为什么呢? 有人认为,进化具有无穷大的潜力,只要我们能想象出来的东西,一定会进化得出来。比如,曾经有人认为轮子是人类发明的,可是科学家已经发现了一些会把自己卷成圆形,以便能迅速滚下山去逃之夭夭的虫子。 那么,为什么没有进化出一只拿着机关枪的松鼠呢? 再举一个例子。如果某种动物发明了对讲机,岂不可以很方便地相互传递信息?利用无线电波传递信号的微型对讲机从理论上是可以被进化出来的,已经有一种纳米级微型对讲机被发明出来了。可是,为什么生物界没有进化出这玩意儿呢? 解释这个问题必须用到智能设计论者曾经用来指责进化论的一条“证据”。他们认为,像眼睛这么复杂的器官是无论如何不可能被进化出来的,你能想象一只松鼠突然发生基因突变,长出一对眼睛吗?不可能吧。对此指责,科学家的解释是这样的:眼睛的进化需要很长的时间,以及很多个基因突变,但是,在眼睛这个例子里,每一步突变都是有用的,都比上一代多一些优势。比如,从完全看不到光到能微微感觉到光的存在,是一个微小的进步,只需要一个基因突变就可以做到这一点了。但这个微小的进步绝对是有用的。之后,通过基因突变,对光的感觉一步一步变得清晰起来,而每一次微小的进步,都会对这个动物有着巨大的好处。眼睛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进化出来了。 如果我们用这个推理过程来解释机关枪,就明显解释不通了。一根枪管有用吗?一个扳机呢?一颗子弹呢?它们单独出现时都没有任何用处。于是,进化论认为,机关枪是不可能被进化出来的。 对讲机也是如此。在纯自然的环境里,感受无线电波的能力是没用的,这种能力对一只动物感受环境的能力没有任何帮助。于是,对无线电波的感受就没有理由被进化出来。同样地,发出无线电波的能力也没什么用处,这样一来,你认为动物还能“一步一步”地进化出对讲机吗? 进化不是万能的,这一点完全可以根据进化论的原理推断出来。智能设计论者提出的指责恰恰可以被用来解释进化论的正确性。

  • 旖旎♫♪♬

    旖旎♫♪♬ (用舍由时 行藏在我) 组长 2008-10-24 14:25:08

    有一种意见认为,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唯一方式。错!其实,不同个体之间的很多细微变化都源自“遗传漂变”,而不是自然选择。如果说自然选择是“适者生存”的话,遗传漂变就是“幸者生存”。幸,是幸运的幸。 (摄影:非非。器材:Nokia N95) 请看上面这张照片,这两个人显然是有差别的。左边的人颧骨高,眼睛小,身体红色,胳膊灰色。右边的人肤色黑,双眼皮,身体灰色,胳膊红色。请问:两人之中谁更具有遗传优势呢? 已知,左边的人没有小孩,右边的人有一个健康的儿子。是不是可以得出结论说,黑肤色、双眼皮、灰身体,红胳膊的人更能适应环境呢? 很显然,我是不这么认为的。你看,如果凡事都用自然选择做依据,就会得出一些很奇怪的结论。 事实上,人体的很多细微差别都是随机发生的,对适应环境的能力没有多少影响。因为环境辐射、化学反应,以及DNA复制差错,每一个人类胚胎都至少带有100 个新添的基因突变,所幸大部分基因突变发生在“垃圾DNA”上,对人体没有影响。只有极少数的情况才会造成致命的危害。 那些没有影响的基因突变叫做“中性突变”,生物界每时每刻都会产生大量的中性突变,但有些中性突变会遗传下去,并在种群中扩散开来,另一些中性突变则逐渐消失了,这是为什么呢?生物学家认为,这完全是运气使然。 假设一个小岛上生活着1000只老鼠,大部分都是灰色的,只有2只是棕色的。一次火山爆发恰好杀死了98只灰色老鼠,那两只棕色老鼠幸运地躲过一劫,那么接下来这个岛上的老鼠就都变成棕色的了。这是完全可能的吧?这就是“遗传漂变”的一个极端的例子。 事实上,上述例子正好说明,规模越小的种群,发生“遗传漂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据考证,人类的种群规模直到10000年前还是非常小的。基因研究显示,大约在200万年以前,人类经历过一次浩劫,种群规模急遽缩小,这就是所谓的“瓶颈期”。在这个时期侥幸活下来的人决定了人类现在的长相。 据研究,人类不同个体之间的基因差异大部分发生在“垃圾DNA”上,只有少部分影响到了我们的身体构造或者化学组成。而这些少数“有效差异”当中,至少有几种差异(比如颧骨的高低,也许还有双眼皮),属于“基因漂变”,和适应能力没有关系。 ---------------------- 既然说到老鼠,顺便做个广告。以软性科普界代表人物姬十三为首的一群青少年科普作家扎堆成立了一个组织,名叫“松鼠会”。这个组织的口号是:我们专写软文!这里的软,指的是文章的难度。该组织成员发誓,最硬也不能硬过《科学美国人》,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就明白了吧? 请参观松鼠们的老巢。

  • 旖旎♫♪♬

    旖旎♫♪♬ (用舍由时 行藏在我) 组长 2008-10-24 14:25:27

    上篇博客中的那两个人,无论生多少孩子,都比不上任何一个细菌的孩子多。如果把后代的数量当作成功的标准,那么他俩都是Loser。 可是,人们倾向于把人类看作进化的最高端,细菌则被认为是最原始的生命形态。换个说法,人们倾向于认为进化的目的就是把生命越弄越复杂,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进化有时候会把生命越弄越简单。比如,海星和海胆都没有脑子,但它们的祖先反而是有脑子的,是进化把它们的脑子弄没了。 当然,如今地球上那么多形态复杂的生物也都是进化的产物。那么,进化的方向到底是倾向于越来越简单,还是越来越复杂? 最新的理论认为,在很多时候,复杂性的来源恰恰是由于自然选择的压力太弱造成的。 复杂的个体必须有复杂的基因做后盾。在这方面细菌绝对是吝啬鬼,它们喜欢一分钱掰成三瓣使。如果用生物学的名词解释,是这样的:DNA链中,每3个碱基对应一个氨基酸。如果从某个固定的碱基开始合成多肽链(蛋白质就是由多肽链组成的),每次都能合成出同样的一条。但是,很多细菌为了省钱,同样一段DNA,从不同的起始点开始合成,就能得出三条完全不同的多肽链来。也就是说,细菌的一段基因,可以被用来合成三段不同功能的蛋白质。 什么人最容易吝啬?缺钱的人最容易吝啬?细菌的这个习惯可以看作是生存压力过大的结果。它们必须小心翼翼节省资源,才能活下去。 那么,假设在某锅营养汤里,细菌们愉快地生活着。假如其中某个细菌因为复制错误,多出了一段基因,它也照样能活下去,因为生存压力很小嘛。这样一来,这个细菌就有了两个同样的基因,并通过上篇博客介绍的“遗传漂变”,把这个多余基因扩散了出去。因为这个基因是多余的,因此它可以随便地发生突变,细菌也不会死。当然,大部分时候突变是没什么用的,但是万一某个突变结果是让细菌繁殖更快(比如多了个鞭毛),这个细菌一下子就成了暴发户,迅速把整锅都占领了。 这个过程一次一次地重演,基因越积越多,最后出现了多细胞生物……再最后出现了人。 由此可见,只有在选择压力很轻的时候,才有可能积攒多余的基因。而这些多余基因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渐渐进化出新的功能。可是,上述情况只是进化的特例,对于大部分生物而言,生存压力是持续存在的,于是,我们这个地球上的大部分生命都是简单的微生物。如果用个体数量当作标准的话,它们才是进化的胜利者。 这个说法很让人悲观,远不如相信上帝更能安抚人心。信徒们认为,上帝最喜欢我们人类,所以才会选择我们作为地球的主宰。这个说法多好听啊?!相比之下,科学家相信人类是自然选择打盹的结果,真让人扫兴。

  • 旖旎♫♪♬

    旖旎♫♪♬ (用舍由时 行藏在我) 组长 2008-10-24 14:25:53

    文科生们总喜欢炫耀自己的想像力。可是,在面对大自然的时候,他们的想像力往往是十分有限的。比如,文科生们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大自然是最完美的。你干了反自然的事,自然定会在某一天把加倍的报复施加于你。” 他们这样说有两种可能的原因:第一:他们相信万能的上帝创造了大自然中的一切,所以大自然就应该是最完美的。这个说法不值一驳。如果他们的思路是正确的,人类也应该是上帝创造的,你怎么知道人类干的那些事情不是上帝事先设计好的呢? 第二,他们相信大自然是经过亿万年的演化才慢慢变成现在的样子的,所以大自然是经过时间考验的,一定是最完美的。这个说法很有迷惑性,但其实也是错误的,只要稍微想一想,就能想出很多例子。 山啊水啊什么的不好说,因为好坏没有标准。让我们来看看生物的进化。进化是有标准的,但现在活着的绝大多数生物都称不上完美,缺点一大堆。 这方面著名的例子就是国宝大熊猫。它们的肠子太短,根本不适合吃草。它们的拇指很不灵活,根本不适合抓握。前者可能是因为它们的祖先是吃肉的,可后来环境变了,它们没来得及进化好。后者的原因在于,它们真正的拇指和手掌长在一起了,于是它们只好把一段腕骨进化成拇指的样子,但显然腕骨不如拇指好用。 类似的例子可以举出很多。比如,鲨鱼并不完美。它们没有鱼鳔,不能很方便地调整浮力,只能靠游泳,或者憋气来控制自己在水中的位置。再比如,哺乳动物的呼吸系统也不完美,它们吸气呼气共用一个出口,远不如鸟类的呼吸系统好。鸟类的呼吸系统是单方向的,效率比哺乳动物高多了。眼睛是多么精妙,应该算是完美的器官了吧?差得远着呢!大家都知道眼睛有个盲点吧?那是神经束的入口。这个设计其实很愚蠢,完全可以避免。另外,人类的眼睛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人新的生活方式,眼镜店就是靠这个发财的。 这些“缺点”能否证明进化论是错的呢?正相反,进化论能够解释其中的原因。自然选择理论并不要求一种生物是完美的才能繁殖下去,它只要做的比同类好就行了。 另外,进化论认为大部分物种的进化是渐进的。按照这个说法,自然选择倾向于在原有的器官上做文章,而不是发明一个全新的器官。比如,人为什么有5根手指?谁来证明一下5根手指为什么比6根手指更完美?我打赌你证明不出来。进化论是怎么解释的呢?很简单:因为哺乳动物的祖先(两栖类)正好有5根手指,人类便沿袭了这一特征。 懂解剖学的人都知道,鸟类的翅膀、哺乳动物的蹄子,以及人类的手,都是从早期鱼类的鳍进化来的。换句话说,它们都是“同源”的。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高等动物的相应器官都只能在鳍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不是发明出全新的设计。这样做势必产生很多不够完美的器官来。 当然,按照进化理论,如果假以时日,很多生物都能进化出“接近”完美的器官来。关键是生物们没有那么多时间。进化的要素有两个:种群密度和繁殖代数。密度越高,代数越多,发生基因变异的总数也就越多。一个细菌能够在10年里繁殖10万代,而人类从猩猩中分离出来后也不过繁殖了25000代而已。再加上人类的总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超过几百万,因此人类的进化速度远不如细菌。所以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指出:如果按照后代的数量决定输赢的话,细菌比人类要成功多了。 据研究,人类在近10000年里进化的速度加快了,但是人类对环境的改变速度更快,所以人类有很多性状在现代社会里都显得错误百出。比如,人类缺乏合成维生素C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平时没什么用处,可在航海的时候是多么重要啊!再比如,人类缺乏自我控制体重的能力,这在食物匮乏的古代完全没有问题,但现在,你看看那些胖子们……你还好意思说大自然是完美的吗? 出个思考题:人类为什么总会遇到各种疾病?为什么人类不能进化出抵抗所有致病细菌的免疫系统来? (附:我用“文科生”这个说法,指的是具有典型“文科生思维”的那些人。我用胖子做比喻,不是我歧视胖子,而是因为胖人往往伴随着很多疾病。----其实我很不愿意写这个“附”。你要是总喜欢揪这种错误,那你就别来看我的博客了。)

  • 旖旎♫♪♬

    旖旎♫♪♬ (用舍由时 行藏在我) 组长 2008-10-24 14:26:13

    有人觉得科学是万能的,进化论能够预言一切。比如,它能够预测人类一亿年以后会是什么样子。可惜,进化论做不到这一点。事实上,按照进化论,假如我们把时钟倒拨回去,让地球重新开始,生命很可能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下面这张图是流传很广的一张“外星人”照片。虽然我相信宇宙间一定存在外星人,但我也能肯定地说:这张照片是假的。因为外星球上独立进化出来的生命,居然和人长得很像,这个概率几乎是零。造假者的想像力实在是太差了。 把外星人想象成人形,主要是能够骗取老百姓的同情心。看看斯皮尔博格拍的《外星人》吧,如果ET长得像《独立日》里那个外星人,那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喜欢它了,这就是文科和理科的区别。(借此机会再说一句:恺撒的归恺撒,上帝的归上帝。文科生自然有其用武之地,只要你别瞎掺和科学的问题就好了。我这么说,你能理解吗?) 那么,既然进化论不能预言人类的未来,是否说明进化论不是一个好的理论?人们喜欢一个理论,难道不是为了利用它预测未来吗? 评价一个理论是否科学,不是看它能否预测未来,而是看它的预测是否能够应验。混沌理论预言说,你不可能准确地预测明天的天气。可是,气象学家并没有放弃这个理论,因为这个理论能够预言未来气候的大致走向,这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虽然进化论的预测能力似乎有限,但它已经准确地预测过很多事件的发生了。比如,达尔文曾经预言将来能发掘出一些处于过渡期的生物化石,后来证明他的预言完全正确。请看,下图右边的化石发现于2004年,研究证实它是一种介于鱼类和两栖动物之间的过渡型生物。左边的模型是根据化石模拟出来的活的动物,取名 Tiktaalik。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著名的英国蛾子。进化论预言,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英国被煤烟熏得越来越黑,英国蛾子的肤色一定会进化为黑色,结果确实如此。后来,英国开始节能减排:-),进化论又预言,蛾子们会进化成浅色,结果再一次验证了这一点。 别以为进化论是一个没什么用处的理论,进化论用处可大了!据个例子:进化论曾经预言,转了抗病基因的农作物会让虫子们进化出抗药性,但是,如果在转基因农作物旁边种少量的普通农作物,就能大大减缓虫子们进化的速度。(因为,如果旁边还有一些作物能吃,虫子们的进化压力就不大了,进化的速度也就不会那么快了。)实验证明,进化论的这一预测是正确的。 再比如,为什么何大一发明出来的鸡尾酒疗法那么有效?原因还是进化论!进化论相信,进化是由于基因突变造成的,而基因突变的发生几率很小。于是,何大一预言,假如同时给病人使用三种抗病毒药物,那么艾滋病毒就必须同时发生三种基因突变才能侥幸活下来,几率就小多啦。(数学不好的朋友请想:假如一种基因突变的发生率是1%,那么同时发生三种突变的几率就是1%X1%X1%,结果是不是比1%小多了?) 实验证明,何大一的预言完全正确。 你看,进化论并不只是一个哲学范畴的东西,它还能治病呢。

  • 旖旎♫♪♬

    旖旎♫♪♬ (用舍由时 行藏在我) 组长 2008-10-24 14:26:40

    基本上只抬杠的王小山,基本上只在喝醉后才会真的胡搅蛮缠,平时他不这样。可是,现在有很多“智者”特别爱说的一句话就是:“凡事都要辨证地看,不要那么绝对。”这句看似无比正确的话,其本质就是抬杠。你说1+1=2,他也会抬杠说:这在量子世界里是不正确的……一句话:这些“智者”其实就是喝醉了的王小山。 进化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智者”们一看到生物学家们如此相信进化论,排斥“神创论”,他们的抬杠欲望就“腾”地一下升起来了。他们会搬出爱因斯坦vs牛顿,或者爱因斯坦vs牛顿(他们也想不出别的例子),貌似深沉地说: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一个理论今儿还对的,明儿没准就错了。 对于这帮人,我还是那句话:进化论的正确性是被无数事实证明过的,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一个理论禁得起实践的考验,如果你不相信它,那只能证明你对生命科学的理解有偏差,或者智商有问题。 可惜的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辨别是非的动力和耐心,他们宁愿选择信仰(简单省事),而不是科学(需要动点脑子)。对于这些人,基本上我也没办法,毕竟他们当中有很多人都是非常好的人,为进化论伤感情,不值得。 但是,如果有相信神创论的人想当政治家,那我一定会尽全力反对,因为这是不能允许的。任何一个现代社会,如果其领导人总是基于迷信(而不是事实)来做决定,那这个社会一定会走向灾难。 前有斯大林做例子。他支持李森科,而不是摩尔根。结果,苏联人按照李森科的伪科学来育种,使得前苏联的农业发生了大倒退。 后有布什做例子。美国在布什的带领下,神创论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卷土重来。最近美国刚刚公映了一部记录片,叫做《Expelled: No Intelligence Allowed》。豆瓣给出的简介是这样写的:本片是一部独立影片,以自由的言论对达尔文进化论提出了质疑。这部电影是一个控诉,也是一个警钟。它控诉美国思想界压制任何向 “达尔文进化论”提出批判的科学理论。一位科学家不论有多少成就,如果他胆敢从科学研究的立场对进化论提出质疑,他就“大限”已到,遭受到学术上的打压和放逐的命运,包括升等遭到拒绝,或是被学术机构解聘。 这部片子首轮就在1052家影院公映,创了美国记录片首轮公映影院数的记录。财大气粗的美国宗教组织给了它很大的支持,前美国阿肯色州州长,曾经打算竞选这届美国总统的共和党候选人Mike Huckabee(后来输给了John McCain)也公开支持它。可是,你点击一下上面的链接,看看wiki是怎么评价的吧。不说别的,导演错误地引用达尔文的原话,为的是想证明进化论是纳粹兴起的原因,我真是无话可说了。 前面已经说过,进化论可绝不只是一个哲学层面的理论,它对人类的健康科学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信神创论,就等于相信上帝创造的一切都是完美的,都没必要改变,可事实上人类早就在农业、畜牧业、医学等等许多方面改变了上帝的创造,否则人类怎么能养活现在的46亿人口,并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平均寿命? 要说“顺应自然”,没有比天主教更顺应自然的了。他们连避孕都不允许,因为生殖是一件“自然”的事情。要是天主教当上总统,这个社会还的了了? 当然人类目前的问题很多,但是回到宗教是万万不能的。上帝没有答案,答案只能从科学里找。 布什在任8年,美国的科学发展(尤其是医学领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否则的话,我相信,依靠美国的科研实力,早就在转基因和干细胞等领域有了重大突破了。下一界美国总统,无论是McCain还是民主党的两位,都应该比布什好很多。想想吧,如果Mike Huckabee真的当选了美国总统,那这个国家就完蛋了。 在美国,总统是大家选出来的。所以,在不伤感情的前提下,你必须和你那个相信神创论的朋友斗争,否则吃亏的就是你自己。在这一点上,美国的主流媒体还是非常不错的。他们没有像那些“智者”一样抬进化论的杠,而是一直都在据理力争,因为这个世界确实存在一些普适价值,这是毫无争议的。 最后要说的一点是:我们相信进化论,并不是要直接用进化论来管理国家,或者对伦理问题做裁决。进化论做不到这一点,它只是一个描述性的理论,不是一个指导性的理论。但是,我们相信进化论,是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地理解现实世界,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决定。 ----------- 这个系列,在杂志上只刊登了8篇,我已经全部编译完了。网站上还有16篇,涉及到的问题也都非常重要,我将继续编译下去,谢谢阅读。

  • 旖旎♫♪♬

    旖旎♫♪♬ (用舍由时 行藏在我) 组长 2008-10-24 14:27:14

    为了方便大家,把方舟子的译文发上来了。

  • 鼬

    楼主 2008-10-26 22:54:34

    组长是土摩托翻译的,不是方舟子

  • piggybox

    piggybox (没心没肺 活著不累) 2008-11-03 06:41:02

    进化不是过去发生的事,而是正在发生的事.而且不止人,别的动物也在进化,只是速度不一样罢了.

  • 小白

    小白 (咱永远叫不醒装睡的人) 2008-12-09 09:16:23

    工作

  • huhu

    huhu 2009-03-02 10:52:32

    楼上那位高人可以解释一下这个问题 An early objection to Darwin's ideas about evolution was that the theory could not explain how variation was maintained in populations. Based upon what you learned in the section on the modern synthesis, how this can occur? the sources of variation in populations? name and describe the various forces that maintain or add variation in populations. For each of the sources, how it works, why this maintains variation.

  • momo

    momo (说说说) 2009-03-22 02:40:12

    不是有本书叫《达尔文:爱的理论 着眼于对新世纪的治疗》 里面的知识和我们平时接触的好多不一样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190183/

  • Jo

    Jo 2009-04-14 08:31:07

    @胡胡:做老农 你问的主要问题是,为什么生物会多样化?

  • 不眠飞行

    不眠飞行 (窗花不可幽禁落霞) 2009-04-18 16:32:44

    达尔文医学的新科学那本书也不错 很久以前看的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046620/

  • 前后左右

    前后左右 (四点零八分) 2009-04-23 21:21:35

    有趣的紧

你的回应

回应请先 , 或 注册

18957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