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梦直行,倒读巨人

荆棘鸟

来自: 荆棘鸟
2024-05-20 19:44:51 已编辑 广东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荆棘鸟

    荆棘鸟 楼主 2024-05-22 09:04:52 广东

    从第一回来顺序做解读的人很多,我就倒着来解读,因为越往后是越精彩,同样不明白的人也越多,反而真正能解读好的少。 我也没空去做文字上的雕琢,点到为止,有空就更,有兴趣的人可以思考,没兴趣的人最好置之不理。

  • 荆棘鸟

    荆棘鸟 楼主 2024-05-22 09:12:22 广东

    人与树是一样的。 他越想向光明的高处生长,他的根便越深深地伸入土里,黑暗的深处去,——伸入恶里去。 尼采《山丘上的树》 巨人结尾139回的标题就是《去往山丘上的那棵树》,指明了思想方向。 加页的最后,网上对小男孩的解读大多数是认为轮回又开始了,巨人之力回来了,这其实是偏离作者本意的解读。 尤米尔之所以变成死神模样的巨人,是因为她正处于被追杀的巨大死亡恐惧之中,这种巨大的恐惧被怪诞虫赋予了对应的具象,也就是巨人。 小男孩是什么情况呢,看其身上是比较标准而且价格不低的野外探险装备,还带着一条可爱的小狗(在动画中又故意加重了狗狗的可爱程度),这是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遇到怪诞虫也就不会是赋予尤米尔当初的巨人之力,我倾向于是能和动植物包含人类心灵沟通的能力。 新的超能力,新的人物,象征着人类生命和希望的生生不息,而不是轮回的虚无。 在思想意义之外再考虑文学手法,帕岛毁灭是表现悲观虚无,后面要么是更悲观虚无黑暗的部分,要么就是与之相反的,去表现希望和爱。这样阅读起来才有起伏的节奏感,从废墟中走出,由死向生。 看清楚世界的虚无残酷和永恒轮回,是存在主义的起点。巨人是一部催发前行的作品,所以叫进击的巨人,而不是一部黑暗文颓废文虚无文,这个是其展示的人生观。

  • 荆棘鸟

    荆棘鸟 楼主 2024-05-22 09:38:58 广东

  • 荆棘鸟

    荆棘鸟 楼主 2024-05-22 09:39:19 广东

  • 荆棘鸟

    荆棘鸟 楼主 2024-05-23 08:46:47 广东

    加页中帕岛灭亡,从时间上来看(动画会更明显),三笠死后楼房越盖越高,如果按天地大战对应现实中的技术水平是在一战之前,那么帕岛灭亡大概也就是对应我们这个世界的动画结束于2023年这个时间点了。 帕岛为什么会灭亡?我原本以为是一种艺术夸张,因为现代社会大规模灭国灭族的可能性已经基本不存在了,文明毕竟进步了。但这次以色列哈马斯的事也给了一种可能,把平民驱逐之后的强力军事打击。 帕岛灭亡,说明战争或人类的冲突,并不是有巨人才存在的,而是一直存在,且可能永恒存在的。 帕岛为什么一定要灭亡?不仅是前面说的作者想表现人性的悲观和永恒轮回,在思想性也有必然性。 艾伦为了保护帕岛(地鸣原因之一),而地鸣踩死了岛外八成的人口,是史无前例的大屠杀,“艾伦的手段是最下等、最恶劣的”。这样恶花如果结出善果,帕岛的人和世界人们从此大团圆和睦相处其乐融融,那么艾伦的做法就成为了对的事情,是马基雅维利“只要目的正当,可以不择手段”的典型成功,那么谏山创就真成了一些骂烂尾的人所说的反战败了。 只有安排让帕岛灭亡,才能盖棺定论,进一步明确了作者的态度,艾伦的做法就是错误的。他的做法,即使在阿尔敏等人极力斡旋争取和平的基础上,也仍然最终给帕岛带来了灭亡的结果。

  • 荆棘鸟

    荆棘鸟 楼主 2024-05-24 09:29:58 广东

    加页和139回相比,争议要少很多,可能唯一比较大的争议就是三笠是否结婚了,很多读者从传统的浪漫主义文学角度,认为三笠既然和艾伦如此相爱,那么就应该一生都只爱艾伦一个人,从而不婚不育孤老终生,才能体现出这份爱情的伟大、忠诚和纯洁。 但加页中三笠明显是有了婚姻家庭丈夫孩子,那些声称陪伴的是阿尔敏,孩子是孤儿院的等等,都不过是我不接受我不听我不听的顽抗罢了,谏山创就是表现了三笠结婚了有了孩子,并且家庭也是幸福的,他们可以陪伴三笠去给艾伦扫墓。 三笠结婚,在思想性和文学性都有这么写的必要,有些人说加页是为139回找补,是被读着抗议才慌乱画的,其实谏山创早就有说,139是超出了连载漫画最大的页数篇幅,所以剩下的就放在加页。整部巨人都是完整圆满的,谏山创也根本不会因为某些读者的意见而改变自己的初心和规划。 从思想性来说,整部巨人很重要的部分就是讲自由。 三笠想结婚就结婚,不想结婚就不结婚,结婚后也可以爱着自己老公,但也终生都思念爱着艾伦,这才是大自由。这不是俗套,相反这才是超过世俗之处。认为爱的人死了,就要精神上和肉体上守寡,这才是世俗,是束缚,是不自由。 同时,三笠老公和孩子能够陪三笠一起给艾伦扫墓,这说明老公豁达心胸宽广不狭隘,孩子也被教育得好,三笠是幸福的,他们一家都是幸福的,作为喜欢三笠的读者应该以此为欢喜,并祝福三笠才对。 轰轰烈烈的爱是爱,平淡尊重关怀的爱也是爱,都可以成为婚姻家庭的基石。向往前者,但不要鄙视和放弃后者,否则就容易在自己的人生中做出错误的选择。要像阿尔敏一样,向往墙外的壮丽景色,但也会珍惜墙内点点滴滴的平凡幸福。 再说回来,以三笠的个性和能力,她不想结婚,谁能逼她结婚? 有些人都是把爱情作为一种独占性非常强的事物,所谓“纯爱战士”,认为一个人一辈子只能爱一个人,如果爱另外一个人就必须消除掉对前一个人的爱,这比古代封建卫道士还要强,在肉体和精神上要求双重的贞洁。 但是这是让别人在自己的私事上为他们的期望想象买单,是在干涉他人的恋爱婚姻自由。 为什么不能按他们所想去画,除了底层价值观的思想性之外,还有文学性的问题。 如果画三笠一直不结婚,从常识经验来看,这样代表一直没有走出去艾伦的情感是一种束缚的可能性很大,会导致读者有这样的误读,例如139的结尾就会让很多读者认为三笠会守活寡,所以不能这么画。即使加上表现三笠在生活中很积极乐观的状态,但是仍然会有读者认为这只是三笠表面在人前做出没事的样子,私下可能每天晚上都偷偷在哭着想艾伦呢。所以只有描绘出三笠已经结婚,且坦然和家人一起面对艾伦,才能明确三笠走出了心理阴影,获得了真正的幸福。 如果三笠画结婚后就不表现和艾伦相关的事情,或者一个人偷着扫墓,那就会让读者对其婚姻家庭的观感很差,怀疑其婚后的幸福,也不符合三笠的角色性格。 综合下来,谏山创的表现手法是最佳的,用最简洁的篇幅,最具有逻辑性的扩展,来表达了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这样的手法不止这一出,还有很多。不服的读者,可以试试换成自己想表达出同样的思想,要花费多少笔墨和画面。

  • 荆棘鸟

    荆棘鸟 楼主 2024-05-24 09:31:12 广东

  • 荆棘鸟

    荆棘鸟 楼主 2024-05-27 10:54:27 广东

    加页中比三笠结婚争议更大的,就是这个事情的进一步引申,三笠的丈夫是不是让? 谏山创的漫画就是精益求精,镜头和镜头中的物品语言都有其意义,陪三笠扫墓的人画的像让,他的身高,他的发型,他的穿戴,都是像让,这就是一种暗示,虽然没有明白写出来,但作者给出这样的暗示就实际上已经是明示作者本人的态度,否则他就没有必要这么画。 这个人陪伴三笠在墓前并安慰,这也是暗示着他是熟悉和认可艾伦的人。如果是个路人,那么陪妻子给其前男友扫墓,即使愿意去陪,也会是在外围站着看,而不是离那么近。 让多次做或想做艾伦的替身,让一直爱慕三笠,让舍身救过三笠,让幻想自己老婆孩子幸福生活的时候是以三笠为样板。 139中也有让爱三笠想在艾伦死后追求三笠,以及艾伦本身也支持让这么做的证据,这个后面再详细说。 从常理看说,一个和三笠熟悉认知的让,一个不在乎三笠会始终爱着艾伦而对三笠不放弃的让,会比一个新路人会更符合三笠。在现实生活中,丧偶的老年人,如果再娶再嫁,和自己家庭以往熟悉认识的朋友的可能性是很高的。三笠并不是一个善于交际的人,她如果自己愿意结婚,更会接受熟悉的人,而不是陌生的人。 三笠接受让,在动画中表明是十年以后,恰恰是符合艾伦有些私心的期望,他既希望三笠忘记他,拥有自己的家庭幸福,又不想三笠那么快忘掉自己。他这个自私的想法并没有告诉三笠,但显然三笠就是这么做的。 做文章分析判断时,要注意不要走偏门,非常的主张要有非常强的证据和逻辑,是比较正反两方面的证据和逻辑,不能只看对自己有利的而忽视对自己主张不利的证据。 文艺作品中有一些开放型结局,但其实并不会太多。没有明确最后结果的作品,往往是留白,而不是真正的开放型结局。因为留白不是让读者在山水画空白处画个变形金刚或海绵宝宝,而是作者和读者的共同创作,是作者已写内容的余音绕梁,是此地无声胜有声,是作者在向读者发出的邀请“你看了整部的作品,到了结尾,你是否真的读懂了我想表达的思想?你觉得怎么继续情节才是我会写的?”。读者对这部分留白的认知,并不是一味以自己的喜好来设想,而是应以站着创作者的角度和本部作品整体的故事以及思想做续写。

  • 荆棘鸟

    荆棘鸟 楼主 2024-05-28 10:08:22 广东

    三笠对尤米尔说“你的爱是一场长长的恶梦,被夺走的生命,是再也寻不回的东西。哪怕是这样,因为有你生育那些生命,才有现在的我。安息吧,尤米尔。” 三笠对尤米尔的话,深入探讨了如何看待历史,各国历史中都记载很多开疆辟土的英雄,而实际上以现在的价值观,这些是对其它国家民族的入侵和屠杀以及奴役。作为后人,如何看待这些历史上的本国本民族英雄呢? 三笠的说法,历史上的这些残酷杀戮是长长的恶梦,是作恶和犯罪,首先定性这些行为以人类文明的视角是错误的(谏山创对艾伦地鸣的评价是最下等最恶劣的行为)。 然后也坦承自己作为后人,确实从前人的这些罪孽中受益了,这里面需要正视自身是受益者,因为没有前人在野蛮生存竞争时代的胜利,也就没有现在自己民族的延续和存活,就像鲁迅也在狂人日记中正视了自己也吃过人,是吃人的受益者,而不是只指责前人别人吃人,而把自己看成是完全无辜者无关者。 最后,历史已经成为历史,我们回顾历史,评价历史人物事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面向未来。 这其实说的就是这么看待本国本民族那些开疆拓土的“英雄”,有三个层面,首先,夺走他人生命是作恶,历史上那些开疆扩土的“英雄”都是踩着被征服国家民族地区人民的尸骨之上,这是错误的和罪恶的。 其次,对于本民族的后人来说,确实也得承认自己是这些“英雄”所做征服屠杀的受益者,如果没有他们在野蛮时代的胜利,那么可能本民族就会消亡,自己的生命就不复存在。简单一个事实,现存所有的民族和国家,都是建立在曾经被自己征服吞并消灭消化的群体尸骨智商的,没有那个现存的民族是历史上没有过罪恶的,大家在野蛮时期都是一样的野蛮。 最后,这类历史上的征服者,无论是英雄,还是恶魔,都已经是历史了,无需过于唾骂,也无需过于崇拜,已经是现代文明了,我们有新的价值理念和相处方式,让他们安息就好。这也是对发动地鸣的艾伦的评价态度,这是一个虚幻的人,爱也好,恨也好,都没有意义,但看了他的故事经历如果自己能够有所思考,有所内省,那么就是有收获的。 三笠是阿克曼,阿克曼一族是王的守卫,和尤米尔舍身护王是一样的,三笠杀掉艾伦,完成了尤米尔当年不能做的事,给了尤米尔解脱。于是结尾尤米尔再次选择,没有帮王挡枪,也就是自我意识的崛醒,不再帮统治者征服者作恶。转身抱住孩子,因为孩子是未来,需要保护的是未来的希望。 尤米尔是寓意着古代那些效忠君王的能臣,日本武士道也是其一,他们把自己对于国家民族的爱错付给了君王,被忠君爱国的传统思想所束缚,做出了很多错事,自己也很痛苦,却在两千年的历史中不能解脱,到了现代就是“背叛”这些君王,转身去直接爱人民。

  • 荆棘鸟

    荆棘鸟 楼主 2024-05-29 17:02:15 广东

    139回的最后,是三笠在树下和艾伦讲述阿尔敏等同伴要来看他,这段表现了两人生死相隔,三笠的思念无所寄托。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然而谏山创的风格却不是一味缠绵悲哀凄凉,接着通过一个海鸟(艾伦的名字)给三笠系围巾这个动作,氛围变成了温情,三笠的情感有了新的寄托,眼神中看得到慰藉。只要还能思念你,你就还活在这个世界上。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进而海鸟展翅高飞于天空,作品的氛围又变成升华奋进。死亡是最大的自由,艾伦短暂而进击的一生,最终飞翔于天空,求自由而终得自由,呵护爱情友情而爱情友情长存。 海鸟给三笠系围巾的时候,有一个细节,是用嘴叼着围巾,而不是爪子抓起围巾。这既然是一种亲昵和温柔,也有一定的寓意。海鸟并没有体现出其脚,而且是刻意如此,似乎这只海鸟就是没有脚的。在三笠外传中说,艾伦的身体中一直孕育着死亡。艾伦的一生是进击的,也是一直在追逐着死亡。 “他看到印第安神话中的奇鸟,它生来没有脚,永远不能落到地上。他御风而起,只有临时的人才能见到。那比鹰还长的透明翅膀,慢慢合上时,变得比手还要小。”《法外之徒》 “我听别人说这世界上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它只能够一直的飞呀飞呀,飞累了就在风里面睡觉,这种鸟一辈子只能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的时候。”《阿飞正传》 还有一个点要注意的就是,艾伦的头所埋葬的地方,恰恰就是第一回中艾伦睡觉那颗树上隐隐表现有十字的地方,可以看出从最早画巨人开始,艾伦就已经被谏山创预定好了墓地。

  • 荆棘鸟

    荆棘鸟 楼主 2024-05-30 11:49:37 广东

    阿尔敏他们坐船去帕岛的同时,欧良果彭、利威尔、贾碧和法尔科在其它地方,他们穿戴整齐美观,应该是在周游世界。利威尔这个身残老兵,在贾碧和法尔科这样有活力的少女少男陪伴照顾下,也会是幸福的。 在天地大战中,利威尔这么说 “每当我们幻想着那个没有巨人的世界,我很肯定那是真正纯洁的理想之乡,应该是个天真到让人无言的理想世界,如果不是这样,怎么配得上那些家伙献出的心脏?”这时利威尔脑中浮现的是战友们坚定的神情,韩吉好奇兴奋的神情,埃尔文求知探索的神情,他们在死前都向往着那个心中美好的世界。 现在战友们都不在了,利威尔要替他们去周游世界,用他仅存的一只眼睛和余生,去代替逝去的战友们去看这个没有巨人的世界,并且继续守护它,守护理想。 这时天上有一架飞机掠过,利威尔坐在轮椅上抬眼望向飞机,心中应该是在思念韩吉,对应了韩吉赴死时自己乘坐飞机离开的场景。欧良果彭是个细心的人,他看着利威尔,应该也是明白利威尔在触景生情。 动画里做了修改,没有表现利维尔他们去周游世界,而是在救灾重建,其实这更符合逻辑,对于地鸣灭掉八成人口这样的灾难,不太可能三年就重建到未地鸣前的生活水平。利威尔、贾碧和法尔科以及耶蕾娜参加重建和救助,担负长久的责任,也更贴近平民大众更接地气,也符合巨人反英雄主义的思想脉络。漫画里是有些浪漫主义手法,动画是现实主义手法,各有优点特色。 这里有个疑点,利威尔他们所在的场景,有一个塔型高楼,外形类似伦敦大本钟,但对应钟表的位置则是包含十字的圆圈,和134回地鸣波及的伦敦大本钟的每层拱桥门相比,每层都是封闭的外墙。而塔楼周边的楼房,139中的楼房在每个房间间隔的位置有超越楼顶的哥特式建筑尖塔(pinnacle)的简化形态,这在134回大本钟周边的楼房上却没有,但在现实世界中当今的大本钟周边房子上确实有这个。所以,139中威尔他们所在的场景,是不是伦敦?这里是存疑的。 可能性一,利威尔法尔科他们去的是伦敦,重建之后的伦敦,大本钟和周围的建筑都重建了,为了纪念地鸣死伤的广大民众,大本钟不再显示时间,而是显示宗教色彩的十字符号。 可能性二,利威尔法尔科他们去的是美国或其它国家,只是刚巧有类似大本钟的哥特式建筑,但我没找到相关资料予以佐证。

  • 荆棘鸟

    荆棘鸟 楼主 2024-06-07 14:24:06 广东

    阿尔敏说:亚妮,争斗是不会停止的。不过,一旦看见我们像这样站在一起,人们应该会想知道,想知道我们的故事,原本相互残杀无数次的我们,为什么会来到帕拉迪亚岛诉诸和平呢?我们要把我们一路所看见的故事,一切的经过,都说给人们听。 争斗不会停止,这其实巨人在开始阶段就说过了,埃尔文说只要超过两个人的存在,就会有争斗。艾伦也对斗争的双方如果出现共同敌人就会联手停止争斗的说法表示不认可。很多人说巨人结尾模仿鲁路修,其实根本不是,谏山创这个人说话谦和,其实内心极其高傲。艾伦的话就是否定鲁路修那种做法会成功,巨人最后帕岛也没有和岛外的人和平发展。 类似的,东京喰种里说“错的不是我,而是世界”,谏山创也不认同,格里沙回忆的时候说“错的究竟是我,还是这个世界?我愚蠢而无知,世界癫狂而不讲道理。” 前者热血地偏激地迎合少年们,而后者是理性的面对世界和自己。 阿尔敏说“人们应该会想知道”,这指的是好奇心。好奇心在巨人里中是很被看重的,格里沙想去看飞艇的好奇心,阿尔敏想探索墙外冰之大地都说过好奇心,埃尔文想了解巨人的真相,肯尼想看到乌利眼里的风景,调查兵团的存在都是基于好奇心,对墙外更广阔世界以及还有没有其它人类的好奇心,这是探险家科学家的特质,也是理想主义的具体表象之一。 人类的存在,不仅仅是基于自身生存的扩张,而很大程度在于各个历史阶段都有一些人类在好奇一些事情,去认识更广阔的世界,认识到事物背后的规律,认识到人类自己,从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当人们失去好奇心,就会变成艾伦口中的家畜,成为脑中空空的巨人。 阿尔敏等人,冒着巨大的风险,去争取和平之路,传播种子,埋下希望。 谏山创认为冲突的原因在于人们都太过自我,认为已经拥有了该有的信息,讲了该讲的道理,那么自己的判断和观点就是绝对正确。所以巨人这部作品最大的特色就是展示不同人不同词汇不同理念,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下,既可以存在积极正面,也可以存在含糊难定,还存在负面甚至作恶的可能。从而让人们面对问题时,能够反思下自己,不要那么太过确定。而反思的前提就是要有调查兵团的精神,对外部世界保持好奇心,想去了解和自己不同的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但是很难,这就是价值观的差异,有些人就是没有好奇心,或者在困难和风险或者情绪仇恨等面前可以放弃好奇心。可以轻易地找到理由,而不是依据好奇心去走出围墙去探索调查。例如为什么谏山创在139写出让很多读者不满意的内容?一些读者就是简单认为他在摆烂,他就想伤害读者,他就是变态。为什么阿尔敏等人要阻止艾伦杀死艾伦?因为阿尔敏想拿马来绿卡。为什么阿尔敏等人要来帕岛和谈?因为他们想欺骗帕岛投降。 有些人的“思考”就是这样,某人或某群体是坏人,坏人什么坏事都会做,所以这件坏事就是这个坏人做的,或者他现在做的一定就是想做坏事。 好奇心,也和价值观有很大的关系。 好奇心需要平等理念作为基础,才能走出围墙去调查去理解,为什么别人可以出去,我却不能出去,墙内是这样的风景我看到了,墙外没见过的风景我也想看到。平等不只是对弱者的宽容尊重,也是对强者的见贤思齐(肯尼对乌利)。 有好奇心才能发现自己身处森林或围墙之内,才会觉得自己需要走出森林围墙,这就是自由理念。 这段结尾的时候,阿尔敏站在船头,伸手托住天上飞翔的海鸟掉落飘下来的羽毛,瑞德说“有一种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一根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肖伯纳说:“自由意味着责任,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都畏惧它的缘故。”自由的羽毛看似轻飘飘的,然而却也可以是沉重如山。

  • 荆棘鸟

    荆棘鸟 楼主 2024-06-14 09:29:08 广东

    莱纳闻信 莱纳闻信曾被很多读者诟病,认为毁掉了莱纳的形象,其实这是一种饭圈文化,并没有看懂谏山创想表达的含义,更没有真正读懂过莱纳。 这段共有三个用意,首先就是搞笑,这个搞笑是有莱纳喜欢希斯,一板正经外表下内心疯狂说“嫁给我吧”,以及尤米尔都说过莱纳猥琐的铺垫,这种搞笑幽默谏山创惯用的手法。 其次,莱纳不闻信,很难用其它表现手法来刻画莱纳真正走出了自己的心理阴影,那种能压迫到他要自杀的巨大罪孽感和绝望,从新开始了他的人生和生活。这里其实和科尼在看到亚妮吃派时哈哈大笑是同一个手法,既是科尼习惯性用嘲笑莎夏贪吃的方式嘲笑亚妮,小小地致敬一下莎夏,也是将科尼从之前要把法尔科给母亲吃的负罪感和决定拯救世界的沉重感中摆脱出来。 最后是最重要的,魔鬼就隐藏在细节中,莱纳说“不管看几次,希斯特里亚的笔迹里都好美啊,还有股香味。”这个不管看几次,实际上就表示之前他们已经看过希斯的信了,那么现在为什么还要拿出来读呢? 这是因为船就快到帕岛了,帕岛是会以什么态度对待他们这些“叛徒”和“敌人”,他们心里是不确定的,所以就再读读作为女王希斯的信。读完以后,显然帕岛的军国主义盛行,还是让他们感受到极大的压力,读完信后第一个镜头里几个人的神情都比较凝重和不安。 在这种情况下,莱纳用自己的事看似猥亵地搞个笑打个混,来给大家排解心理压力。这是莱纳的自我人设之一,那个喜欢帮伙伴们排忧解难的老大哥,又回来了。所以莱纳并没有被谏山创毁掉,反而是人物的回归和升华。 莎夏的父亲对在莎夏目前痛苦伤心尼洛克故意说以后要去他饭店吃饭,问是免费的吧?也是属于用搞笑的手法去排解分散尼洛克心中的悲痛,和莱纳闻信的手法是一致的。 让照镜子 让照镜子梳理头发,嘴上说的是给后世的女学生看,实际上是要到帕岛见到三笠的准备,而且他前面攻击莱纳对已婚的希斯特里亚有想法是恶心,实际上是给自己辩白,三笠并没有和艾伦结婚,而且艾伦也已经死了,所以他追求三笠是正当行为。 皮克和让 皮克问让“虽然你这么说,但你为什么一直在意自己的发型,是准备给谁看吗?”让回答“是给读历史教材的女学生” 注意皮克不是直接问你为什么梳头,而是有前题的,这个前提就是让说的是攻击莱纳的话,综合下来就是表达,你攻击莱纳对希斯特里亚有想法恶心,你自己还不是要梳头打扮自己准备去见三笠,对她有想法? 皮克是清楚让梳头和让讽刺莱纳的意图的,但她为什么要说出来?这又牵扯出一段情感纠葛。 皮克对让是有些好感的,但遗憾的是让只喜欢三笠。 最开始皮克救莱纳时要吃掉韩吉,是让舍身相救扑开了韩吉,皮克可能心里会想这小帅哥挺勇敢啊,扑开的人是他女朋友吗? 在奇袭马来时,让因为法尔科的阻拦,就紧急调整打歪了雷枪,放过了打皮克的机会,皮克会想为什么他要放过我们,在这种生死相博的时候? 在韩吉决定和马来方携手之后,皮克突袭而来,做出要吃弗洛克的姿态,让推开了弗洛克,自己被皮克吃掉了,这里和前面要吃韩吉救莱纳时一个对应。 被皮克叼在嘴里跑出城外,让出来就呕吐不止,这个舌吻实在够劲。 让在天地大战里又救了皮克。 皮克接着也发飙了,对让说别把我当成杂鱼巨人,会不会是也叠加了爱情的力量呢?不得而知。 让和莱纳 让说莱纳对有夫之妇有想法恶心,莱纳后面找到机会嘲讽整理发型的让“难道不是马的图鉴吗?”,让回击“莱纳,你的寿命延长了,还真是可惜啊” 两个人开始了相互攻击模式,而在篝火之夜中,让可是狠狠地把莱纳揍了一顿,他们两人现在相互嘲讽攻击,实际上反而是表示出亲近友好,又成了团队的伙伴和好朋友,表现出让已经放弃对莱纳的旧怨,重新接受了莱纳。

  • 荆棘鸟

    荆棘鸟 楼主 2024-06-14 09:35:26 广东

  • 天下无敌手

    天下无敌手 2024-06-15 19:47:58 河南

    关于三笠的老公是不是让。我坚定的认为就是让,只是作者表达了含蓄了些,而不是所谓的留白。我认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是不会搞什么留白这种故弄玄虚的东西,因为这代表作者把解释权扔观众,而没有什么要表达的东西,这里作者有切实想要表达的内容。 我认为作者解构了这种男主的兄弟喜欢上男主的恋人,最后与男主决裂将其女人占为己有的写作套路。比如《行尸走肉》。通常的作品通常会描绘这种人性的恶,观众会批判这种人的不道德把这种人单纯的理解成坏人,这就造成了一种刻板印象,如果喜欢兄弟的女人就一定会有拆散兄弟的爱情占为己有的人性的恶,这种作品的思想无疑是浅薄的。 而作者很明显是洞察到了这一点,从而解构了这一观念,产生了新的思考。让这个角色就诞生了,他打破了这一刻板印象,使人耳目一新,同样是作为主角的兄弟,同样是喜欢主角的爱人,但让从故事开始到艾伦死亡始终对三笠保留到一种暗恋的状态,并没有越界,这是让自己的原则和对三笠拥有所爱之人的尊重。直到最后,是让陪三笠去给艾伦献玫瑰花,玫瑰花是表达爱意的,三笠向艾伦献玫瑰花是在表明三笠依旧爱着艾伦,而让没有反对并且还扶着三笠的手一起也表明了他对艾伦与三笠这段情感的尊重。这使得让这个角色更加有深度了,其思想性也丰富了一层。 之所以为什么那么多人无法接受这个情节认为是ntr是因为这部作品冲击到了他们的思维定式,他们会下意识联想到一些刻板印象,而好的作品就是会冲击你的思想观念,从而产生新的思考,所以必须抛弃自己的传统观念,去认真理解作品想要表达什么,才会得到新的思想上的提升。这也是巨人这部作品的意义所在。

  • 荆棘鸟

    荆棘鸟 楼主 2024-06-17 11:47:09 广东

    关于三笠的老公是不是让。我坚定的认为就是让,只是作者表达了含蓄了些,而不是所谓的留白。我认 关于三笠的老公是不是让。我坚定的认为就是让,只是作者表达了含蓄了些,而不是所谓的留白。我认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是不会搞什么留白这种故弄玄虚的东西,因为这代表作者把解释权扔观众,而没有什么要表达的东西,这里作者有切实想要表达的内容。 我认为作者解构了这种男主的兄弟喜欢上男主的恋人,最后与男主决裂将其女人占为己有的写作套路。比如《行尸走肉》。通常的作品通常会描绘这种人性的恶,观众会批判这种人的不道德把这种人单纯的理解成坏人,这就造成了一种刻板印象,如果喜欢兄弟的女人就一定会有拆散兄弟的爱情占为己有的人性的恶,这种作品的思想无疑是浅薄的。 而作者很明显是洞察到了这一点,从而解构了这一观念,产生了新的思考。让这个角色就诞生了,他打破了这一刻板印象,使人耳目一新,同样是作为主角的兄弟,同样是喜欢主角的爱人,但让从故事开始到艾伦死亡始终对三笠保留到一种暗恋的状态,并没有越界,这是让自己的原则和对三笠拥有所爱之人的尊重。直到最后,是让陪三笠去给艾伦献玫瑰花,玫瑰花是表达爱意的,三笠向艾伦献玫瑰花是在表明三笠依旧爱着艾伦,而让没有反对并且还扶着三笠的手一起也表明了他对艾伦与三笠这段情感的尊重。这使得让这个角色更加有深度了,其思想性也丰富了一层。 之所以为什么那么多人无法接受这个情节认为是ntr是因为这部作品冲击到了他们的思维定式,他们会下意识联想到一些刻板印象,而好的作品就是会冲击你的思想观念,从而产生新的思考,所以必须抛弃自己的传统观念,去认真理解作品想要表达什么,才会得到新的思想上的提升。这也是巨人这部作品的意义所在。 ... 天下无敌手

    认知会固化,人们会根据固化的认知去采取行动,往往成功率是比较高的,减少了风险,而且效率也高,省去了每次都查证的时间,在舒适区行动是安全的,犹如帕岛的围墙之内。 但是固化的认知,也是会有问题的,会局限探索未知的可能,会成为僵化的,不合时宜的,顽固的,刻板印象的,变成对自由的束缚。 人类历史就是就是不断扩展认知的广度和深度以及细致程度的历史,很多观念都是要经历先立,再破,再立,再破持续进行的过程,历史上的祛魅、解构、思想解放等都是破的表现。

  • 兰兰的天

    兰兰的天 2024-06-18 23:23:08 云南

    我一下子想到三体了,感觉刘慈欣就是那种虽然是写科幻但是反对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的人,一种冷峻的墙内之王的视角

  • 荆棘鸟

    荆棘鸟 楼主 2024-06-20 17:00:41 广东

    在路上,没有一劳永逸,只有如履薄冰 "Is lilfe always this hard. Or is it juset when you're a kid?" "Always like this." 1938年张伯伦去德国会见希特勒,返回伦敦机场后,面对记者挥舞并朗读《慕尼黑协定》,宣布自己带回了“一代人的和平”,然而几个月以后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巨人讨论时有个话题是谏山创到底在哪个层,以139中帕岛的激进备战几幅画为例,一般的作者基本不会这么画,既然已经干掉了地鸣的大BOSS,帕岛和岛外世界就应该是大和解和平了嘛,这是第一层,这是读者很喜欢看到的结局。 但谏山创揭露了世界的复杂性和残酷性,画了出来仍然会有大量崇尚暴力趋向极端的组织和民众基础,仍然会有相互不信任导致的军备升级,这是第二层。支持军国主义的甚至包含了被夏迪斯救的学员,我不认为他是按夏迪斯说的潜伏来行事,更像是忘记了夏迪斯的话而被完全洗脑,他没那么高的表演才华。还有曾经非常出彩的里柯班长,在艾伦用巨石堵住城门战斗中表现英勇且有个性的女性,一个优秀的战士,一个可以舍身奉献的战士,但却也走上了歧路,真正的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可悲而又无奈的残忍。 在人群中也有几个表现出对宣传战争不认同的人,莎夏父母及收养的孩子、记者、会长儿子和希琪等,他们是和平发展的希望种子,这是第三层。 再深一步,这些人不认同但是也无法做出明确反对的姿态,或麻木,或无奈,或打着哈欠敷衍着也跟着举着拳头,这又揭示了和平美好种子存在,但确实非常地弱小,难以和主流直接对抗,这是第四层。 简单三格画,把世界的复杂、残酷、希望和无奈都表现出来,这就是思想的深度和表现手法的功力。 1989年,美国政治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历史的终结》中提出了历史终结论,认为人类文明在政治上的探索已经结束,但几十年过来,显然他说得早了些,人类探索之路还远远没有终结。 经济发展未必能带来文明的提升,反而经济发展后触发民族主义骄傲自大持续上涨,几乎成了新兴国家的常态。而通商交流也不一定有助于和平,二战前的日本和美国贸易合作,默克尔和普京的油气商业合作,都曾认为能够阻止战争,但最后发现只是一厢情愿。 人性中自有缺陷,人性中负面部分所需的满足,往往在很多时候会超越正面部分的满足。一个在发达地区丰衣足食但个人承受工作压力洁身自好自我节制的生活,和一个在落后地区虽然生活贫困但是可以随便打骂老婆孩子过放纵糜烂的生活,对于很多人,却是后者更有吸引力。人性的提升也是很难,即使看似通过良好教育和丰富物质生活的提升素质之后,在遇到困难和挫折之后,可能也又重新回归到野蛮。 文明也存在风险,自由可能成为放纵和任性,平等可能成为攀比和嫉恨,博爱可能成为慷他人之慨,民主可能成为无休止低级争斗和民粹,法治可能成为对个人利益的公然侵害。巨人中也表现了各种思想理念 在这个世界里,不会有完美的人,无论是所谓伟人,还是所谓伟大的人民,也会持续有困难、诱惑、罪恶和冲突的存在。人类的文明发展和个人的自我修行,没有一劳永逸,只有如履薄冰,但无论如何,都是要持续走下去,不能也无法停止脚步。

  • 荆棘鸟

    荆棘鸟 楼主 2024-06-20 20:39:22 广东

    胜利才能活着,失败就会死去。不战斗就无法胜利!塔塔开!!塔塔开!!! 民众们高呼着这样的口号,艾伦在儿童时期就说过的话,曾经激励鼓舞热血沸腾的话,在这时散发的确实冷冷的寒气。 谏山创这部作品就是大量采用对称的手法,他就要展示出世界和人物以及各种理念观念思想的复杂性,有正确的积极正面的时候,也有消极负面的时候,甚至有错误危险的时候,反之亦然。前面让你觉得完全正确毫无疑问的东西,一步步将其獠牙露了出来,直到让你猝不及防,再无借口推辞,才发现和面对自己皮袄下的小。

你的回应

回应请先 , 或 注册

76637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