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关于死后世界的这种假说

momo

来自: momo
2022-09-10 00:50:26 河南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阿__依

    阿__依 组长 2022-09-10 04:51:09 浙江

    关于有没有“死后世界”(afterlife)这个问题,其实一直被人们讨论。 有一个叫Carroll 的科学家认为:量子场论——即,每个类型的粒子(如质子、中子、电子)都有一个专门的“场”——解释了为什么“死后世界”(或者说“一个永恒的灵魂”)是不可能存在的。 按照“量子场论”,宇宙中所有的光子都在同一个“场”中,而每一个其他类型的粒子则分别在不同的“场”里。 Carroll认为,如果在我们死后,我们的“生命”仍然以某种形式“存在”的话,那么之前所做的与“量子场论”相关的实验中,应该会有那些“灵魂粒子”“灵魂作用力”的踪迹可循。(但是事实是,没有)。“如果除了原子和已知作用力(atoms and forces),就没有其它东西(即,其他粒子和其他作用力)了的话,那么很显然,很难让一个灵魂存在于一个人的‘死后世界’”。他在一篇文章中提到。 但是当然,也有其他科学家持其他的意见。 但是我认为,我们或许一开始对“生命”的定义就是错的……

  • 阿__依

    阿__依 组长 2022-09-10 05:22:46 浙江

    我想抛砖引玉地抛出的问题是:生命的意义在于其“不断旺盛的过程”,还是其“不断衰退的过程”?或者是两者的结合?或者,正是——“生命”其本身的未知(如,人们不知道自己何时会死去,因为意外还是自然老死,不知道是否能经历生命的衰退阶段等)——使得生命有意义? 我们把生命看成是一个——从出生、幼年、成年到衰老、死亡的——单线过程。从出生到成年,是一个生命“精力不断旺盛”的过程;而从成年到死亡,是一个生命“不断走下划线”、“活力衰退”的过程。 这是无病无灾无特殊情况下的一个生命可以有的最大的关于“寿命”的可能性。但是,“病、灾、特殊情况”这些却往往是“自然”的一种体现:疫病的病毒也好,突发其来的海啸也好……这些都是“自然”的一种体现。作为人类,一直在做的是,尽全力地分析灾害的发生、预防这样的“自然”对人类社会/寿命的影响,让“寿命”可知化。 不知道该怎么说,但是从这一点我感受到人类对生命定义的偏执,即,人类可能倾向于认为,符合我们认知的生命,才是生命。 但是,在人类认知非常有限的情况下,他们对“生命”的定义从一开始就是错的——我是这样认为的。 哈哈写得可能太乱七八糟了。且有点意识流了。 感谢楼主分享主题🙏 让我有机会表述更多😆💜

  • 阿__依

    阿__依 组长 2022-09-10 05:26:18 浙江

    就是,换一种简单且体现自己低智的说法,可能是,一段被锯下来的树干,一片落叶,他们都还有“生命”吗?我们怎么定义他们的“生命”

  • 阿__依

    阿__依 组长 2022-09-10 05:35:02 浙江

    一颗被我们“看成树”的树——且还能从土地里吸收养分,给它的叶子供给养分的树——我们认为它“还有生命”。一段被锯下来的树干,因为脱离了它的“母体”,且无法实现我们认为的它的“自供应”系统,而且开始腐烂等等,所以我们说它,没有了“生命”。但是我觉得不对,这样的“生命学”是建立在我们固有思维上的学说。我不认为有“生命”的这种说法。换言之,万物皆可以是“生命”。从一片已经腐烂的菜叶,到看不到的空气,都是生命。生命是无序的粒子的碰撞和结合。而我们,只是倾向于只接受其中一种形式的“碰撞和结合”作为“生命”的构成

  • yes!today

    yes!today 2022-09-11 16:33:34 北京

    我想抛砖引玉地抛出的问题是:生命的意义在于其“不断旺盛的过程”,还是其“不断衰退的过程”? 我想抛砖引玉地抛出的问题是:生命的意义在于其“不断旺盛的过程”,还是其“不断衰退的过程”?或者是两者的结合?或者,正是——“生命”其本身的未知(如,人们不知道自己何时会死去,因为意外还是自然老死,不知道是否能经历生命的衰退阶段等)——使得生命有意义? 我们把生命看成是一个——从出生、幼年、成年到衰老、死亡的——单线过程。从出生到成年,是一个生命“精力不断旺盛”的过程;而从成年到死亡,是一个生命“不断走下划线”、“活力衰退”的过程。 这是无病无灾无特殊情况下的一个生命可以有的最大的关于“寿命”的可能性。但是,“病、灾、特殊情况”这些却往往是“自然”的一种体现:疫病的病毒也好,突发其来的海啸也好……这些都是“自然”的一种体现。作为人类,一直在做的是,尽全力地分析灾害的发生、预防这样的“自然”对人类社会/寿命的影响,让“寿命”可知化。 不知道该怎么说,但是从这一点我感受到人类对生命定义的偏执,即,人类可能倾向于认为,符合我们认知的生命,才是生命。 但是,在人类认知非常有限的情况下,他们对“生命”的定义从一开始就是错的——我是这样认为的。 哈哈写得可能太乱七八糟了。且有点意识流了。 感谢楼主分享主题🙏 让我有机会表述更多😆💜 ... 阿__依

    哈哈哈哈我能get!

  • yes!today

    yes!today 2022-09-11 16:36:31 北京

    我想抛砖引玉地抛出的问题是:生命的意义在于其“不断旺盛的过程”,还是其“不断衰退的过程”? 我想抛砖引玉地抛出的问题是:生命的意义在于其“不断旺盛的过程”,还是其“不断衰退的过程”?或者是两者的结合?或者,正是——“生命”其本身的未知(如,人们不知道自己何时会死去,因为意外还是自然老死,不知道是否能经历生命的衰退阶段等)——使得生命有意义? 我们把生命看成是一个——从出生、幼年、成年到衰老、死亡的——单线过程。从出生到成年,是一个生命“精力不断旺盛”的过程;而从成年到死亡,是一个生命“不断走下划线”、“活力衰退”的过程。 这是无病无灾无特殊情况下的一个生命可以有的最大的关于“寿命”的可能性。但是,“病、灾、特殊情况”这些却往往是“自然”的一种体现:疫病的病毒也好,突发其来的海啸也好……这些都是“自然”的一种体现。作为人类,一直在做的是,尽全力地分析灾害的发生、预防这样的“自然”对人类社会/寿命的影响,让“寿命”可知化。 不知道该怎么说,但是从这一点我感受到人类对生命定义的偏执,即,人类可能倾向于认为,符合我们认知的生命,才是生命。 但是,在人类认知非常有限的情况下,他们对“生命”的定义从一开始就是错的——我是这样认为的。 哈哈写得可能太乱七八糟了。且有点意识流了。 感谢楼主分享主题🙏 让我有机会表述更多😆💜 ... 阿__依

    一个小看法可能全是错的:我们是三维生物解读这个问题(比如组长)是只考虑时间维度,但是生命应该还有很多需要考虑进来的因素这样看肯定是不行的(什么行我也不知道🥺

  • 阿__依

    阿__依 组长 2022-09-11 16:45:44 浙江

    哈哈哈哈我能get! 哈哈哈哈我能get! yes!today

    居然能……

  • 阿__依

    阿__依 组长 2022-09-11 16:47:03 浙江

    一个小看法可能全是错的:我们是三维生物解读这个问题(比如组长)是只考虑时间维度,但是生命应 一个小看法可能全是错的:我们是三维生物解读这个问题(比如组长)是只考虑时间维度,但是生命应该还有很多需要考虑进来的因素这样看肯定是不行的(什么行我也不知道🥺 ... yes!today

    感觉我好像也能get你🤔 厉害啊……虽然我完全不知道我们究竟在说什么

  • yes!today

    yes!today 2022-09-11 16:47:37 北京

    感觉我好像也能get你🤔 厉害啊……虽然我完全不知道我们究竟在说什么 感觉我好像也能get你🤔 厉害啊……虽然我完全不知道我们究竟在说什么 阿__依

    哈哈哈哈开心

  • momo

    momo 楼主 2022-09-11 20:06:29 河南

    谢谢大家好开心自己的奇怪想法终于可以和人一起讨论了,从来没有人愿意去思考我的问题,感谢~

  • 清子

    清子 2022-09-12 17:35:19 湖南

    许多的量子为什么会组成灵魂这种个体

  • Always

    Always 2022-09-14 20:05:38 江西

    一颗被我们“看成树”的树——且还能从土地里吸收养分,给它的叶子供给养分的树——我们认为它“ 一颗被我们“看成树”的树——且还能从土地里吸收养分,给它的叶子供给养分的树——我们认为它“还有生命”。一段被锯下来的树干,因为脱离了它的“母体”,且无法实现我们认为的它的“自供应”系统,而且开始腐烂等等,所以我们说它,没有了“生命”。但是我觉得不对,这样的“生命学”是建立在我们固有思维上的学说。我不认为有“生命”的这种说法。换言之,万物皆可以是“生命”。从一片已经腐烂的菜叶,到看不到的空气,都是生命。生命是无序的粒子的碰撞和结合。而我们,只是倾向于只接受其中一种形式的“碰撞和结合”作为“生命”的构成 ... 阿__依

    跳出我们所在的空间,以维度划分“世界”,会不会好理解🤔

  • 贝壳费歇尔

    贝壳费歇尔 2022-09-15 19:42:39 吉林

    《球状闪电》记得里面有相关的讨论🤔🤔

  • 第六病室

    第六病室 2022-09-18 17:16:59 四川

    生命是一个逆熵的过程…所以注定是走向衰退的。我个人认为死了就是消失了,不会再有什么然后。关于死后世界的想法虽然很美但也是一厢情愿罢了

  • 忍人与宝

    忍人与宝 2022-09-19 19:50:52 上海

    人死后有灵魂是肯定的,但只有部分具有特殊天赋的人且经过开窍修炼才能感受到,我说得好像个骗子hhh。但事实的确如此,因为家人有过不少直接或间接的灵异体验。

  • 寻迷之旅

    寻迷之旅 (生活在各地,探索人文地理博物馆) 2022-09-21 08:37:39 江苏

    “生”与“死”是一种人类视角。从自然视角,可能只是从a状态向b状态的变化。 由于大脑中独有的额叶的作用,人类认知到死亡,然后在生时便会活着对死亡的恐惧中。为了逃避这个恐惧,便产生了“灵魂”,“死后世界”的概念。 几乎每一种传统文化都有“死后世界”,这是因为人类必须生活在一个可以“理解”的世界中,因此做出的“诠释”。 某种程度上,我们手上精密的手机,和鹧鸪留着沙地的脚印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生命的痕迹。只不过前者是大脑额叶操纵行为的结果,后者是小脑操纵行为的结果。 动物的大脑中没有额叶,因此没有理性。只有来自边缘系统和小脑的感性和本能。 “灵魂”这个概念没有科学解释。“灵魂”也并不存在于所有的传统文化中。 所谓“灵魂出窍”,事实上不过是感觉和知觉向外延伸的结果。 动物可以感觉到很远距离的动静,人类本来也有这种能力,只是由于社会活动习惯,而使得属于动物的本能进入冬眠。在特殊状态下,或者刻意的训练(佛教之类),能够唤醒这种状态,感知到几公里外。 然而现有社会的文字无法表达,最后便被诠释成“灵魂”,一个和肉身分离的意识体。

  • 寻迷之旅

    寻迷之旅 (生活在各地,探索人文地理博物馆) 2022-09-21 08:54:08 江苏

    人类恐惧死亡,并不是恐惧死亡本身,而是恐惧“失去”。因为人的“存在感”往往依附在“拥有”上,一无所有的人很少会思索自我的存在。 因此拥有越多,失去越多,便越恐惧。城市人比农民恐惧,农民又比草原上的牧民恐惧。

  • 弄卧得谪笛史洁

    弄卧得谪笛史洁 2022-09-21 19:51:30 广东

    维度不一样,储存灵魂的载体便很难被看见。之前被传教,对方说上帝人的好坏决定它去哪里。让我想到灵魂集合体,有相似经历的灵魂会聚集。能量不够慢慢消散。 但就如人似蝼蚁,能量不够的话,变成灵魂形式或许只是“无”

  • 绿牙齿齿

    绿牙齿齿 2022-09-22 01:59:07 广东

    “生”与“死”是一种人类视角。从自然视角,可能只是从a状态向b状态的变化。 由于大脑中独有的 “生”与“死”是一种人类视角。从自然视角,可能只是从a状态向b状态的变化。 由于大脑中独有的额叶的作用,人类认知到死亡,然后在生时便会活着对死亡的恐惧中。为了逃避这个恐惧,便产生了“灵魂”,“死后世界”的概念。 几乎每一种传统文化都有“死后世界”,这是因为人类必须生活在一个可以“理解”的世界中,因此做出的“诠释”。 某种程度上,我们手上精密的手机,和鹧鸪留着沙地的脚印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生命的痕迹。只不过前者是大脑额叶操纵行为的结果,后者是小脑操纵行为的结果。 动物的大脑中没有额叶,因此没有理性。只有来自边缘系统和小脑的感性和本能。 “灵魂”这个概念没有科学解释。“灵魂”也并不存在于所有的传统文化中。 所谓“灵魂出窍”,事实上不过是感觉和知觉向外延伸的结果。 动物可以感觉到很远距离的动静,人类本来也有这种能力,只是由于社会活动习惯,而使得属于动物的本能进入冬眠。在特殊状态下,或者刻意的训练(佛教之类),能够唤醒这种状态,感知到几公里外。 然而现有社会的文字无法表达,最后便被诠释成“灵魂”,一个和肉身分离的意识体。 ... 寻迷之旅

    “生”与“死”是一种人类视角。从自然视角,可能只是从a状态向b状态的变化。 woww被戳到了

  • conceit文雨

    conceit文雨 2022-09-28 11:02:14 湖南

    我有一点点看法,我认为的“活着”就是思维的存在,哪怕思维随着肉体死了,但是终有一天思维和肉体一起“复活”,复活是指重新唤醒自己的思维。关于为什么能够“复活”,我想的是人类思维的诞生本来就是概率极其低的事,但是用一种历史学的视角往回看,思维的诞生是必然的,所以复活也是必然的。还有一点就是,这个复活的时间,相对于“我”的思维来说其实是很短暂的,就类似于你睡了场觉,一觉醒来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我认为这个世界就是相对于现在的世界的“死后世界”了。这个想法是源于维特根斯坦所说的“这世界竟然存在”,当时看到后很有感触。

  • 豆友197979840

    豆友197979840 2022-09-28 12:47:41 湖北

    [内容不可见]

  • 寻迷之旅

    寻迷之旅 (生活在各地,探索人文地理博物馆) 2022-09-28 18:54:05 江苏

    一颗被我们“看成树”的树——且还能从土地里吸收养分,给它的叶子供给养分的树——我们认为它“ 一颗被我们“看成树”的树——且还能从土地里吸收养分,给它的叶子供给养分的树——我们认为它“还有生命”。一段被锯下来的树干,因为脱离了它的“母体”,且无法实现我们认为的它的“自供应”系统,而且开始腐烂等等,所以我们说它,没有了“生命”。但是我觉得不对,这样的“生命学”是建立在我们固有思维上的学说。我不认为有“生命”的这种说法。换言之,万物皆可以是“生命”。从一片已经腐烂的菜叶,到看不到的空气,都是生命。生命是无序的粒子的碰撞和结合。而我们,只是倾向于只接受其中一种形式的“碰撞和结合”作为“生命”的构成 ... 阿__依

    这个思考很值得赞叹!我是在多次深入荒野后才有这个觉悟。

  • bbbbbbb

    bbbbbbb 2022-09-29 03:42:47 美国

    是有的!宗教科学甚至神秘学都一直在探索这个话题。但是死后世界的具体模样各位研究者众说纷坛,楼主可以去找些一手资料了解一下,然后你会有自己的观点的。 我刚在另一个帖子下面写了几个可以着手的角度,我复制过来: 美国之前一群精神病学家从医学角度研究过轮回转世和前世记忆的话题,还有另一个加拿大研究前世记忆很有名的医学教授叫史蒂文森。他们研究报告的视频b站都可以找到,论文在谷歌上也都有,推荐楼主看看。 以上这些是从神经科学的角度用收集样本案例并进行归纳总结的办法研究这个课题的,理论方面靠这方面比较近的分支我认为是量子物理学。 脱离科学的语境的话灵性主义(spirituality)也探讨很多这方面的话题,但灵性主义这个词涵盖的范围就太广了,楼主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花点时间去探索一下。

  • 9lovetuki

    9lovetuki 2022-09-30 18:55:47 河北

    “生”与“死”是一种人类视角。从自然视角,可能只是从a状态向b状态的变化。 由于大脑中独有的 “生”与“死”是一种人类视角。从自然视角,可能只是从a状态向b状态的变化。 由于大脑中独有的额叶的作用,人类认知到死亡,然后在生时便会活着对死亡的恐惧中。为了逃避这个恐惧,便产生了“灵魂”,“死后世界”的概念。 几乎每一种传统文化都有“死后世界”,这是因为人类必须生活在一个可以“理解”的世界中,因此做出的“诠释”。 某种程度上,我们手上精密的手机,和鹧鸪留着沙地的脚印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生命的痕迹。只不过前者是大脑额叶操纵行为的结果,后者是小脑操纵行为的结果。 动物的大脑中没有额叶,因此没有理性。只有来自边缘系统和小脑的感性和本能。 “灵魂”这个概念没有科学解释。“灵魂”也并不存在于所有的传统文化中。 所谓“灵魂出窍”,事实上不过是感觉和知觉向外延伸的结果。 动物可以感觉到很远距离的动静,人类本来也有这种能力,只是由于社会活动习惯,而使得属于动物的本能进入冬眠。在特殊状态下,或者刻意的训练(佛教之类),能够唤醒这种状态,感知到几公里外。 然而现有社会的文字无法表达,最后便被诠释成“灵魂”,一个和肉身分离的意识体。 ... 寻迷之旅

    从a到b! 真的打开我的视角

  • 苏慕然

    苏慕然 2022-10-05 12:58:12 广东

    不是这样的哦

  • 安之若素

    安之若素 2022-10-07 12:55:25 山东

    《中阴救度》对这方面讲的太清楚了,强烈推荐,千万别诋毁哦,哪怕你不信

  • 🐢

    🐢 2022-10-07 18:50:44 英国

    我是学宗教的,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里人死后如果身前很虔诚会去天堂,反之则会去地狱。我个人比较信佛,我认为人死后会有轮回往生。

  • 极限豆瓣

    极限豆瓣 (接触) 2023-01-07 10:45:41 辽宁

    这种假说是存在的。非主流论调而已

  • 青

    2023-01-18 14:37:35 江西

    我想抛砖引玉地抛出的问题是:生命的意义在于其“不断旺盛的过程”,还是其“不断衰退的过程”? 我想抛砖引玉地抛出的问题是:生命的意义在于其“不断旺盛的过程”,还是其“不断衰退的过程”?或者是两者的结合?或者,正是——“生命”其本身的未知(如,人们不知道自己何时会死去,因为意外还是自然老死,不知道是否能经历生命的衰退阶段等)——使得生命有意义? 我们把生命看成是一个——从出生、幼年、成年到衰老、死亡的——单线过程。从出生到成年,是一个生命“精力不断旺盛”的过程;而从成年到死亡,是一个生命“不断走下划线”、“活力衰退”的过程。 这是无病无灾无特殊情况下的一个生命可以有的最大的关于“寿命”的可能性。但是,“病、灾、特殊情况”这些却往往是“自然”的一种体现:疫病的病毒也好,突发其来的海啸也好……这些都是“自然”的一种体现。作为人类,一直在做的是,尽全力地分析灾害的发生、预防这样的“自然”对人类社会/寿命的影响,让“寿命”可知化。 不知道该怎么说,但是从这一点我感受到人类对生命定义的偏执,即,人类可能倾向于认为,符合我们认知的生命,才是生命。 但是,在人类认知非常有限的情况下,他们对“生命”的定义从一开始就是错的——我是这样认为的。 哈哈写得可能太乱七八糟了。且有点意识流了。 感谢楼主分享主题🙏 让我有机会表述更多😆💜 ... 阿__依

    感觉和色盲的那个问题一样了🤣

  • 易只桃子

    易只桃子 2023-02-20 17:01:09 河北

    “肉体”只是一个躯壳,死后灵魂就会生活在另一个世界,和人类世界一样,做着各种各样的工作,同时在这个世界等待投胎。这是正常路径,不正常路径是如果灵魂突然出窍,可能会回到肉体,也有可能会别的灵魂而占领。而那个出窍的灵魂有可能消失也有可能会生活在另一个世界,因为身体本身还没死也不能领取投胎号码牌…… 至于投胎后成为什么,花草树木都有可能,还有一些石头,沙子,土地这些,可能在我们的认知中他们是没有生命的,但是也许他们也有自己的世界,有特殊的生命呢?

  • 月之回忆

    月之回忆 (momo的马甲) 2023-02-21 19:16:04 河北

    小说或者古代民间传说就是这样。然后,神学里的居间状态也算是讨论这个的,死后的灵魂在审判之前去哪了呢?是沉睡,行走还是堕入阴间? 另一方面,如果从状态的保持来讲,斯多葛等学派的循环可能更接近,因为世界会无限循环,总会回到上一次的状态……甚至演变出“某一次循环中的苏格拉底与下一次循环中的苏格拉底是同一个人吗?”之类的争论。而且同样有上面的问题——下一次轮回开始灵魂去哪了呢?要知道他们也信奉灵魂不灭。 至于车祸那个,也只有民间传说有。虽然也有理念和灵体之类的概念类似,但基本和个人或者说人类个体的灵魂无关。除非放到故事里作为警戒什么的。比如每提到某个名字或者某个事情,就会出现什么现象,重复某个事情一次。现代以惩戒恶人为主的故事里有很多,早些的忘记是格林还是别的什么里面有了。似乎佛教也有类似的地狱?

  • 杜斯特里恩

    杜斯特里恩 2023-03-06 09:03:18 广东

    很浪漫的想法

你的回应

回应请先 , 或 注册

8160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