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有常与天人感应

德不孤

来自: 德不孤
2020-04-29 07:51:53 已编辑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德不孤

    德不孤 楼主 2020-04-29 08:37:42

    哎,多看点荀子对自己比较好 哎,多看点荀子对自己比较好 Ashes of time

    后世儒家不讲荀子的原因也很好理解,孔孟都注重道德教化,而荀子在强调道德教化之外,还强调了政法制度的惩罚作用,所以也就不奇怪,为什么韩非和李斯会是他的学生。

  • 德不孤

    德不孤 楼主 2020-04-29 08:42:44

    那么荀子是法家吗?(不懂就问) 那么荀子是法家吗?(不懂就问) 小小豆豆苗

    荀子认为自己是儒家,只不过他的学生发扬了他讲“法”的那一部分。

  • 德不孤

    德不孤 楼主 2020-04-29 08:52:01

    李斯是荀子的学生。看来我还是有误会的,一直认为李斯尊崇的是法家。儒家更强调自我约束,法家更 李斯是荀子的学生。看来我还是有误会的,一直认为李斯尊崇的是法家。儒家更强调自我约束,法家更强调外部约束。(很肤浅的理解方式) 谢谢! ... 小小豆豆苗

    李斯就是法家

  • 德不孤

    德不孤 楼主 2021-04-02 20:07:59

    道德教化外,结合法治的惩罚,没错啊,为什么儒家不讲了?哪朝哪代没有法呢? 道德教化外,结合法治的惩罚,没错啊,为什么儒家不讲了?哪朝哪代没有法呢? 白天黑夜

    关于这个问题,孔子说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如果只讲刑罚,老百姓就会只是因为惧怕法律而遵从,并不是从内心认同,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对于我们来讲,道德是行为上限(而且上不封顶),法律是行为下限,强化法制而弱化教化的后果是,大家的行为就只守下限而不去向上努力。一旦遇到非常时期,不能靠国家机器约束民众的时候,可能连下限都守不住,这时候道德教化的作用就显现出来。对比一下自然灾害之后的我国人民和美国人民,就可以体会到孔子这段话到今天还是有意义的。 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有完善的法制,否则无法管理。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开始颁布明文法规,代表事件是郑国子产铸刑书和晋国铸范宣子刑鼎。有趣的是,子产铸刑书在晋国铸刑鼎之前,但是孔子却批评晋国的作法而对子产非常推崇。孔子就说过:晋其亡乎!失其度矣……贵贱不愆,所谓度也。今弃是度也,而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贱无序,何以为国?且夫宣子之刑,夷之蒐也,晋国之乱制也,若之何以为法。这段话内容很多。首先是,法律条文一旦明确,老百姓就会重刑法而轻视“君子”,原有的社会秩序就会遭到破坏(旧贵族统治瓦解),这是孔子不愿看到的。此外,孔子对子产和赵宣子的不同态度后面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法律的目的。子产虽然以刑罚严苛著称,但是他的目的是严厉的刑法能让民众畏惧而免于刑罚,所以还是孔子心目中的大贤人。《左传》有一篇子产论政,收录到《古文观止》中的。后来战国的法家,目的是通过法律更好地管理人民,为国家的 统治服务。比如战国后期的秦国,老百姓就是耕战机器,每个人都是战争机器上的一个零件,百姓的需要是不被考虑的。虽然现在很多人批评儒家“伪善”,确实从个人来讲,历史上大部分儒家人物都免不了,但是就儒家思想而言,更尊重人民的需求,强调对人民的教化,其实深层次的原因是我们现在说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发展有其自身规律,道德不是凭空产生,从根本上说,讲道德是因为这符合总体的长远利益。

你的回应

回应请先 , 或 注册

20018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