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收藏

zn木木
来自: zn木木 (深圳) 2018-06-20 20:24:23创建   2023-03-19 00:26:52更新
来自:豆瓣小组
鱼非鱼 3877人喜欢
鉴于有很多人来求推荐摄影器材,这里按价位和类型推荐一些组合 1500快 ...
回复
来自:豆瓣相册
断肠人在刷牙 12人喜欢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经典短篇小说 1人喜欢
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斜照进街道,杂乱地照亮这条街。阳光从料想不到的缝隙里射出来,打在拥挤的人行道上匆匆走过的行人的脸上。 在一个十字路口,我第一次看到那个浅色眼睛的男人,记不清他是停在那里还是往前走着,可以肯定的是,他离我越来越近,因此或者是我朝他...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mlln 460人喜欢
今天,人民日报搞了个大新闻,把大学中的“学渣们”拎起来批判了一番,说他们不努力学习,上课睡觉,下课农药。这些人不失业,谁失业呢? 这篇文章激怒了很多网友:大学教育的质量如此之差,老师例行公事、照本宣科,教些无用的鬼话,还好意思责怪我们睡觉? 我觉得这样的讨论很有趣,所以想说几句诚实的话。我的身份呢,一方面,是一名正在教书的大学老师;另一方面呢,则是一名曾经逃了不少课的大学生。 这场讨论的第一个焦点是,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好么?我的答案是,的确不好。不止不好,在很多三四流院校中,还普遍很糟。 为什么不好?我认为,根本原因之一,是老师即使教不好课,也不会有任何损失;把课教好呢,从职业发展的角度看,也不会有什么用。因为评职称和做官,没有一条是学生的教学评估可以左右的。 如果你想听,有关中国高等教育的弊病,我可以聊上一整晚。但是,这并不是因为我有什么深邃的洞见。我们摸着胸口问问自己:批判中国教育,难...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Bay 41人喜欢
在初到南京的时候,网上的新闻都是灵谷寺萤火虫,所以我的本意是直接去灵谷寺看萤火虫,但是没想到到了灵谷寺,门口特别多的游客,而且满满的花露水的味道,所以我觉得肯定人多没什么可看的,正巧碰到一家南京本地人,他们带着小孩去看萤火虫,没有去灵谷寺,而是给...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mlln 237人喜欢
今天,人民网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王者荣耀>:是娱乐大众还是“陷害”人生》。 我觉得很适合作为新闻评论课程的讲课材料,不过,大概应该是负面材料。我个人觉得,里面最大的两个问题是:证据与结论之间的逻辑断裂;过分修辞导致语意不清,不具有可操作性。 以下是这篇评论文章的全文,“引用”部分的文字,是我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评价。花了大概20分钟,也没有检查错别字,就贴在这里吧。仅供参考。 原文链接如下: 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17/0703/c1003-29379751.html 一款游戏成为全民性、现象级,足见其魅力;又被称为“毒药”“农药”,可见其后果。最近,当《王者荣耀》在一波波圈粉,又一波波被质疑时,该如何解“游戏之毒”令人深思。 作为游戏,《王者荣耀》是成功的,而面向社会,它却不断在释放负能量。从数据看,累计注册用户超2亿,日活跃用户...
回复
来自:豆瓣相册
断肠人在刷牙 4人喜欢
回复
来自:豆瓣相册
断肠人在刷牙 2人喜欢
回复
来自:豆瓣相册
断肠人在刷牙 1人喜欢
回复
来自:豆瓣相册
断肠人在刷牙 2人喜欢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自我研习所 1203人喜欢
文 | 王相宜 K计划行动组 不知你是否听说过“自证预言”这个说法:它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Robert Merton)提出,指的是对情境给出一个假的定义,会引出一种新的行为,而这种行为会让最初虚假的猜想成真。 举个实例:在某个时刻,你认定你和现在的对象注定没有未来,于是你开始不再关注两人关系的维护,二人因此渐渐疏远。等到你俩真的分手了,你会和自己说:这有什么,我早就知道。 而在玛丽莲·梦露(Mariyln Monroe)的口述自传《我的故事》中,我们能看到,我们的整个人生,都有可能是...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邓安庆 292人喜欢
明天,我就要离开家了。从大学毕业后这十年,我从来没有在家里待这么久。每年我都是过年回来,一般都是大年三十当天赶回,要么是因为买不到票大年初一才回来的,甚至有一年因为害怕催婚找借口不回来过年。回来的几天,也忙乱地去亲戚家拜年,被父母催着相亲,心情经常是不愉快的,过了几天离开家里,有一种脱离苦海的感觉。现在,这些都没有了。 辞职写作的事情,其实在今年过年时我就跟母亲说过。那时我站在灶屋,母亲在烧饭,我叫了她一声,她转身见是我,笑着过来帮我理了一下衣领。我鼓足勇气说:“我想辞职。”母亲脸色顿时一沉,“你工作不是蛮好的?”我说:“我写作也能过得挺好。”母亲不理解地摇头,“可是写作,没得保障。有个工作几好。”我知道母亲的态度了,便没有多说话。之后回到北京,把工作辞掉,我也没有跟母亲说过。平日电话里,母亲问我是不是下班了,我会说是的。 辞职后那段空闲时间,我一直很想回家住一段时间,但一想到母亲的态度,...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夏安 205人喜欢
有朋友问我我家有没有熊孩子,我不知道怎么回答。我对这些在大众媒体上流传的符号经常觉得很困惑。 熊孩子这个概念,到底是类型还是程度。什么叫熊?多熊算熊?是不是一旦熊了,就不可能不熊了?熊孩子这个标签,是不是不可逆的? 朋友说,一般来讲在公共场合影响他人的,就算熊孩子。我清算了一下,我家孩子似乎还是熊过的。有印象的就两次。 第一次是四岁那年,我和几个家长带着他跟小朋友去公园玩。来了一辆冰淇淋车,几个家...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所有团的团长 3525人喜欢
在离开重庆前,我在重庆江北机场的候机厅,来回换着用一侧屁股支撑着坐着,身体微微倾斜。 坐我对面的秃顶中年男人用一种暧昧又略带质疑的奇怪眼神反复看我。 他的大概意思是 我能看出来你在偷偷放屁,但是你为什么要放这么久,还要来回换着半侧屁股放? 我只能在偶尔...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简里里 395人喜欢
文/ @简里里 题按: 抑郁症 / Depression “抑郁症”是诸多心理障碍诊断名词中,大家最常听到的一个。上班久了心情不好,老公没刷碗心情不好,领导没给假心情不好……人人都会抑郁。典型的抑郁症核心症状是:持续的情绪低落、对周围一切事情失去兴趣、乏力记忆力减退...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自我研习所 1863人喜欢
大家好,我叫简里里,是一个心理咨询师,现在也是一个创业者。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我们为什么觉得孤独》。 文 / 简里里 最近我看了一个实验,是关于海鸥的故事。在北大西洋上有一种海鸥叫银鸥。科学家对银鸥感到好奇的一件事情是,初生的小银鸥竟能准确认出谁是它的爸爸妈妈,即便银鸥爸爸银鸥妈妈离巢,有其他的鸟儿飞过来,它们是不认的。 科学家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种银鸥的下喙有一个红点,科学家做了一些假的海鸥,给这些假的海鸥也画上红点。小银鸥看到假银鸥妈妈一样兴奋。于是科学家使了一个坏,干脆在一块木板...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公子子路 1人喜欢
二十岁出头的年纪,迷惘不过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吧…… 我们常常拷问自己,这样有什么意义,那样有什么意义,难道生活,真的非要个什么意义不可吗? 一个人踏上归家的路,每一天讨厌自己的生活一百遍 ,但是第一百零一遍,还是有一群志同道合,至少一路同行的人,欢喜...
回复
来自:豆瓣相册
断肠人在刷牙 974人喜欢
目前工作的地方,大理野性中国,常驻3800米的苍山自然中心,欢迎找我刷花。
回复
来自:豆瓣相册
Dreamer 16人喜欢
回复
来自:豆瓣相册
九樟学社 1人喜欢
回复
来自:豆瓣相册
子文东🤪👻 6人喜欢
2014年4月12日 完整图片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3277006740&uk=788779025
回复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4 15 后页>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zn木木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