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收藏

刀豆的豆
来自: 刀豆的豆 (上海) 2018-06-20 03:03:34创建   2020-11-10 17:54:21更新
来自:豆瓣日记
心de彼岸 237人喜欢
常收到豆油关于请教福州路买画材的问题,应大家要求写一篇攻略供大家参考。 上海市黄浦区福州路靠近人民广场,大家坐1号线人民广场站下或是坐2号线南京东路下均可,停车不便,打车上下班高峰时段不易,建议在非早晚上班高峰时间坐地铁。停车可停中福广场或是来福士广...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一花一世界 1212人喜欢
这个春节在山东老丈人家过。初二晚上,岳母的表妹两口子及其女儿女婿一家来吃饭。我称岳母表妹两口子为阿姨和叔叔。这位姓李的叔叔五十多岁,在某政府部门工作了许多年。其女儿是小学教师,女婿也是公务员。在山东,这种吃饭的场合少不了喝酒。我对酒一贯没什么意见,甚至喜欢微微有些醉意,飘飘欲仙的感觉,尤其是和好友在一起的时候。之前胃不太好,几乎不能喝酒时我还颇为懊恼,觉得少了人生一大乐事。现在胃是没什么问题了...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万方中 4104人喜欢
全文共分上、下两个章节 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道德败坏,而是无知。因为道德败坏显而易现,而无知却遁于无形。一个轮奸犯会因为自己犯下的罪行而受到千万人的唾骂,而一个学艺不精的医生却很少因为自己的愚钝而受到惩罚,毕竟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讲,没有专业知识难断真伪。这让很多人认为:病是自己造成的,只要医生尽心尽力,就足够了,一切只能听天由命。换作一个心灵鸡汤的簇拥者,他们甚至会为自己被别人误导而兴高采烈起来...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压死你 139人喜欢
我最近打算把我摩托车卖掉 但是应该怎么交易,才能防止买家试车时候直接...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時光里 5029人喜欢
文/青争 一时心血来潮报了个口译班,其中有一位老师大概30岁,长得很漂亮,打扮也很时尚,口译功夫了得,每次都来去匆匆,中午就花5分钟的时间泡一碗面吃。后来才知道,她大学学的是历史,她的本职工作是一家公司的公关部经理,儿子已经5岁,她每天要上班、做家务、...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整骨先生 485人喜欢
“狠式”的意思是动作效果比较狠,狠狠的练一下就有特别高效的效果,在这里指的是:狠狠的练一下脖子,然后快些把颈椎整骨复位。 我想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总会有些着急解决的,想快些解决也并不是坏事,简单、直接、快速、容易的整骨动作总会给人以很大吸引力。 整...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LaFrontera 477人喜欢
乞讨算工作吗?70岁的老赵觉得是。他每个月20天上班,10天回家陪家人,看CCTV新闻解闷。 乞讨之前,全家一年收成只有两三千,而来北京乞讨之后,他一个人每个月就可以赚1000块。 这世界上多得是我们不知道的事。 “老赵”是个上了年纪、留着胡子的乞丐,每晚都在五道...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test 1653人喜欢
oschina/文 自从我使用站立式电脑桌工作以来已经有2年时间。不论一天要编程多少个小时,我都是站立在电脑前。也就是说,有些日子我会一天站立超过10个小时,虽然不是连续的——中间会有小憩,吃饭,冥想等。 我在决定站着编程前并没有侧过血质或其它身体指标,如今也...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orbit 8人喜欢
仔细看,你会发现它其实是一座由无数缝隙仔细构建成的城市。这样的城市很聪明,但没有智慧;闪耀,但不等同于美。它带着与生俱来的骄傲,同时埋藏了无尽的琐碎平凡信息。它对生存在其中的人保持绝对的情感中立,慷慨精明地给予,毫不犹豫地索取。 在某些缝隙里你很容易觉得自己是一只蚂蚁,是金属机器的一片铁屑,并且不知不觉沾染上脚不停蹄的毛病。在这里,充实与庸碌常常只隔着几个反问号的距离;但在另一些缝隙里,你又会被...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李洋化梦 3人喜欢
感谢猎头重尔.张望的发掘与有力提问http://www.douban.com/people/heanatta/ 感谢暖岛网,原帖地址http://blog.nuandao.com/post/2013-08-09/40053119076 大约在三年前,我在豆瓣上知道了“画梦人”李洋,那些数量庞大而繁杂的梦境被他一一呈现在纸上让我觉得惊异,...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乌鸦火堂 3604人喜欢
文/梦见乌鸦 卷前必读:《环太平洋》这部电影很特殊,特殊之处在于原创了一个宏大的世界观,从各类事件、生物类型、组织机构、科学技术、人物相关等等都有一套完整的体系。类似的电影很多,比如《第九区》、《异形》、《铁血战士》等等,说穿了,电影展示的只是世界观中的一小部分,有足够的空间去拍续集、拍前传等等,《环太平洋》也是一样。 电影中的内容,各位迟早会知道,这里就不说了,文章里列举的东西都是电影之外的内容,包括前传漫画、官方小说、世界观设定等周边衍生品中的内容,为的是要拓展视角,了解电影之外,《环太平洋...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蔡要要不吃药 52人喜欢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真实的让人唏嘘。 我去阿紫的客栈,我们聊天喝茶抽烟,看着她的客人进进出出,无所事事的让人不禁有点期待着要发生什么。一个客人回来了,他瘦高,驼着背走进来,很小声又彬彬有礼的询问阿紫有没有卫生纸。这个客人和其他的客人一样,看上去普通又普通。我甚至没有能抬头看清他到底长什么样。 他拿了卫生纸就回房间了,我继续躺在阿紫的沙发上装死尸,忽然阿紫说,这个客人很奇怪。我懒懒的问,他看上去很...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芬雷 4103人喜欢
人到三十,我开始重新思考这个问题。想来想去,不一定有道理,我觉得读书是重要的。得出这样的结论明显有点晚了,因为最适合读书的那些年里,我基本没怎么读书。尤为惭愧的是,真正读完的书,不会过百,严苛地讲,甚至根本不会过十。清晰可数的几本书而已,虽然读书数量多少说明不了什么。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现代人来说,行是容易的,去一个万里之遥的地方没什么困难,可是读万卷书却成为一个问题。我似乎从来没有为了读...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万方中 181人喜欢
我们很多人都热衷于讨论,然而其讨论的结果往往是不欢而散。 究其原因,大多数人在讨论之时讲的都是个体经验,而不是道理。因为经验既不需要思考,也不需要总结,即便是一个不学无术之人,他多多少少也会有些异于他人的个人人生经历,这些将作为他讲道理时言辞凿凿的...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远子 5393人喜欢
我曾在一家书店工作了两年。书店在某商城的地下二楼。每天早上钻进去,天黑了才爬出来,一整天都看不到阳光。不过,好在北京也没什么机会看到太多的阳光。 书店对于店员有很多奇怪的规定,比如不准与店员交头接耳,不准与顾客闲聊,不准久坐在咨询台里,不准看书等等。刚开始很不习惯,尤其是最后一条,但后来慢慢也就习惯了,我们对于环境的适应力往往超出了自己的想象。 来书店买书的人也是千奇百怪的,最少见的恰恰是那种真...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万方中 155人喜欢
关于作家收入 昨天有个帖子,说什么作家的收入太低,我倒不是这么认为,毕竟跟以前那个年代相比,作家这个群体的条件一直在改善。 在我小的时候,大家普遍没什么正版意识,甚至在书店里,有大量的人将盗版当作正版来卖。我父亲经常告诫我:“除开《新华字典》以外,...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weiyi 69人喜欢
上个星期从北京回来。看了ucca金氏彻平的展览 这个镜子+贴纸的collage作品就像是一根平行于我做了一年左右的练习的线。如果你去年这个时候也在看我的豆瓣,也许会记得我买了一些儿童科学贴纸。用这些做一些练习。在NYC的时候,Ali有一次在我的房间看到一墙的贴纸,...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迷路的胡桃 1212人喜欢
(仅作学习交流,请勿转载谢谢) 第一次看到这座水塔住宅的时候在人民路上,它就突兀地站在旧式里弄缝隙里,像是一座高耸的纪念碑。脑海里蹦出了Bow-Wow的House Tower,不过水塔似乎是更有趣的版本呢,探索由此展开~ 一、水塔住宅 vs 犬吠塔屋 水塔和犬吠塔屋两者都...
回复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刀豆的豆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