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收藏

长白天一
来自: 长白天一 (北京) 2018-06-20 01:29:14创建   2023-12-02 14:39:41更新
来自:豆瓣小组
春天的枫叶 2941人喜欢
我的第一任男友是一个叫帕森斯的美国人。我跟他分手的原因呢,是因为他...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艱致 0人喜欢
2011年1月3日下午去单向街书店听王奇生老师的讲座。地点稍远,第一次去,花了点时间才找到的。对自己来说,总算是一个不错的开始,保持思考的状态与怀疑的精神。 关心当下中国状况的人很容易会感到好奇,为什么GCD会成功,为什么GMD会失败? 所以一开始,王奇生老师就颇为无奈的说,他一直的主题是GMD为什么会失败,但是大家总是追问他,另一个党什么时候才垮台?全场爆笑,这也算是一个中国特色吧?(一笑) 近来的史学研究有...
回复
来自:豆瓣相册
袋鼯 903人喜欢
他们从不同角度看到了不同的中国,看到了不同的历史。
回复
来自:豆瓣相册
白水 29人喜欢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fateface 21人喜欢
历史并不总能拿来做现实的参考。 08年春天的时候,因为我老公在各地找工作,也得考虑我的工作问题,于是在美国某大学见了他们的副教务长,是个韩裔中年妇女。聊啊聊的,就讲到我老公的籍贯,我说他是东北的。她说:“喔,我知道。你知道吗?中国东北以前是韩国的一部分。” 我立马回了一句:“真的?我倒是知道,韩国以前是中国的一部分。” 然后我们就不欢而散了。还好我老公最后也没去那个大学。 前些天在北京,跟一位历史地...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爱读书的熊 16人喜欢
初学清史必读书目(王锺翰) 目前国内外史学界所公认...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137人喜欢
 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倘若用化学化分“梁启超”这件东西,把里头...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QBY 58人喜欢
本刊记者 徐梅 发自北京   她的著述“带给读者的是科学的清醒,...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ren 159人喜欢
国家如何“逃离”——中国“民间”社会的悖论 程美宝 近十...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子明 162人喜欢
子明案:这是一份散见于网络上的台湾辅仁大学关于史学理论的书目,并未去该校网路查证。不过,列得已经是相当详细了。 关于史学理论的书目- - 中文書目 〔清〕章學誠,《文史通義》。 〔唐〕劉知幾,《史通》。 〔漢〕司馬遷,《史記》。 杜維運,《中國史學史》(二)(台北:三民,1998)。 杜維運,《中國史學史》(一)(台北:三民,1993)。 周佳榮,《中國史學名著概說》(台北:唐山,1989)。 錢穆,《中國史學名著》(一)...
回复
来自:豆瓣
1.气势撼人
2.宋代诗画中的政治隐情
3.十三世纪中国政治与文化危机
...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海外中国研究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江苏人民出版社http://www.doub...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2人评价)
作者: 吳安蘭
出版社: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 1999-1-16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苏门答腊 7人喜欢
http://www.wangf.net/vbb2/showthread.php?s=&threadid=25913 读...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流浪的匈奴 7人喜欢
辛亥年的枪声 □南帆 1 许多...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已注销] 6人喜欢
我向来都很喜欢旅居西方的一些华人史学家写的研究中国历史的史书,在他们的书中,透过扑朔迷离的历史原貌,各类事件更加翔实丰满。故事在讲述时,也是小角度切入,不紧不慢,娓娓道来,比起国人四平八稳的著述风格,至少是对于我这类人来说,倒很是受用。虽然的确是有不少人诟病其间一些书著显得比较浮光绿影,个别结论观点也有待商榷。【楼下回复已指正,作者不是华人】 虽然历来共产主义的意义掩盖了辛亥革命的重...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boks 6人喜欢
作者: 吴承学/李光摩 《四库全书总目》曾在论及明代士风变化时...
回复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长白天一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