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自己 见天地 见众生

一粒麦子
来自: 一粒麦子 (Amsterdam) 2021-02-16 01:24:26创建   2024-01-21 11:47:26更新
来自:豆瓣日记
十月石 20人喜欢
1.奥涅格《火刑台上的贞德》 一部了不起的杰作,一个来自小泽征尔的经典录音。最后15分钟格外动人心魄。当火刑台上的贞德在合唱声中高呼:“我来了,我来了,我把锁链切断了!”那情景催人泪下。小泽征尔对大场面有着出色的调度,歌手们在此全力以赴,所有的场景都栩栩如生。 2.普罗科菲耶夫 《罗密欧与朱丽叶》全曲 整体而言,小泽征尔这个普罗科菲耶夫《罗密欧与朱丽叶》全曲录音仍然罕有匹敌者。指挥家们喜欢这部作品,但通常只录制组曲或选粹。小泽征尔的主要竞争对手来自普列文LSO和马泽尔 Decca。相较于普列文的...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魔云兽 351人喜欢
我们的世界 温暖、舒适、熟悉 但当我们仰望天空 我们想知道 我们是居住在宇宙中一个独特的地方 或仅仅是太空的小小一隅 宇宙是友善的,还是充满敌意 我们是一直站在这里猜想 还是离开故园来一次终极探险 去发现奇观 直面恐怖 美丽的新世界 邪恶的黑暗势力 时间的起点 创世的时刻 我们是否有坚持到底的勇气 或是逃回家? 想找到答案只有一个方法 我们开始一步步时空之旅 离地面60英里(100公里)高度,就是太空边缘 仅仅一个小时...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Jenny 59人喜欢
” Not on the vulgar mass 并不是芸芸众生 Called "work," must sentence pass, 所谓之“事业”,都必须被评判 Things done, that took the eye and had the price; 你尽心之事,付出均有其价值 O'er which, from level stand, 甚至(可能得到)超越世俗的评价 The low world laid its hand, 造物自有其准则 Found straightway to its mind, could value in a trice: 在直通心灵之路上,瞬息间作出判断 But all, the world's c...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蔡草祭 9人喜欢
“孩子,我们没法选择自己的肤色,没法选择我们的出身。我们唯有选择努力生活。我向上帝祈祷,希望你能做出最好的选择。”——《黑色棉花田》 有阳光的地方就会有阴影的存在,这个世界从来都不是绝对的好,也不存在绝对的公平,在这个世界存在着纷争、战乱、掠夺、歧...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石独步∆ 0人喜欢
同是作为关于美国南北战争的小说,玛格丽特 米希尔的《飘》竟然和福克纳的《押沙龙,押沙龙!》同一年出版。前者将残酷的南北战争披上了一层浪漫化的滤镜,而后者除了展露战争的破坏性外,还更深一步解刨开人性的阴暗。 福克纳,这是令我听到可敬又可畏的三个字。曾阅读过《喧哗与躁动》及《我弥留之际》的自己明确知道等待我的将是什么。更别说《押沙龙,押沙龙!》是福克纳最难的作品,而这部作品却又是其本人最满意的。整本...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寄居象 12人喜欢
这是有关人类命运的后预言 福克纳笔下的美国南方,是一片培养现代文学的沃土,被他所创造的神话式的“ 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滋养的作家里囊括了那些我们能常常听到的文学家,他们是马尔克斯、略萨、莫里森、卡波特、莫言、余华等。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进行归纳,他的作品都离不开“苦难”二字,这苦难一方面体现为复杂的意识流给读者带来的艰难的阅读体验,另一方面也作为作品内容中人类命运内在性的矛盾而被揭露。所以,福克纳...
回复
来自:豆瓣相册
执草木 1人喜欢
奥斯卡-克劳德·莫奈(法文:Oscar-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国画家,被誉为“印象派领导者”,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 125人喜欢
薄伽丘在《十日谈》的开头里讲述了一场可怖的瘟疫,“那场瘟疫来势特别凶猛,健康人只要一接触病人就会传染上,仿佛干燥或涂过油的东西太靠近火焰就会起燃。”从前看这段,只当是传奇故事里大同小异的夸张老套的开场白,又或是开学典礼上强作激情其实冗长乏味的训导演讲,这些文字如同水过鸭背,从我的眼前悄无声息地滑过。而如今再看这段,那些词语,却如芒刺般刺进了心灵。 疫情的第三年,如今的我们,也终于被迫完成了从震惊...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Gloria 3人喜欢
2021年的前两天,看完了周作人的《雨天的书》,觉得先生真是将我所有向往的美好场景都写到了。 “在江村小屋里,靠玻璃窗,烘着白炭火钵,喝清茶,同友人谈闲话,那是颇愉快的事。” “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得十年的尘梦。” 先生说:“在不完全的现世享乐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回顾自己的半年,实在是步履匆匆,...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黑伞 1857人喜欢
我一直觉得自己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时间有点晚,已经是大学以后的事了。那年福州的冬天冷得出奇,学校的新图书馆尚在建设,我们只能挤在窄小阴暗感觉与殡仪馆无异的小书库里颤颤巍巍地看,冷了就跺跺脚搓搓手以达到取暖功效。看完书走在校园里,冷风呼呼地吹,满校园的绿草半截都还没长出来,惨谈……惨淡搅拌着寒冷,把这小说给我的感觉包裹得异常服帖。 这故事其实更适合十六岁左右的妙龄孩子们看,所以我说自己看得晚...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hyt 0人喜欢
1、 每一个人都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如果一个人在死去之前连自己的牢狱都没有走上一圈,岂不荒唐? 2、 他也看不起那些吵闹而粗野的学生,他们抱定主意只学习刚好能够谋取一份闲差的知识,在这些可怜人身上,心智的发育不过是一时头脑冲动而已,终将随着年轻时光一同逝去。 3、 我们生活在其中就像你们躲在掩体和堑壕里。我们最终为其中的暗示而自鸣得意,暗示可以改变一切,就像将一个负号不起眼地放在一笔数字前面;东一处...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绮齐 26人喜欢
一本沉重的小书,承载的是一个时代,一个家族,两个母女的浮沉。 从来看不得这种在时代的洪流下的家庭和个人悲剧的小说,那种感觉就像是待宰的牲畜,被钳住四肢,挣扎却无力地望着混杂着泥沙的绵稠的污水在眼皮子底下,水位慢慢升高,呼喊大叫直到全身无力,却只能等待着污水没过喉咙、鼻孔、头顶,一点点窒息。 好在看《秋园》的时候没有这么强烈的无力感,因为书很小,节奏很快,文字中带着一些疏朗,只是在某些瞬间会觉得心...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二呆 56人喜欢
初识李娟,是通过《读者》、《青年文摘》等杂志报刊上转载的李娟的各种零零碎碎的文字。相比于“李娟”这个她母亲绞尽脑汁、翻烂字典取的名字(李娟在本书“名字的由来”中自述),让我印象更深的是李娟笔下的阿勒泰。李娟和三毛都是我开始接触阅读时非常赞赏的两位女作家,她们的心性有共通之处,但是三毛的特点过于鲜明,很多就算没读过三毛的人也是早知其名。相比之下没那么多人知道的文坛精灵—李娟,她并不像王安忆这样的...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丁是丁 517人喜欢
1 不记得第一次读李娟的文章是在什么时候,是在哪里,也不记得是哪一篇。 买的她的第一本书是《走夜路请放声歌唱》,喜欢这个很文艺的书名,也喜欢书的封面设计,当然,更是因为喜欢她的文字。 还记得买Kindle后下载的第一本电子书就是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后来...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高山仰止 138人喜欢
1.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是同源宗教,产生的时间依次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因三教都奉亚伯拉罕(伊斯兰教称为易卜拉欣)为先知,因此三教被称为亚伯拉罕宗教。三教共奉耶和华(伊斯兰教称为安拉,中文翻译为上帝、天主)为唯一的神,是众多信仰中罕见的一神教 2.三教最大的分歧在于对耶稣基督的认识:犹太教认为耶稣是僭越者,不承认耶稣的神性,认为耶稣是一个打着上帝之子名号的骗子,人类仍在等待弥赛亚(救世主)...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水湄物语 872人喜欢
身边很多人在读《看见》,我也在看。评价是一片叫好,我认识的人当中,有自讨腰包买了好几本送朋友的,有看书从头哭到尾的。 奇怪的是,很多人都说看完了,印象最深刻的不是作者柴静本人,而是她所描写的身边的那些人。 有人喜欢陈虻,大约也希望生活中有这样的长者指点一二。跟柴静合作的几位男女摄影和导演更是各有粉丝。 这么火红的第一女主角不被喜欢,反而是配角们纷纷抢镜,让我想到的简直就是《士兵突击》中的那个许三...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小川叔 1288人喜欢
坦白说,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文字。 朴实,但是有重量。 文字里的废话很少。少到连基本的情感词汇都没有。 它就好像我们少年时代读过的最朴实的课文,最简单的句子。 里面没用过诸如“决绝”“隐忍”或者“丰沛”“疼痛”之类的词。 但是你却觉得它有厚度。 对于一个文艺青年来说。这是一种震撼。 对于其他的文字工作者来说,这有欠公平,因为她十年里见到了太多的人,她写的都是别人的故事,这些生命的厚度足以让它沉重到...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ARRONICX 5人喜欢
三岛由纪夫算是一个高产作家,今天我要介绍的书是他三十岁时写得《女神》。同名短篇小说占了比较大的篇幅,讲的是丈夫周伍拥有着超越常人的对美的追求,并将女儿朝子培养成女神,令朝子在异性的爱慕中游刃有余。 尽管他们夫妇想要孩子随时都可以生,但周伍无论如何都...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Rainbow🌻 7人喜欢
可是,总觉得幸福的底层藏着不幸,是靠不幸支撑着的,动辄总会想起妈妈来。 这句话出自三岛由纪夫的《女神》,故事讲了在丈夫周伍精心栽培下的妻子依子成为女神,人们都对她不由羡慕。但在一场空袭中,依子为了拿回自己爱美的衣服,冲进洞内,拎起箱子往外闯,恰在此...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怀瑾握瑜 0人喜欢
三岛由纪夫,很早就听说过他的名字。今日拜读其作品《女神》。对日本文学,我仿佛兴意阑珊,所幸篇幅不长,还是耐着性子看了下去。不知道这本小说的问题,还是我的问题。读完整本书,并没有感觉到那种心灵的平和。也没有什么思考与感悟,为了留下点什么痕迹,现在来主动的写点什么。 本书讲了一对父女的故事。作者想表达的是什么呢?读完本书我并没有直观的感受。一个有着女性崇拜的男人,在打造完美女性这条道路上的历程。或者...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野田毛毛子 45人喜欢
有一个密室逃脱游戏叫做意大利小镇,玩家要收集足够的道具合成钥匙从这个空无一人的小镇上逃出去。看了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就有一种在那个小镇里逃不出去的感觉。他黄沙梁的那个村庄就是个逃不出去的地方,因为对他来说整个世界就在这个村庄之内。 柏拉图有一个“线段譬喻”:将线段分为不等的两段,一段是可见的事物,另一段是可思维的事物,这两段内部还可以细分,在这里不必赘述。总之这条线段在两个维度上涵盖了世...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果冻儿 72人喜欢
家暴的事情,继而连三再一次再一次地爆出来了。 这次画面更吓人,大家讨论的气氛也更热烈。因为画面可怕,所以不管是单纯关注,还是猎奇,还是正义感较强,还是感同身受的人,都在说话了。 在中国,一个女性只要身在“家”中,对暴力的抵御值就是整个世界物种中最低...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拔剑四顾心茫然 58人喜欢
若是放在十年之前,我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去评价这本书的。因为那时候的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仇恨,天真的认为生活是金钱与爱情合谋的骗局,自然也看不出这本书的沉重与珍贵。 而现如今,我煞有介事的坐在电脑跟前,直直的看着一片空白,妄图以一个还未横空出世的作家身份,和一位我不熟悉但十分敬重的人,进行一次并不存在的对话。 “相信,需要天真和勇气。重要的是相信本身,倒不是一定相信的要是什么。只要人尚能相信,这世界就...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孟浪 253人喜欢
1、尽管“文化大革命”因“十年浩劫”这样的名词而似乎得到否定,也有了许多批评的书籍,但只要人们仍然只会控诉他人时,这场“革命”实际上还没有结束。 2、人到十三岁,自以为对这个世界已相当重要,而世界才刚刚准备原谅你的幼稚——原谅在过去,不是这个理由。 3、光亮有时不过是黑暗安装的一道门,推开门就又走了进去。 4、我们对童话像对鞭炮一样又爱又怕,因为童话中总是提到糖果。 5、维护西方马克思主义纯洁性的重担,...
回复
<前页 1 2 后页>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一粒麦子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