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

思想者
来自: 思想者 (青岛) 2019-02-26 19:53:16创建   2023-11-17 18:20:31更新
3 人关注
来自:豆瓣日记
耳環超美余老濕 103人喜欢
近年来,女性史和社会性别史领域的学者们不断超越民族和国界的限制,广泛而深入地研究和探讨全球范围内的女性问题和性别议题。自2019年起,国内引入了大量日本性别研究专家的相关著作,其中上野千鹤子的作品备受欢迎。然而,与此同时,国内对日本女性史的研究和普及仍然滞后于其他国家,甚至可以说处于一种“真空状态”。 众所周知,女性史研究作为一门被视为“研究”的学科,并没有经历很长的发展历程,仍然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在日本,女性史从最初作为史学的补充,逐渐演变为将社会性别作为联系观察的分析范畴,探讨各个领域、各个...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徐慢懒的广播: 替@shiorireads 发:不实名,弃瓣啦,大家找她戳https://douc.cc/28R7iF~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魚のタノシミ的广播: 平野聪也好冈本隆司也好,都或多或少存在一种「日本における中国認識の歴史は、中国における日本認識の歴史と比べて圧倒的に長く深い」的自负,当然这也的确是长期以来的事实。但是,不知道日本的年轻一代还有没有这种自信?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吴尔罗的广播: 平成的“丸山真男情结”(?:31岁还没有稳定工作的低学历作者,吐槽“和平社会”里的阶级固化,跟他一样的低收入“弱者”生活得没有尊严,没有出头之日。于是对现状感到不满的多数年轻人开始了“右倾化”,贫困的年轻人逐渐把希望寄托在日本的军国主义化上,认为发动战争能带来社会流动。战争虽然残酷,却可以解决贫富差距,解决“和平”带来的不平等和社会闭塞。在说明这个论点时举了丸山在1944年从军后,被一等兵欺负的例子——如果有了战争,没上过中学的一等兵也能扇东大精英的耳光。所以,对一无所有的年轻人来说,战争是希望。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历史理性的广播: 丸山曾经被批评坚守过时的西欧近代主义价值观,然而讽刺的是,丸山对现代性矛盾的敏感或许远超当时高唱进步知识人批判的安保斗争世代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历史理性的广播: “故乡丧失”是近代人的基本经验,但近来颇有一种议论认为不应该谈,因为谈“故乡丧失”就是中产小资在讲“回不去的故乡”,是很不好的,太把自己当回事。这咋一看是一种总动员的话语暴力,其实也有其内在逻辑,盖大众社会的形成也就是意味着“故乡丧失”经验不再存在,是为“故乡丧失”之丧失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Kate_Linden 46人喜欢
20201105更新:抱歉最近比较忙,没来得及做组规......继续欢迎各类建议。组织形式设想请见这篇日志: https://www.douban.com/note/781688589/ 。 20201017更新:打算把这个计划重新做起来,先整合一些我自己了解的信息,然后慢慢带动更多友邻一起添砖加瓦,边做边改进。想问问大家是做豆瓣小组还是做其他的。欢迎留言提供建议。 如果感兴趣的人比较多,我会争取在10月31日之前把组规做出来,并在组里贴出一些自己了解的信息。 (以下是原帖,2019.09.11) 感谢大家对“德国史学术资源库”计划的支持。这篇文章会详细谈谈我对每部分内容的规划,以及组织管理上的一些想法。 内容上分为三部分, 前一篇日记 已经说过了。三部分分别是评论版书单(可以做成豆列)、学术资源(书籍以外的原始材料)情况和近期学术信息,都按照时代和专题分类。 目前我能想到的分类如下: •...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历史理性的广播: #総力戦と近代化#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罗成 3377人喜欢
社会学因为范围太广太泛,所以需要找到一条主线,按照我的理解这条主线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提炼成一句话就是“现代世界的诞生(现代性)及其后果”。 有了这条主线,我们可以进入书单了。 兴趣:从“两个村”进入社会学 费孝通《江村经济》、项飙《跨越边界的社区: 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 对于学习,我一直主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需要两本好读有趣的书激发对社会学的兴趣,这里我推荐两本故事性较强的:费孝通《江村经济》和项飙《跨越边界的社区: 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前者是中国传统社会最好的微观案...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张跃然 113人喜欢
Part 1:【政治社会学】 https://www.douban.com/note/768096741/ Part 2:【发展社会学】 https://www.douban.com/note/768114160/ 【政治经济学】 这一个领域我的指导老师是Dylan Riley。「政治经济学」其实并不在我系资格考可选领域的列表里,之所以会出现这么一个选项,完全是Dylan天马行空拍脑袋的结果(我一开始是想跟Dylan考比较历史社会学)。其实,不管是Dylan还是我(以及另外一个和我一起备考的同学),都不知道「政治经济学」究竟指的是什么。我们只是想以「政治经济学」的名义,读一读我们共同想读的东西而已。所以这个书单非常随性,和作为一门学科指称的「政治经济学」关系不大。但虽然随性,却应该也不算散乱,因为毕竟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在。 这个书单基本上老师和学生的想法一半一半,Dylan列上去他想读/讨论...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美孚新邨圆鸿渐 134人喜欢
本表格会根据各路反馈意见和学者的人事变迁进行动态调整,本次更新截止到2020年9月。 除了美国前60名的大学之外,本次更新添加了加拿大前三名大学的相关学者。 本人梳理了美国前60名大学的中国政治研究现状,制成表格发布出来,希望能帮助更多同学了解美国政治学的学术资讯。在此之前,本人先做三点说明: 第一,本表格所使用的大学排序来自U.S. News Education Rankings (Grad Schools) 于2017年发布的Best Political Science Schools,网址...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历史理性的广播: 平成末年以来连年严重的暴雨水灾使得关于修筑水坝的议论再燃。其实之前亦有元官僚指出,针对暴雨气象灾害,日本仍在沿用数十年前的防灾标准和体系,没有及时应对激烈的全球气候变化,并不是单纯要不要修水坝的问题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1人评价)
作者: 所澤潤主編 / 林初梅主編 / 松永正義 / 陳培豐 / 石計生 / 四方田犬彥 / 赤松美和子 / 蔡蕙頻 / 石井清輝
出版社: 允晨文化
出版年: 2017-4-1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vicky 17人喜欢
1 社会科学信息网关 Social Science Information Gateway(SOSIG) http://www.sosig.ac.uk/ 社会学 http://www.sosig.ac.uk/sociology/ 人类学 http://www.sosig.ac.uk/anthropology/ 国外社会学网站大全 2 社会学在线 sociology online http://www.sociologyonline.co.uk/ 这是一个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社会学网站。包括了一些论文,文章,还有一些新闻,不过更有趣的是里面还有一些quizzes,社会学也和有趣哟! 国外社会学网站大...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春山 85人喜欢
本文为复旦大学本科生课程 林青老师【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潮】课程笔记。 全文共四万两千字。 虽然成绩还没出来,但还是发出来造福一下大家呜呜呜,毕竟这是一门开卷考试嘿嘿 概论 1968五月风暴,法国开始学生造反运动,催生关于文化、价值观、自由的新话题,产生新的理论。 第一节 五月风暴 一、 标志性事件 五月风暴指1968年5月到6月在法国爆发的以学生罢课,工人罢工的抗议活动。 “消费社会”:今天的社会是消费社会。在社会大生产中有四个环节,马克思的理论中生产决定消费。消费社会中形成的很多观念影响今天的生产,也决定今天的生产。(现代社会的特征) 六八运动催生生态问题、身体理论(性、女权主义)、日常生活的批判、空间问题。六八运动开启了到现代社会的转折,不再去关注“宏大”的问题(人类进步),价值观不再统一,变成了多元社会。 六八运动中有一些领袖对中国的文革表现出极大的热忱,很多观念都受我们的影响。...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星期六历史学家 338人喜欢
我本来准备写一篇记忆研究的综述,主要完整的介绍一下国内已有的研究,结果有人把“集体记忆”这个概念火出圈了,我倒是想讲一点记忆研究的一部分边边角角,综述以后再写,我们先看看“集体记忆”应该怎么正确? 集体记忆的概念来自社会学家哈布瓦赫,他是涂尔干式的社会学家。哈氏曾任教于斯特拉斯堡大学,熟悉法国历史学家的朋友一定能过想到两个历史学家,吕西安·费弗尔和马克·布洛赫。哈布瓦赫和年鉴学派两位创始人曾经经常探讨学术问题,甚至他就是年鉴杂志的参与者之一。哈布瓦赫早年弃哲学从事社会学,也可以说明为什么他从柏格森哲学里汲取营养。 社会学家哈布瓦赫(这个翻译可能有误,有部分学者指出这里的h可能不发音,可能翻译成阿布瓦尔克斯更好,这里从众从俗)的“集体记忆”(collective memory)在之后的学术发展史里会反复出现,尤其是历史学与社会学。 他的《论集体记忆》一书,从三个集体角度分析集体记忆,分别是家...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张宇涵🔒 104人喜欢
我个人觉得值得读的一些世界现代史的书,国内还没翻译出版的整理在这里。将来如果出版了中译本就删去,希望这个书目越来越短。这些书在豆瓣上的评论还比较少,更多评论可以在Amazon、Goodreads、学术期刊里查找。 这里列出的书以叙事为主,普通爱好者也能读下去、感兴趣,估计有较大的读者群体,出版中译本在商业上应该是可行的。专业性、理论性过强的著作没有纳入。每个小标题下还列出我收集的相关豆列,豆列收录论文集、论文、网页等更多样的资料。 近年来,中国在世界各地有越来越多的经贸合作、人员往来、“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这些书有助于中国人了解世界形势、当地情况,做好对外开放、国际合作的相关工作;也有助于国内的国际关系、比较政治学、政治哲学等学科积累经验素材(可参考杨光斌老师的评论《 论政治学理论的学科资源——中国政治学汲取了什么、贡献了什么? 》),为促进中国...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BOXING 25人喜欢
2015春 文化研究導論 Introduction to Cultural Studies http://nknu.pbworks.com/w/page/5111818/FrontPage 一、教學目標文化研究是當前全球學術界最有活力的一股知識力量之一。其研究強調具有開放性的跨學門科際整合,認為正在快速變動的世界已經無法以單一學科的方法來理解,必須透過連結各個學科中所提煉出來的尖端知識(與省),才能提供有力的解釋,也才有可能介入這個變動過程。在上述視野下,本課程希望提供一個跨學科...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星期六历史学家的广播: 发几句牢骚,虽然我并不觉得历史学必须史学理论,但是历史学对于理论的匮乏也是显而易见的了。我想到了一种书,就是关键词、关键概念之类的书,文艺理论、文化研究、人类学之类的学科都有这玩意儿,写的好不好不说,至少人家有。这个关键词不是考研名词解释那种,有点像但是又不完全是。有人会说,历史学有各种导论书啊?导论虽然也与理论相关,更加关注的是新的研究趋势和具体研究。这里面有很多问题,后面再说。 可能我看过最符合设想的历史学书籍是《|book:10521374|历史科学基本概念辞典|》几本,这书里有保罗·利科、海登·怀特、阿斯曼夫妇等学者参与编写。我设想的关键词一方面,重视新的研究趋势,另一方面侧重于理论本身。当不了解一个概念的时候,查阅可以简单知道,深入了解还可以看这个关键词后面的参考文献深入学习,可以读薄可以读厚。我恰恰是觉得历史学这学科,经验主义过强,一定程度上缺乏理论训练,所以,才需要查阅的手册。 很多人会列举不同的书籍,诸如彼得·伯克的《|book:34842935|历史学与社会理论(第2版)|》、《|book:30437357|當代歷史學新趨勢|》、《|book:3540736|历史社会学手册|》等等书籍。我现在就来讲他们各自的问题。历史学家对于理论的兴趣,可能是来自于理论带来的新的研究方法、视角、思路等等。所以,大家更感兴趣新研究。这个无可厚非,但是也会带来以下几个问题。如果是彼得·伯克这种,一个写的导论,一个能力再强,也有熟悉和不熟悉的东西,所以稍微不太熟悉的可能就不尽如人意了。另外,在于写这种导论的,外国人和港台学者比较多,我倒是觉得这些年新研究比较多,导论也好,关键词也罢,对于大陆的新范式研究很少顾及到,我就很想给大陆的记忆史研究写一篇导论,因为好像没看见有专门介绍国内比较全的已有的研究的综述。还有几个问题下面接着说。 历史学关涉的理论,其实我觉得是三种,第一种是史学家的经验或者工具的总结与研究,第二种是其他学科挪借的理论,这种容易忽视一种理论从一门学科到另一门学科中间发生的微妙变化,第三种是更多关注历史元问题的历史哲学。关注新趋势,必然对前两种,关注更多,历史哲学则一定程度上会被忽略。需要一种导论或者关键词,也关注到历史哲学的问题。 当然了,我这里也是发发牢骚,毕竟很多学者一点不懂史学理论,也能做出来非常好的研究,大家就当我什么也没说过就好了。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1. 埴原和郎『日本人の誕生:人類はるかなる旅』 2. 宮田登『歴史と民俗のあいだ:海と都市の視点から』 3. 笹本正治『中世の災害予兆:あの世からのメッセージ』 4. 乾宏巳『江戸の職人:都市民衆史への志向』 5. 高村直助『会社の誕生』 6. 高田良信『世界文化遺産 法隆寺』 7. 久野昭『日本人の他界観』 8. 神野清一『卑賤観の系譜』 9. 深井甚三『江戸の旅人たち』 10. 戸田金一『国民学校:皇国への道』 11. 坂誥秀一『太平洋戦争と考古学』 12. 大橋一章『飛鳥の文明開化』 1...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时间与玫瑰的广播: 文化中国研究丛书 第一辑 1公众舆论与北洋外交 2胡居仁与陈献章 3清末的下层社会启蒙运动1901-1911 4戊戌时期的学会和报刊 5 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 6 清华与一战:美籍教授的中国经验 7自由的所以然:严复对弥尔自由主义思想的认识与批判 8严复译著与清末民初的思想变迁 9中国现代政治学的展开:清华政治学系的早期发展(1926-1937)(修订版) 10留学、战争与善后: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 第二辑 11陶澍在江南 12清代之回避制度 13攀龙附凤:北宋潞州上党李氏外戚将门研究 14明代狱政管理制度研究 15张謇传 16从塾师到王爷:洪仁玕传 17考证学集林(增补本) 18女子迈步‧男权让路--近代中国性别史论 19北宋武将研究 20辛亥革命与大陆浪人(修订版) 第三辑 21辽史丛考 22商人精神的嬗变:近代中国商人观念研究 23 冯家昇集(上下册) 24十九世纪后半期的中国财政与经济(增订版) 25无锡时期的钱基博与钱锺书(增订版) 26辛亥前后上海城市公共空间研究(修订版) 27明清商人与都市社会 28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思想谱系(修订版) 29明代中叶的土地流动论 30湖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修订版) 第四辑 31湖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修订版) 32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33明代的国子监生 34明末东林运动新探 35贻谷与近代社会 36晚清身体史研究:以《申报》为中心 37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修订版)

回复
<前页 1 2 后页>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思想者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