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

xkk27
来自: xkk27 2018-08-21 20:02:42创建   2023-01-07 05:14:41更新
来自:豆瓣日记
1、一个从健康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学校要毁掉他没那么容易,而一个被不健康家庭造就出来的孩子,学校要帮助他,非常困难。 2、教育最重要的是改进文化,在家庭中最核心的文化就是一家人生活在一起,父母陪伴着孩子成长,在有爱、有鼓励、有帮助的地方,即使生活得...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小状元 1人喜欢
最近一直在追《我的前半生》这部电视剧,剧情比较老套,剧中的女主人公罗子君,是一个衣食无忧,靠男人养活的太太,她以为男人能养她一辈子,结果,还不到半辈子,男人就出轨了,她的生活顿时陷入一片混乱。 那么,罗子君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呢,这与她的母亲是分不开...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HelloLife学院 1人喜欢
今天中国的青年,非常优秀,但是非常困惑;非常聪明,但是不够自信。他们是多年来第一代能够在平安的社会接受完整的教育的一代。他们有幸出生在拥有选择的时代,但是时代并没有传授给他们选择的智慧。 因此,中国青年的父母们,我们的责任重大!让我们努力吧,争取成为“最好的父母”。 ●培养理智讲理的孩子 中国人总是把“听话”当作一个孩子的优点。 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要只做听话的孩子,我要他们成为讲理的孩子。我对“...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芳草愫愫 4人喜欢
“登天难,求人更难。江湖险,人心更险。春冰薄,人情更薄。黄连苦,无钱更苦。” 这是郭德纲在儿子18岁那年,写给儿子的家书,他把自己眼中生活的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儿子面前。 和大部分家长的循循善诱不同,郭德纲给儿子的这封家书过于直白和露骨,在《见字如面》节目上一经播出,便引发网友热议。 有人说:太负能量了,跟单纯的孩子讲这些阴暗面,将培养出一个多么市侩的孩子啊? 也有人说:这就是亲爹该干的事儿呀,家里都听不到真话,难道指望外人掰开揉碎地讲给孩子听? 我认为,应该适当地告诉孩子,社会真实的样子,人生...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Lens 56人喜欢
亲情淡漠,父子反目,甚至断绝关系……我们听过了太多糟糕的家庭故事。每一个到了生育年龄的人,都会为即将面对的亲子关系惴惴不安。 如何对待孩子,就像一场怎么准备也显得不够的考试。它有一百种方法让你头疼。 有人说,家庭不和是因为父母太霸道,给孩子的爱太少。父母如果爱孩子爱得彻底,应该对他怀有极大的温柔与善意。在爱的环绕下,孩子将快乐成长,拥有健全的人格,会爱自己,也会爱家人。 但事实远没有那么简单——对孩子,仅仅有爱是不够的。面对孩子,你需要做的远不止单纯的关心和爱护那样简单。 1. / 你得当个受气...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桑田 2441人喜欢
有次忍不住问我母亲:“你说奶奶带姨奶奶到南京避难时,会不会父母赠与的金条,奶奶作为姐姐私吞了,一点都没留给姨奶奶?” 确实,明明一母同胞我奶奶阔绰大方、擅于施予,姨奶奶还是紧紧巴巴、节约非常。母亲一语截断:“绝对不可能,以我对你奶奶的了解,她那么清高自重,一分钱不要,都会全给姨奶奶——她不是那样的人!” 相比较一般人看钱重的特征,奶奶最大的特征倒是爱美:她不但吃好喝好,而且对人世留存最大的爱好,就是买全了一季季衣裳。那衣柜自打开,全是一并靓色头的艳丽,她心底顶享受的正是披了体面尊敬的衣,从家门口亮相走下楼梯,步入商场和市民广场,享用人群里目光投射的殷羡和垂青。那聚拢的吸引会驻留在她记忆,滋养她更加漫长的自信心——对自己能耐的肯定、性格抓紧一切的制衡感,还有就是一颗和善待下的慈悲心。 在她身上,绝没有与时俱进的简朴吝啬、清苦寡淡。外貌看来,她眼睛明亮硕大,面庞饱满滚圆,膀子和身体上有肉是她自...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鱼小主 177人喜欢
很多父母都在苦恼5,6岁的孩子不听话,其实不同类型的孩子,表现出来的气质都是不一致的,有一些孩子一出生就比较闹,从妈妈肚子里出来那一刻已经不同,而有些却是相对安静的或者秩序感很强,作为父母和老师的我们更多的应该是观察然后理解和尊重他们,不同孩子表现不一致,另外孩子很多方面的所谓问题,其实就是大人身上的折射。 讨好型的孩子 我一直强调自尊的重要性,就是自我认知,相信自己有能力做成一件事和自己可以对一些重要的人和事有贡献值,有社会价值感。而讨好型的孩子却是相反的,他们更多的是需要别人的认可来满足自我...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阿拉胖泪 169人喜欢
今天上线,看到很多友邻在关注那个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的十三岁女孩(新闻、豆瓣帖子),有难过也有愤怒。我又想到那个恒久的难题:父母可以打孩子吗?在这个问题上,我的老师王涛博士的一套观点让我印象最深。距听他的课也已经三年多了,简要列举几个我记得比较清楚的罢。 一、家庭教育的关键在于“做规矩”。“做规矩”就是要在家庭里树立一套准则,让孩子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并且培养孩子自我控制的能力。 二、...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悠家教育 6人喜欢
「悠家教育」(Ucharmyou)——专注于青少年儿童天赋发现和发展。点击关注「悠家教育」,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教育指导和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央视社会与法频道用10年策划、两年拍摄制作。来自三个家庭的“问题少年”,辍学、心理出现问题、与父母存在极大的冲突分歧。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 01 “我”这都是为了你好,知道吗? 的确如此,通常情况我们做事的出发点往往都是好的,问题是再好的初心和动机,也不能代替最终的结果和现实,来作为判定一...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暖暖的广播: 赞美,关注,情感的交流,会让我有自信,在爱的关注下长大,以及正确的三观!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果赖的广播: 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我觉得无论好或坏的方面,父母的行为方式和语言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 另外父母还要树立一个正确的三观,引导孩子分辨是非善恶,培养独立的思考能力,对生活保有敬畏心吧。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远音的广播: 【家庭教育】 【父母个人后天的自我教育】 ——在长远的生活中两者必须并驾齐驱。 一个不进步的家长,不会教育好子女。 没有完美的人。父母并不完美是事实,却不是一个人不精进努力的理由。 不自信的母亲,难有一个真正自信的女儿。 很容易就情绪化的父亲,会为家庭生活平添许多戏剧化、无辜、眼泪。 怎样的家庭教育是好的呢。 何必复杂。先从做一个健全的人开始。 能够常常充满平和、喜悦; 爱而不溺,依且独立; 关系平等、不捆绑、互不侵略; 又能常为小事知足并小小欢庆—— 就已是完美。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你的白痴的广播: 我们的社会变化的很快,大家从学校里面学习得来的价值观念都要被社会“重塑”,如果你没办法改变的话,你看这个社会怎么都会不顺眼。首先是我们的社会上会出现相当数量的“食利阶层”,他们不是我们日常舆论中的顶级富豪,很可能只是你的房东而已。就比如前几天大家讨论一个年轻人有500万现金买理财,年入30万,再加上还有多套房收租。他真的需要去找一份3000块月薪的工作让自己“生活充实”吗? 当然不需要。在目前的经济情势下面,他要做的绝对不是和那些刚毕业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去抢原本就不多的工作岗位,而是要多花钱,多消费,促进就业。花钱,才是他的义务。只要他不染上恶习,每天就是玩玩游戏旅旅游,他的孩子还是能生活的很好。 为什么他们不用像你在学校里学到的一样要靠努力工作去换取美好的生活呢?因为你在努力工作啊。你每个月给他交房租,他就能够有美好的生活啊。而且你要是仔细算算,你努力努力,和他的资产差距却在不断拉大,因为核心区的房产价值在不断增值。学术点讲这种现象就是劳动回报率低于资本回报率。 你努力工作,但是凭借自己的工资根本攒不下钱买大城市的房子,老了只能被城市挤出。而你的房东只要房子在,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年轻人去给他交房租。所以你要不断的努力,他可以随时停下来休息。 其次就是教育方向选择。现实中人的社会阶级来源就是他的父母。你可以回想下你从小在哪里读书,有哪里的户口,吃什么东西长大,这些东西其实由你父母直接决定的。将来你的孩子也是一样,如果你觉得他“必需”要课外请老师补课,但是你没钱支付,那么课外补课就不是他必需的。 而且最最关键的,是你必需要迅速适应教育体制的转变。因为社会需要运转的更有效率。这里面最典型的就是职业教育,我们之前的职业教育一直都很低效。比如几乎所有的老人都需要专业护工的护理,所以我们国家投资职业教育,让一些孩子去接受护理职业教育,让他们去做护工,给老人服务。 因为护工位置紧缺,所以现在护工的收入相对来说并不低。但是现实问题是我们的教育投资大量的打水漂,“专业养老护理人才严重短缺:毕业生多数选择转行”。真实的问题在哪里? 是在筛选的人上。这些城市家庭有稳定收入的孩子们,根本不愿意为了一个月多赚两三千块钱去花费精力,辛辛苦苦的去做护工。比起收房租,做护工,做汽修,做水电工对他们来说真的没有什么吸引力。 教育分流,就是分流合适的孩子去到合适的位置。像这些社会刚需急需的职业教育,需要的并不是孩子的成绩好不好,而是他的家庭条件。他的家里缺钱,他才真的愿意毕业后去做类似的工作。父母的收入阶层,就是会影响甚至决定孩子未来的职业选择。 你再不喜欢,社会就是这个样子。先好好认识认识它长什么样,以后看见社会现象就知道现实会怎么运转了。 以上内容转自微博sven_shi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闲人勿扰的广播: 这是我跟我妈的聊天记录。我理解传统的父母对于幸福的观念,但我不接受,我妈也算一个开明的人,所以我可以很轻松的讲出我的观念。 一个人幸不幸福,快不快乐,不是通过有没有对象来判断的,我的幸福不需要通过结婚生子组建一个家庭来彰显,那不是幸福,只是一种社会大众以为的幸福公式而已。 一个人只要懂得如何爱自己,取悦自己,就可以收获幸福和快乐,把对于幸福的期待都寄托在他人身上,一般都是得不到幸福的。 希望我们这一代人成为父母之后,都能给孩子这样的观念教育。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应该独立,自爱。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我不会被击倒的广播: 不以爱之名互相消耗折磨 彼此陪伴成为对方的阳光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璐璐日译的广播: 喜欢这段话:“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有勇气成为某个人的过去式,才算是真正有所成长。这样的你,不会再对上一段关系耿耿于怀,也不会对下一段感情草木皆兵。” 情感里贪婪的人最可怕,既贪恋上一段恋情,又无法全情投入到下一段情感!既坑自己,还坑自己以外的很多人。 人性的贪婪,让人想把全世界的一切好事都霸占,可贪婪最终的结果却都是一无所有! 股市如此,事业如此,生活如此,情感亦是如此。想要的越多,越什么都得不到。 人并不是可以一心多用的动物,多情本就不是情,而是贪欲和自私的一种表现!多情的人大都最爱自己,很难发自内心地爱上一个人。 而不愿意走出虐心关系的人,也是一种贪恋,明明看得见偏要装作看不见,明明知道得不到却偏要继续虐心,这无异于自毁人生。 人生苦短,让自己变得更好才是真,何必执着于能让自己变疯的情感中! 所以,勇于成为过去式,远离那些多情种,远离那些不值得的情感,让自己更好起来,才会相遇对的人的人! 人生,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无论何种经历,都能教会你一种道理,将道理化为智慧,成就更好的自己,接近更美好的生活,才是生活应有的真谛!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肥猫MOTO的广播: 享受平凡,接受不完美。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春野的广播: 开心最重要 国庆回家陪奶奶去补牙,到了店里爷爷不进门,我还觉得有点奇怪,不一会发现他隔着玻璃在外面看,也不吭声,于是拿手机拍下这一幕~ 爷爷能干有责任心,不爱说话有点小脾气~ 奶奶勤劳性格开朗,超级善良还爱开玩笑~ 其他家人国庆没回家,我们仨在家很嗨皮~ 奶奶开玩笑我接梗,仨人一起哈哈大笑~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阳光的广播: 在一段关系中,光有爱是不够的 在探讨婚姻模式的课程中,我经常会问人们两个问题。现在我想同样问一下各位:“你爱你的伴侣吗?”我猜你们的答案是肯定的;但第二个问题就不一定了——“你的伴侣能感受到你的爱吗?”我想大多数答案是否定的。 沟通的意义在于对方的回应。每个人都在生命里追寻有爱的亲密关系,渴望拥有爱。但在一段关系中,光有爱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让对方能感受到你的爱。给予只是爱的表达方式之一。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学会了一些爱的表达与接收方式。除了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表达爱之外,我们还要学会用对方能接收的方式去表达,这样对方才能接收到你的爱。否则,就像你汇款给别人时,如果账号错了,就算你把所有的钱都汇了出去,对方也收不到,你的钱只能白白浪费掉了。 表达爱有5种“语言”: 1. 言语的表达:对部分人来说,只有说出来的才是爱。没有说出来,就算你为他付出再多,他也还是认为你不爱他。 2. 高品质的时间:全然在一起的陪伴,全然在一起的相处时光。 3. 礼物:透过一些有形的物质去表达爱。 4. 服务:通过为对方去做一些事情,通过行动去表达爱。 5. 身体的接触:亲吻、拥抱、碰触、握手、性爱等。 如何才能知道对方爱的接收方式?最好的方式就是坦诚沟通。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只有坦诚地告诉你的爱人,你希望他怎么对你,他才知道该如何对你,否则,他一辈子只会用他习惯了的方式对你。

回复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6 17 后页>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xkk27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