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遇的影评 (116)

tarkberg 2007-09-04 13:13:08

More about Antonioni

太多的影评说:安东尼奥尼电影的主题是疏离、孤独和乏味。如果不说这些评论是错误的话,那它们也是流于表面的。在我看来,安东尼奥尼的电影,首先是关于“看”的,我们怎样看这个世界,怎样感觉这个世界,怎样“看”这个或那个事物——而那些事物又会反过来看我们,看穿我们,...  (展开)
november1-2 2009-03-07 20:57:26

失去后的迷茫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当人们问我拍摄这样的电影是想表达什么的时候,我倾向与用路易吉·皮蓝徳娄关于他一部戏的问题的回答:我怎么知道。我只是作者,或者我想回答:‘我只是个拍电影的人,就这样。’” 电影创作者并不提供所创作品的意义内涵。写出谜面的人似乎给予参与者极大的自由,而安东...  (展开)
向阳花 2006-02-01 16:15:19

被内心包围的情感——《奇遇》

写在他人脸上的沉默,使刚刚躲在黑暗之中险些入睡的我开始感到内心无法平静。这种受环境的影响所波动的情绪,突然让我隐约找到了破解“沉闷”之谜的机关所在。在经过一系列脑筋急转弯式的闪回之后,我终于如恍然大悟般不得不承认——安东尼奥尼确实称得上是电影大师。很可...  (展开)
Maverick 2020-04-03 18:36:32

《奇遇》电影剧本

《奇遇》电影剧本 (1959年) 译/陈梅 《奇遇》 (L'avventura) 罗马欧洲影片公司出品(1960,黑白片) 原作: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剧本: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埃里奥·巴托里尼、托尼诺·古埃拉 导演: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摄影:阿尔多·斯卡瓦尔达 剪辑:埃拉尔...  (展开)
艾小柯 2013-10-26 14:41:12

电影的空间

我很不喜欢安东尼奥尼的电影,最讨厌的就是《云上的日子》。男女主人公在小镇相遇,一见钟情,傍晚同在镇上散步,彼此连名字都不知道时,男人说: “有留意到吗?没有人再看日落了,也许城市人都是那样。我的工作把我带到乡村来,我最爱便是看日落。” 然后女人说: “语言...  (展开)
故城 2012-12-18 16:32:50

奇遇的注解

文/故城 《奇遇》(L'avventura)作为安东尼奥尼爱情三部曲的首部曲,常被津津乐道,不只是因为它其中凝聚了解构式的空间与时间,时空中所有的支离破碎都妙不可言,而且人类精神的疏离在安东尼奥尼式沉默的镜头下越发胶着,这种隔膜若隐若离,缠绕着每个人的灵魂,观众的喘息...  (展开)
Goshima! 2017-04-28 21:44:28

欢迎来到安东尼奥尼的精神大荒漠

在《奇遇》的开场镜头中,深色头发的安娜径直朝摄影机走来,目光游移。随后,男人的声音从画面外传出,我们从二人间冷淡的对话中得知,安娜是来向父亲辞别,准备出海旅行。气氛的悬念在谈话即将结束时揭晓:父亲认为「那个男人」永远不会娶安娜。等他快要走出画面时,我们方才...  (展开)
糖果魔法师。 2017-08-27 19:06:46

奇遇

以为闺蜜是心机婊,借机上位,却倒是男人在情感道德的天平上一再失衡。以为这是一场谋杀,却不了了之,女主的魂魄或复仇并没有出现,重点不在此,看来是我想的肤浅了。印象最深的是,全城男人对尤物赤裸裸地渴望,没人再遮掩自己的欲念。这个场景同时出现在闺蜜身上,还好事态...  (展开)
naoko 2007-07-19 23:18:54

monica vitti

意大利男演员我最喜欢marcello mastroianni,这个已经说过无数遍,我就不罗嗦了;女 演员中我最喜欢vitti,,就是演过若干部安东尼奥尼的那个冷冷的美女。我觉得她的气质 是我见过的女演员里最好的。即使是很多人奉若神明的奥黛莉赫本,某些地方总让人觉得 过于娇媚而失了格,只...  (展开)
Jacques 2011-10-22 15:12:48

现代社会的机械性欲

这是我看过的第二部安东尼奥尼的电影,第一部是若干年前《云上的日子》,印象仅仅止于苏菲•玛索的青春笑靥和一句“不做爱,毋宁死”的影评。 对于《奇遇》,第一个反常的地方就是女主人公的换位,一开始,丑女安娜看似是影片的中心——用了不少笔墨去刻画她的神经质和无理...  (展开)
五行缺水 2019-09-24 16:53:40

《奇遇》:其实并没有鲨鱼

手慢慢向上,犹豫,停顿了两秒,继续向上,终于触到了头发,当克劳迪娅用一种触摸的方式抚慰了正在流泪的桑德罗,看起来他们的爱已经在背叛中修复,他们望着远处的山,站在钟楼之下,变成了一幕剪影。可是那钟楼上的钟为什么没有敲响?敲响而回应,回应而沟通,就像他们曾经站...  (展开)
Dubliners 2022-01-04 16:23:20

抽象空间的合集、缺失的“麦高芬”与欲望的客体

在失踪的二十分钟内,“安娜”这一角色很快由一种需要被寻找的“麦高芬”变为了一个可有可无的符号。每一名角色都出于自己的目的去寻找“安娜”,而那些目光的汇集则迅速地形成了一种权力关系的地貌,并将岛内空间辖域化。于是,作为男性凝视对象的“克劳迪亚”很快将披上“安...  (展开)
TrentChi 2013-02-19 13:43:42

意大利人耐力大,喜欢缠绵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老实讲,看这部将近150分钟的片子分了三回,用两天时间磨完,前两回看着看着就找周公去了,这次挣扎着在被催眠前看完了,150对这片子来讲太浪费了,真可以用两个字概括,冗长。 我想导演有感情思想要阐述,不过还没想明白怎么用电影表现出来,或者以前就流行这么絮絮叨叨的方...  (展开)
熊小瓦 2010-05-23 12:08:43

爱的“豆腐渣工程”

《奇遇》、《夜》、《蚀》被称为“人类情感三部曲”,《奇遇》是安东风格成熟的代表作。安娜和久别重逢的男友桑德罗,女友克劳迪亚,以及另外两对男女一同出海旅游。他们乘着轮船在大海、荒岛、火山岩之间游玩。安娜冷不防就跳下海去游泳,过了会惊呼有鲨鱼,桑德罗奋力把...  (展开)
Sabrina 2017-02-09 14:26:32

生而为人,可真是不堪啊!

1. 影片在最后加速的讽刺了活在人间的各位。前两个小时的观影,基本上也接受了他们两个人走到了一起。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其实已经很世态炎凉的悲观了,但几天时间,朋友是死是活都还不知道,她爸爸是否还在继续寻找呢?警察那边,船员那边,目击者那边,线索似乎都不着边际...  (展开)
Hin. 2023-07-21 22:51:23

像莫妮卡·维蒂一样生活

这是一篇反哲学的文章,故而要用反哲学的方式写。 这里的“反哲学”并不是想要对哲学作任何形式上的否定,也不是要对哲学的进行任何意义上的审视评价。哲学的话语体系中我们永远无法击败哲学,我们也无须妄图通过反哲学来击败哲学。在此处,“反”颇有一种逃避的意味,反哲学也...  (展开)
TigerT1ger 2017-08-03 16:50:37

Eros is sick(未完)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现实 《奇遇》提供的情节不是超自然的,也不是某种不可言说的内在体验,可以看出安东尼奥尼与新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与内核的分歧,你无法想象在《偷自行车的人》里面自行车如果突然不见了的尴尬画面。这不是一个关于寻找的故事,在影片中段所有人都放弃了寻找,或是说是忘记了寻找...  (展开)
Dcaaaaaaa 2023-08-04 14:16:58

卡尔维诺谈《奇遇》

内容选自卡尔维诺1961年访谈《1960年的意大利电影》(卡尔维诺访谈录《我生于美洲》) “难道您不认为,也可以说是由于小说的“冒险”,尽管是另一个方向并带有若干意识形态基础,这些意识形态基础唤起了伟大的存在主义流派而不是批判现实主义,而存在主义流派在两次世界大战之...  (展开)
疑•思 2021-07-30 21:45:15

安导镜头下的三次奇遇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安东尼奥尼导演的电影重在讲述的方式,这部也不例外,熟悉的空间调度,同时对声音、意象的运用也很讲究,汹涌的海浪-内心的不平静、清脆的鸟鸣-情感的生发、奔腾而过的火车-二人奔涌的情欲…正反打被抛弃,大量运用人物一远一近的纵深调度,既凸出凝视与被凝视的主体,又象征着...  (展开)
梧桐更兼细雨 2018-08-15 15:26:38

一段个人化的感情经历,又是意大利社会生活的全景展示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一、 《奇遇》是部很有意思的电影。在最近十几年时间里我断断续续看了好几遍,每次都有新的理解,也总有新的问题冒出来。昨天连着看了两遍,一遍中文字幕,觉得质量不太好,又看了一遍英文字幕。对于桑德洛的最后出轨,我原来一直以男人不可预知的非理性感情冲动作解释的,但这...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后页> (共116条)

订阅奇遇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