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日记 标签: 选择

昨天和小哥说到选择的问题,我猛地发觉了一个很重要的一个窍门,刚好记录下来补上我这两周周记的空档。 怎么判断一个选择是不是正确呢,肯定做完选择要过了一段时间回头看才能判断出来。 比如提出辞职将近一个月的现在,做着没有什么大变化的工作我能很明显地感受到我选择离开选择变化是正确的;比如成为社会人四年的今天,我觉得当年第一份工作的选择并不是最好的,因为无论是工作领域还是习得的技能都没有很多优势。 做出错误选择的原因很多,最重要的一个我们无法改变,就是缺少经验的局限性。毕竟活在当下的自...    (1回应)

201704 决定

鵼 2022-06-11 00:37:33
25周岁了。 我决定完成XX项目工作后辞职准备申请XX的室内设计研究生 之所以要完成XX项目相关工作,是因为 总要在一个岗位上完成些什么,成就些什么,完整地、有始有终地体验和学习到一件事情 我不希望把工作扔给别人一走了之。这会给他(她)带来我接手这份工作时的痛苦和迷惑 如果我以后还在这个行业里,至少我的简历也是完整的。别人从一个项目认识我也是完整的。 为何要去申请室内设计专业,而且要去留学原因是 设计行业在国内发展起来的时间还很短,去接受国际前沿的教育,让自己站在更高的视角上...
日记已经变成周记了。 每周末回头看的时候总觉得明明过的时候忙忙碌碌,总结的时候又想不起来几件。 就当自己想起来的那寥寥几片是最值得记下来的好了。 上周是我离职前的倒数第四周 — 没想到还有那么久。定下来新工作11号入职,现在这份工作要做到最后一天,4月8号。公司说剩下的年假都给我换成钱不要休息了工作到最后一天…… 资本主义真的是会压榨最后一点点剩余价值。 哎,本来我还想好好放飞几天,但是看在房子首付还没有着落的面子上就多干几天吧,多拿两个礼拜的钱也是好的。 上周APAC组又...    (1回应)
编者按 近期在咨询中经常面对的问题是:下一步该如何选择? 也许是开始或者离开一段亲密关系,也许是维持现状或是转行创业 也许是离开家乡换一个城市发展,也许是出国留学换一个赛道探索自己 “决策”一词的词源来自拉丁语单词caedere,意思是“切断” 决策切断了其它选择、机会和取得更好结果的可能性 因此,做决定会让人感觉像是自我伤害 决策困难并不总是需要“修复”的弱点 相反,这些困难可能会让你踏上新的土地,探索未知,拓展自己 希望以下的文章能够提供给你一些工具和技巧能够帮助你改进决...
大家好,我是老耿,一个常驻广州的东北人,常年活动在珠江新城附近,算得上是个周边小地胆。 主业教人买房,买好房,买高净值房,副业吃喝玩乐住酒店,个人A9.2X 实盘操作,欢迎大家来找老耿唠嗑。 我文章角度基本为消费者角度看房看车看世界,没有宏观且带有主观色彩,这样会让你觉得我有血有肉,也不像中介号房产号只是看房推户型,毕竟房子还是给人住的,我感觉怎么样你们的感觉应该也是大差不差。 看不懂房产的人的眼里什么时候买都是错的,明白房价长期趋势与价值投资的人眼里,房子是一直都可以买的。...
陳小剑的第 112 篇原创文章 最近我经常会询问身边的亲朋好友及书友读者一个问题: “目前对于你所从事的工作或事业,你认为自己发挥了多少所拥有的天赋、才能和优势,如果0-10分,给自己打几分呢?” (此问题同样适用于生活、家庭、学习和关系等各个方面的自我评估) 大部分人回答的分数基本在1-4分之间,只有个别在5-7分。虽然这样简单的自我评估不是很准确,不过似乎也没有人比我们更了解自己的内心了。 而这也意味着,绝大多数的人其实并没有善用甚至很可能都不清楚自己所拥有的天赋、才能和...
一 前几天,韩寒发了条长微博,提到的第一件事,就是 80 后、90 后的经济和生存压力比以前大很多,说指责他们“抗压能力不强”是不公平的。 确实,随着压力的增大,这一代年轻人的抗压能力其实在增强。 一个明显的表现是:更能忍了。 这种“忍”是指对残酷的生活现实的接受程度和忍耐力:越来越习惯城市生活的孤独,人与人的差距,或者永远涨得比工资快的房价…… 听上去有点丧,在无法改变现实的情况下,忍受是一种被需要的能力。一个人需要很大的承受能力,和很理智的头脑,才能跟那些无法改变的情况和...    (89回应)
每个人都会面临无数种选择,不同的选择,都可能会决定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 漫漫人生路,最简单的事情是选择,最艰难的事情也是选择。 简单是因为,不需要做什么准备,更不需要什么努力;艰难是因为,做出的选择会决定自己以后的人生路,需要承担相应的结果。 选择,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也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人生正是由一次又一次不可回头的选择组成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有同学问苏格拉底:“人生到底是什么呢?” 苏格拉底笑了笑,什么都没有说。只是把他们带到一个苹果园,要求大家从果园的这...
柠檬心理丨作者 柠檬心理&QQ音乐丨音频 Pexels、Pixabay、网络丨图源 你有没有这样的情况: 有时候做一件事时: 你的心里其实对这件事会有点“鄙夷”,所以也会用一种随意的态度来敷衍了事。 哪怕这件事最后完成了,你也不会觉得有太大的成就感。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 你觉得这不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不值得定律”。 指的是: 不值得做的事,就不值得做好。 如果你长期做不值得的事情,只会让自己的热情和精力被消耗。 所以,多去做值得的事情,你才会...
"Between grief and nothing I will take grief." TheWild Palms, William Faulkner ——《野棕榈》福克纳 你也许也听过这样一个关于选择的故事:一只驴子站在两堆看起来一模一样的干草中间。它明明完全可以在两堆干草中自由任意地选择,但最后,它却因为无法决定到底应该吃哪一堆而活活饿死了。 这就是著名的“布里丹之驴”(Buridan’s Ass)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创作者Jean Buridan,是十四世纪唯名论哲...    (27回应)
1.为什么年轻人都想扎根北上广深? 2.除了在北上广深内卷,年轻人还有什么选择? 这周会写上下两篇文章,回应我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这是我阶段性思考出的“反内卷之路”,也包含我对未来5-10年国内年轻人跨城市流动的一些预判。 今天,先回答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年轻人都想扎根北上广深? 人类学家勒内·吉拉尔认为,欲望的本质是“模仿”,“我们只能去欲求被他们所欲求的对象。” 用大白话说:欲望就是别人想要,我也想要。别人都去了北上广,我也要去。 一个出生小地方的年轻人,萌生了去北上广打拼...    (44回应)
明朝朱元璋通过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的思路,势力越来越壮大。这时他面临两个对手——陈友谅和张世诚,到底打哪一个呢?我们都听过蚕食的方法,先把小的吃掉,再去吞并大的,所以几乎所有人谋士都选择去打张世诚。 但朱元璋主张先打陈友谅,原因是陈友谅善于谋划,打张士诚时,他一定会抓住这个机会出兵,届时将腹背受敌。而打陈友谅时,张士诚可能不会动,因为张士诚盐商出身,没什么见识面,而且最大的问题是器小,用今天的话就是格局不够,他只会想渔翁得利,或者只想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只要死磕陈友谅,还有...
<前页 1 2 3 4 5 ... 88 89 后页>

查看其它标签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