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日记 标签: 言论
6 月,高校毕业季。这可能是最没有存在感的一次告别,从学校迈向尤为艰难的就业市场,许多人连一场正式的毕业典礼都没有。在微博上,有人将自己的毕业形容为“静悄悄”;有人想要参加毕业典礼,却被告知因为限流,每班只有两三个名额;也有人根本顾不上什么毕业不毕业,他们还没离开高校,就因为疫情、裁员潮等原因从签约的公司“毕业”了。 离开校园,这届毕业生能去往何处,该如何判定目的地,如何抵达目的地,又该如何对抗路上的虚无与迷茫?今天我们选摘了三段毕业演讲,分别是耶鲁大学 2022 毕业演讲、... (1回应)
来自话题 那些出国以后才知道的事
留德近一年,最近上完了五周的融合课,学完深受启发,特将几个问题的思考总结如下。 1. 什么是自由 德国宪法第一条是:人的尊严不可侵犯 Menschwürde ist unantastbar 听起来很抽象,但放在宪法第一条,重要性毋庸置疑。怎么理解?希特勒时期几乎打压了所有边缘群体,不仅是犹太人,还有残疾人,同性恋,外国人。这显然是对人的尊严的严重侵犯。但放在当下的日常生活中,它也可以体现在方方面面,并不全是那么遥远和抽象的。 比如,不论是年迈的老人,身体缺陷的残疾人,带着熊孩... (122回应)
来自话题 你每天都有哪些突如其来的感悟?
这段文字我之前分享过两次,今天看到新闻中猝死的研究生想再分享一次,我不是抛却现实妄谈自我实现,这件事本身就非常非常难,我们的一生就用来摸索这件事。我所说的只是希望大家先照顾好自己的健康(生理和心理)。并且静下来想想自己读研的原因,明确驱动力,这样才能在读研过程中艰难时刻权衡。 读研究生后有一点体会最深:如果不是真的对学术怀有探索的不竭热情,这条路会有些难走,如果遇到老师忙无法指导会更加艰难。只能熬到毕业,拿文凭走人,很多人是有愧于这三年的,而且毕业论文也不简单。 当然,为了这... (14回应)
说一件最近让我开心的事。 上个月我们拍了一支短片,聊女性的选择与自由。其中一位拍摄对象,是诗人余秀华。 因为身体上的残疾,余秀华走路不太方便,讲话也有些困难,却没想到在现场,她玩得比谁都欢脱。 来的时候穿一件红裙子,特别爱讲笑话,时不时“调戏”一下工作人员。 还热情地向我们介绍她男朋友,拉他小手,冲他撒娇。 我知道最近很多人关注她,是因为 40 多岁的她公布了恋情,和小她 14 岁的杨槠策在一起了。这几天还在微博晒俩人的婚纱照,大方秀恩爱。 当天在现场拍摄时,有个细节很打动我... (1回应)
01. 一只柯基死了,死在了浦东曹路星海家园的门口。 主人临时被告知要去方舱隔离,然而家里狗粮所剩无几,担心狗狗饿死,夫妻俩便把狗狗抱去居委会,希望能够代为照管。 被居委会拒绝后,主人提出把科技送回家,但居委也不让。 实在没办法的主人,只能把狗狗撒手放走,让它在外流浪也总比在家饿死要好。 视频里,柯基看着主人上了巴士,不明白为什么要把自己扔下,于是跟着巴士一起跑。 还没回过神来,便被穿着防疫装的门卫一棍子打死,尸体像个有害垃圾一样被拎走,只剩下一摊血迹。 也许在有的人看来,在... (10回应)
文 / 虚清 营销同事问我:你要写编辑手记吗?可以提高曝光率呢。 我说:我没写过诶,有什么可以参考的吗? 营销同事发来了几篇范文让我学习。认真看完,编辑手记没学会,购物车加了不少。 🚢 2014年4月16日,由韩国仁川港起航开往济州岛的世越号客轮,在途经孟骨水道时沉没。船上当时载有476人,其中325人为参加毕业旅行的高中学生。事故造成乘客和船员共计304人遇难。在救援黄金时间里,政府不仅没有采取应有的救援行动,而且误导舆论,阻碍民间救援。该事件为韩国民众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心理... (2回应)
来自话题 Tinder人类学
社交软件的人间观察实录,不一定对。 1.社交软件上的男性,身高一旦超过180…介绍上一定会写出来。其次,还会出现的高频率标签有:字节跳动,北京人儿,北京土著,fwb等。 2.社交软件上你们相聊甚好,但是他忽然又消失了几天,记住他不是死了,他只是忘记了你这条鱼而已。 3.为什么大家都普遍觉得社交软件上的男人不行呢?因为目的太重了,这就导致对方觉得你真的so fucking boring。 Tinder上一男的问我职业是啥 … 我说我是互联网扫地的。然后,他就把我拉黑了。我都没来... (6回应)
我七八岁的时候,村里还残留着一处四合院,里面有四五户人家。东南角一个黑黑小小的屋子里,住着一个老单身汉。 过去的人长年干重体力活,营养不足又风吹日晒,中年时就显出苍老模样。他个子小小,牵着羊走在田埂上,好像一枚干枣牵着一个、两个、三个馒头。我判断不出他究竟多少岁,只是觉得,他很老很老了。 夏日午后,他会说些奇奇怪怪的故事来逗我们这些小孩儿玩。因为他说的故事,我一直觉得,自己曾经变得很小很小,跷起二郎腿躺在一枚巨大的、泛着金光的绿叶上睡过觉。而那张绿叶,长在一棵特别高、特别粗的...
近来,我总是想起我的本科母校,想起它早已不存在的哲学系。 我对它的念想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发强烈,然而,我又深刻意识到,我所怀念的不是那个物理上存在的建筑群,而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文学家会满怀深情地总结道,我追怀的是一个回不去的精神上的故乡。这说法可真俗气。用前阵子我看过的乌纳穆诺的理论来阐述,也许我的心灵中原本就有着一种混沌不明的愁绪,当它落在我记忆中的母校身上,这抽象的怅然便借着这载体变成具体了。从抽象变成具体,又从具体落到一般。这么一说可挺哲学,配合一个生僻的哲学家大... (21回应)
2022 年 7 月 1 日,香港回归 25 周年,我们发起了一次关于香港回忆的征集。在读者的回复里,我们看到了1990 年左右出生的人,如何回忆一场模糊的庆祝;看到了同样出生在 1997 年 7 月 1 日的人,如何与香港产生了伴随一生的、模糊又确定的关系;而更年轻的 00 后,比我们更早地接触真实的香港,同时也更直接地经历着香港的变化。 当我们把这些个人回忆整理如下,它们就汇集成了具有某些共性的集体记忆,帮助我们获得更多理解香港的新记忆、新话语与新情绪。这个回归了 25 ...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书影横斜工作室 今天又是大放厥词的一天。 二舅的视频火了。究其根本,是大家与之产生了共情。 二舅是高尚的,甚至可以说,是伟大的。他默默忍受了生活和命运,他将所经受的苦难研磨成了赞美的诗篇,他战胜了生活,而没有被生活战胜。 然而,仍旧有一种难以言明的不安,有一种不可名状的危险,弥漫在二舅的视频里。 它隐瞒了那些被不合理的生活压倒的人们,那些活在残疾、疾病和无所依附的农村里的老人,那些被无知宰制的人生,那些未被个人的聪明、技巧光顾的人生。 它告知了一种貌似正确的... (2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