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日记 标签: 萨特
在国外一年,接触到的中文读物很有限,外文原版的读物无论是英文还是法文读起来都很缓慢,不断跳出的生词打断了阅读的连贯性。于是便用起了电子书。昨儿亚马逊上买了10本书,一口气读了三本: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韩寒的《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转自 2013年11月18日 上海壹周文:李雪清 波伏瓦在四十多年前写的女性独白,今天读起来依旧如此真实 女人为什么精疲力竭? 这是一个结婚22年的家庭主妇的故事,她用日记展现了自己半年来的心路转变历程。她的丈夫是一名功成名就的医生,她则放弃了医生的前程,做了二十多年的家 庭主妇。起先,日记的内容是愉悦的,因为她终于把两个女儿抚养成人,可以安闲地一个人享受自由的假期。然而,她发现了丈夫的外遇,对象是一个风光无限的女 律师。 发现丈夫外遇的最初阶段,她尚能故作镇定。但随后,她开...
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是她(节选) 2020-10-08 环球网 2020诺贝尔文学奖刚刚公布!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消息,诺贝尔文学奖于北京时间10月8日19时正式揭晓,来自美国的女诗人路易丝·格吕克(Louise Glück)获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她那无可辩驳的诗意般的声音,用朴素的美使个人的存在变得普遍”。 据诺贝尔奖官网介绍,路易丝·格吕克1968年以《长女》(Firstborn)初露头角,很快被誉为美国当代文学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她于...
“我渴望能见你一面,但请你记得,我不会开口要求见你,唯有你想见我的时候,我们见面才有意义。”波伏娃对思念的理解,令人耳目一新。摆脱一厢情愿的单相思,站在公平尊重的立场发声。 “屋外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不同于张爱玲对胡兰成的思念,是千回百转的哀愁。“我很久没有小步紧跑去迎接一个人的快乐了。”不同于木心对情人的思念,悸动中带着三分怯懦。 波伏娃,女权运动理论家。萨特,存在主义代表。二人之间的爱情,充满罗曼蒂克气息,具备前瞻性与实验性,向来为...
究竟何为爱情?面对风风火火、商业气息浓厚的情人节促销,我们更需要静下心来思考这一问题。在法国这个浪漫自由的国度,曾诞生数不清的风流名士。他们中的许多人用尽一生去追寻这一问题的答案,有的直到生命的尽头也终不得其解。然而,发生在他们身上那一段段旷世离奇的爱情故事,直到现在仍让人唏嘘不 这些故事的主人公有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波伏娃,有作家罗曼·加里,有叛逆的音乐人甘斯布,虽然在世人眼中,他们都没有得到爱情所谓圆满的结局,但无独有偶,他们却都在“分离”的状况下,依然互相陪伴,成为对方...
作者何怀宏,节选自《生命与自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14 海德格尔尼采“悲剧的起源”来自慧田哲学00:0012:17 我们如果以萨特的主要哲学著作为标志,可以方便地把萨特哲学思想的发展划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以1943年出版的《存在与虚无》为标志,包括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这一时期可以说是萨特在海德格尔、胡塞尔的影响下,致力于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的时期。第二个时期以1960年出版的《辩证理性批判》为标志,包括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这一时期则是萨特向马克思主义接近,试图以存...
我知道湖就在那里。 我已经沿着木桥与石板路走了许久,经过拱起的石桥,踏进一片不知何方的花园,只看到冲天的水杉,绰约地倒影在湖边公园的小小洼泽中。我迷失在这佳木葱绿的景象,面前只有一条小路,我也放松了脚步。我虽然不知道这条曲径通向何处,但想必有它最终的归处。 不知道多久后,视线瞬间豁然开朗。湖里尖尖的,却不是小荷,是三潭印月。温柔的水中遥遥陪伴的三座石塔,寂寞地过了百年。中秋夜时,在中空的龛中点上蜡烛,舟行湖中,便能看见影子月亮三十三。泛天镜里溯流光,桂花香杳暗流深。时光冷然,...
关于“作家”的定义,以及作家是否应该关涉政治/现实,一直是许多哲学家、作家不断探讨,争执的焦点。 萨特在《什么是文学》一文中指出:“作家的职能是使得无人不知世界,无人能说世界与他无关。”这一观点正与哈耶克暗合。哈耶克(1899-1992)说,记者、教师、牧师、布道者、宣传人员、电台评论员、作家、漫画家、艺术家等(知识分子),需要担负起向普通大众解释、传播复杂且专业的科学知识,从而拓宽人们的认知,加深对社会秩序的理解。 从法国作家左拉的“德雷福斯事件”之后,“知识分子”(Int... (1回应)
萨特在《他人就是地狱》一书中曾写过一篇《我就是喜欢漂亮女人》。他直白地说:“我喜欢同一个漂亮的女人建立关系。” 他说的这种关系,首要的并非性关系。 “对我来说,充满感情的根本关系应该包括我的拥抱、抚摸和吻遍全身。但性交活动——它也有,而我也完成它,我确实往往完成它,但带着某种冷淡。” “我认为一种正常的生活就包含着同女人的连续不断的关系。一个男人被他做的事,被他所成为的那个样子,被同他一起的女人所成为的那个样子共同决定。” “现在,我回想起接触过的女人,记得的总是她们穿衣服的... (118回应)
One good example of bad faith is about the student. I am a student. I am studying hard and finishing my homework carefully. My purpose is to become a “good student”. I'm sure that I have other options, that is, I don't study seriously, then...
“我在书丛里出生成长,大概也将在书丛里寿终正寝。” 萨特的《文字生涯》薄薄的一册,意外地与太宰治的《人间失格》有许多契合点。特别是他们那种与生俱来的成熟、冷眼的旁观的视角、孤独。以及在描述自己童年时的那种小丑般的观感。我一直在想,作为这样...
由虚无到希望——谈萨特的《存在与虚无》 美国哲学家路德·宾克莱说:“……在我们这个世纪的思想家当中,他(指萨特)大概是被人们引述的最多而又被人们了解的最少的人。”这也许是因为很多人知道作为社会活动家、小说家、戏剧家的萨特,读过他的小说或剧本,却很可能没有读过他的晦涩难懂、令人望而生畏的哲学著作。然而,萨特首先是一位哲学家。撇开他的哲学,恐难全面、准确地认识萨特,而欲了解他的哲学,《存在与虚无》则是一本值得认真研读的书。 《存在与虚无》出版于一九四三年。这部哲学巨著的问世,奠定... (1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