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日记 标签: 服饰史

这是在北京服装学院讲课时说的关于明代妇女穿戴时尚的一个小故事。 时尚一词出现较早,古人所言的时尚就是指当时的风尚,也称为时髦、时兴。《西游记》第八十二回中,猪八戒看到两个从无底洞中出来的女妖,原文描写为:“却说八戒跳下山,寻着一条小路,依...    (40回应)
(《北京青年报》2012.1.16) 龙、蟒、飞鱼、斗牛是明代服饰中常见的装饰纹样,随着明代丝织业的不断进步,这些纹样在传统造型的基础上也逐渐发展出了自身的特色,而这种发展又与明朝的文化、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龙纹是等级最高的纹样,一般用在皇室贵族的服饰中。按照明代制度,皇太后、皇帝、皇后、皇太子、亲王、世子、郡王等可以使用龙纹。龙纹的主要特征在爪部,以五爪为“龙”的标志(龙纹在元代基本定型,《元史•舆服志》:“龙谓五爪二角者。”)。明代服饰织物上的龙纹在不同时期造型也不完全一...    (9回应)
(《常熟文博》2013.01) 明代已婚妇女在正式场合需要戴“䯼髻”,䯼髻通常以金银丝或马鬃、头发、篾丝等材料编成,外覆皁色纱,佩戴时罩于头顶发髻之上。与䯼髻相配的还有各式首饰,明代也称为“头面”。 “头面”之称在宋代已经出现,孟元老《东京...    (14回应)
(《紫禁城》2011.04) 冕服(衮冕)是明代皇帝、皇太子及亲王、世子、郡王的礼服和祭服,其中皇帝冕服的等级最高,用于祭祀天地、宗庙、社稷、先农及登极、正旦、冬至、圣节、册拜等重大礼仪场合。明代皇帝冕服制定于洪武元年,在洪武十六年、二十四年(...    (15回应)
“锦衣卫”服饰一直很受关注,这里略作介绍,顺便澄清一些服饰上的误解。锦衣卫主要职能是负责皇家的卤簿仪仗、值班宿卫及巡察捕缉等,并参管刑狱。锦衣卫从指挥使、同知、佥事到千百户、将军、力士、校尉等,人数众多,所穿服饰根据场合、职事均有规定,...    (16回应)
第八卷: 予休致家居,时节喜庆,或接宾客、访亲友,则具冠带盛服为礼。其馀燕居,则冠小帽或东坡学士巾,而多服衤曳衤散(yì sǎn)。 或有请服深衣幅巾者,予应之曰:“或叨侍宪宗皇帝,观解于后苑,伏睹所御青花纻丝窄檐大帽、大红织金龙纱衤曳衤散、...    (6回应)
古人有“尚色”一说,一个朝代或民族所推崇的颜色,是其文化的一部分(很多其实是后人的总结附会),但追根溯源,则往往与早期的生产力、物质资源等因素有关。有些王朝基于政治需要会主动选择自己的“尚色”,如明朝洪武三年,明太祖下诏“考历代服色所尚...
李渔(1611 — 1680 )初名仙侣,后改名渔,字谪凡,号笠翁。生于浙江兰溪。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 治服第三 古云:“三世长者知被服,五世长者知饮食。”俗云:“三代为宦,着衣吃饭。”古语今词,不谋而合,可见衣食二事之难也。饮食载于他卷,兹不具...    (3回应)
(《紫禁城》2011.12) 明代皇帝在狩猎、骑马出行以及重要的戎事活动中穿着戎服。但明代服饰制度中并未专门列出皇帝戎服,因此具体的种类、形制、功能等均缺乏详细的记载。定陵出土的明神宗盔甲,是目前所知唯一的明代皇帝戎服实物。此外,像《出警图》、...    (4回应)
《唐文拾遗》: 卷七: ◇ 禁奇异袍袄绫敕 三品己上,许服鹘衔瑞草、雁衔绶带及对孔雀绫袍袄。四品、五品许服地黄交枝绫。六品已下常参官,许服小协和窠绫及无绂绫、隔织、独织等。充除此色外,应有奇文异制袍袄绫等,并禁断。其中书门下省、尚书省、御史...    (3回应)
<前页 1 2 3 4 5 ... 6 7 后页>

查看其它标签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