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日记 标签: 春秋

(十二月)宋人伐郑,围长葛。 (十二月)宋国军队讨伐郑国,包围了长葛。 宋国与郑国怎么又打起来了呢? 按照《左传》的说法:宋人伐郑,围长葛,以报入郛之役也。 入郛之役参见“ 隐公五年(5)- 邾人、郑人伐宋 ”,也就是本年九月发生的事情,这才没几个月,宋国就来报仇了。 从地图可以看到,长葛距离郑国都城着实不远,宋国把长葛包围起来,是明摆着给郑国一个大难堪、大麻烦。 这是长葛这个地名第一次出现在史册中。 长葛,在现在的长葛市东北方向。1983年文物普查,在河南省长葛市官亭乡大孟...    (1回应)
九月辛卯,公及莒人盟于浮来。 九月的辛卯日,鲁隐公和莒国人在浮来这个地方盟会。 辛卯日,据推算为二十五日。 咱们先通过青铜器,来看看“辛卯”的金文: 伯窥父盨,西周晚期,1978年出土于陕西岐山县凤雏村,现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馆。通高16.8厘米、口长22.2厘米、口宽15.1厘米、腹深8.7厘米,重3.3公斤。圆角方形,敛口鼓腹,方附耳,矮圈足有长方形缺,足沿平折,盖微隆起,上有四个矩形扉。通体饰瓦沟纹。器、盖同铭,4行27字: 铭文中可以清晰分辨,“辛”字形来自一把刃面向上的...    (3回应)
春秋时代的诸女子中,论名声最具争议,故事最为曲折跌宕的,除了卫宣姜,想必就是夏姬了。 与宣姜相似,夏姬也是诸侯之女。根据《左传》的记载,她的父亲是郑国国君郑穆公,母亲是郑穆公的妃子,夏姬出身高贵却也比真正的高贵略低了一格。也许因为她是庶出的缘故,郑穆公没有把她嫁给他国的公子,而是嫁给了陈宣公的孙子夏御叔,一个没有权利掌握陈国政权,被安置在株邑的贵族。 说起郑穆公,《史记·郑世家》中记载了一段颇为浪漫传奇的故事: 二十四年,文公之贱妾曰燕姞,梦天与之兰,曰:“余为伯鯈。余,尔祖...    (53回应)
三月,公会齐侯、陈侯、郑伯于稷,以成宋乱。 直译:桓公二年三月,鲁桓公与齐僖公、陈桓公、郑庄公在稷地开会,以“成”宋国的动荡局面。 稷,历代注家都认为其为宋地,在现在的商丘市境内。 您可能会问,“成”怎么不翻译啊? 因为关于这个“成”字的含义,历代经学家们分成了两派,我也不知道哪种说法正确。 --1-- 由于太久没更新,咱们先简单回顾一下。 在上一篇“ 宋督弒君 ”中,咱们聊了宋国的一场内乱。 对司马孔父的媳妇心怀不轨的太宰华督,以“十年十一战,民不堪命”为借口,在桓公二年的...    (2回应)
大家好,我是古琴,出身在3000年前的春秋西周。 我被现代人发现在湖北枣阳郭家庙,考古学家在这里出土了周朝曾国春秋早期的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琴。 我的声音低沉而深邃,传达出深远的意境,无数文人墨客被我的“低音炮”所吸引,纷纷为我写诗。白居易:“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啊!我这该死的无处安放的魅力啊~ #花颜乐貌# #中华国乐文化博览周# #古琴# #传统国乐不能丢# #文物戏精大轰趴# (动图来自SOOGIF)
(十月)纪子帛、莒子盟于密。 (十月,)纪子帛和莒国国君在“密”会盟。 密,莒国的城邑,在现在的山东省昌邑市东南十五里,根据考古报告,昌邑市围子镇古城村发现密乡故城遗址,佐证了密邑的位置。 纪子帛,《公羊传》又写作纪子伯,《谷梁传》发挥道:“或曰年同爵同,故纪子以伯先也。” 认为纪子和莒子辈分相同、爵位相同,而纪子比莒子岁数大,所以盟誓的时候把纪子放在前面,所以称“纪子伯”。 可怜的古代经师在资料匮乏的情况下,时不时会不得已瞎编。 且不说在春秋经里,纪国国君从来都称作纪侯,咱...    (15回应)
秋,七月。 冬,公会齐侯于防。 咱们把隐公九年下半年的事情,一起说一说。 《春秋》的记载比较简略,而公、榖两传也没有太多补充,《公羊传》完全没有解这两句经文,而《榖梁传》则是老生常谈: 秋,七月。 无事焉,何以书?不遗时也。 冬,公会齐侯于防。 会者,外为主焉尔。 为什么记载“秋七月”?是因为不遗漏每一个季节。 “公会齐侯于防”这件事,之所以用“会”,是因为这次会见是“外方”,即齐侯主导的。 我们知道,公、榖的长项是解经,但是如果脱离了具体环境,单为解经而解经,就可能局限...
九月,卫人杀州吁于濮。 直译:九月,卫国人在“濮”杀掉了州吁。 隐公四年是属于卫国的一年,而现在,我们终于来到了这出年度大戏的尾声——自作孽不可活的州吁被卫国人杀掉了。 我们先来看看“濮”在哪: 关于“濮”的位置,杜预的注只说是“陈地水名。” 根据《水经・渠水注》的记载:“沙水又东,分为二水,即《春秋》所谓夷濮之水也,……一水东注,即濮水也”。所以“濮”的位置,应该就是濮水靠近陈的一带,估计在图中红圈的位置。 问题出现了,“濮”是陈国的地界,卫国人杀州吁为什么跑到了陈国?前两...    (2回应)
(夏,)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 隐公四年夏天,宋公、陈侯、蔡国人、卫国人一起讨伐郑国。 这是陈、蔡在《春秋》中的第一次登场,照例,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两个国家的背景。 在《左传》中,散落着关于陈国的记载,我们把这些古老记忆连缀起来,可以依稀寻出陈国的过往。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昔虞阏父为周陶正,以服事我先王。我先王赖其利器用也,与其神明之后也,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而封诸陈,以备三恪。” 有虞氏帝舜的后裔阏父曾做周国的制陶总管,水平精湛,很受赏识。周武王灭商后,访求前...    (3回应)
夏,城郎。 上一篇咱们说到,今年鲁国开局不利,春季就遭遇了强对流天气,耽误了农时。 可是接下来,隐公却下了命令:修筑“郎”的城池。 《左传》: 夏,城郎。书不时也。 《左传》认为,记载夏季城郎这件事,就是对隐公使民不以时的贬斥。 咱们先看看“郎”的位置: 是不是眼熟? 根据《左传》记载,隐公元年的时候,“ 夏,四月,费伯帅师城郎 。” 清代学者江永认为,九年前“城郎”的“郎”和今年的“郎”,并非为同一城邑。理由是:“隐元年费伯已城郎,而此年又城郎,盖鲁有两郎也。” 他进一步论...
为什么从鲁隐公元年开始呢? 春秋是以鲁国历史为蓝本修订的,因此纪年就采用了鲁国国君的名号,而没有用周天子的年号。 鲁国是周的同姓,始封君是著名的周公,相传他制定了周王朝的礼仪。 这个以遵守礼制著称的诸侯国,都自顾自用起自家国君来纪年,此时的周王朝,对于各个诸侯国来说,究竟还有多少影响力,可想而知。 第一位出场的鲁国国君是鲁隐公,此时的周天子是周平王。 隐公元年,相当于周平王49年,用公历来说,是公元前722年。 这一年实在普通,隐公和平王也着实普通,下面这句话看起来也很普通:...    (21回应)
(春正月,)滕子来朝。 --0-- 之前为了情节连贯,咱把“ 宋国政变 - 诸 侯会议- 桓公 纳鼎”的 事情,一口气讲完了。由于更新不拖拉、语言不啰嗦,想必诸位一定看得十分过瘾。 咱们再回到这年的正月,聊聊鲁桓公即位后,第一次接受朝见的事情。 --1-- (春正月,)滕子来朝。 桓公二年的正月,滕国国君来朝见。这不是滕国国君第一次来鲁国。“ 隐公十一年,滕侯、薛侯来朝 ”。 不到二年,滕君又来了。 上次来的时候还是滕侯,但是这次就改“滕子”了。换人了?从《春秋》来看,滕国...    (2回应)
<前页 1 2 3 4 5 ... 12 13 后页>

查看其它标签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