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日记 标签: 心灵哲学

I. 前言 在很多宗教与民间心理学中,心灵都被视作和肉体截然不同的东西,并且在本体论上拥有实体的地位。在哲学史上,也曾有很多位哲学家持这种身心二元论观点,例如古希腊的柏拉图和法国哲学家勒内·笛卡尔。 这篇文章将介绍以笛卡尔二元论为代表的实体二元论,包括这种哲学观点的内容、支撑论证和一些反对论证,以及与此观点相关的心灵-身体因果性问题。 II. 笛卡尔的实体二元论 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主要见于他的第二和第六沉思录。这种观点认为,每个人都由身体和心灵两种完全不同的实体组成。身体与心...
历史上,人们发明各种独具巧思的方法,用于证明世界的某一个方面可以如此这般理解,这些理论可能和当时人们认为正确的观点相互冲突,但是经过时间的考验,这些理论最终站住了脚。人们总结这些成就时,就发现人们用于发现世界原本面貌的工具,本身不是观点...
以下是我自己上课啃论文时写的翻译和笔记。翻译质量很稀烂,并且会有便于我自己理解而掺杂的私货,所以翻译不完全反映文章的实际内容。明显的私货和我的comment都用下划线字体标出。某个技术名词首次出现时,会在中文译文旁边用括号的形式标注原文用语。除了广为人知的译名外,其他人名不翻译。 Saving the Baby: Dennett on Autobiography, Agency, and the Self Jenann Ismael Abstract Dennett 认为,认...
以下是我自己上课啃论文时写的翻译和笔记。翻译质量很稀烂,并且会有便于我自己理解而掺杂的私货,所以翻译不完全反映文章的实际内容。明显的私货和我的comment都用下划线字体标出。某个技术名词首次出现时,会在中文译文旁边用括号的形式标注原文用语。除了广为人知的译名外,其他人名不翻译。 The Origins of selves Do I choose who I am? Daniel C. Dennett 什么是自我(self)?自从17世纪的笛卡尔以来,我们一直把自我看作是一种...
塞尔论意向性* 罗纳尔多·麦金太尔 (加利福尼亚大学,北岭分校) 约翰·塞尔的《意向性》是对现代心灵哲学(也包括语言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贡献。如其书名所揭示的,塞尔在这本书里对意向性给予核心关注[ 1] :意向性是明显的相关属性,在其中某些心灵状态(如感知和信念)被刻画为“关于”或“属于”各类对象(特别是心灵外的东西或事态)的存在(being)。以语言哲学家著称的塞尔(尤其是就他的“言语-行为理论”来说),就这样加入了一只日渐壮大的队伍,这些来自分析哲学传统的哲学家最近对胡塞...
行为主义(Behaviourism)发迹于上世纪初,首先作为一种反对当时流行的内省主义(introspectionism)心理学的思潮,最早由J. B. 华生提出。作为一种哲学立场的行为主义认为,行为构成(constitutive of)心灵,是心灵的构成要素;心灵就是表现出某些行为模式的倾向(propensity)或能力(capacity)。 I. 笛卡尔剧场与盒中甲虫 传统的二元论者,如其代表人物笛卡尔,认为心灵是作为心灵活动发生的场所的内在的舞台,即“笛卡尔剧场”(Ca...
与50年前相比,如今的分析哲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譬如,哲学家们不再把逻辑分析看作哲学研究的主要法则和标准;哲学讨论也不再关心世界的逻辑构造问题;分析哲学的基本信条(如分析与综合的区分、拒斥形而上学、追求科学的统一、以自然科学改造哲学,...
以下是我自己上课啃论文时写的翻译和笔记。翻译质量很稀烂,并且会有便于我自己理解而掺杂的私货,所以翻译不完全反映文章的实际内容。明显的私货和我的comment都用下划线字体标出。某个技术名词首次出现时,会在中文译文旁边用括号的形式标注原文用语。除了广为人知的译名外,其他人名不翻译。 An Argument for Animalism Eric T. Olson 你我都是人类,这是不争的事实。同样不言而喻的是,人是一种动物:大约是灵长类动物智人的成员。由此看来,我们是动物。然而,...
已经9021年了,为什么许多哲学家开始拥护泛灵论?它能揭开意识之谜的真面目吗? 说来讽刺,当人类对某些自然之谜了解得越多,就越发现其玄妙难解。意识问题便是其一。 物理主义的限度 近百年的科学史世纪见证了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领域的风起云涌。在意识本质为何这一问题上,人们似乎已经普遍默认了物理主义(physicalism)的形而上学立场。物理主义者们说,你的感受、情绪和思维不过是你脑中的神经状态以某种方式产生的,而这一切归根结底都由微观物理层次的活动所决定。 用一个顽皮的比喻来说,...    (5回应)
在之前几篇的文章里我们已经介绍过了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和行为主义,这次我们将要介绍的理论认为,心灵就是(identical with)大脑,二者是同一种东西;拥有心灵就是拥有具备某种结构和能力的大脑。这种观点将心灵与大脑相等同,因此被称作“心脑同一论”(Mind-Brain Identity Theoy),由于它也强调大脑中神经元的作用,因此也被称为“心理-神经同一论“(Psychoneural Identity Theory)。 I. 心脑关联论 许多神经科学和脑科学研究已经...
<前页 1 2 3 后页>

查看其它标签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