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日记 标签: 左传

(十二月)宋人伐郑,围长葛。 (十二月)宋国军队讨伐郑国,包围了长葛。 宋国与郑国怎么又打起来了呢? 按照《左传》的说法:宋人伐郑,围长葛,以报入郛之役也。 入郛之役参见“ 隐公五年(5)- 邾人、郑人伐宋 ”,也就是本年九月发生的事情,这才没几个月,宋国就来报仇了。 从地图可以看到,长葛距离郑国都城着实不远,宋国把长葛包围起来,是明摆着给郑国一个大难堪、大麻烦。 这是长葛这个地名第一次出现在史册中。 长葛,在现在的长葛市东北方向。1983年文物普查,在河南省长葛市官亭乡大孟...    (1回应)
秋,翚(huī)帅师会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 直译:秋天,公子翚率领鲁国军队,会合宋、陈、蔡、卫四国联军,共同讨伐郑国。 咱们先来说说这个“翚”。 “翚”本身的含义,在《说文解字》中有解释:“伊雒而南,雉五采皆备曰翚。” 按照说文的信息,“翚”是一种雉,分布在伊水、洛水以南,羽毛有“五彩”。按照以上信息,基本可以确定,“翚”就是我国特有的鸟类——红腹锦鸡。 古人起名和字,往往用近义或者反义。这位鲁国大夫公子翚,名字叫翚,字羽父,“羽”在《说文》中的解释为“鸟长毛也”,看...    (4回应)
(夏,)齐侯使其弟年来聘。 夏天的另一件事情,齐侯派他的弟弟“年”来聘问。 先说说这位“年”兄。 《左传》: 齐侯使夷仲年来聘,结艾之盟也。 “年”名叫夷仲年,他这次来,是为了巩固隐公六年齐鲁在“艾”地的结盟。 (参见: “郑人来渝平” 和 “公会齐侯盟于艾” ) 《公羊传》: 其称弟何?母弟称弟,母兄称兄。 称“弟”,是因为“年”是齐侯的同母弟弟,不同于同父异母的其他兄弟,是亲哥俩。 《谷梁传》: 诸侯之尊,弟兄不得以属通。其弟云者,以其来接于我,举其贵者也。 《谷梁传》是...    (1回应)
夏,四月辛卯,君(尹)氏卒。 夏天,四月辛卯这天,君氏(或者说尹氏)去世了。 君氏是谁? 尹氏是谁? 君氏还是尹氏? 《春秋》的这一条记录啊,《左传》和《公羊》、《谷梁》记载不同。《左传》记载的是“君氏卒”,而《公》《谷》都记的是“尹氏卒”。 其实三传对于《春秋》的记载不同之处并不少见,主要是人名和地名。如隐公十一年夏,《左传》记载“公会郑伯于时来”,《公羊》记载“会郑伯于祁黎”。 这种差异主要是记载地名或人名时选用不同的同音字造成的,不大会造成歧义。但是这一次“尹氏”和“君...    (6回应)
僖公元年 元年春,不称即位,公出故也。公出复入,不书,讳之也。讳国恶(国家的坏事),礼也。 诸侯救邢。邢人溃,出奔师。师遂逐狄人,具邢器用而迁之(收拾了邢人的全部财货具用让他们迁走),师无私(私自占取)焉。 夏,邢迁夷仪,诸侯城之,救患也。凡侯伯救患、分灾、讨罪,礼也。 秋,楚人伐郑,郑即齐故也。盟于荦(洛音),谋救郑也。 九月,公败邾师于偃,虚丘之戍将归者也。 冬,莒人来求赂(求取财货)。公子友败诸郦,获莒子之弟拏。非卿也,嘉获之也。公赐季友汶阳之田及费。 夫人氏之丧至自齐...
春秋是乱世。太史公在《自序》中总结道:“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这“三十六”个弑君者中,排名头一位的,便是卫国的州吁。 在《左传》中,对州吁弑君事件,左丘明给了不小的篇幅。但我私下揣测,左丘明先生的这篇雄文,中心人物不是州吁,而是石碏——石碏劝谏卫庄公的长篇大论,石碏“大义灭亲”的壮举,实在是发挥左丘明价值观的绝佳题材,由不得他不把石碏当成中心。因此,“春秋弑君第一人”的州吁无奈沦为了背景。 或许正因如此,对这个“春秋第一弑君案”的...
左传隐元:隐于历史暗面的鲁隐公 《左传》开篇两件大事,一是鲁隐公摄政,一是郑庄公克段。郑庄公克段,是二十余年来,兄弟互为敌国,终究以兄逐弟(实际是以子胜母);鲁隐公摄政,待十年后,隐公被弑,弟代兄位。似乎预示着,以宗法制为基础的周王朝,甫...    (2回应)
冬,十有二月,齐侯、郑伯盟于石门。 冬天,十二月,齐侯和郑伯在石门会盟。 这是齐国在春秋中第一次登场,还是要简单介绍一下。 齐国是周朝重要诸侯国之一,首封之君是周朝开国功臣姜太公。春秋时期为姜姓,战国初年和平演变,被陈国田氏的后代所取代而成为齐侯,史称“田氏代齐”。 齐国的始封地是商朝东方诸侯蒲姑氏的领土,都城营丘,后迁临淄。根据《孟子·告子下》的描述,“太公之封于齐也,亦为方百里也。”封地面积不大,又与东夷部落为邻,因此周王朝给予了齐国四方征伐的权利。 《左传·僖公四年》管...    (1回应)
春,郑人来渝平。 直译:隐公六年的春天,郑国人来弃怨修好。 渝平,《公羊传》和《谷梁传》都写作“输平”,诸家都解释为“渝”与“输”通,意为“变、更”。“渝”的“改变”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依然被使用,常用的“忠贞不渝”、“生死不渝”就使用着这个含义。 渝平亦即“捐弃旧怨,复归于好”之意。 鲁国和郑国有什么旧怨呢? 据《左传·隐公十一年》记载: “公之为公子也,与郑人战于狐壤,止焉。” 鲁隐公在没继位之前,曾经帅军与郑国在狐壤交战,被郑国俘虏。 这算是旧怨,而“ 隐公四年, 翚帅...    (10回应)
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纳于大庙。 直译:夏四月,从宋国取来郜大鼎。戊申日,将郜大鼎放入太庙。 本篇共7200字, 30 图,阅读预计需要…………,欸,可能根本读不下去。 --1-- 纳郜鼎这件事,还要从年初“ 宋督弒君 ”说起。 正月戊申这一天,宋国发生内乱,太宰华督发动政变,弑杀了国君宋殇公和司马孔父。 三月,鲁、齐、陈、郑四国诸侯在稷地开会,商讨平定宋国乱局 。然而,与会诸侯不光彩地接受了华督的贿赂,见利而忘义,不但没有替宋殇公和孔父讨个公道,反而确立了华督的宋国...    (3回应)

查看其它标签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