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日记 标签: 世界

文 | Prima 编辑 | 龚晗倩 二零一六年二月,我开始计划一场出逃。 此时,我已经从上海调回北京工作八个月,以暂住名义搬进了父母的住处。这段时间,我一边在蹭蹭窜升的租金中漫不经心地四处看房,一边在午时与深夜往返在十号和六号地铁线路之间。 那时的生活没有任何值得抱怨的地方。“北京是极容易让人习惯的,”我给布莱克的邮件里写道,“一旦习惯以后,就会心怀虔诚按部就班地一步步走下去。”唯一遗憾的是,戴在口鼻处的雾霾口罩已经升级到防毒面具级别,这让我无比怀念潮湿的上海。 因此,年轻...    (16回应)
当我说“世界观”的时候,说的就是字面意义的“世界”,或者说是地理意义上的世界? 说起来,不知为何在联合国系统工作快三年才想到来写一写联合国日记。不过,当我思及“联合国日记”时,第一个浮现出来的即是这个标题。 又思及,我以前是怎么看待这个世界的? 更具体点说,比如你是如何划分这个世界的呢? 当然是按大洲分啊,亚、非、欧、北美、拉美、大洋洲、南极洲。 又或者说,按人种及他们占据的位置分,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棕种人。 再或者说,按宗教及其区域分,基督教地区、伊斯兰地区、佛教地区...    (6回应)
世界只有一个,但是视角有两个,一个东方,一个西方。或者说,我们以自身视角看周围世界,到底还是部分世界。东西方看到的世界,仍旧只是部分世界,有相通也有不通,可交流,但不可公度。没有完美和全知的存在,只有不断认识改进,提升完善的两类人群。所以,以人的视角去看东西方文化文学,方是恰当之法吧。无外乎人,无外乎事,无外乎理,无外乎利,无外乎力,无外乎念,无外乎动。

6月12日

自恒 自恒 2020-06-14 11:11:05
那只猫从小朋友的手里脱离出来。小朋友刚出生就已经厌烦了小朋友的到来,小朋友只要清醒着就把那只猫当玩具地玩弄。猫从没受过这种对待,已经忍无可忍,但他却又只能嵌入这个家庭的生活,对此,从无选择。
我们活在一个小世界 今天读到一篇文章讲计算系统,boot系统控制了操作系统,而操作系统内还可以控制虚拟机的系统,每个系统是一个世界,一个运行的程序并不知道自己生活在哪个世界。 人类也和计算机一样,也是存活在一个可能封闭的世界。宇宙是一个大世界,包含了太阳系世界,而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球世界只是太阳系世界中的一个小世界。宇宙世界那么浩瀚,虽然我们的科技高度发达,但也不保证我们目前所知道的是完整而且正确的。 于是,我想到我们的认知和能力也是以这样的方式发展的。婴儿的时候,父母就是我的...
没了爱(爱与被爱,热爱和深爱),我们会死掉的。 你所看到的世界,并不是世界本来的样子,而是你认为的样子。所以,本来如何,你并不知。可以如何,你可尝试。我们普通而渺小,如果幸运得势应低调。许多冲击仍未来。努力珍惜和保护自己仅有的爱和优势。
还需要努力,去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永远是一名学生。
午安
——致2019届全体毕业生 作者陆兴华,来自同济理论电车公众号 [按] 舍赫(Michel Serrès)的思想可用两句话来汇合,都与青少年有关:第一句是,我存在,故我是code,故互联网由一个个“我”编织而成,青少年是其中最活跃的code;第二句是,最厉害的算法,是在青少年戳键的指尖上,后者将三心二意地戳出一个莫名的未来给我们。在《拇指姑娘》中,舍赫宣布,自己从此将永远留在十八岁,因为在这个年龄上,什么都可被发明,什么都可被接受。下面的文章用了舍赫的这一逻辑:今年的毕业生,...
采访、撰文:萧轶|来自《东方历史评论》微信公号:ohistory 雷立柏(Leopold Leeb),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古典语文学家。1967年生于奥地利,1985年进入大学学习哲学、宗教学及基督教神学。1988年至1991年在台北辅仁大学学习汉语和中国哲学。1995年在奥地利取得硕士学位后来到北京,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班,师从汤一介先生和陈来先生,于1999年获得博士学位。1999年到2004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所进行翻译和研究,并开始教授拉丁语、古希腊语和古希伯来...    (31回应)
<前页 1 2 3 4 5 6 ... 48 49 后页>

查看其它标签的日记: